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1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有趣的游戲、美麗的圖片、豐富的想象、巧妙的內化、適度的延伸中,學生字、學語言、學詩歌,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渲染,導入
1.教師引言: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景色)
2.教師配樂朗誦: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里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么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
3.教師引學: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么呢?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板書:秋)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教師引問:秋天,除了我們剛從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還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還有哪些季節?(板書:春、夏、冬)真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板書:四季)
5.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生動、形象的畫面,加上教師充滿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了碩果累累的秋天。本環節通過自然的導入,揭示了課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讀書,合作探究
1.教師引學: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主識字,用圓形畫出會寫的字,用三角形畫出會認的字。(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
2.教師引導: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難要相互幫助。
3.教師巡視,組長檢查,總結方法,練習說話。
4.教師引導學生匯報生字認讀情況。
(1)做游戲識字。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說說這些事物是屬于哪個季節的。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多音字“地”。
(4)開小火車: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勵為主。
(5)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
(6)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說、彎、春”擴詞。(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詞匯的積累)
(7)練習說話。用“是”練習說一句話。(注重說話訓練)
5.自由讀文。(在讀中體現層次,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師引言:同學們把生字學得這樣好,相信課文讀得更棒。我們先自由讀一讀,然后比一比誰讀得最熟練、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準確。多媒體出示朗讀要求:
一讀:咬字準確,聲音響亮。
二讀:讀通句子,語速稍快。
三讀: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6.學生賽讀,師生評價。
(1)每組選一名代表,讀后師生評價。
(2)組與組齊讀,評出優勝組。
7.合作探究,朗讀課文。
引言:同學們,你們想把課文讀得更美、更好聽嗎?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讀一讀,然后比誰讀得最美。
(1)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美美地讀一讀。
(2)(多媒體課件)啟發、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3)生生、組組、師生挑戰讀。
(4)熟讀成誦。
(5)離開課本,看四季的畫面,試著背一背。
8.欣賞,背誦。
(1)學生離開座位,邊欣賞畫面,邊做動作,邊背誦全文。
(2)師生合作,共同背誦。
(3)思考: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誰帶給我們的嗎?(大自然)
9.學生質疑,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質疑的好習慣)
預設:學生會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小草、荷葉、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會說話呢?
(2)“谷穗”是什么?它為什么會彎彎的呢?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的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學文、識字與交流,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注重對學生進行詞匯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教師指導,學生練寫
教師引言:同學們不但說得好,而且畫得好、唱得好。有個新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
1.認識筆畫撇,指導學生書空練習。
2.指導學生書寫“四、是、天”。
(1)引導學生發現“四、我、是、天”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筆是豎彎,不要寫成豎彎鉤。“是”,第二筆是橫折,第五筆橫從橫中線上起筆。“天”,第一橫短,第二橫長,最后一筆是捺,從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匯處捺出。
(2)學生觀察字形。
(3)提醒學生在書寫每個字時應注意些什么。
(4)學生練習書寫,每個字練寫兩遍。
(5)學生互評。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寫一兩個字,也可以。這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四、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教師引言: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豎起了大拇指。大自然媽媽請老師告訴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喜歡她,還要學會保護她,讓她變得越來越美。對了,大自然媽媽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好多禮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課件展示四季圖,學生觀看。
3.教師引導:大自然媽媽也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畫出更美的畫。下課之后,請同學們畫一畫你最喜歡的季節,明天帶來和這些畫比一比,好嗎?
設計意圖:將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將自己對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圖畫表現出來,將語言美與藝術美進行整合。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2
一、預設目標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感受到雪小朋友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身變成了云朵的品質。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二、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三、課前準備:雪與云相互變化的錄像帶或課件。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前4幅圖片,要求:仔細看圖,想想,說說每幅圖上畫了什么?
2、指名說說
3、小白兔睡著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同學自由想象
4、帶著問題,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
5、你能給這個故事加個題目嗎?再看看編書的叔叔阿姨給這個故事取了個什么名字。
6、板書"雪小朋友",學習"孩"字,
(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看著圖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身不認識的字。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
(1)注意讀準生字詞尤其是:讓、往、燒、知
(2)會讀:"累、息、柴、救、卻"以和多音字"著(zhao)"
(四)讀讀議議
1、雪小朋友救出了小白兔,自身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讀讀文中的句子
(2)指導朗讀第八段(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3)說說小白兔望著白云會說些什么。
2、雪小朋友是怎樣飛到天上的?(利用課件讓同學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后形成云這一常識。適當擴展:衣服曬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見了都是水分蒸發的結果。)
3、讀讀課文想一想:雪小朋友還會回來嗎?什么時候才干回來?(繼續看課件: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
(五)朗讀指導:
1、你喜歡雪小朋友嗎?你想對雪小朋友說什么?
2、把你的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示出來
(六)續編故事:想象小白兔與雪小朋友再見了面會做什么,說什么。
(七)字詞練習
1、認記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詞寫到卡片上分發給同學。教師讀一個詞語,同學從卡片中找到該詞語讀一讀。
2、完成課后"讀讀說說":(1)填寫課后的詞語(2)你能說幾個這樣形式的詞語嗎?
(八)指導寫字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3
一、我愛積累
1.導語:同學們,你們學過了哪些數字?讓我們一起數一數。你們知道哪些帶有數字的詞語呢?(學生自由交流)漢字很豐富,不僅有帶數字的四字詞語,還有帶數字的七字成語呢!讓我們一起去積累吧!
2.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詞語。
3.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試著認讀七字成語。
4.班內指名讀詞,教師正音。
5.多種形式讀成語,讀中感悟,了解其含義。(教師領讀、同桌賽讀、班內搶讀、開火車讀。)
“一年之計在于春”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指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考慮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開頭就要抓緊。它強調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計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對要做的事應該及早地做出準備。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時間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比喻時間十分寶貴。“寸金難買寸光陰”意思是一寸黃金也難以買到一寸光陰。形容時間非常寶貴,應當珍惜。
6.比一比誰的記性好。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這四個成語。
7.結合課外知識,比一比誰了解得多。
8.運用:從教材中的七字成語中任選一個說一句話。
9.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帶數字的詞語?(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搜集或積累的其他帶數字的詞語。)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的主旨是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日積月累”內容的教學都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教學時,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充分地、多種形式地認讀數字成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并適度拓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為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良好的語感打下了基礎。讓學生一課一感悟、一課一收獲、一課一提高,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我愛讀書
1.導語:讀書使人進步,讀書讓人快樂。讓我們一起讀書好嗎?
2.導讀:我們一起讀書得做到什么呢?
3.學生討論后明確:大家一起讀書時,盡量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向他人請教問題時要小聲。
4.課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讀”內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師生一起讀。(教師也坐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拼讀,一起感受讀書的樂趣。)
6.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后,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插圖,交流讀書心得。
(1)過渡:靜靜地讀書,美美地享受。這種感覺好嗎?你從《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獲?也可以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2)學生自由交流讀書的收獲或感受。
預設:
生1:小松鼠很有耐心,一直在等待花生長大。
生2:但是它不知道花生是長在地下的。
生3:我知道了,要多觀察才能得到結果。
生4:我還知道土豆、紅薯這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
……
7.提出倡議并小結。希望同學們以后每天中午都能和老師靜靜地讀書10分鐘,吸取書中的精華,感受讀書的樂趣。就要下課了,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小結,掌聲鼓勵。)
設計意圖:讀書的好處不言而喻。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創設師生一起讀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和大人一起讀書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小結,培養了他們做事有始有終的意識,激勵了他們參與的興趣。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營造游戲式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師通過“展示臺”活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了參與的樂趣,享受收獲的快樂。通過“和大人一起讀”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靜靜地讀書的快樂。交流分享讀書的收獲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分享的快樂,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進入自主讀書的行列中。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認真:認真去聽,認真去看,認真去完成每一件工作。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到按詞連讀和按句讀停頓。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板書課題,學生注意看“燕”字的寫法)。學生齊讀課題。
看了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合并后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現在我們就一起到書中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倡導自主、合作學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看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識字、問老師識字、問同學識字、聽記識字……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記字音。
3、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
4、小組內分段互讀課文。
5、課文讀熟了就能講故事么?引導學生體會要把故事講好還得有語氣,有感情。
三、再讀課文,用心感悟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幫助學生理清層次: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去做什么?小燕子觀察了幾次?
(一)小燕子第一次觀察
1、讀一讀,劃一劃,小燕子第一次觀察到了什么?
2、燕子媽媽是怎么說的?怎么讀這段話呢?
教師適時點撥:你能猜一猜燕子媽媽心里是怎么想的嗎?僅僅看到冬瓜茄子形狀的不同還不夠仔細,不夠全面,燕子媽媽又提出了什么要求?想象____的樣兒有感情的讀讀這段話。
3、指名讀,說說為什么這么讀?體會把課文讀懂了才能讀出語氣。
(評價朗讀時,通過創設故事情境來進行。如:學生讀得到位時,教師指著動物圖片說:“你讀的太棒了,燕子媽媽說它就是這樣想的。”“你讀的真好,看,燕子媽媽在向你點頭呢!”)
(二)指導學生用自學、小組合作等方法學習小燕子第二次、第三次觀察冬瓜茄子。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讀。
2、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小燕子學觀察的情景,想象燕子____的表情,帶上動作朗讀。
(三)學習課文開頭
1、多媒體演示菜園風景,引導學生觀察冬瓜和茄子,說說它們的不同。
2、出示句子:
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劃線動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四、課堂小結
用表演、自編兒歌等多種形式理解課文,激發感情。
1、小結
齊讀課題,現在再讀課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
因為小燕子終于看清楚了冬瓜和茄子的大小、顏色、外形三個方面的區別,說明小燕子觀察事物一次比一次更認真了。
做到認真,不僅是為了贏得____的笑聲,更重要的是“認真”乃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如果一個人干什么都馬馬乎乎、大大咧咧,不懂得“認真”二字,那么這個人一輩子必將一事無成。
2、選擇性練習,喜歡哪個就做哪個。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表演課文內容
(2)回顧黑板上問題,自查是否都已掌握,不會的題目請教老師和同學。
(3)你喜歡小燕子嗎?從它身上你學到了什么?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4)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兒歌。如
小燕子,學觀察。
第一次,比大小,
冬瓜大,茄子小;
第二次,看顏色,
冬瓜青,茄子紫;
第三次,更認真,
“冬瓜皮上有細毛,
茄子柄上有小刺”。
媽媽聽了笑哈哈。
五、拓展延伸,走向課外。
到菜園里去看看、摸摸、認認,調動多種器官認識蔬菜,然后與同學交流一下,看誰能當“蔬菜小博士”。
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燕子三次觀察冬瓜和茄子所發現的不同之處及心理的變化。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5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課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聽,認真看,認真完成
知識、技能目標
學習燕、菜等15個生字,了解聲調的標法,拼讀音節
過程、方法目標
1、練習上下文猜字;
2、熟讀課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鼓勵學生將感悟到的情感讀出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冬瓜、茄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喜歡笑嗎?大家笑一下,好嗎?燕子媽媽也和小朋友一樣喜歡笑,為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師范讀
2、生自讀(不懂的字猜一猜,查字表,或請教他人。)
3、認讀生字詞
A找生字:一生上前找,把找到的字貼到黑板上,并領讀。
B記生字:怎樣才能很快,很準確地記住這些字呢?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分段讀課文。
5、同桌互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討論學文
1、小燕子到菜園里去觀察到了什么?同桌討論,全班交流。(板書)
2、小組討論:你覺得小燕子認真觀察嗎?為什么
指導三次觀察的朗讀。
3、全班交流:怎么做才是認真觀察呢?
A反復觀察
B仔細觀察
四、延伸
出示西紅柿和黃瓜,觀察他們的異同點。
五、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瓜、皮
1、說說筆順,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2、你覺得要怎樣寫才好看?左耳刀重點指導
其他字的筆順你知道嗎?
3、同桌說說怎樣寫才好看?
4、生描寫,師巡視個別指導
5、反饋評議
板書設計:
燕子媽媽笑了
一年級語文上冊學期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