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1
教學《高大的皂莢樹》,我緊緊圍繞課題的“高大”來設計教學過程,“高大”乃全文的主線,順此下去,穿珠引玉,帶動全文。具體做法如下:
一、緊扣題眼,整體感知
1.結合課文內容提問:皂莢樹長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樣的?作者按什么順序進行觀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莢樹為同學們了哪些方便?
2.“高大”體現在皂莢樹的哪些方面?教師抓住課文進行點撥、板書,幫助學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點
1.細讀課文,提問:
(1)課文是怎樣寫皂莢樹的干、枝、葉的?突出了皂莢樹的什么特點?(高大)
(2)皂莢樹為什么能給人們方便?這由它的什么決定的?(特點)
2.點明順序,細細品味。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的?作者著重寫了皂莢樹哪些部分?(葉子和果實)
3.借板書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歸納
1.默讀課文
思考:課文圍繞“高大”重點寫了皂莢樹的什么?(一年四季給同學們方便)
2.質疑問難。
“高大”這里如何理解,是否僅指皂莢樹的外表形象?(干、枝、葉)教師點撥、引導:“高大”不僅是說皂莢樹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在——無私奉獻的高尚風格令人敬仰、贊美。
3.析句點題,揭示中心。
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這顆“種子”指的是什么?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教師讓學生討論后歸納。
4.引申激勵。
問:我們周圍有沒有像皂莢樹一樣的事物?舉例品評、體會。
5.學習章法,模仿運用。
按《高大的皂莢樹》的寫法,贊美一樣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并說清為什么要贊美它。練習說話。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2
教材分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在本次習作中,學生進行片斷練習,寫寫自己的長處和本領,
教學目的:
1、寫自己長處和本領的片斷,能通過記敘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表現,做到語言生動具體。
2、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并能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3、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能通過記敘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介紹自己的長處和本領。
教學準備:學生習作片斷若干。學生自備照片,學生采訪爸爸媽媽的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兩個片斷描寫。
2.說說自己的長處和本領。選取其中的一、兩個說具體。
教學過程:
一、讀范文。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來讀讀兩個寫自己長處和本領的片斷。
生讀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領,是怎樣來表現的?
總結寫法:
1.點明自己有什么本領和長處?
2.記敘一兩件具體的事來表現自己的本領。
3.語言生動,盡量用上好詞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領和長處?生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說。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
生進行片斷習作練習
教學過程:
生寫作,師巡視指導。
指出問題。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問題所在。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注視、相當到家、百發百中”等關鍵詞句,體會紀昌的認真和恒心,領悟“要成功就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
3、學習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的寓意,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教學難點】
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學習復述課文。
【教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初知大意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來書寫課題,一邊看一邊想誰在干什么?
師寫“紀昌學射”:昌由兩個扁扁的日組成,上面的日寫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寫得大一些,射的一撇不出頭。
誰會讀?指名讀。
生若讀成“jì”,及時提醒:“紀”是個多音字(板書),當作為人的姓氏時讀
作第三聲“jǐ”,所以這個主人公的名字應讀作——“紀jǐ昌”。
現在誰會讀課題了?指名讀。
一起讀——紀昌學射。
4、課題中,“學”是什么意思?(學習)“射”呢?(射箭)誰能把課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說。(紀昌學習射箭)
發現了嗎?這個課題真有意思,一讀課題大概就可以知道課文的主要意思。請大家翻開書本到141頁,誰能來說一說“扁鵲治病”是什么意思?(名醫扁鵲給蔡桓公看病)
小結:看來有時候,課題還能幫助我們大致了解課文大意呢!(板書:了解大意)
初讀課文,質疑交流
1、那么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疑問?指名說。(紀昌向誰學的?怎么學的?學得怎么樣?)
2、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這則寓言,另外,“紀昌”這個名字在文中多次出現,為了提示我們自己,請同學們一邊自由讀,一邊在讀到“紀昌”時做好第三聲的記號(師示范做),現在開始吧。
3、交流思考題
A紀昌向誰學習射箭啊?指名說。(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預設:
紀昌向射箭能手飛衛學習射箭。
B那紀昌是怎么學習射箭的?指名說。(先練好眼力)
板書:練眼力
練眼力其實就是在練射箭的基本功。(板書:基本功)
三、立足基本功,研讀文本
1、出示閱讀要求:
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出紀昌練基本功的句子,也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紀昌練射箭的基本功,其實就是練眼力,文中寫了他幾次練眼力?(兩次)
那他第一次是怎樣練眼力的?指名說。
A我們一起讀。
B現在老師把“注視”換成“看”了,那么“看”和“注視”是一回事嗎?
C是的,注視更強調全神貫注地看(板書:注視),從“注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紀昌練得十分——認真。(板書:認真)
那紀昌注視著什么?(梭子)同學們,你們見過梭子嗎?(出示梭子圖片)
師介紹:梭子是織布用的工具。形狀像小船,中間是空心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在織布的過程中梭子運行的軌跡。(出示視頻)同學們注意看,在織布人左右手中倒來倒去的就是梭子。大家可以用手來比劃下梭子是怎么來回運動的,那紀昌是怎么注視的?(眼睛隨著梭子的來回動而動)
D飛衛師父是怎么交代練習要求的?(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
我們把師父的要求寫在黑板上。(板書:牢牢地盯不能眨一眨)
F能不能把師父強調的重點用朗讀表現出來。(指名讀,齊讀。)
E師父的要求記清楚了嗎?下面我來織布,你們當紀昌來盯,注意要盯牢哦G現在我來采訪一下,你的眼睛感覺怎么樣?(很累、很酸)
F你們才盯了幾秒,就累了,可紀昌堅持練習了多久?(兩年)從中你看出紀昌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恒心)
H最后練成了嗎?哪里可以看出?(相當到家)
什么是相當到家?(練得相當有水平,有水準,就叫做——相當到家)
3、過渡:話說這紀昌的眼力已經練得相當到家了,可飛衛師父滿意了嗎,他又是怎么說的?指名說。
師父又提出新要求了,要求紀昌把極小的目標看成很大的目標。(板書:極小很大)
聽了師父的話,紀昌又回去練眼力了,第二次練眼力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說。
A剛才是梭子,現在是虱子了,見過“虱子”嗎?虱子多大啊?(比芝麻、比螞蟻還小)
B為什么要把虱子綁在窗口啊?指名說,引導生體會虱子是個活動的目標。
剛才我們說的來回動的梭子也是——活動的目標,大家想啊,要射中靜止的目標也挺難了,要射中活動的目標可是難上加難啊!
現在紀昌連活動的目標都能看準,那他的基本功算是練得——相當到家了!基本功練好了,飛衛才開始教紀昌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板書:開弓放箭)
3、學到這里,老師想問了,是飛衛師父讓紀昌去看梭子和虱子嗎?(沒有)師父只說了要求,徒弟不但要自己干,還要自己去想辦法。
紀昌就很會想辦法,你看——
師父說“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紀昌就——(生)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這樣一看就是兩年,現在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這就是所謂的——(生)相當到家!
后來,師父又說“要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就——(生)
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那比芝麻還小的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這也是所謂的——(生)相當到家!
4、所以紀昌學射箭這件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要認真,要有恒心等)
5、那他最后學習射箭的結果呢?全班齊說。(板書:百發百中)
什么叫“百發百中”?(用自己的話說)
復述課文,領悟道理
過渡:為了成為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紀昌付出了很多很多,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學習射箭的過程,請大家看著板書,根據提示,試著把課文內容說一遍,可以說給自己聽,也可以說給同伴聽。
們回顧一下他學習射箭的過程,請大家看著板書,根據提示,試著把課文內容說一遍,可以說給自己聽,也可以說給同伴聽。
指名說。
剛才大家都說得很棒,那么老師有個疑問,學射箭為什么要先練眼力呢?
(想學會射箭,就要先練好眼力這項基本功。)
3、紀昌腳踏實地地練好基本功后,飛衛才開始教紀昌拉弓放箭,最后他才走向了成功,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板書:成功)
4、同學們,你們在練什么本領嗎?比如學寫毛筆字、學拉二胡、學鋼琴、學舞蹈、學騎自行車、學游泳等等)指名說。
5、那你們在學本領的過程中,有沒有練基本功?是怎么練的?有沒有遇到困難?想一想。
指名說,請你跟大家分享下。(2個)
那你現在還在堅持練嗎?你是怎么克服困難的?
預設1:你真棒,老師真希望能聽到你優美的琴聲,一定很享受。你們也跟紀昌一樣,學本領那么有恒心,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預設2:那么今天學了《紀昌學射》后,你有什么啟發?你還會堅持下去嗎?
6、那么現在你認為基本功和成功有關系嗎?請大家用“只有……才……”或者“只要……就……”的關聯詞語,把自己想寫的話寫在書上。
指名讀自己寫的話。
小結:這就是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7、老師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回家去把自己學本領的經歷寫下來。學本領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怎么克服的?成功后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寫一寫。明天同學之間互相來交流一下。再把《紀昌學射》這個故事說給你的父母聽一聽。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4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民間故事。
2、制作相應的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一直廣為流傳。同學們都搜集了那些民間故事呢?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2、學生匯報交流。
3、師: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民間故事。(課件播放《盤古開天地》)同學們聽說過這個故事嗎?(生:……)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
要求:
a、把課文讀通順。
b、畫出文中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c、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檢查自讀效果。
a、認讀生字詞并指導識記、書寫。
b、指名讀文。
c、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課文內容的一句話(中心句)
3、盤古是怎樣用身體創造美麗宇宙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三、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并且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
二、研讀文本
(一)出示詞語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輕而清重而濁緩緩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讀
2、找找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是用來寫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齊讀。找出其中的反義詞。
(二)出示詞語:掄起猛劈頂蹬
1、齊讀。
2、這些詞語是表示什么的?它們是用來寫誰的?讀有關句子,想象盤古頂天立地的樣子。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想象。
過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盤古終于累倒了。
(三)出示詞語:隆隆的雷聲飄動的云遼闊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樹木滋潤萬物的雨露
1、指名讀。
2、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出現的,是用來寫什么的?
3、師:盤古臨死了還想著為人類造福,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
4、課件出示盤古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師引讀。
5、指名復述這部分課文。(課件引導)
三、拓展:同學們想想這后面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誰能說說盤古身體的其他部位都變成了什么?(指名說)
過度:是啊,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抬頭看天,那飄動的云格外潔白,我知道這是盤古呼出的氣息。
放眼大地,遼闊的大地一片生機,我知道,這是盤古的(肌膚)。
仰望高山
俯視江河
走進溶洞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鵝、卵”等7個生字,會寫“牽、鵝”等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教師板書:走月亮)(課件出示2)
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稱為“走月亮”。(課件出示3)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
出示生字“鵝、卵、俗、躍、穗、踱、爍”(課件出示4)
“鵝”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鳥”;“俗、躍、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淘、牽、鵝、卵、填、莊、稼、俗、躍、葡、萄、稻、熟”(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淘、鵝、填、稼、俗、躍、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牽”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中間的禿寶蓋要寬一些。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3.詞語理解及運用。(課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雜質和污垢,引申為保留好的,除掉壞的。造句:我們煮米飯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軟,溫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灑在海面上。
鵝卵石:指被流水磨圓了的石頭。造句:我家門前有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
運載:裝載和運送。造句:秋天,運載糧食的汽車在公路上來回奔跑著。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造句:少數民族有很多風俗習慣。
汩汩:擬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造句:那條小溪汩汩地流過巖石。
澆灌:本課指把水輸送到田地里。造句:農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澆灌土地。
鍍亮:一種工藝,可以使金屬起到裝飾,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陽升起時,天邊就像被月光鍍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腦袋瓜里有許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課件出示9)
課下搜集有關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采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歌曲導入,復習生字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播放《月亮船》這首歌。邊聽邊和老師一起感覺)怎么樣,好聽嗎?(課件出示12)
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體會?
(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在媽媽的懷抱很幸福、在媽媽的身邊很幸福。)
那就讓我們伴著這甜美的歌聲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走月亮》。(板書課題:2走月亮)
2.檢查生字讀音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從哪兒升起來的嗎?(課件出示13)
2.預設:秋天月夜是怎樣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課件出示14)(教師板書:月盤明亮月光柔和)
師:讓學生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導朗讀: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讀。
第4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課件出示15)
(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課件出示16)
(1)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
(4)引導學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3.師: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課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
第4自然段:阿媽領著“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著“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師板書: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聞到:阿媽的氣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月兒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教師板書:看到:山樹草花星星閃爍)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
4。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教師板書:美好景色濃濃親情)
5。背誦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學們,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課件出示18)
四、擴展閱讀,延伸感悟。(課件出示19)
選擇《童年書架》的兩篇文章——《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盼雨》,讓學生任選一篇談感受。
《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用童話般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海濱夜景。《盼雨》以詩歌的體裁突顯了母子之間的深情。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