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幾何圖形拼物粘貼的基本技能。
2、學習表現(xiàn)物體主要特征,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
3、鼓勵幼兒和同伴畫得不一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每組六種大小各異的幾何圖形;
2、課件、范例;
3、記號筆、油畫棒、膠水。
【活動過程】
一、直接出示范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
T: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看看畫的.是什么?
你知道是怎么畫成的?
你認識哪些圖形寶寶?
二、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yīng)圖形卡片
T:這些圖形寶寶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幾何圖形”。
T:你能像老師一樣用這些圖形寶寶拼出一幅美麗的畫嗎?我請小朋友來試試。
三、個別幼兒黑板上操作,教師帶領(lǐng)幼兒邊講解邊評價。
提醒幼兒粘貼時要注意的地方。
T:仔細看看這只小鳥有什么地方有問題?(缺了眼睛)
告訴幼兒有的細小的地方我們可以用記號筆幫它添畫上去。還有一些背景也可以。像這條魚應(yīng)該在哪里游?那我們可以幫它添上河水,天空中可以天上云朵等。
四、欣賞課件
T:老師還帶來了幾張拼圖畫,我們一起來看下。
①圖上是什么?運用了哪幾種圖形?
②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用這些圖形寶寶拼出一幅美麗的畫?
五、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注意畫面合理布局,粘貼時膠水適量,保持畫面整潔。
(2)鼓勵幼兒大膽拼擺,并可根據(jù)畫面需要進行適當添畫。
六、展示作品,總結(jié)評價。
找一找你最喜歡的一幅畫,請作者介紹。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制作紐扣拼貼畫,激發(fā)幼兒對美術(shù)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思維發(fā)展。
3、提升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教學準備:
1、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紐扣。
2、繪畫紙、彩色卡紙或白紙。
3、膠水、雙面膠或熱熔膠槍。
4、范例作品或相關(guān)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教師向幼兒展示紐扣,讓幼兒觀察并討論紐扣的特點。
2、展示紐扣拼貼畫的范例作品,引導幼兒欣賞并討論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和美感。
二、引導想象
1、教師提出問題:“你覺得紐扣可以拼成什么形狀或圖案呢?”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自由討論。
2、教師可提供一些簡單的形狀或圖案作為參考,如動物、植物、物品等,幫助幼兒拓展思路。
三、操作實踐
1、教師示范:選擇一塊繪畫紙,用膠水或雙面膠將紐扣粘貼在紙上,形成一幅簡單的紐扣拼貼畫。
2、幼兒操作:分發(fā)繪畫紙和紐扣,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嘗試拼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或形狀。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四、分享交流
1、完成作品后,組織幼兒將自己的紐扣拼貼畫展示給同伴看。
2、鼓勵幼兒互相欣賞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想法。
3、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反饋,強調(diào)每個作品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意。
五、總結(jié)提升
1、教師總結(jié)本次活動,強調(diào)紐扣拼貼畫的.樂趣和收獲。
2、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利用其他廢舊材料制作更多有趣的創(chuàng)意作品,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教學反思:
本次紐扣拼貼畫活動通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參與,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但仍有部分幼兒對材料使用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練習。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材料種類和拼貼方式,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創(chuàng)作需求,并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游戲體驗,讓幼兒認識幾何圖形,并能夠簡單分類。
教學內(nèi)容:
幾何圖形的認識和分類
教學步驟:
1.復習:先讓幼兒回憶之前學過的幾何圖形,例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2.引入:老師用簡單的語言介紹每種幾何圖形的特點和命名,例如正方形有四條相等的邊,三角形有三條邊,圓形沒有棱角等。
3.游戲體驗:讓幼兒參與游戲,根據(jù)老師所說的幾何圖形的特點,找到相應(yīng)的圖形,或者分類相同的圖形。
4.拓展: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畫出幾何圖形,并能夠簡單分類。
5. 總結(jié):老師幫助幼兒總結(jié)所學內(nèi)容,并讓幼兒能夠簡單認識和分類幾何圖形。
教學反思:
這堂課幼兒們的表現(xiàn)很好,尤其是在游戲環(huán)節(jié),能夠積極參與,并且能夠很快地找到正確的.幾何圖形。但是,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有一些幼兒還不太熟練地畫出圖形,并且分辨不是很清晰,這需要我們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再加強。另外,在游戲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圈,交替地快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幾何圖形,會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總體來說,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制作紐扣拼貼畫,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促進手眼協(xié)調(diào)。
3、增進幼兒對色彩和形狀的認識,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準備:
1、各種顏色、形狀和大小的紐扣。
2、彩色卡紙或白紙。
3、膠水或雙面膠。
4、剪刀。
5、范例作品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紐扣,讓幼兒觀察并說說紐扣的顏色、形狀和大小。
2、教師展示范例作品或圖片,激發(fā)幼兒制作紐扣拼貼畫的興趣。
二、操作指導
1、教師示范:選取一塊卡紙作為畫布,選擇喜歡的紐扣,用膠水或雙面膠粘貼在卡紙上,形成一幅畫面。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你想拼貼出什么樣的畫?是動物、植物還是其他的東西?
3、幼兒自由選擇紐扣和卡紙,開始制作自己的紐扣拼貼畫。
三、制作過程
1、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紐扣的粘貼位置、顏色的搭配等。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拘泥于范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避免膠水弄到眼睛或嘴巴里。
四、作品展示
1、完成作品后,教師組織幼兒展示自己的紐扣拼貼畫,并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
2、教師和其他幼兒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作熱情。
五、總結(jié)延伸
1、教師總結(jié)本次活動,強調(diào)紐扣拼貼畫的樂趣和意義。
2、延伸活動:引導幼兒收集其他廢舊材料,嘗試制作更多的創(chuàng)意拼貼作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紐扣拼貼畫的形式,讓幼兒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鍛煉了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拓展材料的選擇,讓幼兒嘗試使用更多不同的廢舊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意靈感。同時,也需要關(guān)注每個幼兒的發(fā)展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5)
學習目標
觀察汽車不同部位的形狀,加深對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認識。
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彩色的幾何圖形紙拼貼汽車。
活動準備
事先請幼兒把家中的玩具車帶到幼兒園。
汽車、貨車、消防車、救護車等各種車的模型。
不同大小的長方形、圓形及三角形卡紙。
圖畫紙。
活動過程
學習領(lǐng)域:
形式:集體
1. 請幼兒介紹自備的玩具車的類型和功能,觀察車的形狀。
2. 老師出示別的玩具車模型,補充介紹其他車的形狀。
3. 出示不同大小、顏色的幾何圖形紙,讓幼兒自由選擇,在圖畫紙上拼貼車。
提示幼兒涂膠水時先沿紙邊進行。
提醒幼兒在粘貼時,紙與紙之間要連接好。
提示除了形狀邊沿的拼接外,還可以把小的'形狀重疊在大的形狀上。
4. 在展覽區(qū)展示幼兒的作品。
5. 請幼兒向小朋友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評價
能用幾何圖形拼貼汽車。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二、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四、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五、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shù)。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yīng)地嵌入相應(yīng)形狀的“坑”里。
3、出現(xiàn)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jié):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jié)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xù)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各樣的紐扣進行裝飾畫。
2、運用紐扣與輔助材料在即時貼上進行拼圖,表現(xiàn)出簡單的物體形象,感知紐扣畫的特殊裝飾風格。
3、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各種豆、紐扣若干。
2、每人一張即時貼。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剛才我們與紐扣玩了玩,將它們分了類,紐扣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
你能用紐扣拼出什么呢?(幼兒自由交流)
請個別幼兒講述。
2、介紹制作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1)認識材料。
師:剛才我們與圓圓的紐扣玩了玩,生活中還有其他形狀的紐扣呢。
幼兒觀察各種紐扣,并講講能拼畫出什么。
出示各種豆:那這些豆可以用來干什么呢?怎么樣來裝飾?(幼兒交流)
(2)提出要求。
要求:先將即時貼撕開,卷起衣袖,然后選擇自己所需紐扣貼在即時貼上,拼成相應(yīng)的圖案,再利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使作品更完美。
3、幼兒運用紐扣與輔助材料制作,教師指導。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進行觀察,了解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
4、活動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開紐扣畫展覽,先完成的幼兒自由觀賞。
圖形大拼貼小班教案(篇8)
教案目的:
運用角色游戲活動,幫助小朋友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識,豐富小朋友的生活經(jīng)驗,復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嘗試描述圖形的二維特征,啟發(fā)小朋友用禮貌用語,進行簡單的交往,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案難點:
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經(jīng)驗,并愿意描述,能區(qū)分物體圖形、顏色的二維特征。
教案準備:
小熊兩個;小鴨、小兔、小貓掛飾若干;各種形狀的禮物若干,可以操作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顏色不同的餅干若干,貼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標記的盤子各一。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讓小朋友選擇掛飾掛在身上,激發(fā)小朋友對活動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
2、引導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掛飾說出小動物的名稱。
3、出示禮物,讓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個禮物,去小熊家給它送生日禮物。
4、老師讓小朋友按照小動物分組把禮物送給小熊,鼓勵小朋友嘗試按照禮物的圖形進行分類。從而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認識。
5、出示兩盒餅干,讓小朋友根據(jù)自己佩戴的頭飾選擇對應(yīng)形狀的餅干。進一步鞏固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6、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小朋友一起唱生日快樂歌,讓小朋友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結(jié)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