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課堂教學的5個環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總結歸納、課后作業)是客觀規律。不管任課教師是否認可這5個環節,在教案中寫與不寫這5個環節,教案中這5個環節的名稱如何變化,在45分鐘的教學過程中,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遵循這5個環節的客觀規律,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識為轉移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會概括文章內容要點。
【學習重點】
1、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會概括文章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課前寫話、引入新課
請學生描寫當天天氣。并請學生發言。
二、學習課文第1、2、3段──品味語言
研讀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寫四季時抓住了各季節哪些特點?試說一說。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明確: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發”,繁花“次第開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實”;
秋天──“果實成熟”,“葉子漸漸變黃”,“簌簌落下”;
冬天──昆蟲“銷聲匿跡”,到處“衰草連天”,“風雪載途”。
2、我們學過多詩句,都有明顯季節特征,你能不能寫出描寫這四個季節的一兩季詩句。
參考:
春天──幾處早鶯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秋天──晴空一鶴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其中“早鶯爭曖樹”、“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這樣,以它獨特的語言和我們交流,只要認真傾聽,你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
3、你覺得哪些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季節特點?請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自由發言。
參考:
⑴“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態;
⑵“次第”貼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
⑶“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
⑷“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肅殺;
⑸“載”,即充滿,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
研讀第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2 段。
提問:課文中寫道:“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這句話:也可以改作:“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趕快割麥插禾。”
請學同們看看這兩句話有什么區別,你認為哪句好,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⑴區別:第一句只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
⑵認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變化,活潑。第二句子整齊美。
研讀第3段:
請一學生朗讀,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
討論明確:
物候──“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人民稱它為物候。”
物候學──“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我們這篇課文,介紹的就是物候學知識,為什么不用 “簡介物候學”,“物候學與農業生產”作標題,而用“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明確: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而另兩顯得呆板、乏味。
三、練筆:二選一
1、把你課所寫的短文進行再加工。別忘了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排比)
2、從下邊詞語中任選五個寫一段話。
蘇醒冰雪融化草木萌發銷聲匿跡周而復始花香鳥語
草長鶯飛翩然歸來風雨載途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8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原因,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3.能用簡短的語言寫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誦喜歡的段落。
4.體會作者反復運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對胡楊的崇敬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胡楊組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幾個方面。
2.用簡短的話概括4、5、7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文眼
1.背景音樂起,師:在茫茫的大沙漠,當黃沙襲來的時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時候,河流退卻了,人群退卻了,就連那雄偉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個綠色的精靈,以不屈的精神與沙漠抗衡,與風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楊。(出示胡楊組圖)
2.師:人們崇敬胡楊,留下了許多贊美的文字。(揭示課題,齊讀)
二、緊扣文眼,整體感知
1.過渡:讀讀這篇贊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讀文三遍(出示閱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連貫、流利。
(2)同桌讀(齊讀,分段讀),糾正字音,聯系上下文交流新詞的意思,說說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讀,思考: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哪些地方?
3.匯報初讀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糾正字音,師相機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話說出4、5、7段的意思。
(2)問: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哪些地方?(師相機板演:無人關照弓腰駝背粗茶淡飯默默奉獻)
三、自主品讀,披文入情
1.過渡:作者鐘情于無人關照的胡楊,弓腰駝背的胡楊,粗茶淡飯的胡楊,默默奉獻的胡楊,讀了課文,你對怎樣的胡楊動情了,請找到相關的段落讀一讀,把你動情的原因寫下來,再動情地讀一讀。
2.生自主閱讀,勾畫、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讀。
3.同桌交流感受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探究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原因,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2.背誦喜歡的段落,用自己的話贊美胡楊,激發學生對胡楊的崇敬之情。
3.體會作者反復運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詞語引入,回顧內容
1.抄寫詞語:鐘情、無人關照、弓腰駝背、粗茶淡飯、默默奉獻。
2.師:作者鐘情于無人關照的胡楊,弓腰駝背的胡楊,粗茶淡飯的胡楊,默默奉獻的胡楊,才寫下這贊美的文字——胡楊贊。
二、交流體會,精讀感悟
1.過渡:作者為何對這樣的胡楊情有獨鐘?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去探尋這些詞語背后的意思。
2.匯報交流,朗讀感悟
(1)無人關照的胡楊(第3段)。
抓住“眼淚”一詞,引導“胡楊的眼淚是什么”“它為何要流淚”,體會胡楊受了傷就流出“淚”來為自己包扎傷口,是為了繼續生長,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
(2)弓腰駝背的胡楊(第4段)。
可從“慘不忍睹”一詞入手,引導說說“什么叫慘不忍睹”“胡楊長相為何如此慘不忍睹”,體會胡楊弓腰駝背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它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極強的生命力。
(3)粗茶淡飯的胡楊(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飯”一詞,“粗茶淡飯在生活中是用來形容什么的?這里呢?”(生長條件極其惡劣)“胡楊粗茶淡飯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熱……只有粗茶淡飯”,引導:讀這個句子,你想說什么?(板演:頑強的生命力)
③能把這種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4)默默奉獻的胡楊(第7段)。
①“它的樹干木質堅硬……從來沒有索取。”引導:你讀懂了什么?
②“徹底”說明什么?(體會胡楊對人類的奉獻是毫無保留的。)
③讓我們把胡楊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讀出來。(齊讀)
3.小結:無人關照的胡楊,弓腰駝背的胡楊,粗茶淡飯的胡楊,這些詞都在給我們傳遞一個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樣的(頑強),所以,它才會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這樣的胡楊,怎不叫人動心,不叫人愛呢?
4.問: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幾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這樣寫有怎樣的好處?
三、升華情感,書寫敬意
1.過渡: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它感動了作者,作者又用雋永的文字感動著我們。你對哪段文字感觸最深,請你盡情讀一讀,贊一贊。
2.生自主朗讀,背誦。
3.出示背景音樂,胡楊組圖,指名背誦。
4.師:我們感動于胡楊,感動于它頑強的生命,感動于它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也有話想說,想贊一贊這西域的美麗風景——胡楊。趕快寫一寫,贊美贊美胡楊吧!
5.生自主寫話。
6.出示背景音樂,胡楊組圖,指名讀出學生的贊美。
附:板書設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課題:
我家門前的海(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詞句,體會大海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品詞析句、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1、自由讀文,找一找,我家門前的海有怎樣的特點?
2、匯報
二、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使你你有了這樣的感受?
三、匯報交流。
1、第一段:說明事物都被染藍了,指導朗讀。排比句,強調海藍。
2、第二段:引導想象還有哪些事物也變藍了,指導朗讀。
3、第三段:暗喻,交代給學生。引導學生理解“結群洄游”,體會藍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處,指導朗讀,讀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學生再自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大海給予作者的樂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體會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還能說漁家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心。
四、總結:
大海給了我力量、給了我樂觀的態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機會也希望同學們再去看看大海,體會大海的美好。
課后自評(李廣賢)
作為三年級的閱讀課文,我想重點應該落實在品詞析句、理解感悟內容。運用的形式就是通過朗讀、想象,在交流與合作中鞏固知識。因此這節課在設計上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初讀課文,了解特點。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學會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點,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歸納概括大海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理解特點。在學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幾個特點之后,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到相應的語句理解特點,從而體會大海的美。
三、匯報交流,品味特點。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使學生理解大海的美,體會大海給予作者以及對作者的影響。
四、質疑問難,感悟特點。通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內涵。
當然,我的預設和生成還存在著一定距離,在實際教學過車觀念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第一,生生交流的機會少,有老師帶著學生學習的痕跡。
第二,教師調控不夠及時,缺少教育的靈活性。
第三,教師的評價有些滯后,評價之后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第四,努力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發現,但教師放手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