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材簡析:
《太平洋的來客》是湘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從海潮涌來時的形、聲、色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描寫。語言形象、逼真,氣勢恢宏。是一篇極好的練習朗讀、培養語感的佳作,同時也是一篇適宜滲透寫作方法,讀寫結合的典型范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宏偉氣勢,了解大潮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圖文對照,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壯觀,并結合有關資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突出方法:利用課件,查閱資料,反復朗讀,深入領悟詞句意思,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突破方法:引讀法,讀讀議議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預習了課文,那課文中把誰稱為“太平洋的來客”呢?(生答)
板書:錢塘江大潮
師:對,錢塘江大潮是我國著名的一大自然景觀,它的雄偉壯觀不知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繪一同走進它,觀賞它,感受它。
二、品味大潮的壯觀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哪幾段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情景。(3、5、6段) 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段?(讀一讀)說說原因。
展示課件,品析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這段的學生站起來,一起讀一讀。
2、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生答)
師:這段按由遠及近的順序,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潮的變化之快,體現了大潮的形態之美。 ( 板書:形態之美) 課件: 點出重點詞(黑氣 玻璃棒 帶兒 堤壩)
3、“推來”能改成其它詞嗎?如“流來”“涌來” (都不如“推來”體現大潮的氣勢壯大,潮水的兇猛和壯觀的場面)
4、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大潮圖片。(展示課件) 師述:遠遠望去,潮水如一根白花花的玻璃棒,不一會兒,又化作一條黃白相間的帶兒,再逐漸變大,又如堤壩般推來。多美德潮水呀!多么精彩的描寫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5、指導朗讀。
展示課件,品析第五自然段
1、請喜歡這一段的同學一起來讀讀。
2、你們為什么喜歡呢?(生答)
(運用了比喻,把潮頭比作白虹,重在體現大潮的顏色,又比作銀龍;重在體現的聲音,“排山倒?!泵鑼懥藲鈩莺甏髩延^) 課件:點出重點詞 ( 白虹 銀龍)
3、展示課件,學生欣賞圖片。
師:白花簇簇,噴雪滾玉,多么迷人的潮水呀!又如許多咆哮的銀龍,如此壯觀的大潮,你們能讀出描寫這種壯觀的場面的語句嗎?
4、男女生讀。
學習第六自然段
1、先請學生看看第六自然段,你們認為第一句應該怎樣讀?
2、讀一讀,說一說。 (指名讀,師范讀)
3、出示課件,突出重點詞。(林濤滾滾 虎嘯獅吼 天坍地陷)
師:這里運用了幾個比喻句,寫出了大潮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氣勢越來越磅礴、兇猛、宏大。
( 板書: 聲音大)
4、讓我們一起把體會到的融入到朗讀中去吧。(師生一起朗讀)
5、出示錢塘江觀潮視頻。
作者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身臨其境,那么錢塘江大潮真正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會是什么樣子呢?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感悟這驚心動魄、壯觀奇特的一刻。
6、同學們欣賞完后,最想用怎樣的一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
可以用哪四個字形容錢塘江大潮? 學生自由回答。
( 板書: 天下奇觀)
7、觀潮的人們又有哪些表現?
師:是啊,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嘆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捧起書本,用心朗讀,來體會潮水的美、狀、奇吧。
8、男生讀2、4、7段,女生讀3、5、6段。
四、探究大潮的成因
這么壯美的大潮,同學們一定想知道它形成的原因,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去探究其中的奧秘吧!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8~11自然段。
2、通過朗讀誰找到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指名答)
(1)什么叫海潮? ( 板書: 海潮)
(2)讓我們再來看第一自然段,誰來讀?
(3)作者和伯伯為什么要選擇中秋節來觀潮呢?
(4)齊讀一遍。
3、大潮的形成還有什么原因?(指名讀)
(1)錢塘江入口處像一個大喇叭,請同學們根據作者的描述畫一畫錢塘江入口的示意圖。
(2)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地圖,與你們理解的一樣嗎?(出示課件) 結合課件,師講述。
(錢塘江江身小,江口大,最寬處有一百多公里,而這一帶的江面只有三公太平洋的來客 里寬,太平洋的海水受月球引力的影響涌到江口,越往里越收到江面窄的影響,水位就急劇升高,形成了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如山岳般壓入錢塘江,形成了天下獨有的奇觀。人們形象的把這一奇觀稱作為太平洋的來客)
( 板書:太平洋的來客)
4、我們一起探究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奧秘,下面一起把這一段再齊讀一遍。
五、升華主題
出示課件,師述:錢塘江大潮這樣雄偉壯美的自然景觀,在我們的祖國的大好河山里,還有許許多多。如風景如畫的九寨溝;猶如仙境般的七彩池;神奇的石林以及中國最大的黃果樹瀑布。它們正等著同學們去欣賞,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書寫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學會通過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2.通過探討交流,表演等環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采用對比法理解文章內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
2.懂得應對競爭,把握機遇。
教學重難點:懂得老板幾次給阿諾德提薪,而布魯諾仍拿原來薪水的原因,從而獲得做人的啟示。
教學準備:土豆、西紅柿(圖片或實物)、錄音機、生詞卡片(自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一)板書題目:“差別”
(二)提問:文章會寫到誰和誰的差別?
他們差別在什么地方?
這些差別給他們帶來了哪些不同的效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二)用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
生詞:薪水牢騷抱怨差別盤算匯報
預設:有些字在課文上是以人名的形式出現的,如“德”“諾”,在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提高擴詞能力。
(三)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長段落可由兩、三個同學共同完成),聽者可以進行評價,師生共同正音。
三、初學課文,了解大意。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普通而又意味深長的小故事:兩個年輕人同在一家店鋪工作,一個能夠創造性地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個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得不到重視。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做人的啟示。)
四、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對課文進行學習。
二、精讀課文,談體會。
(一)自讀課文
(二)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明理由并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預設一
1.文中2-9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布魯諾是一個墨守成規、做事情缺乏主見,沒有遠見卓識,不能預見事態的發展從而作出更好的處理決定的人。
文中依據:老板說:“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說明的。”
布魯諾第一次從集市上回來說:“從早晨到現在,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著一車土豆在賣?!?/p>
布魯諾第二次從集市上回來說:“一共有四十袋土豆。”
布魯諾第三次到集市上去,問了價錢。
2.請男生讀這一部分,要求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配樂朗讀)
預設二
1.文中10-12三個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阿諾德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對上級的話不是言聽計從,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創造性地執行,做事周到縝密,具有遠見卓識的人。
文中依據:老板讓阿諾德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什么的。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匯報說:“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共有四十袋?!彼榻B了土豆的價錢是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還帶回來一個土豆讓老板看,不僅如此,他還帶回了一個西紅柿樣品和那個賣菜的農民。
2.請女生帶著自己的認識大聲朗讀這一部分。(配樂朗讀)
預設三
1.文中第1自然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通過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不同的付出,會得到不同的收獲。
文中依據:(一段時間以后,叫阿諾德的小伙子幾次提薪,而那個布魯諾的,卻仍拿原來的薪水。)
2.教師相機提問:“這就是什么?”
這就是“差別”。(解題)
3.請全班同學齊讀這一部分,讀出理解。
三、角色表演
(一)自由結合成三人小組,分好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補充好人物對話,演一演《差別》。
(二)表演結束后對照課文進行評價。
(三)請表演的同學講講自己的“創作思路”。
四、拓展延伸
(一)說一說本文幾位人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預設:
1.喜歡布魯諾,因為他心中有不滿,敢說。
2.喜歡阿諾德,因為他有思想、有主見,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創造性地執行老板的任務。
3.喜歡老板,因為他聰明,能讓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能讓才能不高的人心服口服。
4.喜歡布魯諾、阿諾德兩個人,因為通過兩個人的對比,讓我知道了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物,應該多考慮一下以后的發展,學會動態地看問題。做事情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善于動腦筋思考,學會長遠打算才能成功。
五、拓展閱讀
本篇課文雖然淺顯易懂,但給我們的啟迪卻很深,課下同學們可以搜相關作品來讀,如:《曹沖稱象》《一分鐘》《悲觀與樂觀》等。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能根據意思寫出并積累成語,并能用“不敢不”造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侮辱”、“欺君之罪”、“安居樂業”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歷史故事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精神。
3、訓練、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思維的邏輯性。養成學生邊讀邊思邊品的良好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三、教學難點
讀懂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含義,及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四、教學準備
做好以下課件材料:
1、把課文中晏子的畫像圖片制作成課件,讓學生發現晏子長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為楚王叫他鉆狗洞作鋪墊。
2、三個重點句(鉆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
3、晏子說得十分形象三個分句的學習和欣賞(舉袖成云、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五、教學設計
一、人物介紹,揭示課題。
春秋是我國歷的時代,這期間各國爭戰,其中齊楚兩國國力強大,激烈爭奪霸業。《晏子使楚》講的就是發生在這兩國之間外交上的一件事。
1、簡介晏子:名叫晏嬰,身高不到五尺,大約現在的一米四左右。他是齊國的大夫,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
板書:晏子。學習生字“晏”。
3、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齊讀課題,板書:使楚。
快速讀課文,找出最能解釋課題的一句話(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個國家去外國執行外交任務)那么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著——(生答:齊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禮尚往來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國遇到了什么事?楚王為什么要這么做?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并完成下面練習。(出示)。
①楚王( )次想( )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 )。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 ),而且( )。
④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 ),而且( )。
2、交流
①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顯顯楚國的威風)。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僅(是顯了楚國的威風),而且(侮辱了齊國。)
④如果晏子挫敗了楚王,就不僅(滅了楚國的威風),而且(維護了自己和齊國的尊嚴)。
三、提出問題,合作學習
1、一個要侮辱晏子顯顯威風,一個要挫敗楚王,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兩人之間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我們來看看晏子是怎樣與楚王斗智,維護國家尊嚴的。課文的那部分是寫這一內容的?(3——5自然段)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這部分課文,思考:
(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
(3)結果怎樣?
(出示表格)
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樣對付結果怎樣
第一次交鋒
第二次交鋒
第三次交鋒
3、小組合作學習
4、交流
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樣對付結果怎樣
第一次交鋒讓晏子鉆洞訪問狗國才鉆狗洞只好開門迎接
第二次交鋒笑齊國沒人才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只好陪笑
第三次交鋒笑齊人沒出息水土不同,齊人到楚國便成盜賊只好賠不是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們一起來領會一下晏子話中含著的意思。
(出示三個重點句)
①、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
學生各抒己見后,得出:
開狗洞的是“狗國”,開城門的才是國家,現在楚國開的是狗洞,可見楚國是狗國。
師: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當然不干!于是只好……。
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練讀,指生讀。
師: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請同學們照剛才的方法來推理。
②、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學生討論后得出: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我最不中用,派來訪問楚國,可見楚國是下等國家。
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楚王的“冷笑”(根本沒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著笑”(以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把文中的句子轉變為四字成語:揮汗成雨、舉袖成云、摩肩接踵。
讀四自然段:練讀,分角色讀。
③、師:好,第三次,誰來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過程?
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南橘北枳)
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可見楚國環境(社會風氣)不好。
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楚王的“笑嘻嘻” “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測)
讀五自然段;練讀,齊讀。
四、總結課文,夸獎晏子
1、這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晏子一次又一次讓楚王領教了他的厲害,楚王被完全征服了。課文的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2、這句話換種說法可以怎么說?為什么要加上兩個“不”字。(強調肯定。三個回合的較量,每次楚王都自取其辱,他終于明白晏子個子雖小卻并非等閑,從而接受了教訓,改變了態度。)
3、你認為晏子是憑什么征服這個老謀深算的楚王的?(過人智慧)僅僅憑過人的智慧?(善辯的口才,愛國心)
4、練習:
你可以用老師給你的句子夸一夸晏子,也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所感來說。
晏子以自己( )和( ),挫敗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他不愧是我國歷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5、交流:(過人智慧、善辯的口才、維護了齊國的尊嚴、贏得了楚王的尊敬)。
五、課外拓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見識了一位才智過人,熱愛祖國的杰出外交家——晏子。真可謂: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衛尊嚴。在我們的歷,還有許多像晏子那樣愛國的,處驚不變,能言善辯的杰出的外交家,如:諸葛亮,周總理,陳毅,喬冠華,錢琪琛等。老師期望將來在你們中也能出現外交家。
1準備演課本劇或講《晏子使楚》故事。
2、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做成讀書卡片,并準備講給同學們聽。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4
一、明確目標
評析學生習作。
開心提示:這一環節在教師修改以后再進行。
二、習作講評
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習作,請習作者欣賞,教師加以點評,鼓勵2對寫得不夠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小節
學生自由交流這次習作的收獲或一些好的建議,以完善今后的習作訓練。
四、習作構思
引導學生如何選材,如何人手來寫。
1.這次習作圍繞什么來寫?(第一次)
2.怎樣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經過清楚地告訴別人呢?(指名回答)
說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樣做的。
3.怎樣才能把這次習作寫好呢?(過程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4.討論交流,確定習作材料。
五、資源共享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資源,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六、習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經過寫清楚。
2.可抓住場面細節展開描寫。
3.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并學會圍繞課題、課文內容提問,嘗試自主學習。
3.了解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揭開雷電之謎的故事,感受科學家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圍繞課題、課文內容提問,能聯系上下文,品讀出富蘭克林的精神。
學生準備:
搜集關于富蘭克林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媒體播放:雷電
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景象?(雷電交加、電閃雷鳴、雷電大作……)
2、為什么下雨時會有雷電現象?今天,讓我們隨著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一起來——(板書課題:揭開雷電之謎)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
預設:雷電之謎是什么?
為什么要揭開雷電之謎?
怎樣揭開雷電之謎?
揭開雷電之謎的結果怎樣?
……
二、初步釋疑,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試著在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做好標記。
2、交流:
雷電之謎是什么?板書:放電現象
富蘭克林為什么要揭開雷電之謎?板書:大膽提出
怎樣揭開雷電之謎?板書:風箏實驗
結果怎樣?轟動世界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結合板書概括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深入研讀,感悟富蘭克林為科學勇于探索、獻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節: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是1 8世紀電學的一位勇士。他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揭開了雷電之謎。
(1)齊讀第一節
(2)理解:攝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氣魄有膽量的人)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劃出能說明“富蘭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學生交流
(1)學習第二節
從前人們一直認為,天空中出現電閃雷鳴,這是大自然在顯示神威??墒?,富蘭克林卻大膽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種“放電現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親自做了一個吸引雷電的風箏實驗。
①指名讀
②說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富蘭克林是一位勇士?
師引導理解:“人們、一直、顯示神威’’與“富蘭克林卻大膽地提出”作比較。
大自然在顯示神威——從前人們一致認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對大自然充滿了敬畏,而富蘭克林卻大膽地向大自然挑戰,勇氣可嘉。
人們——說明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而富蘭克林卻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數人挑戰。
一直——說明這種看法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了,富蘭克林敢于向傳統觀念挑戰。
親自做了試驗——說明富蘭克林敢于大膽實踐,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板書:敢于挑戰敢于實踐)
過渡:富蘭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這一稱號。但是在他冒著生命危險來進行風箏實驗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他身上無比的勇氣和膽量。
(2)學習三、四節
①仔細讀讀課文第三、四節,圍繞“風箏實驗”又有什么問題?
②質疑
預設:為什么選擇這樣一個天氣做實驗?
做實驗的風箏與普通風箏有什么不同?
在這種電閃雷鳴的天氣中,富蘭克林不怕嗎,他為什么愿意冒險做這個實驗?
……
③這是一個怎樣的天氣?抓文中的詞語來說說(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
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天氣?(7月雷雨多,適合實驗)
④做實驗的風箏和普通風箏有什么不同?
指名學生復述制作實驗用的風箏的過程
抓住麻繩、鐵棒、銅鑰匙來思考設計的不同
(風箏上安一個尖細的鐵棒是為了攝取閃電中的電流。麻繩本來是不導電的,可因為閃電中的電流太強了,所以使得麻繩上也帶上了一些電。銅是導電的金屬,能讓他切實感受到電流的存在,這給了富蘭克林的證明。)
⑤這樣的設計的確能讓富蘭克林切身感受到雷電中的電流,但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危險,再讀讀第四節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富蘭克林的勇氣和膽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富蘭克林覺得手有點麻,當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銅鑰匙時,一朵藍色的電火花立刻向手指射過來。他感到手臂一陣麻木,差一點兒被擊倒。
難道富蘭克林不怕危險嗎?不,面臨危險,富蘭克林沒有退卻,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導朗讀句子
⑥富蘭克林對科學如此執著和癡迷,實驗成功了,他興奮地叫了起來——(生讀:)“這就是電,和實驗室里的電火花完全一樣!”
⑦這就是富蘭克林,一位勇于獻身的科學家,一位為了科學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學家,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書:勇于獻身科學)
⑧小結:正因為富蘭克林有著為了科學堅持到底勇于獻身的精神,才會做這樣的實驗,多么讓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讀3、4小節
四、概括升華,總結全文。
1富蘭克林的風箏試驗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為什么會引起轟動?你想對他說什么?
出示:風箏實驗轟動了世界,這是因為______,我想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
小組討論交流
2師:雷電之謎終于被解開,它其實就是大規模的“放電現象”,這是個轟動世界的發現,但富蘭克林并沒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懈地努力,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造福于人類。
3說說學習了課文之后,你對“勇士”這個詞語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師:“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膽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戰、勇于用實踐證明自己的觀點的人;是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五、課后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11揭開雷電之謎
富蘭克林
大膽提出→放電現象←風箏實驗
敢于挑戰敢于實踐勇于獻身科
語文部編四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