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認識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護眼睛的方法。
2.在口語交際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3.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采用“創設特定情境體現雙向互動”和“角色模擬體驗”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說說怎樣保護眼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難點
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學生想說、樂說、會說、敢說的氛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保護眼睛的資料,調查本班學生視力的情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非常美麗的,燦爛的太陽,皎潔的月亮,藍藍的天空,廣闊的大地,無邊的海洋,萬紫千紅的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動物,你們喜歡嗎?這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是用眼睛看到的,你們想想,如果眼睛不好,還能看得清楚嗎?所以,保護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口語交際。(板書課題)
二、情境體驗,引出主題
視頻引出主題:灰太狼的眼睛怎么了?他都犯了什么錯誤呢?
(一)想一想。
1.提問題:
(1)保護眼睛重要嗎?
(2)怎樣保護眼睛呢?
通過問題指導學生認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作用,以及保護眼睛的方法。
2.總結:學習、生活、工作都需要有一雙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遠處物體,就會影響學習、影響工作、給生活帶來不方便。所以,我們從小就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保護我們的眼睛吧!
(二)說一說。
通過圖片指出幾種不良的用眼習慣,從而讓同學認識該怎樣保護眼睛。
(1)圖中畫的是誰?
(2)他在做什么?
(3)這樣做的后果怎樣?
(三)議一議。
(1)用眼衛生的目的是什么?
(2)保護視力要做到什么?
(3)不應該怎么樣?
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呢?
“三不要”:
①不要躺著看書;
②不要走路乘車時看書;
③不要在昏暗的燈光下或強光下看書。
“三注意”:
①看書、寫字眼睛與書本距離一市尺。
②看書一小時,要休息幾分鐘;
③字要寫大些,要清楚整齊。
三、練一練
1.用眼衛生的目的是( )。
2.看書看電視( )分鐘休息片刻。
四、交際范例
趙東萊:針對視力下降這一現象,我們應采取一些保護視力措施:
1.避免在強烈的光線或昏暗地光線下看書或者寫字;
2.不要長時間地觀看電視節目、玩電子游戲;
3.不要在床上躺著看書,也不要邊走路邊看書,更不能歪著身在趴在桌子上讀書寫字。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少年兒童在讀書期間,正是眼球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形成一些不良的用眼習慣,就會使眼睛受到傷害,引起視力下降,甚至失明。要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做到“三注意,兩不看”。小學生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看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身體要坐直,距離桌子一拳,眼要距離書本一尺);看書寫字時間不要太長;要認真做好眼睛保健操;不要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看書;不要在行走時看書;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或玩游戲機)的時間不能過長;距離電視不要太近。此外,還要注意眼的衛生,不要用臟手揉眼睛,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臉。
六、布置作業
預防近視,保護視力,同學之間互相監督、提醒、糾正不正確的坐姿、寫姿。
板書設計:
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三不要”“三注意”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眼睛的結構,掌握近視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學生做到預防近視,并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教學重點
預防近視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謎語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猜個謎語:兩顆黑葡萄,長在人臉上,白天開窗望,晚上關緊窗。(出示課件2)
生:眼睛。
師:對了,同學們都有一雙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組成的?(板書: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二、認識眼睛的結構。(出示課件3)
讓學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學生發現了中間有個小圓孔的基礎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結構圖,指導學生認識眼睛的部分結構,再讓學生指指認認,加深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小圓孔就是瞳孔,來自物體的光通過瞳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最后神經把這些光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物體了。
緊接著通過兩張不一樣瞳孔貓的圖片,(出示課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識,培養學生日常的觀察能力。
三、引導學生了解近視的概念以及近視的影響。
1.小游戲:找茬!(測測大家的眼力)(出示課件5)
師生互動,找出不同的地方。
2.出示一張模糊的視力表,學生比較后引出近視的概念。
3.小組討論。(影響視力的原因。)
小組討論時,注意說話的音量,避免干擾其它小組。
4.匯報總結。
要求:不重復別人的話。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認同,再繼續補充。
四、預防近視,養成保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師:近視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讓學生討論后交流得出:(出示課件6)
①不注重看電視或用電腦用眼時間。
②不注重讀寫衛生。
③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注重飲食……
歸納起來,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負擔,造成了眼睛調節過度緊張和疲勞。(板書:近視 原因 造成眼睛過度緊張和疲勞)
2.針對近視的形成原因,提出預防近視措施。
(出示課件7)
①重點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
②堅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
③積極鍛煉身體。
④保證足夠的睡眠。
讓學生對照這幾種情況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加以改正。
師:保護眼睛,重在預防,接下來我們看個短片,休息一下,同時注意片中的保護眼睛方法,同學們可以一起跟著做。(出示課件8)(板書:預防近視 注意用眼衛生,保護眼睛)
五、加強意識,明辨是非,回答問題。
師:剛剛我們講過很多的內容,接下來我就要考考同學們。通過問答環節及判斷圖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學們對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認識。(出示課件9)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請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衛生,保護好眼睛,通過愛眼拍手歌回顧本節課我們講的內容。最后老師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為今天的近視影響明天的遠征,愿大家都有一雙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近視原因:造成眼睛過度緊張和疲勞
預防近視:注意用眼衛生,保護眼睛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媧、塌、熄”等6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女媧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補天的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故事激趣,課前談話
師:大家一定喜歡讀神話故事吧?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見面禮就是和神話故事有關的哦,請看大屏幕,
這里有幾個神話故事里的人物,他們是誰?你能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嗎?
課件逐一出示: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課件出示2)
(2)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課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課件出示4)
(4)她創造人類,無私奉獻。——女媧
(課件出示5)
咱們班同學的語文學得真不錯,相信我們一起會學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板書:女媧補天)
2.題目中哪個詞讓你感覺到神奇呢?(補天)為什么?
師:女媧可真不了起,在讀故事之前,你對女媧還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課件:(課件出示6)
傳說中的女媧是一個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黃泥捏成人,創造了人類。女媧就是人類的母親。
三、整文感知課文(自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綱:(課件出示7)
①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準備提出。
2.學生自學。
四、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課文,糾正字音。出示生字“媧、隆、塌、扎、熄、冶”,(課件出示8)指名拼讀。
(1)讀準“隆、扎”的讀音。
(2)讀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課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岡: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釀成災害的大水。
熄滅:停止燃燒。
純青石:指顏色只有青色的石頭。
五彩石:傳說中用來補天的各種顏色的石頭。
冶煉:用高溫熔煉或電解等方法將礦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件出示10)
(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崗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所圍困在山頂上,女媧把人們從水火中救了出來。又揀五彩石冶煉,補好了天。)
3.說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學生說)
說說你為什么受感動?能把這部分內容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4.質疑。(師生評議解決)
提出新的問題:(課件出示11)
(1)女媧為什么補天?
(2)女媧怎么補天?
(3)女媧補好天后,將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呢?
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
1.默讀,想哪些段落分別寫補天的起因,經過。
2.小組討論以上三個問題后,匯報學習收獲。
學生a:因為天塌地裂、燒起大火、發洪水,給人們帶來痛苦。
學生b:女媧見此情景,很難過,求雨神熄滅大火。造船救出人們。
學生c:女媧去找五彩石,回來冶煉成水,把天補好。
學生d:女媧把天補好后,人們又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學生e:人們還記得………
(板書:起因:天塌地陷燒起大火發洪水)
3.指導學生從內容去想:
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體會女媧看到這場面的心情)
六、指名讀第2自然段,體會女媧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為及原因。
1.女媧難過極了。
聯系課文第一句來體會。“創造了人類”人類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心情當然難過。
2.從“立刻,求”等詞中進一步體會女媧焦急、難過的心情。
3.小結,為救人們,先做了兩件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板書:經過:求雨滅火造船救人)
七、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媧補天的經過,解決第二個問題。
1.大聲自由讀文。
2.找出文中具體補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女媧的精神。
(1)(課件出示12)結合掛圖理解補天這段話,進一步體會女媧為補天所付出的艱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板書:煉石補天)
(2)引導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補天的經過。
3.指導朗讀這兩段話。
八、齊讀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麗,解決第三個問題。
1.后來,女媧補好了天,沒有了威脅人們的大火,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板書:人們又安居樂業)
2.女媧是一個怎樣的人?
九、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自己閱讀課文,已經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女媧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能為大家著想的英雄。(板書:愛心吃苦勇敢)
神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人們為什么要塑造女媧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物?(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議一議。)
教師小結:古人想象出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說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還希望人們都能像女媧這樣心地善良,關心別人。
十、拓展延伸(課件出示13)
1.在女媧的努力下,天被補好了,從此人類頭頂的天空像帳篷似的張開來,再也不會塌了。人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學們,你想對女媧說點什么?
2.女媧如此辛苦的補天,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要求:
1、學習課學,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為人們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訓練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聯系臭氧層對環保教育。
4、自學課文生字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關健:
1.學習課文,了解課學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為人們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展開想象,訓練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1.課文插圖投影。
2.生字詞卡片。
3.有關”五彩石”的實物(如雨花石)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們愛聽神話故事嗎?你們都讀過哪些神話故事?說說看。
《西游記》、《封神榜》、《寶蓮燈》……
師:今天,我們再來讀一個神話故事。
二、出示插圖投影,指導看圖。
圖上是誰?她在干什么?
三、揭題,釋題。
1.板書題目:12.女媧補天
2.引導學生據題質疑。
3.學生講自己知道的女媧補天的故事。
四、錄音朗讀,學生自由讀。
五、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讀。
(1)讀準”窟隆冶”的讀音。
(2)指導書寫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媧:右下部是”內”。隆:右邊中間的一橫別漏寫。
窟窿:兩個字都是穴寶蓋。
冶煉:冶字是”兩點水”不是”三點水”
煉:是火字旁,右邊不是東。
六、讀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轟隆隆:像聲詞。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岡: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釀成災害的大水。
熄滅:停止燃燒。
純青石:指顏色只有青色的石頭。
五彩石:傳說中用來補天的各種顏色的石頭。
冶煉:用高溫熔煉或電解等方法將礦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
七、指名讀文,正音。
八、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討論后匯報,師小結。
課文講的是傳說中女媧看到天塌了一大塊,便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好的事。
十、指導熟讀全文。
十一、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
女媧補天
1.女媧為什么補天?
2.女媧怎么補天?
3.女媧補好天后,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看卡片讀生字詞。
2、讀后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解決上節課學生提出的三個問題。
1、女媧為什么補天?
2、女媧怎么補天?
3、女媧補好天后,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呢?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
1、默讀,想哪些段分別寫補天的起因,經過。
2、小組討論以上三個問題后,匯報學習收獲。
學生A:因為天塌地裂、燒起大火、發洪水,給人們帶來痛苦。
學生B:女媧見此情景,很難過,求雨神熄滅大火。造船救出人們。
學生C:女媧去找五彩石,回來冶煉成水,把天補好。
學生D:女媧把天補好后,人們又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學生E:人們還記得………
3、指導學生從內容想開去:
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體會女媧看到這場面的心情)
四、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女媧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為及原因。
1.女媧難過極了。
聯系課文第一句來體會。”創造了人類”人類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心情當然難過。
2.從立刻,求等詞中進一步體會女媧焦急、難過的心情
3.小結,為救人們,先做了兩件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
五、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媧補天的經過,解決第二個問題。
1.大聲自由讀文。
2.找出文中具體補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女媧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從她原以為……費多大力氣這兒看出她原來找石頭費了很大力氣。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這句話中也看出女媧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這句話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1)結合掛圖理解這段話,進一步體會女媧為補天所付出的艱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2)引導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天的經過。
3導朗讀這兩段話。
六、齊讀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麗,解決第三個問題。
后來,女媧補好了天,沒有了危脅人們的大火,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七、聯系科學上的補臭氧層漏洞,培養學生對科學、對環保的熱愛之情。
八、引導學生讀課前備好的神話故事,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
九、齊讀課文,小結。
十、作業。
1.回答課后第二題。
2.閱讀課外神話故事。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精衛填海》這個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范讀教學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
2.設疑引導法:通過設疑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誦讀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
討論法:針對教師提問展開討論。
講述法:通過講故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這則神話贊美了精衛鳥堅韌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
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精衛與《山海經》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走近《山海經》
1.同學們,你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生說。
你們知道的神話故事真多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一個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書嗎?(課件出示:《山海經》)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
2.簡介《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
3.聯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說說神話的特點。
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讀準確。
(1)打開課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讀一讀這段話,把句子讀通順,感覺難讀的地方就反復多讀幾遍。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的讀音。
(2)同學們,讀完了嗎?這些文字都是幾千年前的語言,那時的語言顯然不同于現在,誰來說說你在讀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難讀,生字多)
(3)我們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艱澀,難讀,這么難讀的古文,誰來試一試?
指名讀,引導大家注意傾聽并糾正讀音。
2.教讀難讀的句子。
同學們,老師發現讀這些句子時我們應該適當停頓,讀出節奏。下面,老師讀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師配樂范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3.借助停頓,讀出節奏感。
同學們,現在,你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節奏,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學生自由練習,評價鼓勵。
4.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內容。
對照文中的注釋,粗知這段話的大意,再去讀的時候,就會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思考: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玩時被淹死了,化為精衛鳥,立志要將大海填平)
三、研讀課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內容,復述故事。
(1)再讀課文,借助注釋或字典,在小組里逐句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可以適當的加上一些詞語使句子更通順。
(2)分句出示課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輪流逐句講譯文與古文。指名互講。
(4)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衛堅韌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指名讀,齊讀。(板書:溺而不返 堙于東海)
(3)想象說話:大海廣闊無垠,無邊無際,小小的精衛能把大海填平嗎?大海會怎么說?精衛又會怎么回答呢?
出示: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師小結:不管春夏秋冬,酷夏嚴寒,刮風下雨,精衛鳥每天都銜西山的小樹枝、小石塊,丟到大海里。一只小鳥想用這種辦法填平大海。真是談何容易!不過它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卻是難能可貴的。它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敬佩。(板書:堅韌不拔)
(5)感情朗讀句子。
3.齊讀全文。
四、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1.精衛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可敬可嘆。中國的神話故事富有濃濃的人情味,表達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2.中國神話傳說浩如煙海,除了《精衛填海》,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交流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
3.除了中國古代神話,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有神話故事,如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閱讀有關的書籍。
板書設計:
精衛填海
溺而不返 堙于東海 堅韌不拔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