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小編帶來大班語言教學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歡。
大班語言教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老奶奶和老爺爺對小鳥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以邊聽邊理解、邊體問探究的方式,理解老奶奶和老爺爺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感受與同伴互動學習的樂趣。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及舒緩的背景音樂磁帶,錄音帶。
2、幼兒用書:《鳥窩》
活動過程
一、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引發幼兒傾聽故事的愿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鳥窩》。
(邊講邊書寫出《鳥窩》兩字,讓幼兒自然識字。)
二、邊理解邊聽,并提問邊探究的方式,幫助幼兒逐步理解故事的內容及人物愛鳥的情感。
教師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富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結合幼兒用書畫面,教師繼續講述故事。
三、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師:你們喜歡故事中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他們用愛心為鳥兒營造出一個美麗安寧的家園,同時也為人類營造出一個鳥語花香、有聲有色的世界。善待鳥類,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愛、請幼兒完整地欣賞配樂故事教師播放故事,幼兒欣賞。
活動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節語言活動《鳥窩》,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感受老奶奶和老爺爺對小鳥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活動采用邊聽邊理解,邊提問探究的方式,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對小鳥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故事《鳥窩》,它以巧妙的構思,溫暖、關愛的基調深深吸引著幼兒。于是我借助圖片及幼兒用書設計了此次活動。我遵從簡單、真實、自然、有效的教學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分析幼兒學什么,怎么學。
在活動過程中,我采用逐層深入的教育方法。故事講了一半,設下懸念,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幼兒講講老爺爺會怎么做,老奶奶又是怎么做的?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講一講。使幼兒循序漸進地體會關愛的情感。在完整的欣賞故事后,引導幼兒圍繞“老奶奶為什么這樣做?”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通過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及聆聽同伴的看法,幼兒逐漸感受到了老奶奶對小鳥深深的愛,此時,幼兒被感動了。
于是,我引導幼兒從自身出發,讓他們說說自己會怎樣保護小鳥。通過感知、理解、感悟、表達等方式,給幼兒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活動中關注幼兒。觀察幼兒的反應,聆聽他們的聲音,帶領幼兒進入關愛的世界,體驗“愛”的情感。在平等開放的提問中展現幼兒的想象力,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大班語言教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說出自己想象中的搖籃和寶寶
2、理解詩歌內容,并學說詩歌
3、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1.“搖籃”圖片、多媒體課件、輕音樂。
2.與詩歌內容匹配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圖片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搖籃圖片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它是干什么用的?
——搖籃是誰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二、基本部分: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1、完整觀看課件畫面內容(沒聲音的),找出畫面中的搖籃。
——睡在搖籃里軟軟的,很舒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像搖籃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覺得什么像搖籃呢?(孩子說老師貼出相應的“搖籃”)
2、完整欣賞詩歌(加上配音),驗證找到的搖籃是否正確
3、先說說四個搖籃里的寶寶分別是誰?(貼上相應的“寶寶”)然后單頁或分段欣賞視頻,老師和孩子一起說兒歌。
4、逐頁聽視頻,再說說小寶寶是怎么睡著的?
5、完整欣賞一遍兒歌
——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6、請幼兒有感情的完整朗誦兒歌.
——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和小寶寶都睡著了,不能把他們吵醒,要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朗誦呢?(好聽的聲音)
7、這首兒歌中有哪些一樣的地方?
(都有搖籃、最后一句一樣,它們都睡著了)
三、結束部分
觀看電子資源圖片,嘗試創編詩歌。
大班語言教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圖片幅與幅之間的相互關系,按故事發展的順序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2、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觀察的基礎上理解圖片幅與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按故事發展的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難點:理解圖片幅與幅之間的相互關系。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PPT1兩只螞蟻的故事)、故事圖片(PPT2——PPT9、PPT10——PPT18)、講述圖片(PPT19——PPT20)、黑板、粉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聽說大六班的小朋友觀察能力特別強,今天曹老師就準備了好多圖片來考考你們的眼力,看看誰能在仔細地觀察每幅圖片后找出藏在圖片中的故事。
請幼兒在仔細觀察圖片后講述,教師引導幼兒多緯度講述。
小結:圖片與圖片之間是有關系的,只有我們仔細觀察圖片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才能把好聽的故事找出來。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圖片,分幅講述,并找出幅與幅之間的關系。
(PPT2)師:老師這里還一個更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圖上有誰,它在干什么?(提示“推、又大又沉”)
(PPT3)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表情。
師:你們猜一猜它們之間可能會說些什么?(提示:米米鼠是把瓜瓤送給了螞蟻,剩下的瓜皮做成了一頂帽子。)
(PPT4)師:米米鼠又碰到了誰?(提示:觀察小熊的表情、動作)
(PPT5)師:小熊怎么了,米米鼠是怎樣做的?(提示:是夏天中暑了)
(PPT6)師:它又遇到了誰?蝸牛是什么表情?
(PPT7)師:這時米米鼠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PPT8)師:蝸牛會對米米鼠說什么?
(PPT9)師:①圖中這是誰?②米米鼠可能會對媽媽說些什么?③媽媽又可能對米米鼠說什么?
小結:米米鼠非常的樂于助人,我們都應向它學習。
2、按故事發展完整連貫地講述圖片。
師:讓我們完整地講述一次這個好聽的故事吧。咦?故事還沒有題目呢,我們來給它起個題目吧!(教師把幼兒所說的題目寫在黑板上)
教師和幼兒一同完整講述。
三、活動延伸:
曹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好看的圖片,我們利用區域時間仔細地觀察,把它們也編成好聽的故事吧!
活動反思:
為了把握本節活動重點,我運用了“小螞蟻的傘”這一故事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圖片幅與幅之間是有關系的,只要找到了這個關系,就可以從中找出好聽的故事。在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也為孩子下一步的活動作了鋪墊。在與幼兒分析故事的環節,我運用了以米米鼠為主人公的故事,該故事順序性強,幅與幅之間關系清晰,便于幼兒理解講述,而且它把西瓜的變化隱藏圖中,一線貫穿,為難點的突破設置了點睛之筆。在延伸部分,我為幼兒提供了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想象力、語言表達興趣的故事《新烏鴉喝水》,以一幅圖片為主圖,分角度自主選擇不同圖片來搭配講述成為不同的故事。
為了激發幼兒講述興趣,我將圖片以PPT的方式演示,首先將三幅圖設置在同一個模板上,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三幅圖幅與幅之間的關系。在講述故事時,我將相鄰的兩張圖片制作在同一張模板上,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幼兒積累了相關故事的經驗后,我請幼兒為故事創設題目,發展幼兒抓重點總結故事的能力。我將圖片按順序演示,便于幼兒連貫地講述。在環節模板之間及時切入空白模板,可有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由幻燈片轉換到教師身上。
大班語言教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有的動物有再生的本領。
活動準備:
《螃蟹的奇遇》ppt、各種動物的圖片活動過程:
一、猜測螃蟹斷螯的原因,激發幼兒興趣1、出示一只螃蟹(兩只大螯不同大小),提問:這是怎么回事?怎么會斷螯呢?
2、交流猜測結論。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內容1、講故事:從故事開始到"心里很難過",理解:
(1)螃蟹的大螯是怎么斷的?
(2)螃蟹丟掉了一只大螯很擔心,很難過,為什么?
2、繼續故事:從"小河邊的竹籬笆上爬著牽牛花"到"壁虎的話是對的",理解:
螃蟹對壁虎說了什么?壁虎是怎樣回答的?(讓孩子們模仿、表演。)
3、繼續故事:從"螃蟹又神氣活現地在河岸邊爬來爬去。"到最后,理解:
(1)螃蟹安慰蚯蚓的話對嗎?原來的一條蚯蚓會變成幾條?
螃蟹只說對了一半,蚯蚓不但會再生,而且兩個半段身體都會長成一條蚯蚓,一條蚯蚓變成了兩條。
(2)孩子們模仿、表演。
4、如果你是螃蟹會怎樣對蚯蚓說呢?
5、完整欣賞故事。
三、尋找有再生本領的動物在動物圖片中,尋找有再生本領的動物。(海參、海星等)。
附故事:螃蟹的奇遇螃蟹在小河邊玩,被人捉住了,關在魚簍里。螃蟹沒辦法從魚簍里逃出去,氣得嘴里直吐泡沫。
過了一會兒,螃蟹看見魚簍上有一點亮光,便輕輕地爬上去。啊哈!魚簍蓋子沒有蓋緊,露出一道縫來,亮光就是從這里照進來的。螃蟹探著身子往外擠,擠呀擠呀,終于擠出來了。真糟糕,因為太用力,竟然把一只大螯給擠斷啦!
螃蟹在小河邊爬來爬去,想到自己丟掉一只大螯,心里很難過。
小河邊的竹籬笆上爬著牽牛花,一只壁虎在花叢間爬著。螃蟹對壁虎說:"我被人抓住了,在逃跑的過程中把大螯給擠斷了。"壁虎安慰它說:"別著急,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過不了幾天,你就會長出新的大螯來的。"螃蟹不相信,怪壁虎騙它。壁虎說:"這是真的!有一次我遇到一條大青蛇,咬住我的尾巴,我用力一掙,掙斷尾巴就逃啦。哈哈,沒過幾天,我又長出一條新的尾巴!",壁虎說著,轉過身子,給螃蟹看它的新尾巴。
過了一段時間,螃蟹果真長出一只新的大螯,這才高興起來:"呵!壁虎的話是對的。"螃蟹又神氣活現地在河岸邊爬來爬去。忽然,它看見有東西在泥地上打滾,哎喲,原來是一條蚯蚓,被人用鐵鍬斬成兩段,真可憐!
螃蟹想到自己斷螯的痛苦,安慰它說:"別著急!我們都有再生的本領,過不了幾天,你會重新變成一條蚯蚓的,放心吧!"蚯蚓扭動著身體,說道:"你搞錯啦!不是一條,是兩條。兩個半段身體都會長成一條蚯蚓的,我們的再生本領比你強啊!"螃蟹覺得這是新鮮事:"過幾天,我一定再來看看蚯蚓朋友!"
大班語言教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故事,使學生了解風對人類的幫助及危害。
2、教育孩子們向風娃娃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說一個關于風的謎語。
二、導入新課。
三、教師講故事。
(學生邊聽邊思考:風娃娃幫小猴和小兔滅火怎么幫錯了?)
四、教學故事。
1、教學第一段故事。
a、先看圖(一)提問:圖上畫了誰?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b、講解第一段課文,并提問。
c、請大家講第一段,再找一名同學上臺配合表演
2、教學第二段
3、教學第三段
4、教學第四段
四、請一名同學試者著復述故事。
五、全班一起將故事,并請6名同學上臺表演。
六、談話。
(通過學習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了風娃娃是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說一說:你們平時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七、總結。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
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去幫助他……
同學們都要學習風娃娃那種樂于助人的好思想。
板書設計:
風娃娃
樂 幫小熊劃船
于 幫小狗放風箏 愛幫助的
助 幫農民給玉米傳花粉 風娃娃
人 幫小猴和小兔滅火
活動反思:
優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語言來傳達,教師的語態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在教學基本功上備足了課。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組織語言富有感染力,朗誦聲情并茂,始終與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兒,提升幼兒,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