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你是否在尋找“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加認知活動,能用聞、看、觸摸的方法認知草莓的形狀、顏色及內外結構特征。
2.幼兒能仔細觀察、大膽操作,樂意積極講述自己的發現和看法。
3.學會制作草莓三明治的方法,并感受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新鮮草莓、完整外形的草莓圖片一張,塑料小刀,餐盤,蜂蜜,切片面包,小勺,配班老師一名。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猜水果
師: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吃那些水果呢?它看起來又像什么呢?
幼:香蕉、蘋果·······
師:可是老師今天只帶了一樣水果來,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歡吃,下次老師再帶其他的水果來好嗎?
幼:好。
師:你們想知道它是什么嗎?
幼:想。
師:它呀紅果果,麻點點,咬一口,酸又甜。(邊說邊將遮蓋住的草莓讓幼兒聞一聞)
幼:草莓。(若不能猜出,露出圖片的一角,引導幼兒猜出草莓)
師:對啦,就是草莓,大家真棒。
二、認識草莓
1.觀察圖片,說說草莓是什么顏色的?看起來像什么?
師:草莓和我們小朋友剛剛提到的水果有什么區別呢?
幼:草莓是______,香蕉是黃色的。
師:那它們看起來像什么呢?
幼:草莓看起來像愛心,香蕉像彎彎的月亮。
········(引導幼兒說出它們喜歡的其他水果和草莓的區別)
2.利用食物草莓操作認知:
(1)觀察草莓的表皮上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師:我們來看看草莓的表面上有什么?
幼:有坑、有許多黃色的小點,還有黑色的。
師:恩,這些黑色的、黃色的小點都是草莓的種子,就是老師剛才在謎語里講到的麻點點。
師:接下來,我們摸一摸草莓,告訴老師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幼:______
師:草莓很嬌嫩,所以大家要輕輕的捏。
(2)切草莓:草莓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草莓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指導幼兒使用塑料刀對草莓進行橫向、縱向的分切)
(3)幼兒____交流看到的草莓內部結構,個別進行發言。
師:我們的小朋友切開草莓后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分享你看到了什么。
幼:______X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也和老師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呀?
幼:有一條白色的線。
師:謝謝你得分享。這條白色的線呀可是非常的神奇,非常的厲害。它呀連接上草莓表面上的種子,就是那些小點點,給它們輸送營養,然后草莓酒一點點的長大了。
三、體驗活動
1.談一談,說一說
師:你們想吃草莓嗎?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品嘗吧。(讓幼兒集體去洗手,將洗干凈的草莓發給幼兒品嘗)
師:草莓好吃嗎?
幼:好吃。
師:那我們來夸一夸它吧?
幼:草莓紅艷艷的、香甜可口·······
師:剛剛我們吃了可口的草莓,它除了可以這樣直接吃,還可以加工成什么呢?
幼:草莓味的冰淇淋,草莓味的棒棒糖,草莓味的蛋糕·······
師:哇,小朋友說了這么多,老師今天也帶了材料,想教小朋友們做一樣美味的東西,看(將制作三明治的材料展現給大家),知道我們要做什么了嗎?
幼:草莓面包,三明治。
師:我們要做的就是三明治(配班老師將裝在餐盤內的切片面包、小沙錘、小砂罐,草莓分發給幼兒),小朋友們先不要自己弄額,等一下我們大家一起制作。
2.制作三明治
師:現在我們小朋友們中間都放著制作三明治的材料,你們要有好合作額。首先,我們把草莓放入砂罐內,用砂錘把草莓搗碎,然后舉手告訴老師讓老師給你們加入蜂蜜,最后我們用小勺子把草莓醬均勻的抹在一片面包上,然后合上另一片。像老師這樣切開,變成三角形的形狀就成功啦!每人分一塊(和配班老師一起幫助幼兒操作),開動吧。
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精選篇2)
【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除法內容。教材創設了分草莓的情境,通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難點,教材分散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方法,從而達到熟練的程度。
【設計理念】
1、由于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欲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生往往從興趣出發,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2、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3、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先求出除數與哪個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被除數小,那么就可以確定這個數位商。教學時先以這主題圖導入課題,讓學生理解題意,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和主要解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鼓勵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試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試商的策略。
【教學目標】
1、結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法小,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進一步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與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難點,重點】
重點: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熟練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難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展示課件“草莓圖”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么多水滴滴的草莓,喜歡吃嗎?
(生:喜歡)平時,媽媽買回來的草莓,你們洗干凈后,就可以吃了,對吧?
(生:對)今天,老師見到一只猴子,看著草莓非常著急地跺著腳!為什么呢?原來是猴媽媽買了許許多多草莓回家,要小猴子按照媽媽的要求,分在盤子里,還要回答出媽媽提出的問題才能吃草莓,這個可難倒小猴子了,他不會解答媽媽的問題啊!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愿意幫他分一分嗎?
(生:愿意)好啊!你們比比看,哪位同學能想出辦法解答猴媽媽的問題,也能解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給你點贊,或者獲取一個大草莓(圖片),喜歡嗎?
(生:喜歡)那我們一起去分草莓吧!
2、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童話式的故事情節引入新課,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融入課堂教學)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探索試商方法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a .出示課件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誰來說說你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共有55個草莓。
生2:一共有8個盤子。
生3:要把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們真厲害!找到了數學信息,現在誰知道猴媽媽提出的是什么問題嗎?
生:平均每個盤子放幾個草莓?還剩幾個?
(設計意圖:運用信息,提出問題)
b:列出算式
師:那么應該用什么辦法去解決問題呢?(分組討論,交流
意見)
生1:用除法去解決。
生2:用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師:誰能說說你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生1:55÷8
師根據學生的說法進行板書。
師:誰能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嗎?
(設計意圖:根據除數意義,列出算式)
(1)引導學生如何試商。
師:估計一下每盤放幾個草莓?
生1:6個
生2:7個
(設計意圖:合理估商,培養估算能力)
師:你怎么知道放6個呢?說說理由。你們都是先看哪個數?用誰的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口訣加盟,探索試商的方法)
(1)怎樣判斷估算得對不對?
生1:看商乘除數的積比被除數小,商就對了.
生2:余數比除數小,商就對了。
(設計意圖;得出結論,初步建立試商模型)
師根據學生初步試商的過程,進行板書。強調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
55÷8=6(個)......7(個)(余數)
答:平均每盤放6個,還剩7個。
(4)引導學生加深認識: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是6.
ɑ、通過對列出豎式計算的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出試商方法。
師:同學們,回顧剛才豎式計算試商時的過程吧。
生1:先看除數8
生2:再想8的乘法口訣。
生3:除法8和6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商是6。
生4:7×8=56,比55大,不行。
生5:6×8=48,比55小,商是6。
出示課件:
55÷8=6(個)......7(個)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梳理,讓學生更加明確試商的方法)
(5)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生:5×8=40,比55差遠了。
生2:商和除數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除數小,余數才比除數小。
(設計意圖:通過集體交流,反復比較,更加肯定余數要比除數小)
2、小結試商的方法
一看、二想、三比較
試商時先看被除法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然后比較誰和它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除數小,商就是誰。
(設計意圖:加深同學們對試商方法的記憶)
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師:運用剛才試商的方法,看誰能去解決猴子媽媽提出的下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如果每7個草莓放1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找出數學信息,并列式解答:
師:同桌合作學習,
ɑ、說說如何列式?
說說如何試商?
又出示情景圖
師:6個放1盤呢?
ɑ、學生獨立思考
b、指名說說試商過程
集體訂正
再次出示情景圖,進一步激趣學生的求知欲。
師:看,猴子十分開心了,他說也會答問題啦,請同學們幫他判斷對錯吧?
ɑ、大家暢談自己的判斷見解。
指出錯誤之處,并說明理由。
集體訂正,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嘗試應用,強化了乘法口訣,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你們能幫助小猴子解決問題,能否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呢?
出示有關的兩個問題。
師:(1)獨立思考,找出數學信息,并解答。
集體訂正。
出示:最大能填幾?
師:同學們真聰明!老師遇到困難了,你們能否幫老師解決以下問題呢?
ɑ、獨立思考。
指名回答,并說出理由。
集體訂正。
出示“森林醫生”。
師:鴨媽媽醫生在到處尋找啄木鳥醫生,因為樹長蟲子了,可找不到!聰明的同學們,看看樹究竟怎么啦?幫治治吧?
師:認真觀察每棵樹,獨立思考,蟲長在哪里?病因在哪?怎樣醫治?......分別把正確的答案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在開展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放飛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
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教材第9頁第3題,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練習計算,指名兩位學生板演。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錯在哪?如何改正?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驗證計算,消化試商方法,加深余數比除數小的記憶)
回顧知識,暢談收獲。
師:同學們,學習了分草莓這一節內容,你們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學到了除法豎式計算時,要先看除數,再用除數的口訣試商。
生2:學到了商乘除數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
生3:余數要比除數小。
生4:學到了試商的方法。
師:你們真棒!你們要用今天學到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去學習更多知識。
(設計意圖:回顧新知,分享收獲的喜悅)
六、板書設計
分草莓
55個草莓,放在8個盤子里,平均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
55÷8=6(個)......7(個)8
答:平均每盤放6個,還剩7個。
注意:余數<除數
教學反思。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課本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以前學習的課本中除法主要是探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這部分學習內容主要是探究“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兩部分內容相應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
教學中采用童話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產生了學習興趣。在學習試商中,利用乘法口訣,找出“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的試商策略。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豎式表示有余數除法的方法,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探索試商方法。通過試商過程,總結出“一看,二想,三比較”的試商步驟,并在學習中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并驗證了余數比除數小。
在學習解決問題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精選篇3)
活動名稱:
草莓蛋糕(小班)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下學念草莓歌,愿意參與故事情境的模仿
2、體驗買草莓、做草莓蛋糕的快樂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故事PPT,小河馬頭飾
活動過程:
一、展示蛋糕,引出話題
1、PPT出現蛋糕,引發幼兒關于蛋糕的經驗——看看,李老師帶來了什么?
——你喜歡吃什么蛋糕?草莓草莓,紅紅的草莓,三角形的草莓,帶著小帽子,長著小點點,我去買草莓。
2、介紹愛吃蛋糕的小河馬二、參與故事,模仿情境1、說說草莓,體驗幫助小河馬的快樂——河馬媽媽打雞蛋可能是想要干什么?
——今天,河馬媽媽又要做蛋糕啦!看!媽媽今天要做一個什么蛋糕啊?(草莓)(觀察畫面)做草莓蛋糕一定要有什么啊?
——我們幫助小河馬從冰箱中找找草莓吧。
3、念念草莓,體驗跟唱草莓歌的快樂——小河馬邊走邊念草莓歌——碰到小豬,我們邊走邊念草莓歌——碰到小老鼠,我們邊走邊念草莓歌4、買買草莓,體驗買賣對話的快樂——呦,好多森林商店啊!都有哪些店呢?我們要上哪兒買草莓呢?
——水果店到了啦!看看有沒有草莓啊?
5、做做蛋糕,體驗模擬制作的快樂——買到草莓嘍!媽媽可以做草莓嘍!我們一起幫媽媽的忙吧!
三、延伸話題——做草莓蛋糕需要草莓,做一個水果蛋糕的話需要什么呢?
活動反思:
我以提問的形式進入了這節課,整節課的內容上下來幼兒的思路一直跟著我走,而內容中,很多環節我沒有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這次的活動中還存在這很多問題,沒有考慮到很多問題就管自己上下來了,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考慮獨到。
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 知道草莓的生長方式及作用。
2、 能運用各種感官去發現、探索草莓的基本特征。
3、喜歡草莓,體驗制作“糖水草莓”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1、帶領幼兒去幼兒園附近的“草莓園”參觀、采摘草莓;2、請家長通過書籍、多____的方式讓幼兒了解有關草莓的知識。
物質準備:1、草莓若干,冰糖和鍋子;2、PPT;3、草莓圖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采摘草莓的`情景,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采摘草莓的情景。師:前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草莓園干什么去了?你們摘了多少草莓啊?好不好吃?
2、教師引出主題。師:今天張老師又帶來了許多的草莓,可是在分享之前,張老師要先來考考你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二、觀察、品嘗草莓
1、觀察草莓的外部特征。(出示草莓及草莓圖片)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草莓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誰能說說看,你覺得草莓像什么?
師:草莓的表面是什么樣的?(請幼兒輕輕地摸)你摸到的感覺是怎樣的?
2、品嘗草莓。師: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師小結:草莓的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草莓營養價值高,含豐富維生素C ,有幫助消化的功效,與此同時,草莓還可以鞏固齒齦,清新口氣,潤澤喉部。
三、了解草莓的生長方式
1、觀看PPT。師:草莓是長在哪里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草莓是怎么種植的。
2、教師小結: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澆水、除蟲,澆水的時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濕,因為一旦草莓被水濺濕后,容易腐爛。
四、制作“糖水草莓”
1、教師講解清洗草莓的方式:先沖洗兩遍,再用淡鹽水浸泡10分鐘,再沖洗干凈。
2、教師示范:將____的草莓瀝凈水份,去掉蒂部,放入小鍋內;鍋內放入幾塊冰糖;中火煮沸后轉小火煮至草莓變軟(約10分鐘左右)即可關火;放涼后即可食用。
3、幼兒操作。
延伸活動:品嘗“糖水草莓”
中班教案摘草莓教案反思(精選篇5)
活動目標
認識勞動工具,激發幼兒對勞動的熱愛。
引導幼兒學習觀察技能,培養幼兒觀察的持久性。
探索、發現生活中草莓的多樣性。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草莓秧苗
設計觀察記錄表。
整理種植園地(地勢稍高一些)。
勞動工具:鍬、鏟、水壺、塑料薄膜等。
活動過程
1.回憶吃草莓的情景,激發幼兒種草莓的愿望。
2.幫助幼兒認識草莓秧苗,知道草莓秧苗是生長在泥土中的。
3.引導幼兒認識勞動工具:鍬、鏟、水壺等,并了解各自的勞動用途和方法。
4.____幼兒開展種植活動。(主要以教師為主,幼兒重點了解種植的過程)(1)____幼兒觀察教師種植過程:
整理地塊--鋪塑料薄膜--栽草莓--澆水(2)幼兒參與種植活動(3)引導幼兒觀察勞動工具在活動中的使用方法。
5.____幼兒學習記錄種草莓的活動過程。
6.延伸活動
(1)____幼兒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并學習照料活動,如:除草、澆水等。
(2)作觀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