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
在我國,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都代表了對應的氣候特點,幼兒需要從小就學習了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氣溫、天氣、動植物的生活、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變化。
2、有細致地觀察與比較能力,會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夏季用品進行分類。
3、知道夏季應該注意防暑降溫并體驗夏天給人們特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夏天調查表:請幼兒畫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請幼兒收集各種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圖片。
3、請幼兒連續做一個月的氣溫觀察記錄,并畫出曲線圖。
4、幼兒用書:《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動過程:
1、幼兒尋找夏天的變化。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請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引導幼兒從周圍環境的變化來發現夏天的特點。教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發夏天到了的?你還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喜歡夏天嘛?說說理由。
2、展示幼兒收集的夏季用品,學習分類的方法。教師:我們夏季都會用到一些什么特別的東西呢?請幼兒介紹并展示幼兒收集的物品。教師:夏季有這么多特別的東西,我們將它們這樣分類呢?
3、結合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氣象記錄,討論夏季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這是小朋友做的氣象記錄,你發現最近的氣溫又什么變化?教師:氣溫越來越高,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教師提醒幼兒應該注意防暑降溫,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動,少吃冷飲,注意飲食衛生等。
幼兒園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還有的玩呢!
(記者張偉)-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熱的開始,也是白晝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開始,白晝時間逐漸變短,夜晚時間變長。夏至即將來臨,為了讓幼兒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風俗習慣,6月18日,惠濟區古滎幼兒園開展“夏天的味道”節氣系列主題活動。
夏至時節,瓜熟蒂落,幼兒園準備了創意水果拼盤、臊子酸湯面和綠豆湯,和小朋友一起品嘗美味的食物吧!結合“夏至”的節氣特征,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運用生動形象的課件、視頻動畫,讓幼兒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們做什么”等風俗習慣,進一步認識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時間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歡笑快樂在心頭流連,夏至節氣如流星閃過在剎那間,通過一天的夏至活動,小朋友們了解了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傳遞愛,表達愛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顧香陰亞男)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二十四節氣歌》,了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和由來.
2.通過了解二十四節氣,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過程:
【導入】
1.觀看視頻:節氣-時間里的中國智慧-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保護和傳承。
【提問思考】那么二十四節氣有哪些?它的由來又是什么呢?
【教師講解】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對于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們為了便于記誦節氣名稱,編了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師講解】節氣,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隨時間流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刻度就這樣深深刻進了我們祖輩的生命中。
【提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立”是何意呢?
【總結】“立”者,始也。它們是各自季節中的第一個節氣。
【提問】祖先們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是平分了什么?“至”又是何意?
【總結】“分”是平分了晝夜,“至”是到達了極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
【教師講解】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著夏雨冬雪,它分享著物候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里,我們過著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不僅僅是四季輪轉,更是二十四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象的美好。作為傳統時間制度與觀念,節氣歷法代表著一種文化歸屬,在現代社會仍具有重要文化認同價值。我們應以申遺成功為契機,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樣活動,在全社會大力普及二十四節氣知識與價值,讓人們對節氣文化的內涵有更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實現其在社區、家庭、學校的落地生根,成為一種不斷再生的文化資產。“二十四節氣”延續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特有的生命成長的精神命脈,順應自然賦予的順序,我們要理解中國人的天人觀、天地觀,進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尋文化之根。
【小結】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引入正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二分二至日》。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關于冬天的童話,選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用動物童話故事的形式來講述,娓娓道來,富有童趣。畫面色彩豐富、生動寫實,將小朋友帶到大自然中,探究冬的秘密:雪花飄舞、哈氣的形成、冰花的出現,感受季節和物的變化。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來說說冬天的景象特點。再由提問引出“冬天到了,你覺得小鳥、小樹、小貓、小狗會怎么樣,會說些什么?”通過出示插入式圖片的幫助幼兒,更能夠使幼兒了解他們各自發出的聲音和“冷” 的特點。幼兒很喜歡模仿三種不同的喊“冷”的聲音。到了表演環節,幼兒紛紛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上來表演的幼兒人手一個頭飾,學詩歌中的角色。表演環節過于拖沓,改進后應該幼兒人手一個胸飾,既縮短幼兒等待時間,又能在最佳時間內讓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樂于參與春分豎蛋游戲,體驗動手動腦豎雞蛋的挑戰與樂趣。
感知春分時節天氣回暖帶給生活的變化。
了解春分燕北歸、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燕北歸”音頻及圖片;“百花開”音頻及組圖;“春分豎蛋”動圖。
材料準備:教師提前請家長準備的兩頭大小差別明顯的雞蛋;豎蛋媒介材料若干,如紙屑、紙條、細短繩、飲料瓶蓋、輕黏土、小透明膠帶、有空槽的積塑或積木……
活動過程
師幼談話,鼓勵幼兒討論春分天氣回暖帶來的變化。
——春分到啦!天氣暖和了。天氣變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我們穿的衣服比之前多了還是少了?
小結:春分時,天氣暖和很多。睡覺時換成更薄的被子了,大家還脫掉了厚棉衣,換上了薄外套……
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燕北歸”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欣賞春分燕北歸的景象。
——你們的發現很準確,奇奇也有春分時的新發現,一起來看看。
——奇奇發現了春分時的什么特點?
——你看到小燕子在哪里?它們在做什么?
小結:春分時小燕子回到北方,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啄泥銜草,有的在鳥窩旁邊,忙著搭新家。
2.操作課件,帶領幼兒了解春分燕子北歸的原因。
——小燕子為什么在春天飛回北方呢?
小結:冬天時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從北方飛到比較溫暖的南方避寒過冬,春分一到,祖國大地全部都暖和起來了!所以小燕子就飛回了變得溫暖的北方,為搭新鳥窩忙個不停啦。
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到,百花開”。
1)播放音頻,了解妙妙春分時的新發現。
——妙妙發現了什么?(好多漂亮的花都開了。)
2)出示組圖,帶領幼兒賞花,進一步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我們也來賞花吧。仔細看看這些美麗的花,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春分到了,天氣暖和了許多,花兒們生長得更快了。桃花、櫻花、李花、玉蘭花等等,都開放了。花兒們五顏六色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粉的,有的花瓣中間還有細細的花蕊,真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還見到哪些花開放。
——你還在哪里見過美麗的花?(幼兒園、公園、小區……)
小結:春分前后,各色各樣美麗的'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著大家欣賞呢。
播放動圖“春分豎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豎蛋的習俗,鼓勵幼兒積極嘗試豎蛋游戲。
1.出示動圖,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聽完了奇奇、妙妙的發現,老師也有一個春分小發現,是一個好玩兒的游戲,叫做“豎蛋”。以前的人們常在春分豎蛋,來慶祝春天的來臨!
——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游戲是怎么玩的。
2.請幼兒拿出自備的雞蛋,鼓勵幼兒自由嘗試“豎蛋”。
——豎蛋游戲真神奇呀。其實,豎蛋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動作放輕,把雞蛋大頭朝下,輕輕地豎放在桌子上,如果能豎立起來就算成功了。小朋友們也快來挑戰吧。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豎蛋過程。
——小朋友們的雞蛋豎起來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發放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探索利用各種材料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活動建議:本環節由教師根據班級幼兒豎蛋結果和興趣情況進行自選。
1.每桌發放一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材料探索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
——讓雞蛋站起來還真不簡單呢。老師準備了一些其他材料,借助什么材料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動手試試吧。注意,要把雞蛋較大的一頭朝下才能讓雞蛋站立更容易哦。
2.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你們成功了嗎,你們用了什么材料幫助雞蛋站立,是怎么做的?
小結:原來有這么多辦法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只要開動腦筋,多多動手嘗試,就可以做到很多神奇的事情!
溫馨提示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生雞蛋或熟雞蛋作為幼兒豎蛋的操作材料。
教師應注意幼兒操作材料時的安全狀況,提醒幼兒勿食材料。
教師可鼓勵幼兒發散思維、多嘗試,探索各種使雞蛋站立的材料與方法。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春分時節氣溫雖回溫但常有雷雨、晝夜溫差大,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保暖。
家園共育
1.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2.家長可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春色(如路邊、公園里、小區里),共同欣賞仲春時花紅柳綠的美景。
3.有條件的家長可與幼兒一起觀察小燕子,尋找燕子窩,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仲春時生機勃勃的景象。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二十四節氣人們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
2、知道二十四節氣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傳承華夏民族特有的社會風俗和飲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二、學習新課
1、什么是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2、節氣與習俗
立春,俗稱“打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立秋,一般在公歷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
立冬,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御外故或餓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3、節氣與飲食
立春之春卷
春日春盤食色濃,春機春計卷其中。咬春希望春長在,入腹安知腹不空。
雨水之龍須面
冰破隨流去,龍頭順水抬。毛須皆有道,直送面香來。
驚蟄之炒豆
一雷驚夢起,遍地炒蟲聲。啟蟄知春暖,復蘇萬象更。
春分之春菜
晝夜陰陽寒暑平,踏青采摘好心情。春湯春菜春分灌,新貌新容新氣生。
清明之寒食
清明時節總含悲,多少離人喚不回。一日寒食聊表祭,相思淚化紙煙飛。
谷雨之新茶
新茗品來明耳目,往來君子皆如故。安然歲月一壺茶,坎坷人生萬里路。
立夏之食蛋
節交立夏佐佳餐,戲蛋兒童顛倒歡。把盞團圓應樂道,太平天下太平年!
小滿之苦菜
小滿滿盈盈,萬家歡樂聲。先迎苦菜秀,再候農田豐。
芒種之梅子
忙種忙收芒種忙,此時梅子正當黃。青梅煮酒邀知己,話罷英雄話小康。
夏至之涼面
吃過夏至涼面,一天又短一線。光陰周轉不停,美食翻新不斷。
小暑之新米
喜盼豐登五谷新,烹蒸世味樂余津。風中微帶絲絲熱,心里擁填暖暖溫。
大暑之仙草
盛傳大暑吃仙草,活似神仙永不老。快意人生快意求,一年更比一年好。
立秋之啃秋
西瓜玉米山芋頭,啃下伏天好入秋。應謝天公來送爽,金風一帚掃閑愁。
處暑之食鴨
處暑吃吃鴨,安康進我家。分明興象里,旺氛賺心佳。
白露之米酒
秋光眼底凝霜,好酒慷慨灌腸。最愛詩經白露,伊人在水一方。
秋分之秋餅
溯源祭月在秋分,月滿中秋情滿人。月餅嘗新秋味道,金秋八月最多吟。
寒露之芝麻
秋水生寒露,重陽興菊花。養心大氣候,潤肺小芝麻。
霜降之柿子
氣肅始凝陰,凌霜侯掛金。布衣明太祖,傳俗到如今。
立冬之餃子
黃花零落知秋老,四立輪回歲月中。交子之時吃餃子,補冬補嘴不空空。
小雪之腌臘肉
雪韻御冬寒,庖廚不等閑。腌香傳滿歲,臘味品流年。
大雪之養生湯
先揚瑞雪兆豐年,再把養生作美談。已使冰心生彩韻,何愁瑤境降人間。
冬至之餛飩
今來數九釣冬情,百味餛飩百味生。渾沌塵寰渾沌看,象中自有象中形。
小寒之臘八粥
品過流寒余味長,一勺更比一勺香。年年粥里添新意,試問君心嘗未嘗?
大寒之年糕
步步高升步步新,年糕樂度有緣人。 壺中日月壺中現,閱盡嚴冬又見春。
三、教師小結
同學們,二十四節氣已成為華夏民族特有的社會風俗。讓二十四節氣 在我們學習、生活中繼續傳承。
四、活動效果反饋——問卷調查、寫活動心得體會
五、活動總結:
我校四年級學生通過開展以“探尋二十四節氣奧秘,品味非物質文化魅力”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為了消除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并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農事活動。讓學生在農事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快樂,感受收獲勞動成果的幸福、喜悅,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情感、激勵他們樂于從事農事活動,以積極參加勞動為榮。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己生活的的故鄉和故鄉勤勞的人們。
現對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1、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多數的孩子對常用農具:鋤頭、耙頭、鐮刀等,有了較為生動、直觀的了解;并初步的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有了切身的體驗。讓孩子們懂得要好好使用這些工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需要長時間的磨練,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更是如此,沒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是不可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的,是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本領的。
2、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許多事物,如:各種常見的蔬菜,了解它們的外形特點,能夠正確區分它們;了解它們的生長環境和條件;了解它們的生長、栽培過程。通過和家人一起種菜、收菜、吃菜,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感受收獲的喜悅。
3、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動手收集各種資料的能力,了解了各種農事活動與“節氣”的必然聯系,感受“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長期勞動經驗的總結,是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更深的熱愛中華民族,以“我是中國人”為驕傲。
4、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交流、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明白了:哪怕是做一個農民,也同樣的需要各種各樣的知識,如:各種果實最佳的采摘時機;各種果實的不同保鮮方法等等。懂得努力學好知識的重要性,下定決心努力、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今后的生活、工作夯實的基礎,為將來更好的建設祖國,做好充分的準備。
5.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質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懂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更加地熱愛大自然,熱愛自己生活的的故鄉和故鄉勤勞的父老鄉親。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
1、沒有完全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個別學生成了“旁觀者”。
2、活動的組織還要加強等等。
我相信只要努力,以后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5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寒露的含義及現象,寒露節氣中的三候及特點。
2.了解寒露節氣中,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及重陽節的習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講授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寒的含義和現象和三候。
2.通過對重陽節的學習,了解重陽節習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重陽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們培養學生關注中國傳統節日,和中國敬愛老人的傳統。
重點 難點
重點:了解寒露的意思及寒露的三候。
難點:了解重陽節的習俗及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知
一、導入 師:昨天下了一場雨,同學們是不是感覺到氣溫明顯的下降了,十一放假的時候天氣還很溫暖,近幾天的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那其實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有沒有同學知道的進入到了那個節氣了? 同學:知道回答
(不知道:老師來告訴大家,其實是進入到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
師:本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想要了解寒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節氣。
二、節氣
師: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古人用來指導農事,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二十四個節氣,但其實早在商朝時期只有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周朝時期發展到了八個節氣,直到秦朝完善到了二十四個節氣。到了漢朝,由鄧平制訂了《太初歷》,并一直沿用至今。
師:說到二十節氣,有沒有同學知道二十四節氣都有什么?或者知道其中的幾個? 同學:回答。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出示PPT,二十四節氣歌)齊讀
對照左側的時間表,我們今天是幾月幾日,那進入到什么節氣?寒露。寒露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幾個節氣?通常是幾月幾日?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寒露節氣。
三、寒露
師:首先來看,寒字,誰能用語文里組詞的方法,用寒字組個詞。
同學:寒冷 寒冬 寒氣 寒衣 寒冽 寒戰
師:有很多,有寒冷 寒冬 寒氣等等,這些詞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很冷感覺。有沒有?
師:再來看露字,有露水、白露、露珠等,露是什么意思呢?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同學們看下面的兩幅圖片,是不是很好的體現了露這個字。
師:寒露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同學們帶著一下幾個問題來觀看視頻,在視頻中尋找答案。
1. 寒露的是什么意思?
2. 寒露分為幾候?每一候有什么特點?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在寒露的三候時,中國人就迎來一個傳統節日,有誰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4、重陽節
1. 重陽節神話傳說
2.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茱萸、菊花、敬老
希望同學們在重陽節這一天,可以跟家中的老人說一句感謝的話,謝謝家中的老人付出的辛苦。
3.有關重陽節的古詩
五、小結
有二十四節氣我們了解到了現在寒露的節氣,了解寒露以及重陽節。 我們做小的知識問答。看看同學們。
六、古人如何劃分二十四節氣的呢?
日晷
七、本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教學 反思
每個環節在時間上的把握不是很好,在一開始講解節氣的起源時語速過快,本節課學生的課堂紀律不是很好,應該明確要求紀律,及時制止。在教學內容上,講解重陽節時應該再充實一些。應該在添加一些內容,比如描寫重陽節時的古詩詞,可以拓展一些。在講二十四節氣歌時,可以先問同學是否會背誦或者都知道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二十四節氣,了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和劃分依據。并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基本常識。
3.探索節氣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給子孫后代帶來的無盡財富,引導學生感悟“付出就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各個節氣的含義及民間諺語等文化內涵。
難點: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準備日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一看到《認識二十四節氣》,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個節氣?你能說出幾個你所熟悉的節氣?
由課題引入《節氣歌》,大家齊背。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是干什么用的?與什么有關?
讓我們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吧! 板書:認識二十四節氣。走入課堂
(一)解惑二十四節氣
1. 觀察日歷,說出你的發現。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2.節氣的劃分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 365 天分成 24 段,分列在 12 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氣候、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 2 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節氣的由來
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農業社會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根據對天氣和季節變化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規律方法來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走進二十四節氣。
1.把班級分成四個大組,分別是春季組、夏季組、秋季組和冬季組。每個大組又以四人一小組討論課前搜集的表格資料:每個季節有哪些節氣,每個節氣的時間和含義是什么。討論完之后,各季節組的代表匯報交流。
2、教師講解部分節氣的含義及出示節氣的精美圖片。
3、總結特殊節氣的特點。
簡單介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些特殊的節氣。
4、交流民間諺語。先讓學生解說搜集到的諺語,并把含義講給大家聽。交流大屏幕出示的諺語。
(1)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2)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4)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
(5)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5、總結節氣的特點,欣賞視頻《時間里的中國智慧》,讓學生加深對節氣的理解和認識。
(三)小手來實踐
由“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引申到學生種植一種植物。欣賞同學們種植的圖片,發芽的圖片。
交流自己種的什么植物。
談心情。(種子發芽前的焦急與期待,發芽后的興奮) 三、總結
理解“播種希望,收獲成功”的道理。也以此來鞭策自己年少時要
好好學習,播下勤奮的種子,收獲成功的未來。四、作業
1、節氣不光有豐富的含義和智慧的諺語,還有富有當地特色的
風俗習慣。讓學生課下搜集節氣的風俗的資料,開展一次二十四節氣知識競賽。
2.推薦圖書:聆聽二十四節氣之《春種細雨》、《夏長歡歌》、《秋收
樂曲》、《冬藏箴言》四本有關節氣的原創科普繪本書。
中國二十四節氣教案精選篇7
一、課時目標:
熟記二十四節氣歌;
動手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在小組內交流,用搶答賽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熟記二十四節氣歌;
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有關知識。
三、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教師制作一組幻燈片(課件);
將學生分成三組。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我們國家地處北半球,大部分地區四季變化明顯,人們為了比較準確地把握季節變換的時間,特意設定了節氣。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日歷上寫的幾時幾分交節就是這個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這些節氣、了解這些節氣嗎? 由于節氣比較多,人們為了方便記住這些節氣,把它編成了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二)出示第一張幻燈片。(5分鐘)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2、逐句分別指名說說每句中所包含的節氣,老師綜合學生的答案逐一顯示正確答案。
(三)出示第二張幻燈片。(3分鐘)
1、學生自由讀、齊讀。
2、教師簡介這兩句的意思。
(四)返回第一張幻燈片,顯示“標注”,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資料(5分鐘)
(五)搶答賽(15分鐘)
一、指名三位學生代表上前,一人記分,另兩人看舉手順序。
二、宣布規則:自己讀題,想到答案才能舉手,如果搶到機會但答錯了或3秒內說不出答案,則該題只能讓其他兩組搶答,再不對或答不上,由剩下的一組答。都答不對則直接顯示答案。每答對一題記一分。
三、依次出示以下題目(幻燈片3~26號),學生搶答
1、一年分為哪幾個季節?(春、夏、秋、冬)
2、春季是從哪個節氣開始?(立春)
3、表示各種躲藏起來過冬(冬眠)的動物開始被驚醒是哪個節氣?(驚蟄)
4、表示降水開始,雨量增多的節氣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類作物的生長”描述的是哪個節氣?(谷雨)
6、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個節氣?(白露)
7、哪個節氣的意思是說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末成熟?(小滿)
8、表示進入秋天的節氣是哪個?(立秋)
9、天氣漸冷,開始有霜是說哪個節氣?(霜降)
10、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最熱的時候指哪個節氣?(小暑)
11、哪個節氣表示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處暑)
12、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是哪個?(大暑)
13、立夏表示什么?(表示進入夏天)
14、表示冬天來臨的節氣是哪個?(立冬)
15、表示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的節氣是哪個?(芒種)
16、人們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我們這里,有些人家喜歡熏制臘肉、火腿。你知道他們習慣在哪一天腌制這種食品?(冬至)
18、一年中最冷的節氣是哪個?(大寒)
19、我們這里的人們到了哪個節氣開始上山摘茶籽?(霜降)
20、“節氣就是節日,節日也就是節氣”這個說法對嗎?(不對)
21、二十四節氣是按農歷推算的、還是按公歷推算的?(是按公歷推算的)
22、春季包括公歷的哪幾個月?(2月、3月、4月)
23、“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這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樣長)
24、我們這里有這樣一個習俗:在這天,大人會煮雞蛋給小孩吃,意思是說這天吃了煮雞蛋不會退夏(退瘦)。請問這是哪天?(立夏)
4、評比
(六)欣賞二十四節氣歌(歌曲),顯示第27張幻燈片,點擊音樂鈕。(3分鐘)
(七)讀背節氣歌(3分鐘)
1、學生自由讀、背。
2、指名背誦。
(八)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3分鐘)
(九)課時小結。(1分鐘)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既記住了二十四節氣歌,又學到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課后的時候能主動去搜集,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