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
小班教育所體現出的“真正關注”、“每一個”“關注不同個性的這一個的素質教育理念”——即小班教育的優勢所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泥工活動中,體驗美工活動的樂趣。
2、嘗試用團、搓、壓的方法制作各種點心。
3、能夠借助各種輔助材料,初步表現點心的基本特征。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提供各種點心,如餅干、燒餅、蛋卷、小小酥等。
2、橡皮泥、小盤子人手一份,各種輔助材料如瓶蓋、牙簽、印章等。
3、輕音樂、歡快音樂、《餅干歌》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師:小朋友,告訴你們個好消息:智慧樹中的"紅果果"和"綠泡泡"要來和我們一起唱歌、跳舞了,來,我們一起來表演《餅干歌》。
2.帶領幼兒觀察、認識點心。
配課的趙老師端著一盤點心,說:"來,請大家吃點心。"宋老師說:"哇,這么多好吃的點心,我們一起謝謝趙老師。"宋老師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點心嗎?(逐一認一認,請幼兒說出點心的名稱)師問:"他們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形狀的?大還是小?(分別請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這些點心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長長的,還有的上面有一些美麗的花紋,有的呢還有一些圖案。
3.請幼兒嘗點心。
師:"這么好看的點心,你們想不想嘗一嘗?"――請個別幼兒嘗一嘗,并請幼兒說出其味道。
4.帶領幼兒一起學做點心。
師:這些點心怎么做呢?你會做哪一種?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圓、搓長、壓扁的方法。(可以引用兒歌"伊比亞亞"一起來做,引導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操作。)
5.教師重點示范、講解蛋卷的制作方法,即先壓長、壓扁再卷起來。
6.請幼兒用橡皮泥做"點心"(放輕音樂)。
教師:今天就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做一盤點心送給聽課的老師們,你可以做宋老師準備的這些點心,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吃的。做好了以后自己添加花紋,看看誰做的點心又漂亮又好吃!
7.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對于有困難的幼兒,教師給予及時的幫助。
8.請幼兒將做好的點心送給聽課的老師們"品嘗",并對她們說一句:"_X,請吃小點心!"(放歡快音樂)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 跟著示范做手工。
2、 鍛煉觀察力。
3、 鍛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4、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 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成長過程示意圖、毛毛蟲的圖片;
2、舊雜志紙、橡皮筋、紙制的蟲蟲眼睛、雙面膠 ;
3、幼兒自備舊長襪;
4、自制手工蝴蝶、青草、毛毛蟲各一個;
5、鈴鼓、“美麗的春天”音樂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音樂游戲:“美麗的春天”(幼兒一周前學會的音樂表演唱游戲)
教師說:美麗的春天到了,蝴蝶、蜜蜂、小鳥都飛出來玩了,小朋友和它們一起玩吧!(幼兒邊唱歌曲“美麗的春天”邊隨音樂自由表演)。
表演結束時,一只蝴蝶飛來落到老師的頭上,老師問:“是誰落到我的頭上了?”
幼兒回答:“是蝴蝶!”
這時蝴蝶又飛到一位小朋友頭上,老師問:“蝴蝶又飛到誰的頭上了?”
李洋小朋友急切地回答:“在李成武頭上!”
小朋友很興奮,眼睛一直追隨著蝴蝶,有的幼兒已經準備去抓蝴蝶了。
這時,蝴蝶由老師指引飛到了蝴蝶示意圖上;
老師一邊示意幼兒安靜一邊輕聲說:“小朋友輕點聲音,別讓蝴蝶飛走了。”
小朋友們一下子靜了下來,用眼睛緊緊盯著蝴蝶生怕它飛走了。
老師輕聲問:“哪位小朋友知道蝴蝶小時候是什么樣的?
(活動前老師讓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查找有關蝴蝶成長過程的書籍及圖片或上網查尋相關信息)
張文博說:“蝴蝶小時侯是毛毛蟲,毛毛蟲小時候是一顆卵!”
老師緊接著問:“卵是怎么變成毛毛蟲的?”
呂瑞鋒說:“毛毛蟲是從卵里爬出來的!”
老師說:“他們倆說得很好!”同時,打開蝴蝶成長示意圖,又說:“蝴蝶的卵經過一段時間后,從卵里爬出一只小毛毛蟲,小毛毛蟲先將卵殼吃掉,然后吃樹葉慢慢長大,最后它變成蛹—蝴蝶從蛹里爬出來。”
“小朋友,我們來玩毛毛蟲的游戲吧!(前一天,老師組織孩子們玩過這個游戲)”
2、“可愛的毛毛蟲”游戲:
老師手持鈴鼓,幼兒五人一組雙手搭在前一個小朋友的肩上蹲下,老師擊鼓為幼兒伴奏,幼兒邊說兒歌一邊蹲著往前走。
兒歌:毛毛蟲,毛毛蟲,
想要出門找小蟲,
遇到朋友說它聾,
骨碌骨碌滾下來;
幼兒說到最后一句時,各自在地上滾。
這時,樹葉模型跑了出來說:“哎呀!太熱鬧了我也想來參加你們的游戲可以嗎?”
小朋友說:“歡迎你小草!”
小草又說:“我還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你們看看它是誰?”
一只手工制作的毛毛蟲,出現在小朋友面前。
小朋友一起說道:“是毛毛蟲!”
毛毛蟲說:“大家好!我是毛毛蟲。”
毛毛蟲挨個問小朋友好,并表示友好地握手。
小朋友也爭著與毛毛蟲握手問好:“你好,毛毛蟲!“
毛毛蟲說:“哎呀!這么多的小朋友我問候不過來了!我太想和每一位小朋友都成為好朋友了!老師你快給我想個辦法吧!”
老師說:“小朋友你們有好辦法嗎?”
趙朋說:“它是做的,我做一個我就有毛毛蟲朋友了。”
老師說:“恩,辦法不錯,那我們每人做一只毛毛蟲朋友吧!”
老師問:“這只毛毛蟲主要是拿什么做的身體?”
小朋友仔細看過后說:“是襪子,我也有襪子!”
老師又問:“眼睛呢?”
“是畫的,貼上去的。”
老師問:“怎樣使毛毛蟲的身體鼓起來?”
孫洋小朋友說:“里面塞棉花!我的枕頭就是塞的棉花!
老師說:“主義很好,可我們現在沒有棉花怎么辦?”
一陣沉默,老師說:“我們來看看這只毛毛蟲里面是什么?”
原來,里面是紙團。李照賀說:“我也會“做”紙團!“
老師說:“好,我們一起來團紙團!一起做毛毛蟲吧!”
大家越越欲試。用眼睛認真看著老師示范制作毛毛蟲的每一個步:1、團紙團;
2、將紙團一個一個塞入襪子里;
3、塞滿后用皮筋扎住尾部;
4、用皮筋扎出毛毛蟲一節一節的效果;
5、貼上事先畫好的眼睛。
毛毛蟲制作完畢。
老師說:“我的毛毛蟲長得什么樣?”(老師引導幼兒說毛毛蟲的特征)
張月瑩說:“它的身子是綠色的。”
萬一明說:“它有一雙大眼睛。”
林立說:“它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
幼兒制作并分組指導。
活動反思:
1、 能力強的幼兒自己畫眼睛,甚至可以剪下來貼上;
2、 能力弱的幼兒用事先準備好的眼睛,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扎皮筋。
孩子們興致很高,制作過程很認真,體驗到了自己動手做手工的樂趣,并鍛煉了小肌肉的活動能力和認真做事的態度。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給圖形按顏色、形狀進行匹配對應。
2、體驗用各種裝飾物進行手工活動的樂趣。
3、會用較完整的話進行表達。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彩紙、各種形狀、顏色的吹塑板、雙面膠、橡皮泥、魔術箱(各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蛋糕)、貼滿各種圖形的展板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小孩真愛玩”復習各種形狀。
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摸摸_形跑回來……”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二、通過游戲“摸箱”,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會給圖形按顏色、形狀進行匹配。
1、“變變變、變出什么給你看”, “這是_顏色的_形”,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話敘述。
出示一種不常見的形狀“菱形”,提問“這種圖形象什么?”發散幼兒思維,拓展幼兒經驗。
2、“還會變出一種東西,它是圓形的,會是什么呢?”(發散幼兒思維,拓展幼兒對圓形的以有經驗)
“過生日的時候會吃到它,它是什么呢?(蛋糕)出示實物蛋糕,引起幼兒興趣。
3、教師示范做三角形的蛋糕,啟發幼兒為相同顏色、形狀的蛋糕進行奶油匹配。
“老師做的蛋糕很漂亮,小朋友要記住蛋糕的顏色、形狀和奶油的顏色形狀一致才能做出好吃的蛋糕,小朋友們試試看”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制作。
三、利用橡皮泥及各種材料裝飾蛋糕,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請幼兒按自己的喜好選擇裝飾品進行裝飾。
1、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2、把制作的蛋糕給客人老師看看,講講自己是怎么做的。
結束:把蛋糕放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賞,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把材料投進區角讓孩子進一步設計,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4
設計背景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制作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重點難點
用那些材料可以制作小輪船的哪一部分,嘗試了很多材料,最后才找出了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材料,在制作過程中幼兒雖然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但他們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迸發出了探索的激情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與感興趣的內容和材料的互動中發現問題、進行探索、動手操作、討論交流,親歷制作的過程,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活動準備
小瓶蓋,剪刀,繪畫紙,硬紙,粘紙,雙面膠等制作流程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見過小汽車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小烏龜有四輪,一個方向盤,一個旗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汽車?
2、出示材料,讓幼兒探討。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看它們能做小汽車的哪一部分?
3、教師出示制作流程圖,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制作小汽車,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張制作小汽車的圖,請你們看著上面的圖示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材料進行制作,好嗎?
4、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后,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小汽車并進行評價。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差之別,但在我們老師的眼里、臉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發現,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必須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在不斷地發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也隨之養成。
幼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教師應該去判斷每個幼兒忍受挫折的限度,當幼兒反復失敗時,適時加以介入幫助、點撥,幫助他們縮短失誤的過程,才會不導致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的消失。
幼兒是天真好動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們就象一個“小小的哥倫布”,每天都在發現著“新大陸”,他們用自己的眼睛、雙手,探索著自然的奧秘、科學的神奇,建構著那一個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問題。這種好奇與探究,是兒童的天性,那么,作為教師就要保護兒童的探究欲望,引發他們進行“多解”地操作與思考,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與贊揚,使幼兒的自信越來越強。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共同游戲的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撕畫、貼畫的手工技能。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塑料筐人手一個(作烏龜殼)。
2、各種色彩的蠟光紙,膠水。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師:“噓!小寶寶們都去找張筐筐床,輕輕地睡進去!”教師輕輕地哼唱歌曲《小烏龜》
2、師:“天亮了,小寶寶們睡醒了,揉揉眼睛,伸伸懶腰起床啦!”
3、教師哼唱《小烏龜》的歌曲,明確“小烏龜”的角色。
師:“小烏龜們都去爬山坡了,我們也真想變成小烏龜上山玩。我們怎樣才可以變成小烏龜呢?”引導幼兒背上籮筐。
(二)幼兒手工操作,裝扮烏龜殼。
1、欣賞教師的花衣裳,探究操作方法。
師:“你們看,我的花衣裳漂亮嗎?顏色多不多?都有些什么顏色?”
2、教師演示操作:我是用各種各樣顏色的蠟光紙,撕成一塊一塊。我們一起來撕撕。然后均勻的抹上膠水貼在烏龜的背上。
3、提出操作的難點,引發合作方法:“小烏龜,你們瞧!我們的殼都長在后背,要是自己打扮可困難了。你們說有什么好辦法嗎?”引導幼兒互相幫忙。
4、引導操作:
師:“我給烏龜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每只烏龜都去找個好朋友幫你的忙,裝扮自己的花衣裳。可要記住要做個講衛生的小烏龜,把撕下的脂肪導紙簍里。小烏龜找朋友打扮去嘍!”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互相幫助裝扮,啟發幼兒相互欣賞。
5、互相欣賞,教師作簡要評價。
(三)成果展示:
1、幼兒圍圓圈,跳烏龜舞。
2、創設情景,唱著歌爬出活動室:“下雨啦,小烏龜們我們趕快躲到龜殼里去,頭腳都不要露出來……雨停了慢慢地伸出我們的手腳,玩了一天,我們回家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