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有很特別的花朵和有趣的莖,葉子。
2、用自己的認識表達對蒲公英的認識。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蒲公英
2、幼兒用彩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以讓幼兒猜花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有一種花呀,就像一個絨絨毛的圓球,很輕很輕的,風一吹,
這些絨絨毛就隨風飄呀飄,飄到哪里在哪里安家。
你們想知道這是什么花嗎?
二、認識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1、出示照片:蒲公英(花)
(1)蒲公英的花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花瓣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蒲公英花瓣的形狀)
(2)蒲公英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引導幼兒觀察后發現,蒲公英的葉子是綠色的鋸齒形的,含白色乳汁。
(3)它的莖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照片:蒲公英(種子)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告訴幼兒像絨絨毛一樣的圓球就是蒲公英的種子)
(2)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讓幼兒知道蒲公英是一種野花,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落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家。
三、了解蒲公英的作用
1、蒲公英能吃嗎?
告訴幼兒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
2、蒲公英的花非常漂亮,可供人們觀賞。
四、繪畫:蒲公英
1、蒲公英非常好看,現在,我們把它畫下來,舉辦一個蒲公英畫展好嗎?
2、幼兒繪畫
通過畫蒲公英加深幼兒對蒲公英的認識。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2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會飛的蒲公英》這篇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山坡上的那片蒲公英嗎?看,(出示圖片)它們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輕盈地飛了起來,飛呀飛,飛得老高老高的。當看到這一朵朵飛在空中的小白花,媽媽便對我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出示第二段內容,學生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出了什么)。
二、品析全文,感受媽媽的希望
(一)、媽媽希望我也做這樣的一朵蒲公英,也能夠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那么,帶著媽媽的希望,母女倆又經歷了怎樣的歲月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67頁。我們就快速地瀏覽課文的4——1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表現媽媽希望和“我”成長經歷的語句。畫完后再默讀這些句子,靜靜地想一想、細細地品一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寫。
1、師:同學們,課文中一定留下了許多自己思考的記號吧。那我們就交流交流,把你的體會和大家說一說。我們先從小學階段開始。
匯報:
(1)“媽媽縫了個花書包給我,書包上鑲著……會飛的蒲公英。”(讀出了媽媽的希望)
師:媽媽在書包上鑲著幾朵蒲公英,還把會飛的蒲公英這幾個字繡在了書包上,表面上媽媽鑲著的是蒲公英,繡著的是字,可實際上鑲著的是希望,繡著的也是希望。帶著媽媽的希望,女兒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板書)
(2)師:誰還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把老師剛剛教的兒歌……飄上了天空。
師:大家看,這就是兒歌《蒲公英的種子》,我們一起讀一下:
我是蒲公英的種子,
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微風輕輕一吹,
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
飛呀飛呀,
飛到哪兒,
哪兒就是我的家。
師:是啊,就是這樣一首短小的兒歌,就道出了女兒對媽媽的理解。媽媽仿佛看到了一顆飽含著媽媽希望的蒲公英的種子已經在女兒稚嫩的心里開始萌芽了。
(3)師:還有哪些語句觸動了你?
生:“媽媽有些激動,……小白花?!?/p>
師:我們共同來看看這句話,看看在這句話中,你都關注了哪個詞?有什么體會?
a、“激動” 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b、“目光亮亮的”(追問)從媽媽那亮亮的目光中你讀出了什么?
再來試著讀讀這句話。
師:媽媽用這亮亮的目光追隨著一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在此刻,媽媽的目光追隨的又僅僅是小白花嗎?生答。
師:是啊,媽媽多么希望女兒就是那朵小白花,飄飛在夢想的田野里。我們就帶著這種種的情感再來讀讀。誰愿意試試?
(引讀)
師:a、媽媽看到了女兒的理解,怎能不激動?(再來讀讀)
b、媽媽那朦朧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女兒日漸成長的身影。(誰再來讀讀)
c、透過這飄飛遠去的小白花,媽媽仿佛看到的是女兒在帶著自己的夢想飄飛遠去。(誰再來讀讀)
師:從媽媽的目光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出媽媽的激動,欣慰,高興的心情,我們依舊能讀出媽媽那深深的——希望。
師:女兒讀懂了媽媽的目光,讀懂了媽媽的期盼,以至于連做夢都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朵會飛的蒲公英,去追逐媽媽的希望。
2、師:帶著媽媽的期盼,帶著這個白色的夢,這朵小蒲公英一路飛翔,終于飛進了中學的校園。我們就一起走進女兒的中學階段。誰想把你的體會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媽媽又守著小油燈,……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師:媽媽又為女兒縫制了連衣裙,裙上依然繡著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媽媽是想把希望再通過蒲公英延續下去。(板書:連衣裙)于是,女兒就穿著這藍色的連衣裙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師:還有沒有那些詞語或句子觸動了你?
生:那個繡著蒲公英的花書包……,望了好久好久。
師:是啊,這個花書包凝聚著媽媽的希望,所以當它舊了破了的時候,媽媽仍將它望了好久好久。媽媽此刻思緒萬千??!那媽媽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生答)。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師:此刻,媽媽凝望著,思索著,思緒起伏、波蕩,所以好久好久,就應該讀得——慢一些,深情一些。誰來讀讀?
師:這個鑲著蒲公英的花書包承載著媽媽多少期望啊,所以此刻,媽媽將它望了——(師生共答)好久好久。
此刻媽媽思緒萬千,可能在追憶著女兒這一路的.成長,也可能在憧憬著女兒的未來。所以媽媽把書包放在了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誰還愿意讀讀這句話?
師:是啊,雖然花書包舊了破了,但媽媽的希望沒有因此而褪色。所以,有幾個深夜,媽媽望著這個花書包回憶著、展望著……
誰還想讀讀?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有幾個深夜,媽媽就穿著單薄的衣服,在昏暗的燈光下,敖紅了雙眼,扎破了手指……精心地為女兒縫制連衣裙,這一針一線承載著多少媽媽對女兒的期望與厚愛??!
3、師:同學們,還記得嗎?童年時,媽媽拉著我來到看滿蒲公英的小山坡;上小學時,我拉著媽媽來到開滿蒲公英的小山坡;而今,女兒考上了大學(板書)夢想實現了,媽媽和我都不知不覺地又來到了這座小山坡——這個夢想起航的地方。請大家看看第八自然段,有沒有哪句話吸引了你?生答
(出示大屏幕:臨別前的一個黃昏……盈滿了淚花。)
(1)請同學們默默地讀讀這兩句話,想象著畫面,看看你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生讀,放音樂。
(2)生:……
師:你是透過哪個詞來理解這句話的?(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3)你是怎樣理解“盈滿”的?
(4)是啊,此刻,媽媽的眼里充滿了淚花,媽媽滿眼都是淚花,那透過這晶瑩的淚花,媽媽的心里有會是怎樣的一番感受呢?
A (媽媽很激動)請你讀一讀,讀出媽媽那激動的心情。
B (欣慰)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話。
C (依依不舍)請你再來讀讀,讀出母親的依依不舍。
(5)(放音樂)媽媽激動、高興、欣慰、不舍——就把這種種的體會再融入文字中,我們來齊讀這兩句話。
師:殷切的希望換來了女兒在藍天下的自由飛翔!這是一位多么讓人敬仰的母親?。。ǔ鍪酒聊唬汉⒆?,你已經是一朵……更高一些。)
A 臨別前,母親沒有叮囑我在大學里怎樣努力學習,她只輕輕地說了一句,孩子——
B 臨別前,母親沒有再送我任何禮物,她只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孩子——
C 臨別前,母親將所有的愛與希望都融進了一句話,她輕輕地說,孩子——
4、女兒用飛進報紙與雜志的詩行證明了對媽媽更高希望的理解。母親的這朵小蒲公英實現了她人生的飛躍。可母親心中還有期待。一幅水彩畫(板書)畫出了母親心中那片誠摯的向往。同學們,在課文的最后一部分,你一定還有感受要和大家說,那就盡情地說出你讀后的體會吧!生答。
(1) 體會一下母親心中那片誠摯的向往指的是什么?(生答)
(2)媽讓女兒做一多會飛的蒲公英,僅僅是為了走出大山嗎?
師:是啊,山里還有一雙雙明亮的雙眸也凝聚著母親那誠摯的向往和殷切的希望,她希望所有山里的孩子都能像自己的女兒一樣成為一朵會飛的蒲公英,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飛來飛去,能夠在藍天下自由的飛翔。這是一位多么偉大而無私的母親??!但是,希望孩子像蒲公英一樣自由、快樂的飛翔,這不也正是每一位山里母親期待的畫面嗎?請同學們輕輕地合上書,讓我們來齊讀這段話:
(出示屏幕)藍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雙眸……
(三)、看黑板總結:
會飛的蒲公英寄托著母親殷切的希望,于是,小學時,女兒背著鑲有蒲公英的花書包;中學,女兒穿著繡有蒲公英的連衣裙;大學,女兒又收到了畫有蒲公英的水彩畫。就這樣,帶著媽媽這一路的期盼,女兒在成長的道路上飛來飛去。
(四)、回讀全文
這真是一篇意味深長的文章,也是一篇富有詩情畫意的文章。你們看,老師把它們改成了一首小詩:
大屏幕展示,齊讀:
小學
花書包上繡著媽媽的希望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樂的蒲公英
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
中學
藍裙子上承載了媽媽更多的希望
每天,我穿著藍色的連衣裙
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而如今,我上了大學
我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
盡情地在大學的林蔭道上飛來飛去
媽媽
從你身邊飛出的那朵嬌嫩的蒲公英
懂得了怎樣才能飛得更高
一幅水彩畫訴說著母親無盡的情懷
那片藍色天空下的小山坡啊
有所有山里孩子誠摯的向往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我們都是蒲公英的種子
飛呀飛
飛得更高、更遠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用繪畫來表現蒲公英種子飛翔的樣子,體驗繪畫的樂趣。
2、能保持畫面的整潔,并養成耐心細致的操作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蒲公英
2、范畫:蒲公英
3、幼兒用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二、引導幼兒想象講述。
1、教師:蒲公英的種子是什么樣的呢?被風一吹會怎么樣呢?
2、蒲公英非常喜歡旅行,蒲公英的種子跟著風兒去旅行,它們在空中飛呀飛,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種子在旅行的時候看到的景色畫下來呢?
三、示范畫蒲公英種子
教師:畫的時候,蒲公英飛翔的種子畫在紙的什么地方?
看到的景色又要畫在什么地方呢?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指導幼兒先畫朝各個方向飛的種子,再畫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畫面的整潔。
合理安排畫面。
五、展示幼兒作品。
1、鼓勵幼兒與同伴講一講自己畫的蒲公英種子旅行的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畫的故事。
活動反思
"蒲公英"這個名字說出來,孩子們都有點懵,但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有部分幼兒發現自己看過這種植物,然后興致勃勃的說著自己所知道的。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孩子們很認真,但我發現,下載下來的視頻不是很完整,沒有風吹過后,蒲公英被吹散來,蒲公英的種子飛向大地的這一段,如果有這一段的話,孩子們可能對它的生長過程了解的更透徹。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的去創作,但在同伴之間進行合作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該去找誰進行合作,需要老師一個個的去幫助他找小伙伴,最后還是很不錯的完成了《蒲公英》創作。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需要多多引導。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能說出動物簡單的花紋特征
重點難點:
能說出動物花紋特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一些 小動物的花紋特征
物質準備:教學大書,寶寶用書,小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請寶寶說一說動物的名稱,引起寶寶興趣。
--引導寶寶關注并知道有的動物有花紋,有的動物沒有花紋。
二、逐一出示老虎、斑馬、豹子的圖片,請寶寶觀察動物的'花紋是什么。
--說說動物花紋的不同,提問引導寶寶關注花紋特征,如條紋和斑點。
三、出示教學大書,請寶寶猜測動物并熟悉花紋。
--引導寶寶說說洞洞里看到的是什么顏色,什么樣的花紋。
--請寶寶分別猜猜洞里是哪個動物,并翻開遮蓋部分看一看。
四、共同閱讀寶寶用書,引導寶寶熟悉并說說老虎、斑馬、豹子的花紋特征。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難度,對于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們來說,存在著難度偏高的不足。大部分孩子們對太平洋、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等概念不太熟悉,因此教師重點關注讓孩子們傾聽、熟悉、了解上面,不強求一定要說出它們的名稱。
高潮環節,教師出示卡通版“中國地圖、五星紅旗”,孩子們還是對此表示感興趣,對地圖中出現的“新疆葡萄、四川大熊貓”等地域性特產稍微有點了解,此時再順勢萌發孩子們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比較適宜、有效。
2.延伸與拓展環節,教師將蘇州、相城區的一些著名風景、特產讓孩子們來認一認、說一說,這個環節孩子們感覺“有話可說”,嘰嘰喳喳地挺不下來,說明該教學環節獲得了孩子們的共鳴,讓孩子們來介紹自己熟悉的東西,更能因勢利導地萌發孩子們的“我愛家鄉、我愛蠡口”的美好社會情感。
【故事《蒲公英旅行記》】
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到這個陌生的地方,蒲公英大聲說:“我要回家?!痹铝脸鰜砹?,彎彎的像只小船。仙女說:“我用月亮船送你回家,你的家在哪兒?”
蒲公英高興地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脈,那兒有最長的城墻,那兒有最寬的廣場?!毕膳f:“我明白了?!彼龓е压⒊松狭孙w馳的月亮船。
一會兒,仙女指著一片大海說:“瞧,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太平洋。”一會兒,仙女又說:“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叫喜馬拉雅山;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我們叫它萬里長城?!毕膳f:“蒲公英呀蒲公英,這就是天安門廣場,你到家了。孩子,記住,你的家就在中國?!?/p>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5
一、活動背景:
幼兒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種各樣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種,它們看起來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絨球就會分散,如同降落傘,又似羽毛般輕盈。。我認為相比較其他的植物來說,蒲公英對幼兒的吸引力會大一些,除了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之外,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科學活動的延伸。從蒲公英生長的特性來表現律動,更有利于幼兒的理解與記憶。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和感受樂曲旋律,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蒲公英的傳播、生長過程。
2、能根據已有經驗、技能,大膽創編動作。
3、初步了解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二)活動準備:
1、創設場景(房子、籬笆、大樹、草地等)
2、課件:蒲公英在風中搖擺——種子四處飛揚——逐漸長大(課件中的背景音樂即為本次韻律活動的音樂,ABA三段分別表示三個過程)
3、一棵種子已飛走的蒲公英媽媽(木偶)
4、錄音機、磁帶。
5、圖譜(附后)
6、絨球每人2個(可戴在手腕上),四散于所創設的場景邊。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學小蝴蝶飛進活動室。
師:我們象小蝴蝶一樣飛著出去玩好嗎?老師帶領幼兒邊觀賞所創設的場景邊模仿蝴蝶的各種動作。
幼A:我們來到了大樹下。
幼B:我們來到了小河邊。
幼B:我們來到了花叢中。
(評析:引導
幼兒觀賞周圍景物,使幼兒較快融入情景之中,而帶領幼兒做各種動作,則是為下面幼兒的創編動作作了一點鋪墊。)
2、蒲公英找娃娃(木偶表演:蒲公英媽媽在著急的來回移動)
師:蒲公英媽媽,你這么著急,在找什么呀?
蒲:我在找我的娃娃,剛才一陣大風吹來,我的娃娃就全都不見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別著急,我來告訴你。
(評析:通過木偶表演,較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帶著問題進行活動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3、觀看課件,初步了解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
①這天,天氣很好,風輕輕的吹著,很輕,很輕,蒲公英媽媽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擺著。
②突然,風大了起來,蒲公英寶寶離開了媽媽,跟著風婆婆,飛呀飛呀,有的落在了池塘邊,有的落在了柳樹下,有的落在了花叢中。
③漸漸的,蒲公英寶寶長大了,個子越長越高,越長越高,有的和它們的媽媽長的一樣高,有的長的更高,又過了一段時間,它們開花了,身上長出了許多蒲公英寶寶,他們也做媽媽拉!
師:蒲公英媽媽現在你知道了吧,小朋友你們知道蒲公英寶寶去哪了嗎?
幼A:風大了,蒲公英寶寶離開媽媽飛走了
幼B:蒲公英跟著風婆婆,飛呀飛飛到了池塘邊。
幼C:蒲公英飛到了柳樹下,飛到了花叢中。
師:蒲公英寶寶離開了媽媽以后會怎么樣呢?
幼A:蒲公英寶寶會越長越大。
幼B:蒲公英寶寶越長越高,越長越高,比它們的媽媽長的.還高。
幼C:它們會開花,身上還會長出許多蒲公英寶寶,它們也做媽媽拉
(評析:運用課件,不僅有機整合了科學知識,使科學的內容更直觀化,還讓幼兒初步接觸了音樂,初步體會到音樂結構與蒲公英生長過程的聯系。)
4、欣賞音樂,根據故事情節理解音樂,使音樂內容與故事內容匹配。
師:老師這兒有段音樂也講了蒲公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遍 :邊聽音樂邊看圖譜邊聽老師語言提示:這段音樂是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晃;這第二段是蒲公英種子隨風飄走了;第三段是蒲公英寶寶慢慢地長大了。
第二遍:一邊聽,一邊可以講講蒲公英的故事。
(評析:在這一步驟中,著重引導
幼兒聽,使幼兒對音樂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通過聽,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去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內涵,將音樂和故事一一對應匹配。)
5、分段欣賞,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
(1) 引導幼兒創編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擺的動作。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擺可以做什么動作?
幼A動作:雙手舉到上面左右搖動
幼B動作:身體輕輕搖動
幼C動作:手放兩邊輕輕抖動
(2) 引導幼兒創編出蒲公英種子在風中四處飛揚的動作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種子在風中四處飛揚可以做什么動作?
幼A動作:象小鳥一樣飛
幼B動作:一邊轉圈一邊飛
幼C動作:手放在后面象小蜜蜂一樣飛
幼D動作:一會兒飛高一會兒飛低
(3)引導幼兒創編蒲公英逐漸長大最后變成媽媽的過程。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逐漸長大最后變成媽媽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幼A動作:蹲下慢慢的站起來
幼B動作:雙手雙腳并攏慢慢張開
幼C動作:手從下面慢慢舉高
(評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要求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分段創編韻律動作。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6、幼兒隨音樂表演。
師:我們也來變成一棵蒲公英,用動作來講講它的故事好嗎?(每人戴上兩個絨球)
(1) 教師帶幼兒一起表演。
(2) 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進行表演,教師運用語言稍做提示。
7、結束:
提醒幼兒這次風很大,所以蒲公英的種子會飛的更遠,帶領幼兒飛出
活動室結束。
(評析:這一部分是完整表現與體驗階段。幼兒對音樂的結構較為熟悉,對所表現的形象也有了初步的創造性表現的經驗。在這基礎上,幼兒已能在提示下進行表演。)
三、活動評價:
整個活動雖是一次韻律活動,用律動來表現蒲公英的生長過程,卻有機整合了科學知識,使幼兒初步了解了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并在激情的驅動下,創編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進行表演。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拓印組合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畫的樂趣,發展幼兒美術創作力和表現力。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蒲公英生長視頻。
2、深藍色卡紙、圓形毛刷、白色顏料、蠟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蒲公英嗎?它是長什么樣子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蒲公英(PPT)
1、播放PPT課件,觀察蒲公英圖片,知道蒲公英的形狀。
2、觀看在線視頻,引導幼兒觀看蒲公英的生長過程。
三、教師講解需注意的事項
1、提醒幼兒的構圖,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2、畫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進行清洗。
四、幼兒創作,教師一旁觀察指導。
五、作品評析。
活動反思:
"蒲公英"這個名字說出來,孩子們都有點懵,但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有部分幼兒發現自己看過這種植物,然后興致勃勃的說著自己所知道的。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孩子們很認真,但我發現,下載下來的視頻不是很完整,沒有風吹過后,蒲公英被吹散來,蒲公英的種子飛向大地的這一段,如果有這一段的話,孩子們可能對它的生長過程了解的.更透徹。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的去創作,但在同伴之間進行合作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有些孩子孩子有些迷茫,不知該去找誰進行合作,需要老師一個個的去幫助他找小伙伴,最后還是很不錯的完成了《蒲公英》創作。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需要多多引導。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7
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天暖和了,許多花都開了。樹林里,花叢中,經??吹叫∶鄯涞群芏嘈∠x子。特別是在我們農村,蜜蜂更是到處可見。在孩子們的心中,小蜜蜂的形象一直是勤勞可愛的。在外面玩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去追捉蜜蜂,還會有調皮的孩子去捅蜂窩。這些行為都非常危險,因此有必要讓幼兒知道招惹蜜蜂會帶來危險,了解一些被蜂蟄后的急救常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招惹、捕捉蜜蜂,簡單了解被蟄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幾種常見的有危險的小蟲子,知道躲避它們。
活動準備:
1、故事《生氣的小蜜蜂》。
2、課件。
3、故事掛圖。
4、音樂《春天》。
5、蜜蜂、蝴蝶、小白兔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生氣的小蜜蜂》,了解招惹蜜蜂帶來的危險。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并提問:小蜜蜂為什么要蟄三個小朋友?看到蜜蜂后怎么辦?遇到成群的蜜蜂追過來怎么辦?
2、(出示掛圖《遇到蜜蜂怎么辦》)教師結合掛圖小結:看到蜜蜂應該盡量避開,千萬別去招惹它們。遇到成群的蜜蜂應該趕快跑開躲避。如果來不及,就用衣服或其它東西遮住頭、臉等外露部位,并迅速蹲下。千萬不要大喊大叫,撲打蜜蜂,這樣會激怒蜜蜂,引來更猛烈的襲擊。
二、了解一些被蜂蟄后的急救常識。
提問:如果被蜜蜂蟄傷后應該怎么做呢?
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總結蘭蘭媽媽的做法:如果被蜜蜂蟄了,一定要趕緊拔出毒刺,用肥皂清洗傷口,必要的時候要到醫院治療。
三、了解幾種常見的有危險的小蟲子。
1、(播放課件)教師結合畫面分別介紹蜜蜂、馬峰、黃蜂,引導幼兒觀看蜂刺,了解各種蜂蜇人時,毒液就會被注入人體,使人皮膚紅腫,產生水泡,甚至會中毒死亡。蜜蜂蟄人后也會馬上死去,所以它們不會輕易哲人。馬峰、黃蜂的攻擊力很強,被它們蟄到非常危險,千萬不要去招惹它們,更不要去捅它們的蜂巢。
2、(播放課件)教師結合畫面分別介紹蜘蛛、蜈蚣等小蟲子。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蟲子也會帶來危險,不能用手去碰,要遠離它們。
四、我們到野外去玩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小結:在野外游玩時,千萬不要在靠近蜂巢的地方,更不要去捅蜂窩;盡量穿上長袖衣服、并戴上帽子;萬一被蟄,不要哭,不要用手去抓被蟄的部位,要趕快找大人幫忙。
五、和幼兒一起扮演蜜蜂、蝴蝶、小白兔,跟隨音樂《春天》出去做游戲。
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扮演小蜜蜂、蝴蝶、小白兔,唱起歌,跳起舞,出去做游戲吧。
活動反思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太集中,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本節活動課我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其中,并結合掛圖集中幼兒注意力。通過看課件了解其它常見危險的小蟲子,加深幼兒對本節活動內容的印象。在最后,我選了和本節活動季節有關的表演來結束活動,使本節活動課更加豐富多彩。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8
教學內容
《蒲公英》共3課時
第1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受課文內容呈現出的做事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4.繼續培養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畫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資源
1.文中插圖形象生動,反映了文本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
2.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它只有十幾厘米高,體內有雪白的乳汁,就像牛奶一樣。春天,蒲公英開花了,看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實是許多小花聚在一起。秋天,花變成了種子,頭上長著蓬松的白茸毛。種子成熟以后,隨風飄揚,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預習設計
1.拼讀生字,去掉拼音準確朗讀生字。
2.認真觀察生字,練習正確美觀地書寫,《習字冊》上的生字描一個寫一個。
3.劃詞語、標小節號,并正確、流利地朗讀和理解。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查找有關蒲公英的知識點。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走近課文(4分鐘)
1.看圖,交流蒲公英知識。
2.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20分鐘)
● 預習作業1
1.展示——去拼音讀生字。
2.全班站起來兩兩過關,過關完畢坐下。
● 預習作業2
1.展示書本上的描紅。
2.點評、總結記住字形、生字寫美觀的方法。
3.在《習字冊》上練寫。
4.同桌互評。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記字方法。
6.閉眼書空,出差錯的`字等書空完畢迅速看書鞏固。
● 預習作業3
1.組號為“2”的學生說詞意。
● 預習作業4
1.朗讀展示。
2.小組內過關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6分鐘)
1.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老師指點再次歸納。
2.銘記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第四板塊:學習第1自然段(10分鐘)
1.讀課文。
2.學習單:(1)思考問題:“小降落傘”指什么?它們“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要去干什么?
(2)用“可愛”說一句話。
3、交流
4.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
1.完成《習字冊》剩余字。
2.完成《補充》一,《一課一練》一。
作業設計
完成《習字冊》詞語部分
完成《補充》1、《一課一練》1-4。
第2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用“囑咐”造句。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4.繼續培養學生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劃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蘊含的道理。
難點:感悟出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教學資源
1.文中插圖形象生動,反映了文本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2.錄音磁帶。
預習設計
1. 在感受深或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5分鐘)
1. 讀好第一自然段。
第二板塊:理解課文(25分鐘)
(一)
1.自主學習。(5分鐘)
【學習單一】
①太陽公公的話里邊,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請畫上橫線,打上問號。
②自學時間:5分鐘。
2.展示。(6分鐘)
(1)展示畫出的句子。
(2)掌握“囑咐”的意思,并會造句。
結合插圖理解“金光閃閃”、“銀花朵朵”、“黑黝黝”。
(二)
1.自主學習。(6分鐘)
【學習單二】
①第1顆種子為什么會選擇沙漠?第2顆種子為什么會選擇湖泊?
②自學時間:6分鐘。
2.展示。(8分鐘)
(1)分角色朗讀兩顆小種子的話。
(2)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完成句式訓練:一顆種子來到了金光閃閃的沙漠,();另一顆種子來到了銀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塊:學習第4自然段。(6分鐘)
1.自由讀課文。
2. 沙漠的金光閃閃、湖泊的銀花朵朵是太陽光的緣故。你們被自己的眼睛騙了,你們不聽太陽公公的話,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應該聽長輩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我們現在才知道那黑黝黝的泥土適合我們生長,是我們生根長葉的地方。我真不該只看漂亮的外表,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
第四板塊:分角色朗讀課文。(4分鐘)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1.完成《補充》,《一課一練》。
2.將課文讀給父母聽。
作業設計
見《補充》2、3、5、《一課一練》5-8。
你想對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種子說些什么呢?寫下來。
第3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完成部分習題,培養學生認真答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復述課文
難點:完成部分習題
教學資源
1.學生利用形象生動的插圖進行復述。
2.《一課一練》、《補充習題》。
預習設計
練習復述課文。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述課文(25分鐘)
1.學生入神傾聽教師的復述。
2.學生介紹復述的方法。
3.學生自由復述。
4.指名復述,集體評議。
第二板塊:完成作業(15分鐘)
1.《一課一練》第8題。
2.《補充習題》第5題。
作業設計
搜集種子旅行的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內容排演課本劇。
蒲公英小班科學教案精選篇9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和排序圖片,用完整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講述圖片內容。學習詞:著急。
2、發展幼兒思維的發散性和獨創性。
(二)情感目標
知道在自己或別人有危險時,要積極勇敢地自救或幫助他人。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蜜蜂木偶,教師用大圖片一套,字卡:著急、錄音機、磁帶。
2、幼兒每人一套小圖片、排序板。
(二)知識經驗準備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與作用。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引出課題。
教師操作小蜜蜂木偶,放錄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時遇到了危險,你們想知道我是怎樣脫離危險的嗎?我的同伴將這件事拍了下來,現在將相片帶來給你們看。
2、出示圖1,發展幼兒思維的擴散性及獨創性。
教師出示圖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內容,理解圖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誰?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讓幼兒從圖片內容聯想到圖片外的內容)小蜜蜂快要掉進湖里了,它的心情會怎樣?(學習詞:著急)讓幼兒進行討論:如果你是小蜜蜂,這時候你會怎樣使自己不掉進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會用什么方法?怎樣救?啟發幼兒大膽想像,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師與其他幼兒進行集體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對于幼兒的獨創性想像給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謝謝小朋友們給我想出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圖2、圖3,理解圖意,進行排圖講述。
教師操作小蜜蜂木偶:你們想知道后來我是怎樣脫離危險的嗎?
你們看了這兩張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圖2及圖3,請幼兒分別講一講圖中的內容:這兩張相片中又有誰呢?它們在干什么?教師:這三張相片里講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亂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蜜蜂將相片排好,并將故事內容講給大家聽,要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幼兒操作圖片及排序進行排圖講述。教師巡回指導,讓幼兒能遵循事情發展的規律進行排圖講述。最后請有代表性的幼兒進行講述,要求幼兒講述時語言完整、連貫。
4、增添新的講述經驗。
教師:除了用這樣的順序排列相片,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排這些相片?故事的內容又是怎樣的?讓幼兒再重組圖片進行講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請幼兒講述給大家聽,集體分析這種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節合乎客觀規律,有說服力,就給予肯定。
5、引導幼兒知道在自己或別人遇到危險時要積極勇敢地自救和幫助他人。
教師:如果你遇到了危險,但是附近沒有人幫助你,你會怎么辦?如果你看到別人有危險時,你又會怎樣做?(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讓幼兒將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畫出來,再結合其他圖片進行講述。
社會:讓幼兒進行“遇到危險怎么辦”的主題活動,知道遇到危險時應該怎樣自救或幫助別人脫離險境。
五、生活中滲透
引導幼兒知道遇到危險或困難時,首先要考慮怎樣自救擺脫困境:要保持鎮定,不要慌亂;當別人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要積極勇敢地幫助別人擺脫困境。
六、環境中滲透
將圖片投放到語言角,讓幼兒進行排序,創編出與別人不同的故事情節。
七、家庭中滲透
讓幼兒將圖片帶回家,排圖并講述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平時利用身邊的人和事,教幼兒一些自救常識。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