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創編動做。
2.學會給他人帶來快樂的能力。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小丑假發、繪制掛圖、小丑服裝。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扮演小丑的角色(生動活潑,滑稽)進場,同幼兒打招呼。
師:嗨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我嗎?我是一名小丑演員,在生活中見到過我們小丑演員的表演嗎?歸納特點(搞笑,滑稽,表情夸張,動作大膽,幅度大)這里是我們小丑俱樂部練習的場地,歡迎你們。 你們想成為一名小丑演員嗎?常常帶給大家歡樂的人。
二、熟悉音樂師:說聽到這個音樂有什么感覺?(歸納音樂特點,感受)
三、學習搞笑三連拍.
(1)第一課時,表情模仿師:想成為一名小丑可沒那么容易.首先要學會搞笑三連拍。你們知道什么是搞笑嗎?(歸納總結:有趣,好夸張)那么什么是三連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咔嚓咔嚓咔嚓,依次呈現三張照片。(逐張觀察特點,歸納讓幼兒嘗試表演:第一張,眼睛睜大,嘴巴張開。第二張,眼睛看中間,第三張,夸張的表情加上手上的動作)幼兒嘗試,請特點明顯幼兒上臺展示。
集體拍照,請全部幼兒上臺嘗試模仿以及創造有趣的表情,表演。(肯定幼兒的創造性)
(2)第二課時(步伐練習)師:有一天在我正在走路,碰到了我的朋友,她說,你也在走路,我也在走路,那我們走路有什么不一樣呢?師同配班老師跟隨音樂同步走路,做動作。(banzhuren)( 幼兒觀察 總結歸納小丑走路的特征)幼兒回憶分析動作的不同。幼兒上臺展示。
小朋友的表現非常棒,所以我決定送你們每人一份禮物(小丑假發)發放道具。
現在你們都學會搞笑的方法,有趣的表情加上 夸張的作,帶上這頂帽子,你們都成為了小丑演員,現在大家跟在我的身后,想一想并且大膽的表現做出小丑的動作吧。(走路,打招呼,同手同腳擺動)總結歸納:小丑的動作學完了,告訴我,小丑的動作和普通人都有哪些不一樣。
四、創編動作
1.請小朋友試試看誰更有靈氣,能創造出和我們剛多的很多不一樣的新步伐,我期待你們的新表現。比如:秧歌步,交叉走,還有比如說橫著走,(總結歸納幼兒創造性的表現,給予肯定與支持)
2.跟隨音樂創編動作師:給你們一段音樂,邊聽音樂邊創造。散點站立,一起嘗試。想一想如何能夠把動作做得更夸張。師巡回觀察指導。
五、場景練習
1.餐廳動作提煉師:現在帶你們來到一個餐廳,餐廳里有誰?廚師會干什么?做飯(洗菜,蒸蛋糕,炒菜,做饅頭)這個餐廳里的廚師可不一般,因為啊是小丑廚師。
2.師與幼兒同步做動作。
我現在變成一名普通廚師,哪位來當小丑廚師,和我來做同步的動作。同步的動作就是,我在切菜,你也在切菜,只不過你做的是小丑的動作。
3.展示多個場景,歸納啟發場景對應契合的動作。
師:場景一馬戲團,里面有小丑,歸納動作。場景二,浴室,場景三,游泳池。
4.幼兒自選場景,分組進行創編契合場景的動作。
5.集體表演,進行展示。
是演是帶領幼兒集體嘗試小丑動作的表演準備造型正式表演回顧表演總結歸納小丑走路的特征是地路小丑走路的特征三集體進行表演是帶領幼兒集體嘗試小丑動作的表演準備造型正式表演6.回顧表演總結歸納小丑走路的特征是是激發創造不一樣的走路方式比如比如不很少交叉走路集體嘗試六情景表演觀察餐廳讓幼兒區分小丑動作和一般人動作的區別做菜的區別豐足選擇場地進行對應的表演練習分組展示表演7.幼兒集體進行表演游戲,大膽表現進行創造。
六、集體創編游戲展示小演員們展示自己本組動作,師采訪歸納肯定每組的創造力,以及表現力。(師: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帶給他人快樂的能力)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并初步學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嘗試自主學習歌曲。
3.在音樂活動中感受愉悅的氛圍,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了解秋天成熟的農作物。
2.圖譜 秋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起興趣。
師:孩子們,美麗的秋天來到了,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豐收了嗎?(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誰能說說秋天美在哪里?(碩果累累的秋天真美麗!)你們是這樣贊美秋天的,聽聽我是怎樣贊美秋天的呢?(音樂)
二、感受歌詞、旋律的優美。
你們聽了這段音樂,感覺怎樣呢?(歡快、活潑)那歌曲了是怎樣贊美秋天的呢?說能用歌詞里的話來說一說。(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幾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們能用這種方式來贊美秋天嗎?幼兒學唱(來┅┅)哇,你們學得真像啊!
老師還把你們剛才唱得這段音樂,編成了圖譜,你們會看著圖譜自己學唱嗎?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看著圖譜試一試吧!(放音樂)
三、理解歌曲,演繹歌曲。
1.師:你們剛剛用好聽的聲音來贊美美麗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們來聽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風是怎樣吹的?(輕輕吹)秋風把什么農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們把棉花開花以前的樣子稱作棉桃。
那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學一學棉桃姐姐成熟的樣子,好嗎?(放音樂)誰能夠跟著音樂邊哼邊做動作,那就更棒啦!(放音樂)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還有誰也開心地笑彎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樣唱歌的呢?(放音樂)誰能夠跟著音樂邊哼邊做動作,那就更棒啦!(放音樂)秋天這么多農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豐收啊!
四、總結。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這首優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樂)請小朋友們站起來,自由地跟著音樂唱歌,跳舞吧!
秋風秋風輕輕吹,棉桃姐姐咧呀咧開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張張臉蛋笑微微。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
秋風秋風輕輕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揮,你看她梳著金呀金頭發,結出串串金穗穗。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
教學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優美、活潑的兒童歌曲,本次活動有三個目標:
1、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樂曲,并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唱時要表現出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3、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為了達到本節活動的目標,我把本次活動分為四大環節,即秋天的序曲、認識秋天、歌唱秋天、美麗的秋天,從聽、看、動、作、思五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
一、聽,即用耳朵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在歌曲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多聽多變的形式,變換著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多聽。如聽mtv唱片、聽老師范唱、帶著問題聽、打著節奏聽、跳著舞來聽等,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學唱歌曲,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避免了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學。
二、看,百聞不如一見,活動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種植物,讓幼兒過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了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如考慮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鋼筋建筑的高樓里,離秋天里農村收獲的景象距離很遠,因此,我把農村收獲的景象用相機拍下來制成課件,讓幼兒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分享收獲的喜悅,加深了對秋天的認識,同時利于歌曲的感情處理。
三、動,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因此不失時機給孩子提供動的機會,讓幼兒心動、腦動、口動、手動、全身動,感情處理讓其心動,歌曲創作讓其腦動,歌曲演唱讓其口動,節奏強弱讓其手動,豐收舞蹈讓其全身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四、作。即創作,在平日的活動中孩子的創新總是令我贊嘆不已,因此我大膽地進行著教學實驗,不論是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聲與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把想說的用歌聲唱出來,我想充滿歌聲的童年一定是快樂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借助《秋天多么美》優美的音樂,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從各個領域進行教育滲透,如自然科學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衛生教育等,使幼兒不僅僅是學到了一首好聽的歌,而是學到了許許多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韻味以及說唱的樂趣,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面人”的喜愛之情。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圖片、同伴間的討論,發揮想象即興創編。
3.掌握歌曲的節奏,熟練的演唱歌曲。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點】
掌握歌曲的不同節奏,能夠大膽的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能夠用京韻說唱歌曲。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面人,激發興趣
(顏色鮮艷、造型獨特的面人擺在孩子面前,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孩子們近距離的感受到“面人”的精美,產生了對“面人”的喜愛之情,從“面人”自然過渡到了“捏面人的老爺爺”,為下面的活動做了強有力的情感鋪墊。)
師:小朋友,昨天老師去逛廟會,買了一些面人,請小朋友一起來欣賞一下。看完這些面人,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小朋友知道這些面人出自誰的手嘛?讓我介紹給小朋友看!
二、欣賞課件,視覺刺激
師:你們瞧,就是這位老爺爺——咱們一起看一看,老爺爺還捏了些啥?
師:小朋友覺得老爺爺怎么樣?老師也想用歌聲來夸夸老爺爺了,小朋友仔細聽!
(此環節出示的課件中面人體現了“多”,幼兒通過視覺刺激進一步感受理解歌詞——“把眼睛看花”,做了難點前置。南極仙翁、財神、牛郎織女的選擇的本意是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萌發對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術“捏面人”的興趣,為身為中國人而自豪。)
三、學唱歌曲,感受京韻
(一)學習歌曲演唱部分
1.教師示范,理解歌詞
(用演唱的方式來夸老爺爺,承上啟下,幼兒對歌詞的把握就顯得較為輕松了。)
師:小朋友,你聽到我是怎么夸老爺爺的?
2.教師演唱,幼兒跟唱
師:我們一起再來唱一唱,夸一夸老爺爺吧,小朋友可以小點聲。
師:我聽到你們的聲音了,很好聽啊!那這一次請你用響亮的好聽的聲音再來夸夸老爺爺,有沒有信心?
(以“夸老爺爺”為教學手段,激發了幼兒主動歌唱的愿望,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活動之中。在反復跟唱歌曲之后,歌曲的曲調漸漸地熟悉。)
3.尋找不同,感受京韻
師:小朋友,你覺得歌曲里哪一句和我們平時唱的歌曲不太一樣?(拖腔)因為這個捏面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最后一句拖長了調子唱起來有點像唱京劇的感覺。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加上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亮相嘗一嘗。
(教師范唱在歌曲教學環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聆聽教師范唱,可以讓幼兒對歌曲的音準、節奏、速度、情感處理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教師在范唱時,不僅運用了京腔京調的演唱方法,還運用了京劇動作暗示,為幼兒尋找不同做了提示,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感。)
(二)學唱歌曲說唱部分
1.以“說故事”引出說唱部分
師:噓,老爺爺有話要說,他說他不僅會捻面人還會捏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爺爺捏了一個什么故事?
(此環節借助了電子琴打擊樂的音效,將節奏清晰地展示出來。將節奏種在孩子的心田。教師適當留白,用動作表現,增強了幼兒的注意力。)
2.借助圖片,梳理歌詞
師:老爺爺捏了一個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誰?捏孫悟空的時候,老師用了一個什么字?為什么?
(借助圖片,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歌詞的內容,連續的追問,強化了幼兒對音樂語匯的識記。)
3.動作表演,加深記憶。
師:小朋友咱們一起連起來演一演吧,你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表演!剛才你們表演的真不錯,如果你們在表演好動作的時候能夠把節奏拍的在準一些就更完美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拍一拍節奏。
(讓幼兒進行動作的表演,突出了課堂的動靜交替,讓幼兒自由表達對歌詞中動物形象的理解,凸顯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理念。)
4.出示圖譜,理解說唱。
師:像這樣在一首歌曲里,又說又有唱的歌曲,叫說唱歌曲。
(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經常運用到圖譜,它是歌唱教學過程中一種直觀形象的輔助工具,它是一種視覺符號也是一種手段,它可以把歌曲內容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最大程度地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學會演唱。)
5.分組演唱,情感表達。
師:現在我們來一個更有趣的演唱方式,就是“說”和“唱”分開來唱,請你來想一想你想先來唱還是先來說?
(讓幼兒根據的意愿自由選擇,大大提高了幼兒歌唱表演的主動性。)
五、創編歌詞,合作展示
1.借物創編
師:捏面人的老爺爺又捏出了一些好看的面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請你大聲的說出來,并按照音樂的節奏來說:捏一朵小花在開放,捏一匹小馬運糧食,捏一只小猴在吃桃,再捏一個老爺爺在釣魚。
2.想象創編
小朋友,如果你來捏,你想捏什么?教師示范: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音樂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在向幼兒進行活動指導時,應注意啟發和鼓勵幼兒大膽創造,大膽想象,
幼兒自己創編歌詞就是一種良好的表現手段,最后一個環節通過鼓勵幼兒繼續創編歌詞,保持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從“借物創編”到“想象創編”難度遞進,讓幼兒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歌詞內容,感受說唱的特點,能夠有節奏的說唱。
2.用連貫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領略漢字的源遠流長及歌曲所表達的自豪之情。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有關中國漢字演變的視頻
教師教學資源《中國字》
活動建議:
一、組織幼兒談話并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和圖片,了解中國漢字的魅力,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熟悉旋律。說一說歌曲里唱的什么。
三、欣賞歌曲念白部分,并初步學習歌曲中的念白。
(1)請幼兒說說歌曲中突出了哪些字?你們都認識哪些字?
(2)再次欣賞歌曲念白部分,教師邊聽歌曲念白部分邊出示相應圖片(漢字處出示漢字卡片,上、中、下······)幼兒根據教師提示跟隨音樂說念白。
(3)再次熟悉歌曲,跟說念白部分。
四、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優美的風格。
(1)欣賞歌曲演唱部分,并初步學唱歌曲。
(2)運用跟唱、輕聲唱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用自然整齊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教師和幼兒完整演唱中教師要逐步退出。
五.教師和幼兒共同演唱,感受歌曲活潑輕松快樂的情緒。
(1)師幼一起演唱
(2)自由表演唱
(3)領唱與合唱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我們喜歡和認識的漢字,并嘗試進行漢字創意畫。
活動反思
《大中國》是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里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著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奏的拍起手來,嘴里還不停的唱著。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著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孩子們學的很開心。有些句子因為比較成人化,孩子在學唱中有些困難,特別是對于“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歌詞的理解,我就用孩子們的語言給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祖國有許多的寶物,外國的人想來搶走我們祖國的寶物,所以他們來打我們,經過戰爭,我們中國人終于把這些外國人趕出去了。孩子們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詞,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種自豪、開心的感覺。最后,請幼兒欣賞音樂,自由舞動起來,一些孩子還能合作表演,效果較好!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國》在我們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不足之處:
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局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揮幼兒主動性。
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著多種的益處,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有關大班節奏的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歌曲內容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
2.能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
3.根據歌詞內容,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即興表演。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兩幅幼兒表情圖示 、 歌曲《拉拉勾》的歌詞 、 歌曲《拉拉勾》音樂
【活動過程 】
一、音樂進場,引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結伴隨音樂進活動室,導入主題。
2.師:“孩子們,我們隨著好聽的音樂動起來吧!”
3.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自己討論,圖中的兩個小朋友怎么了?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教師生動地講述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生氣時的表情動作與和好時的難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師有表情地,重點地范唱部分樂句,然后帶幼兒一起學唱歌曲。
三、分段字唱,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
1.第一段:
師:“假如你真的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回怎么樣?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點還是唱得慢一點?重點兒唱還是輕點兒唱?”
2.第二段:
師:“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一開始有點兒不好意思,該怎樣唱?后來已經和好了,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這時應該怎樣唱?”
3.整體跟唱分別采用集體無伴奏跟唱,要求幼兒節奏準確,并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唱,同時要求幼兒咬字清楚。
四、即興表演,幼兒自由表演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隨音樂跳起來吧,請小朋友每個人找一個小伙伴共同合作,表演時,注意表情哦!”
幼兒離開座位找朋友,邊唱歌曲邊即興表演,讓幼兒在自由、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通過自編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加深情感的體驗。
【活動延伸】
孩子們,今天和老師一起進行了這次活動,你們開心嗎?"和小朋友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呢?小朋友們在一起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也會有一些小矛盾。只要我們能互相謙讓,寬于待人,和這兩個小朋友一樣很快就能和好,那我們一定會很愉快的,讓我們都來做好朋友吧!
活動反思:
在音樂課“拉拉勾”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是發聲練習,師生共同問好!教師能注重在活動中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不斷提高幼兒的活動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比較自然,在邊走邊看邊中提問,比較自然輕松,孩子們沒有壓力,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積極猜測,教師不作答,讓幼兒在討論中尋求答案既增強了幼兒的探索意識又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
最后在嘗試創編歌詞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大膽、自由、認真。使每個幼兒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創造的欲望,同時教師讓幼兒把創編的歌詞填入熟悉的旋律中又大膽又很有創意,使幼兒的興趣達到了高潮。歌聲齊氣又響亮,是孩子們對自己創編結果的肯定,也是孩子們有自信的一種表現,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