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數學教案
數學教學課件的應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優化。優秀的數學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深化數學教學的內涵。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幼兒數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
2、對排序活動感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出示3片樹葉,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大小。
1、討論:這些是什么?數一數有幾片樹葉呢?(師幼共同點數說出總數)
2、討論:這些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片?哪一片最小?
二、學習將3片樹葉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排序。
師:樹葉們想學小朋友玩排隊的游戲,最小的樹葉當排頭,站在第一個,其他的樹葉按照從小到大接在小樹葉的后面,應該先排誰呢?
(請1-2位幼兒上來排)
2、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樹葉,先比較出大小,再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學說:小的,大的,的。
三、練習從大到小排序。
1、按從大到小排序。
師:如果把的樹葉排第一,后面應該怎么排呢?(請1-2位小朋友來嘗試排序)
2、請幼兒嘗試從大到小排樹葉,學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辨別5個以內物體的長短。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列的順序關系,嘗試按長短排序。
3、樂于參與集體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操作活動中體驗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關系;
難點:能辨別5以內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5支不同長短的筆;
2、學具準備:長棒;5根不同長短的繩子;5支不同長短的筆;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好
走線,線上游戲:師幼邊走邊念兒歌,可是教師說,也可是師幼同說;
2、集體活動:
1)師幼共同探索按長短排序
創設情境:教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群好朋友,他們是小朋友學習的好幫手。我們先給他們排排隊吧。教師拿出5支不同長短的筆,師范將5支筆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觀察,體驗筆一支比一支短;在從下至上看,體驗筆一支比一支長;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長棒寶寶也想請小朋友給他們排排隊?!?/p>
幼兒拿出長棒,將長棒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提樣長短的順序關系。
3、分組活動,教師對幼兒進行觀察,操作完成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給物品排序的。
第一組:操作長棒,從長到短排序或從短到長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組:按長短順序給繩子排隊,方向不限;
第三組:操作筆,按長短排序,體驗長短的順序關系。
4、游戲活動:游戲“說相反”,教師說“物品長”,幼兒接說“物品短”,要求接說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車長——汽車短…….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具按要求收拾好。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傾聽不同的水聲,樂于運用不同顏色以及點、線、面的變化組合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2、培養對水聲強弱、水流快慢變化的感受力與表現力,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圖像聲音-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
2、油畫棒、水粉顏料和筆、棉簽、繩子等。
3、彩色紙每人一張(墨綠色、深紅色、普藍色,由幼兒自選)。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重現相關經驗。
教師:最近,我們講了很多關于水的事情,你們能用耳朵聽辨出水的聲音嗎?
你們聽到的水聲是從哪里發出來的?
(水龍頭沒有擰緊時水的滴答聲、雨落在屋檐上的答答聲、下大雨時的嘩嘩聲、灑水車的沙沙聲等。)
二、共同討論表現形式
1、觀看錄像,啟發幼兒邊聽邊自由模仿。
2、想像水是怎樣說話、唱歌、飛跑或跳舞的。
3、討論怎樣將水聲變成圖畫。
如:"滴答滴答"可畫成一個個或一串串小點;
"沙沙沙沙"可畫成一根根細細的直線或斜線;
"嘩嘩嘩嘩"可用點和線畫成一片;
"轟隆轟隆"可用連續不斷的波浪線和螺旋圖案表現;
大瀑布像紡紗織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畫。
三、邊聽賞邊表現
1、反復播放錄像,啟發幼兒自由選擇色紙和作畫工具,邊聽賞邊作畫。
2、引導幼兒傾聽、想像,并嘗試變換不同的工具,借助點、線、面的組合和顏色的配合,
不斷豐富自己的畫面。
3、鼓勵幼兒在作畫過程中相互欣賞、交流、學習。
四、欣賞感受
1、重播錄像,引導幼兒邊聽水聲,邊在自己的畫面上尋找這幾種水聲。
2、相互欣賞一些有創意的作品,可以是整幅畫面,也可以是局部。
教師可對部分作品提出建議:
(1)當幾種顏色調和出現臟的顏色時,可適當用一些相似的淺色或白色覆蓋;
(2)當畫面比較單調時,可增加色塊等。
3、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如:水是不是只有這幾種模樣?
有沒有更美麗的?(如游泳池中的水、噴泉等)
水是不是都是美麗的?(如污水、洪水泛濫等)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掛圖、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情呀?請幼兒討論。
2、
現在老師要請大家再看一幅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對!春天到了,小鳥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春天里有一天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都要干什么呀?(幼兒自由回答
)
2、教師總結:清明節時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寫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這個老人就是行人,這個小孩是牧童,這幅圖描繪的就是行人在清明節向牧童問路的情節,這首古詩說的也就是這個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請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地跟讀。
4、教師請幾個小朋友出來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邊進行指導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次朗誦詩歌1-2遍。
(四)結束部分。
請幼兒把這首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跟同伴們互相交流。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企鵝步,學習走平衡木、鉆障礙物。
2.有冬天不怕冷的意志品質。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15—20厘米高的平衡木一架,鉆爬器械,小魚若干。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
1、熱身運動:跟著老師做模仿操(根據廣播體操改編簡單的動作)
2、活動幼兒各關節,使身體各部位舒展開來。
二、集體活動
1.師幼一起跳企鵝舞,導入課題。
師做企鵝的動作,讓寶寶們看看,是誰來了?(企鵝)企鵝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及時表揚作的好的孩子。
2.幼兒扮演小企鵝去捕魚。企鵝們,學了這么久,肚子餓嗎?那企鵝喜歡吃什么呢?(小魚)瞧,那邊有好多的小魚呢?可是呀企鵝們要走過冰山,走過冰窟才能吃到小魚,你們會嗎?誰先來試一試的?(請一幼兒做示范)
·小企鵝們一個一個走過冰山(平衡木)。
·小企鵝們勇敢地鉆過冰窟(鉆爬器械)。
·小企鵝們捕一捕、吃一吃小魚。
3.表揚勇敢的小企鵝。
三、結束部分。游戲:冰爺爺。我們都是勇敢的小企鵝,冰爺爺也來跟我們玩游戲了。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年齡特點中提到:3歲幼兒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在操作中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同時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幫幼兒記住。于是根據小班特點在這個活動中將學習與游戲相結合,激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在照料花園游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數物對應。
2、有興趣參與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重點: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數物對應。
難點:能聽懂游戲要求參與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以往的數活動中幼兒已經能掌握一一對應的數能力,能感知5內的圓點數量,并在前期主題《春姐姐》活動中對植物、小動物產生了關愛的情感。
環境準備:布置花園場景:花園13塊,每塊花園有2—5朵花(有紅花、黃花兩色;有小花、大花不同種),小蟲若干個、花瓶若干個;PPT課件;幼兒托盤人手一個、圓點數卡2—5、圖片灑水壺若干;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關注花園場景,與幼兒欣賞PPT引起游戲興趣。
展示PPT1關鍵提問:
●這是誰?小兔的花園很大,一人選一塊小花園,看看仔細她的花園哦。
●花園里的花漂亮嗎?花園里的花都一樣嘛?哪里不一樣?
第二環節:照顧花園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1、澆花,關鍵提問:
●小兔出門了,請你們幫忙給小花澆水好嗎?澆花需要什么?——展示PPT2
3、插花,關鍵提問:
●小兔謝謝你們照顧花園,送給你們美麗的.花裝進花瓶里帶回家。記住:一人拿一個花瓶裝花。
●花瓶里可以裝幾朵花?這些花有什么不同?
——展示PPT9
●驗證:花瓶里的花裝對了嗎?
天黑了,可以帶著美麗的花回家了,和小兔說再見回家吧。
活動延伸:
讓小朋友回家觀察吃飯時每人一雙筷子,一個碗,一把凳子等等。
活動評析:
活動能從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出發,使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了幼兒觀察、數數和比較的能力。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7)
一、《串項鏈》
材料:有開口的串鏈(白色的一個,紅色的若干個)。
操作方法:把串鏈一個一個串起來,再一個一個取下來。
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一個一個串起來,一個變成許多個一個一個拿下來,許多變成一個一個",觀察項鏈由一個白色的串鏈和許多個紅色的串鏈連接而成。
2、可以將串鏈換成雪花片、回形針等材料進行類似練習。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二、《玩卡片》
材料:卡片若干(分別標有表示"1"和"許多"的圖案)。
操作方法:將卡片按照"1"和"許多"分類。
指導建議:
1、幼兒已經有"1"和"許多"的概念并能簡單區分。
2、引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根據圖片內容表述:"一只小貓,許多小魚……"3、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重疊法、并置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多少"和"一樣多"。
三、《筆套找朋友》
材料:大、小筆套若干。
操作方法:將筆套一一對應插起來。
指導建議:
1、也可搜集各種帶瓶蓋的塑料瓶,瓶身做娃娃,瓶蓋當帽子。將帽子(瓶蓋)和娃娃(瓶身)一一對應,為每個娃娃戴上相應的帽子,從而發現瓶蓋和瓶身在數量上是否一樣多。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四、《擰螺絲》
材料:螺絲釘、螺帽若干。
操作方法:擰螺絲。
指導建議:
1、螺絲釘和螺帽的數量可以不一樣。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五、《小貓吃魚》
材料:操作卡片一張(畫有小貓圖案),"小魚"若干。
操作方法:喂"小貓"吃"魚"。
指導建議:
●手口一致點數1—5,并能說出總數。
六、《按撳紐》
材料:撳紐若干,操作底板若干(標有數字)。
操作方法:根據數字按上相應數量的撳紐。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所放的撳紐數量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七、《娃娃夾辮子》
材料:身體上標有數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夾子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娃娃身上的數字夾上相應數量的夾子。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八、《家具展覽》
材料:標有各種家具的卡片若干,標有數字和點子的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找出與卡片上家具數目一致的數字或點子卡片。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操作結果是否正確以及幼兒所使用的方法。
2、本套材料是結合"家"的主題制作的,可根據主題內容的變化調整材料,更改卡片上的圖案。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九、《拼板找朋友》
材料:木板若干(標有點子或數字)。
操作方法:找到數量含義一致的木板拼在一起。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以及幼兒所使用的方法。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搓丸子》
材料:底板若干(標有數字),橡皮泥。
操作方法:用橡皮泥搓出相應數量的丸子放在底板上。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一、《日歷》
材料:日歷一本(左邊寫有數字,右邊貼有表示一定數量的物體圖案)。
操作方法:根據圖案上物體的數量找出相應數字,或者根據數字找出相應數量物體的圖案。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二、《漂亮的蝴蝶》
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邊標有點子,一邊寫有數字),將其剪為兩半。
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點子數和數字相對應)。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幼兒可能會根據"蝴蝶"的顏色和拼合處的輪廓拼出蝴蝶,教師應逐步引導他們觀察點子數量和數字之間的關系。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三、《小鳥回家》
材料:"大樹"卡片若干(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上標有點子),"小鳥"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鳥窩上的點子數擺上相應數量的小鳥。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認讀數字1—5。
十四、《拓印數字》
材料:底板若干(刻有突起的數字1——5),蠟筆若干,白紙若干。
操作方法:將白紙放在底板上,用拓印的方法涂畫數字的形狀。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拓印的方法是否正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涂畫的是數字幾。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五、《捏數字》
材料:數字底板若干,塑料墊板一塊,橡皮泥。
操作方法:利用橡皮泥捏數字(可參照數字底板上的數字形狀)。
指導建議:
1、還可結合美工建構活動幫助幼兒充分感知、認識數字,如用雪花片拼數字,用火柴棒搭數字等。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二)、量●感知物體大小、長短、多少的不同。通過比較能找出"最大最小最長最短最多最少"和"一樣大一樣長一樣多",并能用語言表達。能按物體的大小、長短對物體進行順向或逆向排序。
十六、《比大小》
材料:糖果若干,圖示卡一張。
操作方法:按照圖示將糖果按大小排隊。
指導建議:
1、可以把糖果換成紐扣、木珠等材料,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一個"和"最小的一個"。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十七、《三只熊》
材料:操作卡片一張,圖片若干(分別標有大、中、小三套物品)。
操作方法:將卡片按要求放入操作底卡中。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是否按照大、中、小為熊寶寶一家找到適用的東西。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誰的碗最大,誰的碗最小",引導幼兒表述"爸爸用的椅子比媽媽的大,媽媽用的椅子比爸爸的小",等等。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十八、《比長短》
材料:操作底卡一張,緞帶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底卡的提示將緞帶按照長短排序。
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最長最短",并按照"由長到短"或"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十九、《我的家》
材料:可翻頁的圖書(左右兩邊的圖案數目不同),寫有"多"和"少"的字卡。
操作方法:每翻一頁,幼兒可將左右頁的圖案進行數量上的比較,在多的一頁上貼上"多"字,在少的一頁上貼上"少"字。
指導建議:
1、可按由簡到繁的順序制作材料:兩組物體數量在5以內;兩組物體數量差異明顯;兩組物體數量超過5但未超過10,且數量差異不明顯(如少1或多1)。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二十、《搶座位》
游戲目標:通過親自參與游戲,能夠迅速正確的認識5以內的序數。
游戲玩法:
1、5個幼兒一組,幼兒座位按1——5的順序坐好,座位1插面紅旗為標志。
2、準備1——5的20張牌,每人抓一張后一起翻牌,然后馬上按照自己手中的數字找座位,并互相檢查是否正確。
3、如遇兩個相同的牌就要看誰先搶到座位,沒有座位的要給大家表演節目。(幼兒掌握后可逐漸增加數量到10)游戲規則:5個人必須是一起翻牌,不能提前偷看。
教學反思
本此活動的`設計創意源于幼兒平時生活的小細節,選用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夾子為題材,延發出一個生動而極富內涵的生活化、游戲化的數(科)學活動。
第一環節開始在教師身上夾夾子,通過點數和說出總數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幼兒自由的玩夾子讓孩子自己夾出喜歡的形狀,物體等,同時請小朋友一定要愛護小夾子,要不然小夾子就不能和小朋友做游戲了,每個孩子在這一環節都能玩的盡興,用小夾子夾出的物品讓孩子體驗到強烈的成就感,游戲后讓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進行展示,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點數。
然后第二個環節教師利用夾子本身顏色的不同,讓每個幼兒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做一件作品,引導幼兒鞏固了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并對顏色分類,這一系列的細節,不僅幫助孩子手口一致的點數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孩子手指小肌肉動作。孩子們玩得非常盡興!
第三環節,延續了夾子為線索,出現了對數字的鞏固和認識,在讓孩子手口一致的點數的基礎上進行夾子與數字或顏色之間的匹配,這一環節孩子的興趣點更高,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毛絨玩具,仔細觀察毛絨玩具身上的不同來進行找朋友的游戲,有的孩子觀察出毛絨玩具身上有數字就按照數字對應夾夾子,有的孩子按照毛絨玩具的顏色夾夾子,還有的孩子觀察敏銳根據毛絨玩具的顏色和玩具身上的數字夾上了相對應的夾子,本環節達到了教育的目標,鍛煉了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
最后一個環節讓幼兒把毛絨玩具和小夾子收起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對活動進行延伸,讓幼兒回到班級對班級的男生女生進行點數,鞏固學習的內容。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自己富有活力和親和力的教態感染每一個孩子,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導幼兒操作學習的時候,語言明確,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的活動環節非常適合小班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的特點,幼兒對知識的學習實在自己反復動手操作中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主要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都是幼兒自己積極參與和動手操作,給每個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操作空間,活動效果較好。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數學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數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2、通過活動,讓幼兒從周圍生活中發現各種有趣的數字現象,初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3、感受數字的奇妙,體驗觀察、思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有趣的數字現象》。
2、0---9的.數字大、小卡片若干;排序卡10張;電話號碼記錄本6本。
3、量尺、方秤及相關記錄表。
4、水彩筆。
5、幼兒已初步有自測身高、體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引出課題:
觀看多媒體課件《有趣的數字現象》。
二、探究有趣的數字現象:
1、觀察、討論小兔、小豬、小羊家的電話號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撥打這三個電話的結果如何?
2、游戲:打電話---請八名幼兒手持數字按要求進行排序,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并當場進行撥號通話。
3、小結:相同的幾個數字在一定的要求下經過不同的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三、討論:生活中的數字現象和作用
1、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有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作用?
2、如果沒有了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四、分組操作活動:
1、制作電話號碼本
2、自測體重并記錄
3、自側身高并記錄
4、玩具數量的統計和記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9)
制作意圖:運用形象生動的動物圖形,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感知圖形
教育價值:讓幼兒輕松的認識圖形,并將圖形分類
選用材料:生活中常見的廢舊口袋
制作方法:把口袋上裝飾成動物形象,并將動物的嘴巴掏成不同的圖形
應用年齡:小中班幼兒
應用地點:可在集體活動時使用,也可在區角活動中使用
操作方法:首先認識口袋上動物的`嘴巴是什么圖形,然后幼兒可將圖形卡片分類放入相應的口袋里。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畫有背景圖的大房子、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讓一個大班幼兒扮演小白兔,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小塑料籃子6個(每組2個)。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它對老師說:“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鈴…)你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于是,老師就連夜給小白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新房子漂亮嗎?
2、出示畫有背景圖的大房子,提問: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么形狀的?幼:(三角形)房身呢?幼:(正方形)門又是什么形狀的呢?幼:(圓形)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復習圖形
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就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1、出示“魔術箱”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來了魔術箱。今天老師就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喲!
2、提問,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轟,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幼:(圓形)它是什么樣的呢?幼:(沒有角的)依次變出正方形、三角形并進行提問
三、游戲——鋪路
1、老師接到小白兔打來的電話,要給老師道謝,并要求再次幫助
(鈴……)教師接電話,小白兔說:“謝謝你為我造了一間新房子!剛才我想來跟你道謝時,家門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把我的腳扭傷了,老師你能不能再幫助我把這條路鋪好呢?”
小朋友,你們都聽到了小白兔的話了,那么,要不要幫助小白兔呢?幼:(要)好吧,我們一起幫助小白兔把路鋪好。
2、擺出各種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嗎?這里有很多不同形狀的坑,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鋪平好嗎?(邊講解邊示范)
3、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在塑料藍子里尋找各圖形)
四、結束部分
讓幼兒扮小兔跳,沿著鋪好的路去探望受傷的小白兔并和小兔一起做游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五、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贛縣城關幼兒園 邱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