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下載
多采用優質課評選、公開課等。它是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產物,是教師課堂具體實施教學過程的安排表或實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下載,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下載1:小稻秧脫險記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三冊上冊第18課
設計思想:
1.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通過有趣的故事,寫出了雜草對于小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于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生動有趣,適合三年級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2.通過演一演便于學生對“氣勢洶洶”、“一擁而上”、“蠻不講理”等詞語的理解。
3.課文的“遇險”和“脫險”都適合學生表演,所以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對第一部分“遇險”的學習,第二部分“脫險”則放手讓學生自學。
目的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用“激烈”和“紛紛”造句。
2.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和表演課本劇。
3.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雜草對莊稼的危害和除草劑能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
教學重難點:
1. 文章脫險這部分為重點。
2. 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如: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警覺等是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1. 頭飾。
2. 圖片
3.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齊讀課題:18.小稻秧脫險記
2. “脫險”什么意思?
3. 誰讓小稻秧遇到危險?誰又讓小稻秧脫離了危險?
(學生回答后,師貼“雜草”、“小稻秧”“噴霧器”的圖片)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寫小稻秧遇險?哪幾自然段寫小稻秧脫險?(1.2自然段寫“遇險”, 3.4.5自然段寫“脫險”)
2.學習第一部分:小稻秧遇險
3. 請生讀課文,思考:這群雜草有何特點、從哪些詞語看出的?
4. 請大家再小聲讀“遇險”這部分內容,畫一畫寫雜草的詞語,想想這些詞語寫出了雜草的什么特點?
5. 提問學生,師板書:氣勢洶洶
6. 理解文中反問句: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
① 這是什么句?(反問句)
② 意思是什么?(不可以交給你們)
③ 指導反問句的朗讀。
7.“小稻秧臉色蠟黃”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當場就病倒了?
師板書:病倒
8.指導這部分的朗讀。
9.分角色朗讀“遇險”(①分4人學習小組朗讀;②分男女朗讀)
10.演一演“遇險”(分4人學習小組表演)
11.請學生上臺表演“遇險”。
三、 師總結學習第一部分“遇險”的方法:
讀一讀 畫一畫;
分角色讀一讀; 分角色演一演(分4人學習小組)
四、學習第二部分“脫險”這部分:
1. 學生明白了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后,自學第二部分。
2. 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① 畫出寫噴霧器大夫特點的詞語,重點理解“收拾”
② 噴霧器大夫的作用是什么?并指導朗讀噴霧器說的話。
③ 雜草被噴霧器大夫消滅了嗎?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紛紛倒下
④ 小稻秧呢?學生回答后師板書:跳舞
⑤ 此時健康成長的小稻秧會對噴霧器大夫說什么?
3. 指導分角色朗讀“脫險”。
4. 學生演一演“脫險”這部分內容。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8.小稻秧脫險記
雜草圖 氣勢洶洶 紛紛倒下
噴霧器大夫
小稻秧圖 病倒 跳舞
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是科學童話,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學生很喜愛!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積極,自學效果也不錯。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下載2:石榴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3.學習本文作者的觀察方法,按時間順序寫一種果實的成熟過程。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吃過石榴嗎?對石榴有哪些了解,誰來說一說?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學生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學檢查。
1.重音要讀準:
棗莊郁郁蔥蔥喇叭子兒瑪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說了什么,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春天葉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導精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教師教師棗莊
⑶馳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鄉聲名遠揚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⑷教師小結:家鄉的石榴聲名遠揚,這是作者愛家鄉的原因。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①這一段寫了那兩個季節?石榴有說什么特點?
②作者用哪些詞來寫葉子,花的?
體會郁郁蔥蔥的意思。
彷佛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說明了什么?這樣打比方合適嗎?
⑵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五、作業 :
1.抄寫課后的詞語。
2.仿寫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個個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吹。
六、板書:
石榴
春天葉________
夏天花________
秋天果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繼續精讀課文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練習: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春、夏、秋)季石榴(葉子、花、果實)的生長情況。
2.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的?有什么變化?畫出表現石榴果實特點的詞語。
3.討論: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石榴的果實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這些變化?
4.指導朗讀:請同學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⑴過渡:長得這么可愛的石榴,味道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
⑵輕聲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石榴子兒的?
討論有: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體會晶瑩的意思。
6.齊讀這一自然段。
7.教師小結:作者按時間順序,寫石榴果實的生長變化,還特別注意認真觀察了石榴果實的顏色變化與外形特點。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習這種方法。
三、作業 :
1.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品嘗一種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板書:
11石榴
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樣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下載3:每逢佳節倍思親
教學目標:
1、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背誦古詩。
2、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學生圍繞“思親”質疑。(①為什么思親?②怎樣思親?)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思親?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師引讀: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陽節又到了(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
4、用上這些好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看誰用的好詞多。
5、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是怎樣思親的?(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學習前半段。(1、一邊配樂,一邊讓學生默讀,啟發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2、指導感情朗讀。)
4、學習后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無限深情地說……”反復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
5、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句話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
3、聯系上文,體會王維的思緒萬千。(兩個省略號)
4、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5、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設計意圖:
一、繞課題質疑
課 題常常是課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課文題目質疑問難往往是打開理解課文的“窗戶”。抓住課題中重點詞語—“思親”質疑問 難,是訓練學生見題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思親”的質疑,學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形式,同時也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
“為什么思親?”和“怎樣思親?”是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具有“牽動”全文的作用。教師只要抓住這兩個問題,就能順利地開展本課的閱讀教學。
二、抓好詞練說
“運用從模仿開始”。針對第二段好詞多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后找出好詞,引導學生練說。這樣,課文規范的語言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語言的一部分,學生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佳節更加濃烈了。
三、創情境激情
1、在教學第三段前,先讓學生靜聽一分鐘音樂,能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再聲情并茂地范讀,能引生入境,使學生與詩人共鳴:共思、共憂、共吟,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時,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氛圍,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天地,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一種學習的激情,產生主動參與的愿望,從而增強自我的學習意識。
四、扣文解詩意
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總把詩與文有機結合,相互對照。讓學生在文的環境中解詩意,降低了學詩的難度,有助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