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聽故事的時候,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
2、培養學生講故事的時候,聲音要大一些,讓別人挺清楚。
3、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行為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聽故事的時候,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
2、培養學生講故事的時候,聲音要大一些,讓別人聽清楚。
教學準備:課文圖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了解口語交際任務。
二、看圖了解
1、出示圖畫,講講看圖的順序和方法。
2、學生自主看圖,說一說圖畫的內容。
3、小組內交流。
三、聽故事,記內容
1、討論:怎樣記住故事的內容?
2、提出要求:聽故事的時候,可以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
3、聽老師講故事《老鼠嫁女》,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
4、按圖畫逐一交流記住的內容。相機板書關鍵詞語。
5、小結:記住故事內容的方法。(看圖畫,找關鍵詞語。)
四、講故事,說內容
1、同桌互相講故事,要求:
講的同學聲音大一些,讓別人聽清楚。聽的同學認真聽,作出評價。
2、全班展示,相機評價。
五、布置作業
給家人講一講《老鼠嫁女》。
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講《老鼠嫁女》的故事,理解圖畫的意思。
2、在看圖和傾聽的過程中,把我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
3、自己講講這個故事,講故事時能做到聲音洪亮,故事講述基本完整。
教學重點:看懂八幅圖,聽老師講故事,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
教學難點:自己聯系講故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老鼠的圖片,學生交流自己對老鼠的了解。
2、師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講一個和老鼠有關的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指導看圖,師講述故事
1、學生按順序自主觀察八幅圖,邊看邊思考:圖上出現了哪些人物?它們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
2、指名學生交流,根據交流情況教師將相關貼畫張貼在黑板上。
老鼠一家--太陽--烏云--風--墻--貓
3、師質疑:這些人物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講講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4、師講述:
很久很久以前,一對年邁的老鼠夫婦住在陰濕寒冷的黑洞里,眼看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天天長大。夫妻倆許諾,要為閨女找一個的婆家,要讓女兒擺脫這種不見天日的生活。于是,老鼠夫婦出門尋親。剛一出門,看見天空中雄赳赳的太陽。他們琢磨著,太陽是世間大的,任何黑暗都懼怕太陽的光芒,女兒嫁給太陽,不就是嫁給了光明嗎?太陽聽了老鼠夫婦的請求,皺著眉頭說:“可敬的老人家,我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強壯,烏云可以遮住我的光芒。”老鼠夫婦啞口無言。于是,他們來到烏云那里,向烏云求親。烏云苦笑著回答:“盡管我有遮擋光芒的力量,但是只需要一絲微風,就可以讓我消散。”就這樣,老鼠夫婦尋思著,于是就找到了吹散烏云的風。風笑道:“我可以吹散烏云,但是只要一堵墻就可以把我制服!”就這樣,老鼠夫婦又找到墻,墻看到他們,露出恐懼的神色:“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怕你們老鼠,任憑再堅固的墻也抵擋不住老鼠打洞,最終崩塌。”聽了墻的話,老鼠夫婦心想:看來還是咱們老鼠最有力量。兩位老人商量著,我們老鼠又怕誰呢?對了,自古以來老鼠怕貓!于是,老鼠夫婦找到了花貓,堅持要將女兒嫁給花貓。花貓哈哈大笑,滿口答應了下來。結婚的那天,老鼠夫婦用最隆重的儀式松最美麗的女兒出嫁。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花貓從背后竄出,一口吃掉了自己的新娘。
5、提取關鍵信息:
(1)鼓勵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述再看圖,邊看邊回憶教師的講述,為每幅圖寫出一個關鍵的詞語或依據關鍵的話。
(2)指名學生按照圖畫的順序進行交流,師適當小結:商量-找太陽-太陽拒絕-找烏云-烏云拒絕-找風-風拒絕-找墻-想到了貓-老鼠把女兒嫁給了貓。
三、學生自主練習講故事
1、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剛才聽了老師講《老鼠嫁女》的故事,一定覺得很有趣,那么,你愿意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別的班的小朋友聽一聽嗎?
2、師提出練習要求:(1)看圖,先一幅一幅地說,把句子說通順;(2)連起來說一說,中間可以加上一些連接詞,如“接著”“然后”等。
3、學生邊看圖邊自己練習說,再與同位互相練習。
4、師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練說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
四、班級展示,評議提高
1、師提出班級展示的要求:(1)講故事時,聲音洪亮,讓別人能聽清楚;(2)態度自然大方;(3)盡可能把故事說清楚,說完整,讓別人聽明白。
2、小組推薦同學上臺進行講故事展示。
3、結合剛才的講故事要求,師生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議(以鼓勵為主,適當進行指導)。
4、再請一名學生進行講故事展示,引導聽的同學進行評議-從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聲音是否洪亮、故事情節是否完整等方面進行評價。
5、評選出本節課的“故事大王”。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聽懂了《老鼠嫁女》這個有趣的故事,通過努力還學會了自己講述這個故事,真了不起!其實,關于老鼠的故事還有很多,課下,同學們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上網搜集一些,講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
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真傾聽《老鼠嫁女》的故事,聽后能夠復述故事。
2.掌握并運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要領,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培養學生傾聽與表達的習慣。
課前準備
1.相關圖片、視頻、錄音、頭飾等。(教師)
2.了解生活中各種角色和最弱的方面。(學生)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敲鑼打鼓的喜慶音樂)注意聽聽這段音樂,人們好像在干什么?(好像是在辦喜事!)
2.哦,原來是老鼠在嫁女兒,(邊說邊出示圖片)老鼠爸爸要把女兒嫁給最神氣的人。他找到了太陽、烏云、風、圍墻、老鼠、貓,到底哪個是最神氣的新郎呢?
3.(出示太陽、烏云、風、圍墻、老鼠、貓的圖片)猜猜看,新郎會是誰呢?
4.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這里有一個故事,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誰了,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二、傾聽故事,了解內容
1.請小朋友們邊看書上的圖畫,邊聽故事錄音,想一想,故事中的老鼠夫婦想把女兒嫁給誰呢?最后誰成了老鼠夫婦心目中的新郎呢?
(教師播放故事錄音)
2.你聽得真仔細!你知道誰最后成了新郎嗎?
3.聽故事就應該聽仔細,才能記得牢。瞧,老師把這些新郎人選都請到了黑板上(一一貼出故事中出現的形象),你們能結合生活,說說這些形象的本領是什么嗎?
(1)太陽的本領是帶給大地溫暖和光明。
(2)太陽雖然很強大,但是烏云可以遮住太陽,這是烏云大的地方。
(3)風可以吹散烏云,所以說風很強大。
(4)圍墻能擋住風,圍墻就比風還強大。
(5)圍墻雖然結實,但是老鼠可以在墻角鉆洞,老鼠會鉆洞是它大的本領。
(6)老鼠卻害怕貓,貓能捉住老鼠。這是貓大的本領。
4.小朋友們不僅聽得仔細,還能聯系生活說出每種事物大的本領,真令我佩服!下面請你和同桌結合圖片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內容。
5.學生同桌交流,自由說說主要內容。
三、學講故事,把握內容
1.下面請你們再聽老師講一遍故事,仔細觀察,看看老師是怎樣講故事的。
(1)講故事時聲音很洪亮,我們才能聽得很清楚。
(2)講故事時表情很豐富,有的地方還加上了動作。
2.學生試講第一節,師生評議。
3.學生結合圖畫自主講故事,學生評價。(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的語言。)
4.誰愿意先來講講這個故事?
老鼠嫁女
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咦,這是誰家在辦喜事啊?原來是老鼠家有個女兒要出嫁。老鼠媽媽問老鼠爸爸:“我們的女兒嫁給誰啊?”老鼠爸爸是個老糊涂,說了一句糊涂話:“誰最神氣,我們的女兒就嫁給誰。”老鼠爸爸去問太陽:“太陽,太陽,你是不是世界上最神氣的人呀?”太陽說:“烏云會遮住我,看見烏云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烏云,烏云說:“大風會吹走我,看見大風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大風,大風說:“圍墻會擋住我,看見圍墻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問圍墻,圍墻說:“老鼠會打洞,看見老鼠我就害怕。”“噢!太陽怕烏云,烏云怕大風,大風怕圍墻,圍墻怕老鼠,我們老鼠怕誰呀?”老鼠爸爸想了想,樂得笑哈哈:原來貓咪最神氣,女兒應該嫁給他。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老鼠女兒坐花轎,一抬抬到貓咪家。過了幾天,老鼠爸爸和老鼠媽媽到貓咪家去看女兒,可是女兒在哪兒呀?他們就去問貓咪,貓咪拍拍肚子說:“我怕別人欺負她,啊嗚一口吞下了她。”
5.師生共同評議
四、表演故事,升華理解
1.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下面我們來試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好不好?請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表演這個故事吧!
2.指一組到前面表演故事,師生評議。
3.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們學會了怎樣聽故事,講故事,只有會聽才能會講,希望你們成為善于傾聽,樂于交際的有心人。
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識別“茍”“教”“擇”“處”“杼”“竇”“惰”等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讀出節奏感。
3.了解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兩個故事。
教師準備:
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事例錄像、圖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的爸爸媽媽疼愛你嗎?他們希望你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2)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所以我們要聽父母的話。古代的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字經》第1課《人之初》。
二、初步誦讀和感知
1.要求學生翻開課本,自己試讀課文,要求把復雜的拼音、不懂的字詞標識出來。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標記生字的情況。
2.教師范讀,或利用音頻示范正確的讀音,讓學生跟讀。學生跟讀至少2遍。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詞。
三、內容選講
1.內容梗概略講: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初”:開始。“人之初”是指人剛生下來的時候。
“性”:與生俱來的東西。 “習”:后天環境的影響。
人既生之后,環境影響各異,性隨之而變,逐漸變得差異越來越大。——這就是“習相遠”的意思。
先天為性,后天為習。
第二行: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茍:如果 乃:就 遷:變化 道:方法、規律 貴:可貴
以:認為、以為 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導學生誦讀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
老師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斷機杼:
師:想象,織機上的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又問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師:燕山是人的名字嗎?(地名)
義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揚:傳播
小結: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是在講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第五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學生解釋后,老師提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選擇好的方法。
老師: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不可倦怠。
小結: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
四、誦讀感悟
1.點名一兩個孩子試讀一下課文。讓其他孩子注意他讀得對不對,指出讀錯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讀不好的音。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要求他們校正自己讀音。
3.布置學生自由讀,要大聲閱讀課文,把文句讀通順。
4.分組分角色朗讀,一半讀上句,一半讀下句。讀2遍之后,交替讀。要求達到讀得快、讀得準。
5.教師再一次范讀,讀出感情色彩。
部編教材語文下冊一年級教案5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同學們知道這兩節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三字經》的內容。
明確:第一節: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本文通過兩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