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的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二:由圖入題
1:觀察插圖或教學掛圖,你猜一猜,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什么情景?(盛夏時節鄉間田野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生活情景)
2: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認真讀一讀課文吧!(板書課題)
三:感知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的快樂游戲)
2:默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寫出真實感受。
3: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語言
1: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語言,試著讀出喜歡的感情。
2: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3: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五:擴展閱讀
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課后反思:
省略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及單元訓練重點、本文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5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老奶奶培育金盞花的故事,學生進一步體會“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貴之處。
教學重難點:
從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盞花的過程中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圖片激趣、導入新課。
孩子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放松一下,欣賞一組圖片,希望能帶給你好心情。[播放課件]漂亮嗎?
說起花,你喜歡什么花呀?看起來大家都是愛花的人。今天,老師再介紹一種花給你們認識。它的名字叫金盞花。板書:[金盞花]顧明思義,猜猜這種花什么顏色?[黃色、金色]
真聰明,看屏幕,[播放課件]金盞花又叫金盞菊,是城市綠化美化的主要花卉。大多為黃色、橙紅或棕色。
可是,有這么一位老奶奶卻培育出了純白色的金盞花,聽到這個消息,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板書:怎樣培育出?為什么要種這種花?]
你真善于思考,問題很有價值。[板書]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快樂讀書屋七,看看這白色的金盞花是怎樣綻放人間的?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在書中用方框框出帶有生字的詞和喜歡的四字詞語。
師:生詞都找到了嗎?[課件出示生詞]誰能領大家讀一讀?你還積累了哪個四字詞語了,快來讀給大家聽聽。
大家讀的可真認真。老師只選擇了這幾個四字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課件出示:生詞和四字詞]齊讀鞏固。
師:下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可以試著用上剛才積累的詞。最后教師小結文章主要內容。
師:老奶奶從報上看到一條消息,重金懸賞純白色的金盞花,決定試一試,她不顧兒女的反對,自己一個人堅持種花,終于培育出了純白金盞花。最后賞金沒有兌現,老奶奶還想種黑色的金盞花。
三、精讀感悟,把握主旨
1、師: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一研究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怎樣能快速而準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老師也總結了幾個秘訣,想學嗎?[播放課件:
下面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有關語句。
2、匯報,理解:
(1)老奶奶是怎樣培育出純白色的金盞花的?
a、循環往復地種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相關語句:老奶奶決心一個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橘黃的。老奶奶在中間挑選一朵顏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選取長的飽滿的種子,第二年把它們種下去。然后,再從花朵中挑選顏色淺淡的種子播種……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著。兒女遠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處理完這些事之后,依然滿懷信心地種植金盞花……)
怎樣循環往復地種呢?結合前文理解,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課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著。
一年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不沮喪懷疑,堅持著。
對比讀,你覺什么不一樣嗎?
[師:要種出白色金盞花的決心從沒的動搖過,精心種植白色金盞花的勞作從沒有間斷過。]
能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一試。指名讀。
b、滿懷信心地種
[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著。兒女遠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處理完這些事之后,依然滿懷信心地種金盞花……]
師:種花的過程中老奶奶都遇到哪些困難了?可她從不沮喪懷疑,就這樣一種就是20年,想象一下:這種花的20年中,老奶奶可能還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年歲大了,體力不足,十分勞累;沒有人幫一幫;生病了沒人照顧,還得照顧花草;……]
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能動搖老奶奶要種出白色金盞花的決心,她就這樣[引讀: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著。]
此時此刻,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老奶奶呢?[板書:持之以恒]
(2)種出這樣純白的金盞花容易嗎?老奶奶為什么會去種白色的金盞花?
交流:
重金懸賞:[老奶奶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色的金盞花。]理解“重金懸賞”什么意思?更突出培育這種白色金盞花難度之大。
嘗試一下[老奶奶想: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議。不過,我為什么不試試呢?理解“不可思議”體會培育這種花的難度。[板書:重金懸賞,嘗試一下。]
重金懸賞,嘗試一下,到底是什么讓她堅守了20年?
[主要是要種花,并沒有多想賞金的事]
你從哪看出來?
[課件出示:甚至不知道現在那則啟事還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是否有人培育出了純白色金盞花。]
兩個不知道可見老奶奶完全沒有把這重金懸賞放在心上,只想著如何種出這純白色的金盞花。
師提示:還有哪處描寫再次證明老奶奶只為種花?
[課件出示:老奶奶對著聽筒小聲說,只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嗎?我能種出來…… ]
老奶奶不為賞金,只為種花,而且把這20年辛勤培育的種子無償地獻出來。沒有賞金她還想繼續無償培育黑色的金盞花,這高尚的人格令人敬服。
4、討論:為什么老奶奶能夠成功培育出白色的金盞花?
板書: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四、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是憑著持之以恒的韌勁最終獲得了成功。 [課件出示圖片文字,配樂補充介紹:王獻之、愛迪生、陳景潤……]
老奶奶“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那么,我們小學生在哪些方面同樣需要老奶奶的這種精神?
五、總結:
同學們,老奶奶20年的辛苦勞作,20年的執著堅持、20年的耐心等待,只為這白色金盞花的美麗綻放。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奶奶,從現在起選定目標,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相信你一定是未來的成功者!
板書設計
快樂讀書屋七,
白色的金盞花,
不為重金懸賞,目標專一
只為嘗試一下,
循環往復,持之以恒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并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辟: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于喜愛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么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獲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著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么?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獲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獲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獲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里。)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么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里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鉆進土里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么?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贊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后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獲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獲節上的收獲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范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各小組讀書5分鐘準備賽讀。
師: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悶熱 曠地 附近 纖弱 雷聲大作 大雨如注
5、再讀書。
師: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互相挑戰。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范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既:要注意左右兩遍等寬。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寫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兩遍等寬,“孫、挑、該、統”要注意左窄右寬,左邊的偏旁不能超過字的三分之一寬度。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講講這個故事。
2、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3、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齊讀課題)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課文,感悟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
1、體會薩沙的美好品質。
(1)教師參與欣賞句子。(板書:薩沙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說說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欣賞這個句子?
A從這句話的意思看,薩沙人小志氣高,不想當最弱小的,他能保護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現在”引導學習第7自然段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薔薇。抓“朝著……掀起……蓋在……”引導體會、朗讀。
薩沙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地掀起雨衣蓋在正受風雨摧殘的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證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做)
C我們能不能從薩沙所說的、做的來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導學生朗讀第3、5自然段中薩沙的語言,從中體會薩沙根本沒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薩沙所想的、做的、說的都證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說——“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抓“該……不是……吧”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3)假如你是媽媽的話你會怎么說?
師小結:細細讀來,我們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你們說,這是不是個值得欣賞的句子?當然欣賞也得有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系前文細細欣賞,你的收獲會更大。
2、體會薩沙家人的美好品質,表達內心感受。
(1)看圖,聽風雨聲,說說圖上情景。
(2)(插圖上疊映人物)請認真觀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媽媽、托利亞他們的表情動作各是怎樣,再讀讀想想書上有關語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讓學生分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懂得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
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亞身上,她會怎么做?
(3)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薩沙,對媽媽說些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4)看來“我不是最弱小的”不僅僅是薩沙所說的做的,也是我們的心聲,一起自信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練筆
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想對薩沙說些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寫一寫。
板書設計: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說、做、想)
媽媽
爸爸 每個人都要保護
托利亞 比自己弱小的人。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蘋果里的五角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得到啟示。
教學難點: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準備:卡片、磁帶、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學習生字新詞。
3、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做數學題。有的數學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相信大家一定會感興趣的。
1.板書課題。
2.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②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③給課文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無聲母,不讀ngan;
“魅”讀mei,不讀mo;
“循”前鼻音,第二聲,不讀sun。
②交流詞語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評讀。
3.再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4.討論交流。
①分段說說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讀。
三、指導寫字。
1.提示注意點
“魅”字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筆畫較多,不能丟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寬。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樣。
2.學生描紅。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組詞。
Xian hao qie
鮮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第一段。
1.名讀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體會:鄰居家的小男孩活潑天真的特點。
師板書:顯示新本領
分角色讀兩人的對話。
2.過渡:事情就是這樣平靜地開始,可接下來就有了新的發現讓人驚奇了。
3.自讀第3、4自然段,畫出文中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及由此產生圖案的有關句子。
實物演示,討論交流。(結合理解“橫切面”、“清晰”等詞語)
“我”想到了什么?板書:橫切蘋果
指導讀好感嘆句,體會作者驚奇的心情。
4.小結:誰能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5.指導朗讀: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說的話要讀出充滿自信的語氣;
第三次說的話,要讀出自豪的語氣;
“我”說的話要讀出平緩的語氣。
最后一句感嘆句要讀出驚奇的語氣。
6.齊讀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詞語說說第一句里的“這樣切蘋果”是指怎樣的切法。
兩次用“也許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不確定的猜測語氣。
3.指名讀下面三句話。
理解三層意思
①第一層意思是什么“鮮為人知的圖案”指的是什么?
②從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說說第二層意思。
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層的含義?
4.小結: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5.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討論交流:你從小男孩橫切蘋果后所帶來的有趣發現中受到什么啟發?
你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
五、作業。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們切蘋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而課文中的小男孩卻是( ),而且蘋果里有( )的“五角星”,這種( )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 )。什么叫創造力,從小處說就是( )。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卡羅納》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孩子們,我們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愛?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什么?有一個小朋友卡羅納在也無法享受母愛,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今天我們學習《卡羅納》看看大家是怎樣做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通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師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再讀課文,勾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在旁邊寫出感想
3.分小組交流
三、交流閱讀中的收獲
1.說說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為什么?
2.讀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羅納母親去世見到卡羅納的言行舉止,在旁邊寫出感想
3.分小組交流大家的表現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說說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啟發
四、再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五、讀讀“資料袋”并推薦《愛的教育》此書供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愛
新版本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