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說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溫迪,使小溫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溫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采用倒敘的方法,從故事的結尾出發,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詳細教案】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升華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質疑揭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永生的眼睛》(板書)齊讀兩遍。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課文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來,完成課后的表格。
1965年炎熱的夏日母親因病去世父親給“我”上了一課
1980年的一天父親因病搬來與我們同住“我們”經常討論生與死的問題
1986年的這一天后的兩周女兒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我”同意捐獻女兒的器官
又三周后收到角膜銀行的信女兒的眼睛永生了
誰的眼睛獲得了永生?(指名說)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這節課,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課文,相信你會對“永生”一詞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二、探究學習,釋疑解惑:
(一)讀中品味,領悟情感。
1.1965年炎熱的夏日,母親因病去世,面對器官捐獻,琳達和父親的反應有什么不同?快速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自由地讀一讀。
2.指名讀句子。
3.(出示父親的話)“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抓住重要詞語(“最珍貴” “有意義”),聯系上下文談理解。
4、創情境指導讀父親的話。
5、1980年的一天,父親因病搬來與我們同住,“我們”經常討論生與死的問題,聽到器官捐贈,溫迪是怎樣的反應?同是14歲,面對母女倆的不同反應,你有什么疑問?
隨機處理,引出父親言語的重要性。
父親不僅教育了“我” ,還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溫迪。)
6、找一找父親的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①指名讀:“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并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么美妙!”
②師生接讀:“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么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么驕傲。”
③抓住重要詞語(“美妙”、“自豪”、“驕傲” ),與同學交流感受。
(讓學生體會到:這份禮物會給盲童、盲童的家庭、捐贈者家庭帶來美妙、自豪和驕傲,這份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的珍貴。)
④指導學生想象朗讀父親的三段話,讀出自己的感受,并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心愿。
7、你覺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二)心靈體驗,深化情感。
1.琳達會為父親所作的一切感到驕傲,還有誰會感到驕傲?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擁抱外公。”
指導學生朗讀,感受溫迪激動的淚,驕傲的淚。
2.分角色讀溫迪與母親的對話,再次感受這份“驕傲”,師生合作讀。
3.父親的一番話曾給琳達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此時此刻,女兒的話又給她怎樣的觸動?
讀句子:“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怎樣的一種驕傲!”
父親所遺留的不僅僅是一幅角膜,留下的是什么?
請帶著你的理解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____________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
這是怎樣的一種驕傲!再讀文中的句子。
4.此時此刻,在溫迪的身上我看到了愛的延續!
5.1986年失去父親僅僅兩周之后,女兒溫迪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此時此刻的琳達,平靜地面對這一切,再一次簽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
6.三周后,琳達收到了一封來自角膜銀行的信,讓我們懷著感激之情自由讀。
7、角膜銀行的信讓琳達倍受安慰,也讓她萬分驕傲,因為她想到了兩位盲人正用她女兒的眼睛欣賞著這個多彩的世界!猜想:琳達以后會怎么做?兩位受到幫助的盲人呢?
8、琳達家感人的故事講完了,說說:除了眼睛,還有什么獲得了永生?(精神)
三、升華情感,回歸主題:
1.琳達一家捐獻器官令人感動,而向他們為器官捐獻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還有很多,出示人物圖片及簡介。
2.交流有關調查資料(一組數據)。學了這篇課文,看了這些資料,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3.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用心記住這段觸動我們心靈的話語,再讀父親的話(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四、課外延伸,實踐活動:
通過講事例、辦手抄報或寫倡議書等方式向你的家人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2
一、初知荷蘭,導入解題,激發朗讀課文的興趣
1、導語:
真的非常感謝你們精彩的朗誦,你們的朗誦似乎又讓我看到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來到了甲天下的桂林,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更是被金華雙龍洞的神奇所迷惑,又被七月天上的春景所陶醉……
作為回報,我帶大家飛越重洋,直達位于歐洲的荷蘭,做一次跨越國際的長途旅游。請欣賞:
2、出示一組荷蘭的風光圖片,師根據畫面內容簡要地介紹荷蘭。
(主要了解水之國、花之國、風車之國的特點)
3、聽了我的介紹,你了解到了一個怎樣的荷蘭?
4、是的:
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所說的都是荷蘭的特點。但是有人卻認為,這都不是真正的荷蘭,他認為真正的荷蘭國是一個——板書課題,齊讀。
5、什么叫牧場?
(放養牲畜的地方。告訴你們一點課外知識:甲骨文中的牧字就是作人們放手持鞭子牧放牛羊的形象)
6、荷蘭為什么又能被稱之為牧場之國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朗讀課文,感悟體驗,體會牧場之國的韻味
1、交流:
隨著學生的回答,朗讀相關的內容,隨機教學2~4自然段。
牛:
⑴學生讀到有關牛的內容,隨即引導學生讀另外的相關內容。
(在這一段里你還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的牛,你還看到了怎樣的牛?有牛犢還有其它牛嗎?……)
⑵隨機出示:“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無比尊嚴。”
讀著這樣的句子,你還覺得眼前的僅僅是一群牛嗎?你想到了什么?
朗讀:你愿意讀“正在思考”的牛這一句嗎?你能讀“像貴夫人”的牛這一句嗎?誰能當上牛群中無比尊嚴的家長呢?
⑶師小結:
這么多各種各樣的牛,這么多神態各異的年,難怪,作者寫到——出示:
“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花牛。”
指名讀。你為什么這么突出“全是”這個詞?
⑷師:
碧綠的草原上全是黑白兩色的牛!我想這樣來形容:
板書:碧綠草原牛誰來幫老師接著往下說?
馬:
⑴學生讀到馬的相關內容。隨即問:這是一群( )的駿馬?
讀完一句引導再讀寫馬的相關內容:寫馬的還有嗎?
①膘肥體壯——我們班有沒有稱得上膘肥體壯的同學?注意理解膘肥體壯:肥壯結實,與肥胖的意思不一樣。這是一個表揚人的詞語,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強壯的人的身上。男孩子,你們愿意成為很強壯的男子漢嗎?一起來讀讀這一句。如讀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個一個都變成體虛瘦弱的了?再來!
②自由——寫馬自由的語句還有嗎?讀著這樣的句子,我也愿成為它們中的一員,去享受無人能擋的自由,體會擁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貴!你想不想來體驗一番?指名讀。
⑵師:成群膘肥體壯的駿馬,在這無垠的原野上擁有絕對的自由。看到這一幕,我不由地想寫下:駿馬飛馳任(生填)
豬、羊、雞:
學生讀到相關內容,隨機板書,并展開:
羊——有天堂般的綠色草地,羊當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態。有一個字來形容羊,板書:羊閑
豬——“贊許”是什么意思?如果豬會說話,它會對誰怎樣加以贊許呢?如果也請你用一個字來形容豬的這種神態,你會選擇什么呢?擬板書:豬樂
雞——連平日里很膽小的雞,在這樣的環境里也是顯得非常——板書:雞安閑。
2、讀著這些內容,想象著——生齊讀黑板上的三句話:
你同意將荷蘭稱之為牧場之國嗎?那么,當夜晚來臨,牲畜要歸圈了(板書:牲畜歸圈),牧場之國又呈現出一種怎么樣的情景呢?
指名讀第5自然段。
⑴請問,讀著讀著,你感受到了什么?(靜)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指句讀。
重點讀: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⑵隨著牲畜的歸圈,整個原野,整個牧場之國更安靜了。這樣的夜晚,板書:夜你來給個詞。
三、總結升華,重點感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1、這就是牧場之國,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蘭。板書: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2、讀完課文,我完全同意這真的是個牧場之國。卻對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這一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持有疑意。這句話,文中出了幾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難道說,以郁金香而聞名的“花之國”就不是真正的荷蘭了?難道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運河縱橫交錯的“水之國”就不是真正的荷蘭了?作者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這句話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顧課文,結合插圖,靜下心來想一想。
3、交流:
鼓勵學生獨到的見解。師引導:作者不是否認“花之國”、“水之國”是真正的荷蘭。他是通過這樣的句子,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被為“牧場之國”的荷蘭的深深的喜愛與贊嘆。這份喜愛與贊嘆,全都融在了這四次出現的“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一句話中了!而這四句話分別出現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贊嘆情象又各不相同。他分別贊嘆了——齊讀黑板上的四句。
4、讓我們與作者一起來表達對牧場之國這份深深的喜愛與贊嘆!
師生合作:
師:在牧場之國,碧綠草原牛成群。
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在牧場之國,駿馬飛馳任自由。
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在牧場之國,羊閑豬樂雞安閑。
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在牧場之國,牲畜歸圈夜悠悠。
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被稱為牧場之國的荷蘭。
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下課!
一個作業:在課文中,至少選擇5個自己喜歡的句子背下來!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
師: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叫——(生讀題)《驚弓之鳥》
這“驚”——(生接)是害怕。對!這“弓”(生自由答)是弓箭、弓弦的意思。這“之”在這里是“的”的意思。
師:那么:“驚弓之鳥”的意思是——
生:害怕弓弦聲的鳥。
生:被弓弦聲吁怕了的鳥。
(在審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字詞的含義,理解課題的意思)
師:同學已預習課文的生字,讀讀——(卡片認瀆)
悲慘can愈合yu什么意思?(生答:傷好了!)
魏國嘣beng注意后鼻音
孤單失群,失,什么意思?
生:離開,孤零零的,離開了大家。
師:示“更贏”。(讀lei)
生:我記住”贏”是“亡、口、月、羊、凡”組成。
師:挺好。我們接著自己學。聽清要求——
生:一邊讀,一邊標上自然段的序號,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詞句下做上“~~~~”在不理解的有疑問的詞句下做上“——?”(板書,1.、2.~~~、——?)
這些都叫“讀書記號”,其實,不少同學平時也已經在用了,是嗎?好,我們開始自學。
生:(自學,做讀書記號)
師:(巡查,邊查邊交流)幾個自然段?
生:八個!
師: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沒有疑問!
生:我有疑問的!(指書)我覺得這樣寫不妥當!
生:我也有疑問的……
師:不錯,能發現疑問的孩子就在鉆研課文了2現在,我們就以第一句為例,談談你研究了哪個詞?
生:我在“射箭能手”下面打上“~~~~~”。
生:(自由接話)我也是的,我也是的!
師:那么,有沒有不理解的詞,打上“?”的
生:(靜場)
師:建議你們再仔細讀讀,看看有不明白的詞語嗎?
生:(再接,仍表示沒有疑問)
師:那么,老師請教大家古時候的魏國是現在的什么地方嗎?
生:(搖頭)不知道。
師:有知道嗎?(眾都說不知道)那么,怎么不打上“?”呢?(生笑,并問,什么地方?)
師:古時候的魏國是現在山西一帶。以后,可要認真讀呀!好,我們接著往下研究”
(以一個學生可能疏忽的詞作例子,不僅讓學生學會用讀書記號,而且促進形成認真鉆研課文的習慣)
師:剛才你們打“~~~”的是哪個詞?(生齊答,射箭能手)
師: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說明更贏是個“射箭能手”?讀一讀,用~~~表示。
生:(讀,并做“~~~”記號)
師:請讀: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生:(舉手說)x x把“更贏指著大雁對魏王說。”也打上~~~,我認為沒有必要吧?
師:你們認為呢?
生:(自由答)不該劃!應準確i
師:對,我同意。應準確。誰來讀讀這句話,我想該讀出更贏的氣魄是嗎?
生:我來試試:“大王!……”
師:怎么樣?
生:還可以,但不是更贏,還是他自己!
師:我來試試?(范讀)
生:(評價)很不錯!
師:謝謝。你們再試試。(生練)
(x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一起學習、交流,抓時契機進行引導,促進孩子提高。)
師:你們發現了沒有?剛才我們讀的哪句話中,有一個詞是用錯的!
生:(紛紛接上說)對啊,是“射!”
師:是啊!不用箭,怎么可以說是“射”?我們給他改!
生:(眾)改成“驚”改成“嚇”。
師:那么拿起筆——(生紛紛拿筆欲改)
師:真改?是課文的錯誤?(一生悟,大du‘‘沒錯!是故意這樣寫的!”——不少人響應!)
師:好,我們別爭,以理服人,改,要有理由,不改,也要有理由,請先討論討論。(生立即進入自由議論、熱烈)
生a:不改!作者用“射”,自有他的道理,讀下去自然會明白。
生b:不用改!這不是錯誤,而是有意這樣安排的。
生c:不改!這是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越讀,越有味道。
師:大家說得有道理,作者這么寫,激起我們讀者的興趣,吸引我們往下學!
繼續學!請找一找,課文中哪一個字置大雁于死地?
注意!把讓大雁送命的字圈出來!(x設置一個“研究點”貼近學生最近發展的研究點,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讓全體參與、全體投入。)
生:(紛紛將團好的課本遞給老師看。)對嗎?是嗎?
師:(巡視,批改,給學生以肯定與否定的表示,對團錯的學生示意再想想。……)
師:一齊說,哪個字:
生:“嘣”!
師: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齊說,七嘴八舌地)“嘣一聲響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從半空中掉下來。”
師: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生:第四自然段?
師:對,我們好好地讀一遍,行嗎?
生:(較整齊地朗讀了第四自然段)
師:不錯!(打開投影)請大家仔細看。這幅圖畫的是課文第四段中哪一句話?
生:(立即看書,并主動動筆)
師:哪句話?
生:大雁忙往上飛……從半空中直掉下來。
師:“大雁忙往上飛”是什么原因?“直掉下來”又是什么原因?(生紛紛舉手,但不是絕大多數)
師:不著急,還是請你從課文中劃出來。(生又投入課文中)
生:“忙往上飛”是因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來”是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掉下來了!
師:剛才同學們劃的詞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的最后兩句。
師:對,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話。
生:“它一聽到弦響,jll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讀得好!請大家看黑板,我們看看誰說得清楚……
我說第一句:因為這只驚弓之鳥聽到“嘣”的一聲,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 (板書嘣害怕)
生:因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板書往上飛)
生:因為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了。(板書裂開)
生: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就直掉下來。(板書直掉下來)
師:能用“因果句”分析這只驚弓之鳥嗎?大家自己試著說說。
生:(經過準備后,一組同學一個接一個練習說話)
師:能變一種形式說嗎?先說結果,再說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來,是因為傷口又裂開了……
生:能:能:(很自覺地投入先果后因的句式練習)
師:你們的思路很清楚!(打開投影,試動了一下)是活動的,誰能把它受驚后的活動演示一下?
生:(紛紛舉手)我來!我來!
師:(x,來演示,大家仔細看!我們說“嘣”后你就表演,明白嗎?)
生:(齊)嘣——演示的同學讓“驚弓之鳥”忙往上飛,然后又讓它“直掉下來”!
師:對不對?是這樣嗎?
生:(齊)對!
師:這個“忙”和“直”演示得特別好,是嗎?
生:(笑)
(x無論是句式的練習,還是詞義的演釋,盡量都讓孩子們在歡愉的氣氛中進行,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在同伴的評價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師: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誰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師:(指名)小a,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獵,如果,你也拉得動這張弓,也會“嘣”的一響,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生:小a(楞了一下,搖搖頭)不會。
師:那么,這只驚弓之鳥怕的是更贏的“嘣”,而不是小a的“嘣”?(眾楞了,又頓悟!)
生:(齊)不是!不是!它怕的就是“嘣”!
師:你們是說,不管淮拉弓,只要有“嘣”的聲響,它就會怕:對嗎?小a拉出“嘣”,他也會掉,是嗎?
生:(響亮地)是!
師:(故作不解)那更贏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嚇下來的本
事,誰都有,小a也有,更贏算得上射箭能手嗎?
生:(紛紛發言:更贏有本事的,有本事的。)
師:更贏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這個句式寫話嗎?
更贏的本事不是()而是()。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參考書上的第六段,完成練習六的第二題。其他同學按自己的想法寫。
(x將作業設計成梯度形式,讓各類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練習)
生:(作業)
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師:完成的,可以先讀給大家聽。
生:更贏的本事不是會拉弓,而是看出這是只嫁弓之鳥。
生:更贏的本事不是只會拉弓嚇大雁,而是他能從雁鳴聲中知道這是一只驚弓之鳥。
師:不錯,誰再說說。
(繼續巡視,繼續講評)
這“一眼識破”用得好,你讀一下:
生:更贏的本事不是只會拉弓嚇大雁,而是他能一眼識破這是一只驚弓之烏。
師:好嗎:(眾:好!)“這是一只”改成“那是一只”更妥,是嗎?
生:對,因為大雁遠在天上。
師:好,做完的同學自由交流,我們第一節課學到這里。
下課!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借助批讀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框架,整體感知華山的險。
2、運用賞析詞句的方法,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一步感受華山的險。
3、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
4、從文中得到啟發,感受到挑戰困難,戰勝自我,會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從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中感受到華山的險。
2、在關鍵詞句旁試著批下自己獨特的感受。
課時劃分 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談話引入課題。
2、回顧批讀文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批讀,理清脈絡
1、問:
齊讀第一處作批,體會問的精妙。
2、第二到五處作批:
抽生讀,談這幾處旁批的發現;教師點出這是概括式旁批,滲透作者的寫法。
3、交代學習任務:
這節課將重點用賞析詞句的方法去批讀。
4、師范讀全文,學生勾畫好詞好句。
三、賞析旁批,體會情感
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思考:哪些詞句能體現華山的險?用相關符號做記號,在結合上下文寫感受。
2、交流展示,重點理解:“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夾,龜縮”,體會山路的險,相機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
第三段:
1、繼續運用剛才的方法賞析描寫華山險的詞句。
2、學生展示,交流。教師抓住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第四段:
1、激情談話創設情景:當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征服華山時,你想說什么?想喊什么?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寫的?齊讀最后一段。
3、出示課件,學生欣賞華山美景。
4、齊讀課文已有的旁批。
5、寫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總結升華
在生活中做強者,去品味更多挑戰的快樂。
板書設計
7 華山的險
華山天下險 山崖險
山路險 贊嘆 熱愛
峰巒險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奪”“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滿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馬蜂和棕熊的特點。
3、自主勾畫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材簡析
二、解釋字詞
撩:挑弄,引逗。
節日:這里指熊在夏秋兩季可以大飽口福,猶如過節般高興。
第1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熊的特點是“愛撩蜂”,吃蜂蜜。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通過換詞法理解“撩”,聯系下文理解“節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蟲封蓋后到羽化出房前這一變態時期的營養體,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營養食物。
劫奪:搶劫,掠奪。在學2段時先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詞語。到教學4、5、6段時,再抓住對大棕熊撕蜂巢、搶蜂蜜時傳神的動作描寫,進一步理解“劫奪”。
三、了解課文
第2段主要介紹了馬蜂的特點:體態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擊性大,而且專門偷吃蜂蜜。
教學這一段時,可以結合課后題1,讓學生帶著“馬蜂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讀書,重點讓學生抓住第2句話,感受被馬蜂刺到的嚴重后果。抓住“攻擊”和“抗擊”,體會馬蜂與工蜂戰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緊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層層的工蜂”,抓住“一層層”,進一步體會馬蜂和工蜂之間戰斗的激烈,以及馬蜂在偷吃蜂蜜過程中的“猖狂”。在讀爺爺的話時埋下懸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馬蜂嗎?
這是一個過渡句。
嗥叫:野獸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樣子。
第5段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熊的特點:在山崖下打轉,吃不到蜂蜜時的“心急”,主要通過“急得團團轉”“嗥叫”等描寫來體現;想出妙招,從山崖往下滾時的“聰明”,主要通過“瞧了又瞧”“穩穩地站定”來體現;撕開蜂巢,吃蜂蜜時的“貪婪”,主要通過“得意”“一下”“撕開”“急不可耐”“大嚼”來體現。
教學時引導學生勾畫這些讓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現大棕熊特點的詞句,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點表現得如此充分?對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是馬蜂大戰棕熊,棕熊劫奪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從山崖上滾下來,禮貌告辭。
教學第一部分,學生勾畫出對馬蜂的描寫后,可以緊扣“群起而攻之”這一關鍵詞,從“數以萬計”體會“群”的勢力的強大,從“叮”“咬”“蜇”體會“攻”的氣勢的逼人,從“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團大蜂球”體會“群起而攻之”的瘋狂。學習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奪”結合理解。一個“任”字,表現出劫奪時的志在必得,無所顧忌,“護住”又表現出熊的聰明,而“大嚼”“足足”“心滿意足”等動作、神態充分表現了大棕熊的貪心。教學時讓學生緊抓重點詞句品讀,既要通過朗讀體會到戰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貪婪,更要在讀中悟到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第二個情景時,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故技重演”,聯系第5段內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剛才一樣的方法從山崖上滾了下來。也要提示學生,雖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讀書,體會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剛才是“穩穩地站定”,現在是快要沖到小屋前時,它“突然剎住了身體”;剛才是“大聲嗥叫”,‘連續轉了兩三圈”,現在是“似乎很禮貌地向我們大吼一聲”,然后“搖搖擺擺地走了”。從熊吃飽以后的表現,又可以體會到它可愛、有趣的特點,于是棕熊的形象就變得豐滿了。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把我們的“緊張”和棕熊心滿意足后的那種閑情逸致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把握大意
1、 默讀課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 交流、點撥。
3、 試著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1、 學習第1、2段,初步感知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點。
(1)自讀、勾畫能表現馬蜂、棕熊特點的句子。
(2)交流、引導:重點抓“劫奪”體會熊的貪,抓“三針刺”體會馬蜂的毒性大,攻擊性強。
2、 學習第3段,著重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1)默讀思考:在馬蜂與工蜂的戰斗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馬蜂的“攻擊性強”?
(2)交流。
3、 學習第4、5、6段,勾畫描寫生動的詞句,著重體會馬蜂“群起而攻之”的強勁和棕熊“劫奪”過程中的聰明、貪婪、可愛。
(1)勾出描寫生動的詞句,自讀體會。
(2)交流感受,指導朗讀,重點圍繞“劫奪”,從上山崖時的聰明、吃蜂蜜時的貪婪、下山崖時的可愛三個方面了解熊的特點;圍繞“群起而攻之”,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3)師引讀5、6段。
三、總結全文,悟得方法
1、 讀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馬蜂與熊的特點寫得生動、傳神?
2、 交流、總結:抓住極具特點的神態、動作進行描寫。
四、課外作業,加強練習
1、 布置小練筆。
2、 反饋修改。
語文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