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孫悟空"的神通廣大。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課文。
2、聽寫生字。
3、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感知"小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吧!
二、走進"小孫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廣大
1、指名讀課文第5-11自然段。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的話介紹-下這個"小孫悟空"。
(2)"小孫悟空"是怎樣幫爺爺治病的?
3、學生自讀自悟,再小組合作、探究。
4、全班匯報。
(1)"小孫悟空"像小螞蟻似的,是個微型機器人,靠電腦控制。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11自然段。
(學生用文中有關語句回答)
5、學生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討論:神話中的孫悟空和文中的孫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學生邊讀邊勾畫出文中描寫曉蒙心情的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些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討論。
(3)全班歸納、小結。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
2、說說"小孫悟空"的神通廣大體現在哪些方面。
3、課后收集一些有關現代高科技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四、課堂小結
1、學生之間互相質疑,解疑。
2、學生小結一下自己在學習中的方法和收獲。
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體會這次班會的"趣"。
教學難點:
體會老師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這次班會的主題是什么?
二、走進"有趣的班會"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1自然段。
2、學生就課文內容質疑。
3、全班匯報,歸納。
(1)在班會上陳思同學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交流。
5、全班匯報。
(1)愛迪生年幼時和同伴做讓人充氣升天實驗的故事。(人們根據這個實驗發明了送入上天的氣球)
(2)課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點
發明像金箍棒似的書包能變大變小發明會說話的鑰匙能自己說話發明像氣球一樣的旅行袋能懸在空中發明不怕摔的眼鏡摔到地上能自動彈到手里給馬路安個拉鏈可以隨時打開
我也想發明…
①從同學們的奇思妙想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寫出來,與同學們一起探究吧!
三、領悟班會的主旨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說說對班主任那段話的理解。(學生自由交流)
3、與小組同學一起說說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感悟這次班會的"趣"。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自己在這一節課的學習方法。
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七色光,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形成按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連續分布的彩色光譜。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書七色光,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通過形近字的學習,使學生區別形近字,不寫錯別字。
讓學生積累語言,感受古詩文的美。
使學生增長知識。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通過形近字的學習,使學生區別形近字,不寫錯別字。
教學難點:讓學生積累語言,感受古詩文的美。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語文七色光一,去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練
1. 辨析形近字組詞(教師出示小黑板)
魄(氣魄) 辨(分辨) 染(染紅)壯(壯士)
賢(圣賢)撒(撒落)漸(逐漸)魂(靈魂)
辯(辯解)柴(柴草)妝(化妝)撤(撤退)
覽(閱覽)慚(慚愧)廟(廟門)屆(屆時)
園(園地)圓(圓圈)
這道題的每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過組詞檢測學生對形近字的區分能力。從字的結構上看都是合體字,都是形聲字,可以介紹一些形聲字的特點,以便提高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能力。
2. 引導學生做第二題,讓學生養成用詞推敲的好習慣。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日積月累
1. 學生自己搜集帶月和日的詞,進行匯報,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只是組織者。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讓學生體會、感受詩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詩、原詞讀。讓學生積淀古詩詞。
知識窗
讓學生了解、知道太陽、月亮的別稱。能記住的記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學習。
窗外事
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了解太陽能的知識。然后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二、三自然段寫了什么?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
聽老師讀課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描述)、“透過云縫直射”“鑲”“透出重圍”“染成”、體會太陽的頑強、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用什么語氣朗讀這一段呢?每一位同學都小聲朗讀一遍,找同學談朗讀的感受。
(這一段應該以振奮、輕松的語調朗讀。)
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師讀巴金的一句話:我的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讀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最后作者發出了由衷的贊嘆“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齊讀。
三、總結全文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好像都沒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剎那間的景象,而巴金為什么能將日出的過程寫得這樣精彩呢?你能從課文當中找到一些原因嗎?(開頭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轉睛”“果然”等詞可以看出巴金堅持仔細觀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說的那樣,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寫作。
我們也要多觀察生活,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作品。同時我們都應該學習文中所贊嘆的太陽這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對待我們學習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四、作業
背誦課文。
最新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
3、交流仿生學資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科學家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過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系。
課前準備:
PPT課件、蝙蝠和雷達圖片各一張、三次試驗表格。
教學過程:
出示蝙蝠、雷達圖片引入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器,它們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二、品讀課文第3自然段
師: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通過研究蝙蝠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學家對它的關注呢?它夜間飛的本領有多強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蝙蝠夜間飛行本領強的句子并說說你的體會。
2、學生匯報感受、體會。
3、用關聯詞:即使……也……造句。
師: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如此高強,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難道說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夠看清楚夜間的所有東西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開始做什么?(試驗)
三:出示課文4到6自然段內容。(合作、交流)
師:
1、為了搞清楚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學生匯報
3、談談三次試驗結果證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來”,對比讀句子:
(1)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師:科學家三次試驗證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來探路的。蝙蝠在飛行過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樣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課文7自然段。(PPT)
1、齊讀第7自然段,畫出蝙蝠飛行過程的句子,體會蝙蝠飛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學生匯報找到句子及體會。
3、借助PPT圖片來理解一下超聲波。
4、讓學生畫蝙蝠飛行的示意圖并說說蝙蝠的飛行過程。
5、角色扮演(請三個同學出來演示蝙蝠飛行過程)。加深學生對蝙蝠飛行過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讀雷達。
1、師: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發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那雷達又是怎樣工作的呢?請默讀第8自然段,讀后同桌互相說說你們的體會。
2、學生匯報體會。
3、學生寫出雷達工作示意圖,并講解雷達工作的過程。
4、思考蝙蝠和雷達有什么相似之處呢?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5、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從而使得飛機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飛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飛機相遇了,它們會說些什么話呢?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6、請學生匯報。
六、交流仿生學資料。
師:
1、課前老師叫同學生收集了仿生學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展示一下你們找到的資料吧!
2、學生交流分享課前找到的資料。
七、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學完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學生匯報。
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從而發明了雷達,可見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學家一樣善于觀察,發現秘密,長大了發明出新的東西為人類服務。
作業。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你從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啟示,想要發明什么呢?以:我想發明……”為題目,寫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