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1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三顆紐扣”的房子》(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3.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意大利童話故事,記敘了窮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小且可動的房子到外地謀生,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對求助避雨的人,他來者不拒。國王在這小屋里避雨,也受到了教育和啟發,決定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顆關愛別人的心,就能給許多人送去溫暖。
4.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5.教學難點分析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6.教學課時
2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嗎?當別人幫助了你,你的心情怎樣呢?你想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嗎?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相信你一定會為故事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感動。
認識生字“紐”,學生說認字方法。
(導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用與學生生活接近的話題導入新課,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采用開火車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
(2)檢查學生給課文分段情況。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理解。小組討論解決。
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寫窮木匠拉著自己做的小房子在青翠的大草地上過夜。
第二部分:寫整晚上有人求助到小房子避雨,窮木匠來者不拒。
第三部分:寫天亮后,國王受到啟發,并幫助了這群貧困的人。
第四部分:寫窮木匠又做了一間跟先前一模一樣的小房子。
4.找出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用線劃出來。
(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以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理清課文思路。)
(三)學生練習寫生字
1.重點指導“擱、膝、袍、娶”的寫法。
2.小組合作學習“紐、租、鋸、錘、拒、仆、挪”。
3.展示優秀作業。
(四)布置作業
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找四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
2.指讀生字、詞語。
(二)品讀課文,以讀代品,培養學生的品讀能力
1.最感動你的句子或者段落是什么?把你找的句子或者段落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二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讀、說,抓住重點句子:窮木匠每放進一個人時就會說的那句話――“待得下一個人,就待得下兩個人。”“待得下兩個人,就待得下三個人。”――體會窮木匠那顆善良的心靈。
(2)交流第三部分內容。學生讀第三部分課文,說一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而在于心。”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體會窮木匠的做法給國王帶來的啟發,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啟示。
3.把你找出的能夠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教師小結:(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讓學生選擇最感動自己的段落朗讀,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符合長課文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
4.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朗讀。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邊表演邊讀。
(2)展示小組讀課文的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讀課文,可以讓他們互相幫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編演課文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1.小組合作編演課文劇,注意分配好角色,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好。
2.學生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認真看,要做一個公正的評委。
3.請表演的同學談體會。
(1)演三顆紐扣木匠的同學能體會到當時窮木匠是怎樣的心情?
(2)其他受到幫助的人心情怎樣?
(3)國王是怎樣想的呢?
(4)評委評價他們的表演情況。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找一組同學表演。
(學生對表演課文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完全融入了角色,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國王,是那個樂于助人的窮木匠,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無家可歸的人。真正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窮木匠那顆博大、純樸的愛心。)
(四)交流討論,拓展升華
1.同學們,一個窮木匠自己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可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樂于助人的心,他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呢,你應該怎樣向窮木匠學習呢?學生發言。
(五)總結提高,作業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8.課堂練習
練習書寫生字。
9.作業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課件準備
11.自我問答
《“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默讀自悟,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又與課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采用讀、議、想、比的方法,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分析、理解句子,弄懂它的意思。這樣節省時間,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刻透徹。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2
一、教材依據:《“三顆紐扣”的房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中三篇主體課文之一。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三顆紐扣”的房子》選自意大利通話。故事記述了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復的情節,重復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釋了出來。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以后,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意大利童話《“三顆鈕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師板書。
師邊板書便說:“紐”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注意看老師寫: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丑”,要寫的左窄右寬,讀作“紐”。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翻書,認真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生快速默讀
2、認讀生字:
師;生字會讀了嗎?先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著認字表的生字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互相指讀。
師:我們來讀讀大屏幕上的生字
鈕扣出租擱置錘子刨子鋸門檻膝蓋拒絕仆人嘭寡婦喇叭娶親笑瞇瞇
在這節課要學的生字中,有一個字容易寫錯(出示“膝”字),誰來給大家提個醒,說說寫這個字是該注意什么?生說
拿出你的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這個字。(師在田字格中范寫“膝”字)
(三)、深入學習,感悟寓意
1、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為課文自然段標上了序號,一共多少個自然段?(60個)這篇課文很長,同學們在學習這樣一篇長課文時,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點閱讀某一部分。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請你快速的看一遍課文,看看“三顆紐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間怎樣的房子?(生略讀課文)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一個人、十三個人、全世界的人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讀書的過程了解到的。咦,老師就不明白了,“三顆紐扣”到底給自己做了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呀?
請自由朗讀1--4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一部分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語句?
相機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房子?從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小?(生抓住相關的詞句來理解體會)
師: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來讀出感情)
3、學習第二部分
師: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三顆紐扣”的房子很小很小,僅僅擱得下他一個人,可是怎么又裝得下十三個人呢?這十三個人有是些什么人?請你默讀5--3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顆紐扣”的房子給他們遮擋了風雨,從這你看出“三顆紐扣”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顆紐扣的房子雖然很小很小,但還是容下了十三個人,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的大小,那在于什么呢?小聲讀讀國王與三顆紐扣對話的部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課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
師生交流
師:你認為一個“好人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相機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導學生帶到句子里說說)生填空交流
4、小結
師:是呀,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善良的、無私奉獻的、充滿愛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完成板書),溫暖每個人的心,愿我們都擁有一顆這樣的心。
板書設計:
“三顆紐扣”的房子
一個人
十三個人
全世界的人
……
七、教后反思:
《“三顆紐扣”的房子》這篇文章長達60個自然段,是四年級教材中篇幅最長的課文。可以說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全套的教材中,這么長課文也是屈指可數的。
在這節課上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生字詞,而且讓學生把課文讀出了感情,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很好的談出了自己的認識,甚至還抓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1、教學中注重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上盡可能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引導學生讀、議,在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自主的發展。2、及時評價,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教師恰當地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法寶,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留下了遺憾: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等等,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特性,這一點我做的不夠。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加深情感體驗方面也有欠缺,課堂的節奏也不夠緊湊,個別環節有些拖沓。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3
一、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能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和故事情節。
3.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4.以演帶讀,引導學生改編課本劇,揣摩人物性格,演繹劇情。
二、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人物頭飾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以講童話故事的方法引發激情)
從前有個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顆紐扣”。“三顆紐扣”住在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小村子里,農民們根本沒錢叫他做新家具。這樣,“三顆紐扣”木匠只好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給自己做了一間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個人。
(出示小房子)同學們,你看這是什么?你能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座房子的樣子嗎?想不想知道關于這個房子的故事呢?(學生發言)
2.意大利的羅大里就給我們帶來了“三顆紐扣”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題及課文插圖)
(二)初讀童話,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試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句子就多讀幾遍。(學生讀文、認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查看認字表或字典,也可以問老師和同學,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生字新詞都會讀了嗎?誰想大聲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三顆紐扣”的房子有什么特點?
4.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評價。
(三)以讀感悟,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個童話的?它有哪些故事情節呢?
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2.全班交流這篇童話的發展順序和故事情節。
(這篇童話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故事情節是:“三顆紐扣”木匠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到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語言通順,連貫。(教師應及時評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4.體會童話的真正寓意:
課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讀了這句話,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請你在小組內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生: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以演內化,拓展升華
1.你們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老師為你準備了童話中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嗎?
2.小組合作將這篇童話改編成課本劇,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繹劇情。
(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應巡視指導幫助學生編排課本劇,課堂上時間有限,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由四個小組合作完成。)
3.學生表演課本劇。(其他學生認真觀看,認真思考)
4.看到同學們的表演,你有什么啟發?(指名回答)
(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應該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做一個好人,愛這個世界……)
(五)課堂小結,啟發想像
1.這節課,我們從“三顆紐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顆紐扣”那顆善良美麗的心靈,也知道了一個人的愛心雖然很小,卻能溫暖眾生。故事的結尾是國王坐上小木屋,巡視全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你認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后來發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像一下國王做了些什么嗎?
2.學生想像,指名回答。
(六)布置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說說你的體會。
2.摘抄本課的優美詞句。
3.編寫“國王與小木屋”的童話故事。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神態描寫的基本知識。
2、掌握神態描寫的方法,把細節寫生動,把內容寫具體。
3、通過習作交流,培養自主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神態描寫的方法,把細節寫生動,把內容寫具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談一談"笑"的圖片。
1、課件出示笑的動態圖片,談談感受,引出課題——笑。
2、笑是臉部表情,臉部表情除了笑,還有怒、哀、驚訝、害怕等。對這些臉部表情變化的描寫都叫做——神態描寫(板書)讀課題。
二、比一比、說一說"笑"的詞語。
1、笑一笑,十年少,笑是我們在生活中最經常出現的表情,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中也有許多的詞語來形容笑的。下面男女分組比賽說說"笑"的詞語,不能重復。
2、比賽開始:傻笑、奸笑、可笑、開懷大笑、微笑、哈哈大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笑里藏刀……
3、齊讀"笑"詞。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習作課剛開始,以"笑"為話題,進行寫作情境的創設,情感激發,是寫作前的"熱身"運動。本設計,既有學生活動體驗,又激發了學生練說詞語、積累語言。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演一演、評一評"笑"的臉龐。
游戲:笑臉模仿秀。選幾個同學上臺模仿笑臉。
1、出示光頭強"喜笑顏開"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給表演者一些建議,怎么模仿才像?
要認真觀察,觀察五官(包括他的鼻子、眼睛、嘴角、眉毛)等一些細小的變化。比如,光頭強的嘴巴張得很大,眼睛瞪得很圓……
2、學生模仿,其他同學點評。
3、出示"開懷大笑、笑不露齒、回眸一笑"笑臉圖讓同學來模仿,其他同學點評交流,師隨機指導說具體,說生動。
4、同桌相對模仿"憨豆先生"的笑臉,互相糾正模仿不到位的地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為表演者提建議,也正是口述神態描寫的關鍵。觀察得細致,建議提得到位,為下面習作鋪通道路。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點評,總結觀察要點,引導學生領悟表達重點,就化難為易,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四、寫一寫、改一改"笑"的片段。
(一)、課堂練筆:
你看,他(她)笑了:。(具體寫出一個人臉上的表情變化)。
(課件出示九張笑臉圖,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老師:今天的小練筆,可以寫剛才我們看過的笑的圖片,也可以寫同學們表演的.笑的樣子,還可以寫在你生活中曾經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笑容。可以寫小孩的笑,可以寫老人的笑,可以寫男人的笑,也可以寫女人的笑。
(二)、生寫,師巡視,挑選習作進行評議。
1、點評優秀片段,提煉總結"直接放大法":五官+動詞
2、出示范文:
光頭強嘴巴張得大大的,笑得都合不攏了。他的嘴角向上揚,那嘴型就像一個大大的金元寶。圓溜溜的眼珠子笑得都快要掉出來了,一定是又接到了一筆賺錢的好生意,那眼珠子看見的都是鈔票。兩片黑黑的眉毛往上翹,就像一只扇動翅膀的大鳥想要飛離他的額頭。
提煉總結"展開想象法":比喻+夸張
3、共同修改一篇描寫不具體不生動的習作片段。
4、學生自主修改。
5、修改后再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在說的基礎上進行練筆,而教師根據學生寫的情況進行評議修改,從學生的習作中發現提煉寫作的方法,這樣"以學定教",增強學生習作的興趣與信心。再輔以范文,神態描寫的習作小技巧就讓學生易于接受。最后,再引導學生自主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五、理一理,談一談"笑"的課堂。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積累了很多笑的詞語。
(2)、學會了描寫笑,同樣也可以用這些方法進行其他的神態描寫。
(3)、度過了快樂的一節課。笑一笑十年少。希望大家每天都要笑,笑對生活,笑對人生。
2、回去后,把今天的課堂記錄下來,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板書:神態描寫——笑
直接放大法:五官+動詞
展開想象法:比喻+夸張
附學生片段描寫:
你看,她笑了,她輕輕地回眸,如碧波般清澈的眼神,洋溢著淡淡的溫馨。她的眉毛彎的弧度恰到好處,嘴巴輕輕一抿,是那般的嫵媚。臉上的兩個小酒窩,笑意都裝不下了。耳朵被兩旁柔順的頭發輕輕地擋住,或許這就是天使的微笑,讓人趕走所有的陰霾。(劉燁欣)
你看,他笑了。額頭上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眼睛瞇成了一條縫,眼眶邊的肉都往里聚,好像擠在一起開會似的。鼻翼兩邊鼓了出來,像是兩個小皮球在跳動。鼻子邊的笑紋組成了一個大圓圈,把鼻子都包起來了。耳朵笑得上下抖動,像在為快樂而舞蹈著。(趙曲巧)
你看,她笑了。那瘦小布滿繭的手拿著手機,臉上樂開了花。可能是他的兒子帶來了喜訊。她的眉毛舒展成了"八"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鼻翼一鼓一鼓的,大大的嘴巴笑得怎么也合不攏了。沒了牙,倒感覺笑得更開心了,耳朵和滿頭的銀發似乎也在一顫一顫的跟著笑呢。(陳高楓)
你看,他笑了。他笑得如此燦爛,嘴巴往上翹,小小的舌頭吐了出來。下巴上的肉一層一層的,就像是折疊好的被子一樣。他的鼻翼舒展開來,就像是一個"八"字。眼睛睜得溜圓兒,眼珠子仿佛就要蹦出來的一樣。兩個小酒窩也隨著他的笑聲在打著旋兒。(王福梅)
你看,他笑了。眉毛就像用素描畫上去的線條,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線,我真懷疑,他還能看得見嗎?他鼻子旁的小溝隨著他的笑聲越來越深,似乎能把一切的東西都給裝進去。鼻子微微上翹。嘴角也往上翹。這一笑,似乎要把臉上的器官都擠在一起去了。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在南山下種豆,"草盛豆苗稀",很顯然他不善于種田,但是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說"但使愿無違"。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但把這首詩和作者的其他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陶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在雕琢詩風彌漫文壇的魏晉時代顯然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鐘嶸《詩品》僅把陶詩列為"中品"。陶詩樸質的風貌實際上開啟了隋唐詩風的先河。這首詩樸素如隨口出,"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語不見絲毫修飾,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和諧統一,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形成陶詩的藝術特點。
學情分析
每個孩子都是一名充滿詩性的詩人,他們與古詩的對話,也正是建立在詩性的兒童世界里的。細細研讀這首古詩,生字不多,對于已經具備一定識字能力的六年級學生來說并不困難。因此,生字教學主要以自學為主。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領會其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對詩句含義適當講解,不宜作煩瑣分析。重點在于對陶淵明思想的初步認識。為孩子升入初中后,進一步學習陶淵明的其他作品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歸園田居(其三)》。
2、了解陶淵明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描繪的田園生活情態,感悟詩人保持自己清高節操、不與污濁社會同流合污的志向。
3、初步感受陶詩的藝術風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品味語言,體會詩歌內涵和詩人思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憶古人訴說
1、吟誦古詩,追憶情懷
你們即將小學畢業,在六年的學習時光里,你們一定誦讀過許多古詩吧,你最喜歡哪一首或者哪一句?
(指名吟詩,評價引導)
這些古詩如歌如畫,有苦有樂,是詩人在向我們訴說。
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再來聽聽詩人的訴說吧!
2、激趣導入,板書詩題
《歸園田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寫的一組詩,一共五首,我們今天學習其中第三首。(齊讀詩題)
"園田居"是陶淵明為自己鄉下的住所取的名字,"歸"乃回到。這首詩就是陶淵明回到鄉下的"園田居",隱居生活大約一年后所寫的。(再讀詩題)
二、讀《歸園》其三
1、檢查預習,通文識字
通過預習,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字音讀準了。(指名逐句讀詩)
①多音字正音:根據意思選擇讀音"盛""興""荷""長"。
②難讀字正音:"穢"看偏旁理解字義。
2、注意停連,讀出節奏
按這樣的韻律,自己試一試,停頓處注意:聲斷氣不斷,音段意相連。
三、品詩中景色
1、再讀古詩,詩中有畫詩中描繪了什么?
2、交流互動,引導生疑
理——除
荷——扛對比、辨析,體會詩人的悠閑、隨性。
沾——濕
在這月下,陶淵明心中……
不急,讓我們先來了解陶淵明。
四、悟詩人情懷
1、師生共述,了解生平
學生簡介:陶淵明(約365—427),東晉詩人。又名潛,字元亮,私謚號靖節,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人。長于詩文辭賦,語言樸實自然而又極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被稱為"田園詩人"。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教師補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如彼稷契,孰不愿之!"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_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2、用心品析,悟情釋疑
用你喜歡的方式自讀,可動情朗誦,可小聲輕吟,可靜心默讀,想想,在這輪月下,陶淵明的心中……把你的感悟簡單批注在旁邊,一兩個詞即可。(自主學習)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教師相機引導:解脫、自由、閑適、快樂、獨善其身……
3、感悟其"愿",師生小結
有了這樣的心境,月已不再是月,而是無言的知己。
農事再苦,也不覺得苦,反而覺得樂。(板書:樂農事)
即使夕露沾衣也……(板書:夕露沾衣不足惜)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收成不好,生活清貧也不足惜。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農事辛苦也不足惜。
從官場到田園,從書生到農夫,陶淵明的生活中還會有哪些"不足惜"?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足惜",是因為陶淵明心中的"愿"。
陶淵明"愿"什么?
陶淵明淡泊名利、不慕富貴,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板書:素心高潔愿無違)
詩如其人,陶淵明的詩也率真質樸。縱觀全詩,淡淡著墨,不假雕飾,卻道出了最真切的心愿,寫出了最醇美的意蘊。(板書:言語自然意醇美)
4、動情引誦,升華情感
五、觀文學成就
1、詩如其人,影響深遠
他給詩壇帶來了新的氣息,開創了新的詩歌流派——田園詩。然而,在他生活的時代,人們崇尚駢儷,輕視質樸,他的詩作并不受重視,更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經典是不會被歷史淹埋的。陶淵明蔑視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激勵著后人追求美好,鄙棄丑惡。
200多年后的唐代:
"王孟韋柳"繼承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并發展成獨特的唐代山水田園詩歌流派。(《山居秋暝》、《春曉》、《滁州西澗》)
"詩仙"李白仰慕陶淵明,他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是一脈相承的。
"詩圣"杜甫把陶淵明視若知己: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詩王"白居易頌揚陶淵明:"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
500多年后的宋代:
文學家歐陽修盛贊陶淵明:"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稱贊陶詩:"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1300多年后的近代:
著名作家林語堂說:"陶淵明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聰明與諳于世故的人自慚形穢。"
1600多年后的今天:
在課堂上,我們體會到陶淵明(引讀板書)
2、課內得法,延展課外
東晉時期產生過許多文學作品,但早已經不住歷史的考驗而消聲匿跡,唯有陶淵明,在千年的文學長河里閃爍著耀人的光輝。
有道是"開卷有益",大家可把陶淵明的詩歌、散文、辭賦找來讀一讀,品一品,你一定會感悟到一個更豐滿、更有血有肉的陶淵明。
3、師生吟唱,意猶未盡
最后,讓我們用吟唱來結束今天這節課。(師生吟唱)
謝謝你們,是你們讓陶淵明那穿越千年的真情述說,又在今天的課堂上綻放出了新的生命。
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東晉)
月夜歸耕樂農事,夕露沾衣不足惜。
素心高潔愿無違,言語自然意醇美
語文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教案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