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教案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背景知識,還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活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趣的“二十四節氣”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二十四節氣,了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劃分依據。并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常識。
3.探索節氣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給子孫后代帶來的無盡財富,引導學生感悟“付出就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各個節氣的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
難點: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準備日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一看到《認識二十四節氣》,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個節氣?你能說出幾個你所熟悉的節氣?
由課題引入《節氣歌》,大家齊背。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是干什么用的?與什么有關?
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吧! 板書:認識二十四節氣。走入課堂
(一)解惑二十四節氣
1. 觀察日歷,說出你的發現。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2.節氣的劃分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 365 天分成 24 段,分列在 12 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氣候、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 2 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節氣的由來
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農業社會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對天氣和季節變化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規律方法來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走進二十四節氣。
1.把班級分成四個大組,分別是春季組、夏季組、秋季組和冬季組。每個大組又以四人一小組討論課前搜集的表格資料:每個季節有哪些節氣,每個節氣的時間和含義是什么。討論完之后,各季節組的代表匯報交流。
2、教師講解部分節氣的含義及出示節氣的精美圖片。
3、總結特殊節氣的特點。
簡單介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些特殊的節氣。
4、交流民間諺語。先讓學生解說搜集到的諺語,并把含義講給大家聽。交流大屏幕出示的諺語。
(1)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2)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4)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
(5)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5、總結節氣的特點,欣賞視頻《時間里的中國智慧》,讓學生加深對節氣的理解和認識。
(三)小手來實踐
由“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引申到學生種植一種植物。欣賞同學們種植的圖片,發芽的圖片。
交流自己種的什么植物。
談心情。(種子發芽前的焦急與期待,發芽后的興奮) 三、總結
理解“播種希望,收獲成功”的道理。也以此來鞭策自己年少時要
好好學習,播下勤奮的種子,收獲成功的未來。四、作業
1、節氣不光有豐富的含義和智慧的諺語,還有富有當地特色的
風俗習慣。讓學生課下搜集節氣的風俗的資料,開展一次二十四節氣知識競賽。
2.推薦圖書:聆聽二十四節氣之《春種細雨》、《夏長歡歌》、《秋收
樂曲》、《冬藏箴言》四本有關節氣的原創科普繪本書。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習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過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團做面食的活動,鍛煉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動準備
和面、揉面視頻,簡單的面食制作方法視頻,橡皮泥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新麥收獲,人們要在夏至這一天吃面食的傳統習俗。
2.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嗎?
——那你們喜歡吃面食嗎?喜歡吃哪一種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歡吃面條,有的喜歡吃面包,其實包子外層的皮、餃子皮它們都是面食呀,他們的形狀是不是都不太一樣啊?但其實它們都是面粉做成的,為什么面粉能有這么多形狀呀,我們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變身的吧。
3.教師播放和面、揉面的視頻,并講解
——請一位小朋友要復述一下面粉變成面團需要那些步驟?(要加水然后朝一個方向攪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團)
——真棒,現在我們已經有面團了,就是我們的橡皮泥,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小手,把面團捏成你喜歡的面食的形狀吧。
4.幼兒自主動手捏橡皮泥,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指導,并鼓勵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餃子皮之類比較有難度的作品。
5.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對能做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6.活動結束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時節的天氣變化
2.感受雨聲的變化,欣賞關于雨聲的詩句
3.能自主完成雨傘的涂色,培養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雨傘簡筆畫、雨聲音頻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時節天氣變化的知識。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江淮一帶出現梅雨天氣,頻繁下雨,空氣潮濕。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雨天嗎?
——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為什么不喜歡呀?為什么喜歡呢?
——其實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討人厭的,只要你細細觀察,能發現很多讓人喜歡的事。比如老師就特別喜歡聽雨聲,很多古時候詩人也很喜歡下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3.教師播放雨聲音頻,體會古詩中的雨。
(1)教師播放小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樣的。
志南寫出“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沒有濕;風吹在臉上,臉也不覺得冷。
(2)教師播放大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樣的。
李商隱寫“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臨,池中荷葉已經凋零所剩無幾,只留了幾片供人聽雨珠滴落的聲音。
(3)教師播放暴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樣的。
蘇軾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烏云如墨汁一般,卻沒有把山巒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濺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們,現在下雨了,你們要怎么防雨呀?
——現在老師給你們發一把小傘,請你們給它畫上漂亮的圖案吧。
5.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雨傘簡筆畫,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涂色,教師會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
6.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這么畫,教師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7.活動結束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節氣的特點,知道為什么“夏至不過不熱”。
2.了解有哪些方法對抗炎熱,了解扇子的不同種類。
3.學習用彩紙和冰棒棍制作小扇子的方法,鍛煉手部肌肉和協調能力,學會廢物利用。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彩紙、冰棒棍、雙面膠
2.扇子制作教程視頻
活動過程
1.夏至節氣知識介紹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點達到北回歸線,是最接近我們的時候,這天之后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可是為什么最熱的時候在七八月份呢?原來我們感受到的氣溫不是太陽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溫度,夏至之前地表積累的熱量還未達到最高,所以夏至這一天其實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反而是夏至過后,地表溫度逐漸累積,再加上依舊長時間的日照,氣溫因此逐漸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1.提問引導
——提問小朋友們是怎么過夏天的?
——有什么對抗炎熱的好辦法?
——需要借助什么?(如扇子,電扇,空調等)
——你們知道扇子有哪些種類嗎?(教師展示圖片:蒲扇、羽扇、折扇、團扇等)
2.自制小扇子
——那么今天我們就要來做一把屬于我們自己的小扇子。
(1)教師展示小扇子教程視頻。
(2)小朋友們看懂了嗎?請幾位小朋友來復述一下制作過程。
(3)教師分發彩紙,冰棒棍。
(4)小朋友們開始制作扇子,對于有困難的小朋友教師進行指導。
(5)在扇子的形狀完成后,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扇子進行一些裝飾。
4.作品展示
請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評選出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5.活動結束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節氣時影子是最短的這一特點。
2.了解影子長短、大小變化的規律。
3.進行手影表演,鍛煉手部肌肉。
活動準備
手電筒、手影表演視頻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節氣知識
據說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因為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發現在這一天同樣時間太陽照射下的影子長度最短。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地球是個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造成了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點達到北回歸線,是最接近我們的時候,所以這一天太陽高度角最大,同樣時間太陽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做實驗證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長短、大小之間的關系
——小朋友們觀察過我們的影子嗎?有什么發現?
——影子是我們的好伙伴,總是跟在我們身后,但它也很調皮,常常會變化自己的長短、大小,小朋友們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嗎?
(1)將鉛筆豎在桌上,手電筒先從側面照射,請小朋友們觀察影子的長度,逐漸將手電筒太高,觀察影子長度的變化,讓小朋友們發現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長,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將手電筒固定在桌上,向墻面照射,手在墻面和手電筒之間來回移動,觀察影子的大小變化,讓小朋友們發現物體離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離光源越遠影子越接近物體實際大小。
3.觀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調皮了!不過他卻是我們的好伙伴,有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關系非常好,還能讓影子來表演節目呢!
(2)教師播放手影表演視頻
4.進行簡單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們,看了這些哥哥姐姐們影子的表演,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們也能成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幾個手影動作,請小朋友們練習
(1)教師請幾個小朋友上臺來用手影表演一個故事,要注意動物的大小
5.活動結束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防暑降溫的各種辦法。
2、了解在大暑帶草帽的好處引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大草帽。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防暑用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互相觀察談談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們這幾天帶來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這些用品有幾種?
二、說說用用他們怎樣使人們感到涼快。
你用過那些?感覺怎樣?有沒有讓你感覺到涼快?
重點介紹遮陽帽:大暑太陽很大,我出門時會戴一頂遮陽帽。你們戴過嗎?有什么感覺?
在大暑戴遮陽帽可使人們避免陽光的直射,感覺不那么熱,臉上的皮膚不容易曬傷。
說說你們帶來的各種遮陽帽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介紹)
如果讓你來做一頂遮陽帽你會怎么做?選用什么材料?樣式等
我們下次到區角去做做看好嗎?
三、幼兒談論還有哪些防暑降溫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們今天帶來的還有什么在大暑防暑降溫的好方法?我們還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有什么好辦法。
活動反思:
先進理念為指導。“做中學”所體現的價值追求在于培養兒童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它蘊含著人文精神。在這次的科學活動中我按“提出問題—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為基本活動流程,從效果來看或多或少的改變了自己以往科學活動幼兒盲目動手、過多限制幼兒的局面。
“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防暑降溫的各種辦法。
2、了解在大暑帶草帽的好處引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大草帽。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5、增強安全意識,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防暑用品
活動過程:
一、 幼兒互相觀察談談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們這幾天帶來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這些用品有幾種?
二、說說用用他們怎樣使人們感到涼快。
你用過那些?感覺怎樣?有沒有讓你感覺到涼快?
重點介紹遮陽帽:大暑太陽很大,我出門時會戴一頂遮陽帽。你們戴過嗎?有什么感覺?
在大暑戴遮陽帽可使人們避免陽光的直射,感覺不那么熱,臉上的皮膚不容易曬傷。
說說你們帶來的各種遮陽帽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介紹)
如果讓你來做一頂遮陽帽你會怎么做?選用什么材料?樣式等
我們下次到區角去做做看好嗎?
三、 幼兒談論還有哪些防暑降溫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們今天帶來的還有什么在大暑防暑降溫的好方法?我們還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有什么好辦法。
小百科:暑是一個漢字,讀作shǔ,本意是指炎熱,也指炎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