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
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1)
一、活動背景
電腦在家庭中是十分普及的,鼠標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而小老鼠的形象又是小朋友所熟悉的,基于兩者之間的相通之處,于是我運用大家所熟悉的曲調“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小老鼠的形象讓幼兒通過想象,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小老鼠爬、滾的動作,在玩一玩、動一動、唱一唱的過程中,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二、過程實錄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鼠標小老鼠”,并能積極地投入扮演小老鼠進行演唱。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滾落的樣子,并學習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小老鼠滾落的軌跡。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體驗表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故事鼠標小老鼠);胸飾(小老鼠)、鼠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場景中。
1)師:有只小老鼠,名字叫鼠標,今天它帶我們小朋友去一個地方,我們去看看是什么地方!來跟著鼠標小老鼠爬過山坡,穿過樹林,鉆過山洞。
幼兒跟著老師的指#教案#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五篇#做律動。
師:到了,這兒有什么?
幼:一臺電腦。
師:鼠標小老鼠呢,它到哪兒了?
幼:在桌上呢。
師:鼠標小老鼠怎么跑電腦臺上去了?我們先坐下來看看它到底要干什么?幼兒圍坐在臺前。
2)教師操縱電腦,講故事《鼠標小老鼠》后提問。
師:鼠標小老鼠去了哪兒?
幼:電腦桌上。
師:它想吃什么?
幼:它要吃面包、香腸。
師:吃到了嗎?發生了什么事?
幼:沒有吃到,因為來了一只大黑貓,小老鼠嚇得滾下來了。
師:原來貪吃的鼠標小老鼠想吃面包,被大黑貓嚇跑了。
(評析: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使幼兒的興奮點馬上轉移過來,激發了幼兒思考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滾落的樣子。
1)師:小老鼠怎樣從電腦臺上滾下來呢?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身體來做一做。
2)幼兒用身體創編小老鼠滾落的動作。
3)師:你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做的?請你來試一試。
幼甲:(表演后回答)我用雙手來做的。
幼乙:我是用腰扭的。
幼丙:我用手指做的。
4)師:那讓我們跟著音樂來試一試。
讓幼兒跟著下行的音樂做滾落的動作。
(評析:幼兒對于小老鼠的形象、動作、體態非常熟悉,所以在讓幼兒做動作時幼兒的情緒高漲,每個人都在很投入地做,做出來的動作形態各異)
3、熟悉歌詞,并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老鼠爬的樣子。
1)師:我們也來學鼠標小老鼠做一做這個游戲。(貼上小老鼠的胸飾)
請你想一想用身體的什么地方做小老鼠呢?怎么爬呢?老師想用胳膊來做。(教師示范用胳膊交替往上移動)
幼:可以用手指、拳頭來做小老鼠。
師:請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學小老鼠爬。)
2)師:小老鼠爬到哪里?電腦臺在什么地方?
幼:肩膀是電腦臺,頭上也是電腦臺。
師:老師用手掌做電腦臺,兩個手指做小老鼠,你想好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師:小老鼠,上電腦臺,吃面包,吃不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師:我的電腦臺到了頭上,拳頭是小老鼠,你的呢?我們再來一遍。
(換一個動作做)
(評析:在做做說說的過程中,自然掌握了歌詞) 4、扮演小老鼠進行演唱。
1)師:聽鼠標小老鼠在唱歌呢,我們也來唱一唱。
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分胸飾的顏色來演唱)
2)師:我們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吧。幼兒分角色游戲。
(評析:在扮演小老鼠的活動中,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5、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小老鼠滾落的軌跡。
1)師:鼠標小老鼠說小朋友都看到了它滾落的樣子,可它自己還沒看見呢,怎么辦呢?請你們想一個辦法。
幼:給它拍張照片,把它滾下來的樣子拍下來。
師:這個主意不錯,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2)幼兒作畫。
3)師:小老鼠說請你們先把照片送給客人老師看看,然后再讓它保存起來。
(評析:結尾部分的設計,讓幼兒從肢體動作表現小老鼠形象,擴展到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小老鼠滾落的軌跡,拓展了幼兒思維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附:故事《鼠標小老鼠》
有只小老鼠,名字叫鼠標,住在主人的漂亮紙箱里。
一天傍晚,他想出去找點吃的。
“鼠標在哪兒呢?”突然聽到有人在說話,他嚇了一大跳,探出的頭趕緊又縮了回去。
“在這兒呢!”主人的大頭兒子大聲回答。
“原來是電腦上的一個形象,有點像自己的東西呀!”小老鼠放心了。
主人開始教大頭兒子學電腦:“首先輕輕點一下鼠標,拉出菜單,然后根據菜單你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了……”
鼠標是電腦的指揮棒,還可以要什么有什么。聽到這些,小老鼠興奮極了。
夜里,主人和他的大頭兒子睡下后,小老鼠偷偷地跑出來,打開電腦,輕輕點一下電腦鼠標,拉出了一張菜單。
菜單上的符號、字母。他一個也看不懂,只好胡亂點一下鼠標,電腦顯示屏一閃,出來一個水果大拼盤:香蕉、葡萄、梨、蘋果……
“還真是什么都有啊!”鼠標小老鼠高興得差一點兒叫出聲來。不過,他不想吃這些水果。急忙又點了一下鼠標,電腦顯示屏又一閃,水果立即變成了黃燦燦的面包,還有一根火腿腸,小老鼠饞得直流口水。
怎么才能吃到這些面包和火腿腸呢?小老鼠急得又抓耳又撓腮,沒辦法,只好使勁按鼠標……
“啊——!”電腦顯示屏上突然出現了一只圓瞪雙眼的大黑貓,它“喵”的一聲就撲過來,小老鼠嚇得扔下鼠標,嘰里咕嚕滾了下來。
沒吃到面包、火腿腸,卻引來了一只大黑貓,小老鼠嚇得一夜都沒敢睡覺。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歌表演活動的有趣。
2、知道夏天要天天洗澡的道理。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洗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導入:
——“天熱了,你們每天洗澡嗎?為什么要洗澡呢?”
“你知道洗澡時需要哪些東西嗎?”
“你會自己洗澡嗎?說說你是怎么洗澡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歸納:夏天,因為出很多的汗,人的皮膚上會沾染細菌等,所以要天天洗澡,這樣才是講衛生的好孩子。
2、欣賞歌曲:
欣賞歌曲錄音1~2遍:
——“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幼兒復述,教師將幼兒復述的內容用歌唱的形式表示出來。
幼兒完整唱歌曲兩遍。
幼兒跟老師學唱歌曲,注意頓音的表示。
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3、表演歌曲:
看教師表演。
幼兒隨著音樂,跟教師做相應的洗澡動作。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3)
一、活動背景“撓癢癢”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其旋律優美、內容簡單,很適合小班幼兒進行學唱和游戲。我們都知道撓癢癢是一種生活現象,許多幼兒也都有和父母長輩玩過撓癢癢的切身體驗,那種又怕又喜歡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撓癢癢”則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把落葉飄飄的自然現象想象成是毛毛蟲給大樹撓癢癢的結果,活動內容富有情趣,為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歌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輕松愉悅地教學環境和心理環境,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和游戲情節,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過程實錄(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里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么游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欣賞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干什么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么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游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松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里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著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3)教師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只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里停下來了?(樹腳下)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范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
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評析:手指游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游戲形式,教師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戲,將幼兒帶入一個游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愿望。)(4)引導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師:一條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了。“大樹爺爺,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
(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評析:手指游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游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復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松和快樂。)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游戲的快樂(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
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愿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游戲)(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游戲。
(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游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游戲,為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游戲,更主動更愉快。)三、教學反思活動生動有趣,層次清晰。教師在遵循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對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創設輕松愉悅地心理環境和游戲情境,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幼兒情緒愉悅,積極參與。其次,游戲情境的創設,包括手指游戲和情境表演游戲。尤其是手指游戲的創新運用,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玩中學,手指動一動,唱一唱,體驗到歌唱活動的輕松和愉悅。藝術活動的價值在于幼兒情感的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而幼兒的學習有個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必操之過急,應該給孩子留一些內化的時間,情緒到了幼兒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動評價1.內容的適宜性新《綱要》指出音樂相當于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具有愉悅的功能。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歌曲“撓癢癢”旋律優美、內容簡單而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非常適合在小班幼兒中組織開展。
2.過程的趣味性幼兒的生活即游戲,幼兒的學習即游戲。而小班幼兒又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知以具體形象為主等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善于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師生之間互相撓癢癢體現一個“趣”字,手指游戲學唱歌曲體現一個“趣”字,情景表演游戲同樣體現一個“趣”字。
3.學習的主動性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才是有效地學習。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寬松的心理環境還是有趣的游戲情境的創設,都較好地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愿望。與此同時,在活動的后一個游戲環節中,幼兒通過向老師學,向同伴學,再到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表演游戲,則體現了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
一、活動背景
“撓癢癢”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其旋律優美、內容簡單,很適合小班幼兒進行學唱和游戲。我們都知道撓癢癢是一種生活現象,許多幼兒也都有和父母長輩玩過撓癢癢的切身體驗,那種又怕又喜歡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撓癢癢”則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把落葉飄飄的自然現象想象成是毛毛蟲給大樹撓癢癢的結果,活動內容富有情趣,為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歌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輕松愉悅地教學環境和心理環境,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和游戲情節,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
(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里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么游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
欣賞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干什么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
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么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游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
(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松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
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里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
(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著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
(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3)教師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只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
教師范唱第一、二樂句后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里停下來了?(樹腳下)
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范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
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
(評析:手指游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游戲形式,教師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戲,將幼兒帶入一個游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愿望。)
(4)引導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
師:一條毛毛蟲唱著歌爬出來了。“大樹爺爺,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
(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
(評析:手指游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游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復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松和快樂。)
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游戲的快樂
(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
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愿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游戲)
(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游戲。
(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游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游戲,為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游戲,更主動更愉快。)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4)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對糖果非常喜歡,現在生活中糖果多種多樣,使糖紙也變得豐富多彩。孩子們對糖果紙非常感興趣,對于生活中這樣的材料,我們可以利用到教學活動中,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通過幼兒的觀察、嘗試、參與,相互合作,大膽創作自己的作品,引發包糖果的興趣,孩子們感受了糖紙的色彩美,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懂得說話要有禮貌。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樣性,感受糖紙的色彩美。
2、嘗試包紙和擰紙,充分體驗游戲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
重點是包紙和擰紙。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糖果的糖紙(如果收集的糖紙數量不多,可加上部分皺紋紙)。
2、小彩泥塊、珠子、圓形短棒等。
3、教師準備不同味道的真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糖、奶糖、水果糖、軟糖、硬糖等。
4、教師用廢舊紙盒做好的“小熊糖果屋”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貨”情景導入,激起幼兒包糖果的渴望。
老師: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請小朋友們幫忙,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貨了,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動手做一些糖果給小熊,好嗎?
2、請幼兒自選幾張喜歡的糖紙,觀察糖紙的色彩、形狀、花紋,感受糖紙的色彩美。
3、鼓勵幼兒為小熊包糖果,練習包、擰的技能。
(1)說一說:糖果是怎樣包起來的?
(2)試一試:幼兒自由探索包糖果的方法。(出示材料:糖紙、各色小彩泥或珠子)我們可以把小彩泥和珠子當做糖果,來給糖果穿上好看的衣服吧!一定要“穿好”,不要露出“小肚皮”呀!
(3)教師結合幼兒探索情況,重點示范包、擰的操作技巧,也可請會包的小朋友介紹一下他是怎樣包的。
在幼兒包糖果的過程中教師不斷提醒幼兒,用來包糖果的小彩泥和珠子決不能塞到嘴巴、耳朵或鼻子中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4)再次鼓勵幼兒包糖果。(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用小彩泥做出各種形狀的糖塊后再包糖果)
4、展示幼兒包的糖果。
讓幼兒數一數自己動手包了幾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籃子中。)
5、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將包好的糖果送給小熊,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引導幼兒說:“小熊,我們給你送糖果來了。”小熊說:“謝謝大家。”幼兒說:“不用謝,再見!”)
6、引導、鼓勵幼兒品嘗老師提前準備好的各種各樣的糖果,并用糖紙打扮糖果小屋。
請幼兒不要把糖紙扔掉,要用這些漂亮的糖紙一起來打扮糖果小屋,師幼共同把打扮好的“糖果小店”貼到墻壁上,幼兒與老師一起欣賞漂亮的“糖果小店”,體驗共同布置“糖果小店”的樂趣。
【活動延伸】
在手工區提供各種材料(彩泥、糖紙、皺紋紙等),激起幼兒做糖果的渴望,讓幼兒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種糖果,并練習包糖果。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表演音樂中的角色。
2、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動準備:
熟悉故事和歌曲《拔蘿卜》胸飾若干大蘿卜。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前兩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唱一唱,我們可以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2、提問:剛才你們是怎么拔蘿卜的啊?(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下一下地拔)。
二、體驗不同的角色
1、我們看誰來拔蘿卜啦?(老爺爺),老爺爺來拔蘿卜的時候,他是怎么來的呢?(慢慢走、摸胡子、駝著背)他在拔蘿卜的時候會有什么表情呢?(引導幼兒充分想象,體驗老爺爺走路的動作、神態、)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扮演老爺爺,看看誰學的像?
2、老爺爺沒有把蘿卜拔起來,他又喊來誰啦?(老奶奶)老奶奶她又是怎么來拔蘿卜的呢?(噢!老奶奶和老爺爺一樣,他們都年紀大了,走路的時候都是慢慢的,駝著背)他們把大蘿卜拔起來了嗎?老婆婆又喊來了誰?
3、小姑娘她是怎么來拔蘿卜的?(蹦蹦跳跳的)他們把大蘿卜拔起來了嗎?小姑娘又喊來了誰?
4、小黃狗它是怎么來拔蘿卜的啊?他們把大蘿卜拔起來了嗎?小黃狗又喊來了誰?
5、小花貓它是怎么來拔蘿卜的啊?他們把大蘿卜拔起來了嗎?小花貓又喊來了誰?
6、小老鼠它是怎么來拔蘿卜的啊?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老鼠的眼睛看東西是怎么看的?(賊眉鼠眼)
三、分角色扮演,愉快的進行游戲
1、今天,你們想不想來表演這個故事啊?姚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老爺爺、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的胸飾,你想扮演什么角色你就選什么胸飾,想好你扮演的是誰,你是怎么來拔蘿卜的?(游戲第一遍)出示大蘿卜。我們把這個大蘿卜跟著音樂一起把它拔起來,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
2、根據幼兒游戲情況,再次進行游戲。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能跟隨伴奏有節奏地邊唱邊指五官以及身體的其他相應部位。
2、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小手拍拍》,播放器。
活動過程:
1、介紹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1)玩法:全體幼兒坐成半圓形,面向老師,一邊唱一邊拍手,同時身體隨音樂輕輕搖動。兩手握拳,唱到"手指伸出來"時,伸出食指。唱到"眼睛在哪里"時,教師邊唱邊問。唱到"眼睛在這里"時,幼兒回答,并用食指指出眼鏡的位置。
(2)指導隨歌詞的指令指出相應動作,動作符合音樂的節奏。
2、幼兒初步熟悉動作與歌詞后,嘗試隨教師邊唱邊有節奏地做動作。
3、啟發幼兒想出五官以及身體的其他各部位,編入歌曲進行演唱與游戲,想出的幼兒可以做"小老師",在第⑤小節處問,其他幼兒答。
4、幼兒熟練后,自由兩兩結伴,聽音樂邊唱邊相互問答與游戲。
5、利用多種形式來游戲。
6、師幼共同評價,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