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一年級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 啟權 一年級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2、3頁,與同學說一說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某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數學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物體中分離出面,再從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

積木(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圓柱)、水彩筆、方格紙、白紙、各種彩色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中梳理回顧

(1)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就來搭積木。先請每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搭什么。

學生小組內商量后,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搭邊注意觀察這些積木的形狀,有哪些是自己認識的?

(2)在學生活動后,指定幾名學生拿出已經認識的積木,并介紹它們的形狀,相機也讓其他學生找一找相同形狀的積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導認識長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講述介紹:(教師依次指長方體的幾個面)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是長方體的另一個面,這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長方體有6個面。

布置操作:請你任意選擇一個面,正對著自己,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用手摸一摸。

②畫一畫。動一動腦筋,把自己選擇的面的形狀在紙上畫下來。想一想,該怎么畫呢?讓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③比一比。請小朋友把自己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樣的圖形。

教師借助實物投影儀進一步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家畫的長方體的一個面,有的是這樣的,有的是這樣的……,

④揭示名稱。想象:讓我們閉上眼睛把剛才看見的圖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這樣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但我們都把它們叫作長方形。

⑤找一找。你們手中的長方體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認識正方形。

①談話啟發方法。剛才我們用了“先看一看長方體一個面的形狀,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畫下來”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正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呢?

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個正方體,用剛才認識長方形的方法去認識正方體每個面的形狀。

②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③交流后概括。

讓學生將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再選擇一部分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在投影儀上展示。

提問:咱們畫下來的這種圖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體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狀的?

(3)放手認識圓。

①引導回顧方法。剛才我們從長方體上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認識了正方形,那從圓柱上又能認識什么圖形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圓柱來,找到圓柱的這個面(底面)。想想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認識圓柱底面的形狀。

②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③集體交流。

交流方法: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面的形狀的。

交流圖形:互相看一看畫出的圖形。

揭示概念:我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作什么呢?(圓)

④找一找圓柱上還有哪個面也是圓,指給同桌看一看。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圖中找學過的圖形。

其實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這是小紅家的客廳(出示小紅家客廳圖)。里面就有許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長方形的。誰也來這樣找一找、說一說?

(2)在自己身邊找學過的圖形。

在我們的身邊、周圍有這樣的圖形嗎?誰發現了?請你指一指、說一說。

(3)回憶生活中見到的所學圖形。

這樣的圖形生活中也有,誰來說一說你在哪里見過今天所學的這幾種圖形?

像這樣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后可以繼續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體驗深化

(1)提問: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問: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請大家猜一猜,再動手圍一圍。

(3)討論:為什么在釘子板上能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圍成圓?(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是直的,能圍出來,而圓的邊是彎曲的,圍不出來)

五、總結延伸:

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數學活動。你學得開心嗎?在這些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8、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8、7加幾。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能比較熟練地計算8、7加幾。

教學難點:理解8、7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媒體:電腦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參觀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現在老師又帶你們去參觀茄子老師家開的樂器店好不好?(課件出示圖)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8+7=□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算法。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8+7=15

25

10

還可以怎樣算?

板書:8+7=15

53

10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經歷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獲得可以根據已有知識、方法學習新內容的初步經驗。

3、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交流、傾聽,體會學習的成功,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重點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出示實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兩串)。

2、教師舉起左手的糖球,提問:老師左手拿著多少個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結:一串糖球有10個,三串糖球就是3個十,是30,兩串糖球是2個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題。

)提問:看著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求一共有多少個糖球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0+20=?

(3)提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你想怎樣算?

(4)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然后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內討論后,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5)全班交流,教師板書算式的得數。

(學生可能會說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也可能會說因為3+2=5,所以30+20=50。)

(6)談話: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板書課題)同學們的算法都很好,我們的好朋友也來了,看看他們是怎么算的?

2、教學試一試。

提問:剛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計算?你會列式計算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30-20=10。

提問: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3、小結:同學們自己動腦思考并與同學合作,學會了一些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做題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

三、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說說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第一組、第二組題讓學生按組計算。

讓學生自己出一組這樣的題并進行計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題情況。

4、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看第3題,我們來做開火車的游戲。仔細看圖,你知道火車怎么開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在方框里填數后,一人報得數,全班學生一起訂正。

5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直接寫得數。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實物風車,學生準備:圖形卡片、做風車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生:風車。

師: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生:圖釘、小棒、紙

生2:我來補充,要用正方形的紙。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 師:你們說得很對,做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面了,是個老朋友了,請你回憶一下,上個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長方形。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而且很直。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個角。

[以親切的談話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識,很自然地引出了長方形,找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方便了下面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的教學。]

2. 師:對,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生: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師:好,那我們先來看看兩條長邊,你發現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是人教20__課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圍繞第二單元已經學習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以提高學生對該單元知識的熟練掌握水平。整理和復習將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有序的分類、整合、提煉、應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__年版)》,本人主要運用情景交際法、實物展示法、學生自主操作探究與教師啟發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按照任務型的基本理念、課堂任務的設計符合學生思維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20__課標版是我校一直使用的數學教材,教材內容豐富,結構寬闊,螺旋上升,發展合理。本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理和復習是在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復習課,是對學習兩位數減去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鞏固復習。本課中表格式的歸納整理方法,在一年級上冊“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整理和復習中已經運用過,學生已有一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完全有能力進行合作探索。本單元結合上學期所學的“20以內進位加法”,充分體現了該教材以舊帶新的編排特點,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探索與實踐,加強觀察、分析、整合、概括能力的培養,進一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我校位置地處珠海城北邊緣,學生來自附近三個村子,還有超過60%的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弟,學生能進入公辦學校學習共享國家發展的成果,他們倍加珍惜。我們的學生天真活潑,熱情,好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學習思維多以形象思維為主,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學。他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在濃厚的興趣、好奇下,他們更容易產生較強的表現、獲勝欲望和自信心,從而形成積極、持續的學習動機。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認識到一年級學生的特性,教學設計做到充分、有趣,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和重難點

1、教學內容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整理和復習。教材對“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整理和復習安排了四項內容:第一、寫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所有算式;第二: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算式,并在整理中發現橫著、豎著觀察及得數的規律;第三、根據自己的發現重新制作出退位減法表;第四、復習算法,運用減法表。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和評價聯系方式,有個人評價、四人小組評價,并針對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及時進行表揚。

2、教學重點

使學生發現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規律,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教學難點

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和運用。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歸納和整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練、準確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知識的過程,體驗分類整理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規律的能力和總結整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邏輯美,培養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合作,發展合作精神,體驗探索的樂趣。

五、教具準備:

智慧教室平臺、希沃系統、PPT、優教信使班班通、互動答題器、磁鐵算式卡片45張、20以內退位減法表12張、學生寫算式磁鐵卡片每份25張,47份共1175張、作業紙47份。

六、教學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數學王國中本單元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小精靈的到來并發出挑戰,這樣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學生喜歡動畫、卡通的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保證新授課有充足的時間,達到不喧賓奪主但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計意圖】以數學王國及小精靈的出現,形式新穎,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再到小精靈和學生們進行挑戰,不僅能夠回顧本單元舊知識,還能讓學生們更專注,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真、獲勝的心理。

2、迎接挑戰,整理算式

⑴挑戰一:寫算式。

以小精靈之間對話的微課形式出示寫算式的挑戰要求,學生注意力集中聽小精靈的對話,生怕一不小心就聽漏了一句。形式簡潔,表達明了、清晰,吸引學生的注意。

挑戰中小精靈2分鐘時間寫8個算式的設計,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設定的,2分鐘內寫出8個算式是學生們都能做到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第一關的挑戰中真切的獲勝。

在“一2班隊”粘貼糖葫蘆作為獎勵的做法,讓學生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為后面的挑戰提供持續的動力和沖勁。

【設計意圖】把“寫算式”設計為挑戰一,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寫算式環節,回顧本單元所學的算式,明確知道20以內退位減法算式的特征,為接下來的“報算式”環節提供鋪墊。

⑵挑戰二:報算式。

教師手里拿著小精靈們寫好的算式卡片在學生面前晃過,讓學生意識到小精靈們寫了好多算式,都迫不急待的想和小精靈們比比,這時“挑戰二:比一比,誰寫的算式最多”的出現,符合了學生急切比較、想要獲勝的心情。

學生爭先恐后,紛紛舉手報自己寫的算式,老師隨意粘貼在黑板上。這樣設計是為之后算式卡片由“亂→有序、整齊”進一步加強了需要整理的意識和思維過程。

學生可能漏報和重復報的情況。出現漏報時,老師提示學生再找,并適時給予補充;出現重復報時,教師裁判“一2班隊”因為重復,挑戰失敗。教師在“小精靈隊”粘貼糖葫蘆作為獎勵;最后教師故意留一道算式不報、不粘貼。

【設計意圖】與小精靈比賽誰寫的算式多,創設一個學生與小精靈爭相比較、表現的學習模式:看得準、我敢比、我會說。這樣的一個競爭模式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式特別有意義和有學習效應。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氛圍;在“小精靈隊”粘貼糖葫蘆,與“一2班隊”抗衡,強化比賽的激烈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后教師故意留一道算式不粘貼的設計,還為“整理算式”環節埋下伏筆。

⑶挑戰三:整理算式

①集體整理,形成減法表

黑板上隨意粘貼的算式卡片給“整理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整理需求。讓學生表達自己想到的整理方法(說清三點:第一、先看被減數或是減數;第二、再看減數或是被減數;第二、排列方向是橫著排或是豎著排。如:先把被減數都是11的算式放在一起,再看減數,減數從小到大豎著排)。

緊接著讓其上臺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整理被減數是11的算式,并對著已整理好的算式重述整理方法,其他學生看整理,聽方法。教師接著提問“接下來該怎么整理?”并讓兩位學生上臺整理被減數是12的算式并描述方法;“再怎么整理?”讓兩位學生上臺整理13的算式;兩位學生整理被減數是14和15的算式;兩位學生整理剩下的被減數是16、17和18的算式。

上臺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少了一個算式,教師馬上詢問怎么辦?學生回答可以補充,教師現場補充書寫卡片,交給學生粘貼。最后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整理完成。

【設計意圖】根據經驗,學生有能力按一定的方法整理黑板上的“亂”算式,教師組織學生分步驟、按順序上臺整理。當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展現在學生面前,一定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成功體驗,為孩子學習數學提供持續的動力。

“挑戰三”中精心設計“漏卡片”環節,一個巧妙的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為學生“合作整理”時出現缺卡片現象提供解決策略,還讓學生明白“有錯就改,有漏就補”的成長道理。

②合作整理,自制減法表

教師提問是否還有其他的整理方法,根據經驗及對學情的了解,學生能發現不同與黑板呈現的整理方法,教師對學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進行表揚,并組織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方法,4人小組合作整理,看哪個小組整理得快。(在學生小組合作期間,老師巡視,用平板拍攝學生整理過程,同屏展示)

整理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匯報其整理方法及制作出的退位減法表,教師用平板展示之前拍攝的小組相對應的減法表。

匯報結束后,教師適時道出第二小組的整理方法和書上一模一樣。并請學生打開數學書24頁,把書上的減法表補充完整。我們整理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這顆糖葫蘆獎給大家!(在“一2班隊”粘貼糖葫蘆作為獎勵)

【設計意圖】本環節,制作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也是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從集體整理到小組合作,再到回歸書本,緊扣書本內容,讓學生經歷整理全過程。不僅呈現學生整理的思維過程,還讓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整理方法,培養動手能力,體驗分類整理的數學思想。

⑷挑戰四:運用減法表

第一關: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教師在黑板上的減法表中隨機點三道算式,學生說答案和計算方法,復習破十法、想加法算減法、連減法三種算法。

教師繼續在減法表中隨機點幾道算式,全班作答。

再請一位同學連續答一組題(教師在減法表中指13-5=?13-6=?13-7=?13-8=?13-9=?學生能快速說出答案)。教師及時提問:算得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秘密?學生描述規律,教師適機表揚其在減法表中發現的第四種算法。

【設計意圖】運用減法表第一關的設計,先讓學生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幫助學生加深對20以內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理解,熟練準確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再有意選擇一橫或一列算式進行計算,從減法表中發現第四種計算方法(多1少1),使學生初步感知被減數、減數、差之間的相互關系,體會數學的邏輯美,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第二關:不用計算,你能完成蛋糕的制作嗎?

屏幕顯示“蛋糕”,第一層14-5=9,第二層14-6=8,第三層是14-7=?A.6;B.7;C.8

學生使用優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題器進行作答,老師通過“答題結果”的功能現場統計學生答題情況。

屏幕顯示:-=,第四層應該填什么算式?請用答題器搶答,開始--

學生搶答。請搶中的同學作答。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節課的第二個高潮,學生通過一節課多個挑戰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整理和復習的要點。在運用減法表第一關的基礎上,學生有意關注減法表中的規律。第二關的設計,幫助學生鞏固減法表中“多1少1”的規律。運用優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題器進行互動,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既動了手指輸入答案也動腦子去思考信息,又能產出成果。

第三關:卡片接力

屏幕顯示11-2=?13-4=?教師使用優教信使班班通技術中“隨機選人”的功能,點名學生回答。并道出這些算式的差都是9,可以用“=”連接。

15-6=?教師使用班班通技術中“趣味選人”的功能,點名學生回答。

接著提問: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你還能找到差是9的算式嗎?請學生填寫在作業紙作答。作答完成后匯報結果。教師根據學生作答情況粘貼算式卡片,卡片顏色與黑板上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不同。

教師繼續提問:這些算式其實在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中都有,你能找到它嗎?讓學生上臺將這些算式卡片粘貼進減法表中,學生馬上發現這些卡片都在最邊,斜著看正好是一條線,并得出原來斜著看,表格里面的算式差都是相同的這個規律。

師:同學們,20以內退位減法表里還藏著許多秘密呢,留給你們下課后繼續思考。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并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重點:

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制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系,以后會有機會的。在中國,自20__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后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少年中敢于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20__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20__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復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20__—20__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后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單元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某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數學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4、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5、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6、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7、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8、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9、通過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的美。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物體中分離出面,再從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進一步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知識。

教學難點:

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讓學生動手在釘子板上圍、用小棒拼平行四邊形。

教學用具:

積木(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圓柱)、水彩筆、方格紙、白紙、各種彩色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法。

知識與技能:

通過了解七巧板的構成及拼擺七巧板,進一步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拼七巧板使學生鞏固已經認識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通過擺給出的圖案和自由擺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體會圖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對自然形手有一個新的認識(勞動的手、美麗的手)并產生對手進行描繪的欲望;

2、在對手形的描繪想象變化與添畫過程中,讓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增強;

3、在自主、開放、快樂的學習中畫一幅較有創意的手形想象畫。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設疑。

1、教師多媒體出示幾種有代表性的手的圖片,并請學生猜一猜這是誰的手。

2、教師設問:小朋友!你覺得手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3、設問二:你覺得什么樣的手是最美麗的手,什么樣的手是最神奇的手呢?

4、學生根據教師提示自由思考,大膽地進行猜想和回答。

二、欣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欣賞范圖手形游戲

2、出示手形想象畫掛圖。

學生觀察范圖,并比較范圖的差別,自由的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3、師:你能說說這些手形畫中最喜歡的是哪一幅嗎?哪一幅色彩最鮮艷,

4、哪一幅想象最豐富,哪一幅花紋最好看?

5、請幾名同學上臺,沾濕小手并在黑板上表達各種樣子的手,看誰表達的手最有趣。

6、學生上臺大膽表現自己想表現的手形,并作大膽的聯想。有認識手轉入如何表現一雙或者一只美麗并富有創意的手形畫。

三、看示范講步驟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作業的全過程。

2、學生觀看教師示范的過程,并根據教師的示范自由發言提問。

3、熟悉手形創意畫的整個表現過程,形成印象。

四、學生大膽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個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只手上有幾根手指?(5根)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4個)想一想,手指數和空檔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個空檔,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指出:其實像這樣的有規律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首先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書: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呈現例題情境圖,看看圖上有什么?你能從圖中找出像我們剛才游戲中手指和空檔這樣排列的事物嗎?看看哪個同學找到的最多?

生1:夾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樁和籬笆。

(板書:夾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

2、觀察“夾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圖)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樣排列的?

生:一個一個排列的。

師:一個一個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夾子、夾子、夾子……來排列的,它們是這樣排列的嗎?

生:不是。是按照一個夾子、一個手帕……這樣排列的。

師:對,它是按照夾子、手帕、夾子、手帕……順序排列的。(板書:夾子、手帕、夾子、手帕……)

師:第一個是什么?最后一個是什么?

生:夾子。

師: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都是夾子。還可以說成兩端都是夾子。

師把板書補充完整。(夾子、手帕、夾子、手帕……夾子)。

3、小結:像以上這樣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間隔的排列,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師:看一看,圖上一共曬了多少塊手帕?用了多少個夾子?想一想,你發現夾子的個數與手帕的塊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夾子數比手帕數多1,手帕數比夾子數少1。)

4、觀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圖)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們又是怎么排列的呢?第一個是誰?最后一個是誰?兩端都是誰?那么小兔子的`只數與蘑菇的個數之間有沒有規律呢?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呢?誰來說一說。(小兔和蘑菇間隔排列,兩端都是小兔,小兔數比蘑菇數多1,蘑菇數比小兔數少1。)

5、觀察“籬笆和木樁”(出示部分木樁圖)

師:再來看木樁和籬笆,你找到其中的規律了嗎?

說一說:你找到的規律是怎樣的?

6、歸納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一起發現了圖中存在的一些規律。一般來說,像夾子、小兔、木樁這樣,是處于兩端的物體(板書:兩端);像手帕、蘑菇、籬笆這樣,是處于中間的物體(板書:中間)。

現在,誰來說一說,兩端的物體與中間的物體間存在什么規律?

[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并且兩端物體相同,排在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要多1(板書:要多1)反過來,處于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要少1(板書:要少1)。]

三、動手操作:

同學們真聰明。現在,老師就要來考考你們了。(課件出示題目)

請同學們拿出身邊的小棒和小圓片,擺一擺,使得你擺出的圖形也符合這種規律,看誰擺得又快又正確。(學生動手操作)

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呢?誰上來擺一擺,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擺的。

(讓擺得較快的學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擺的情況)

師:如果將最后一個小棒拿掉,結果會怎么樣呢?

問:為什么同樣是間隔排列,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呢?(小棒和小圓片個數相等)

它們是怎么擺放的?(也是間隔排列,但兩端的物體不相同)

小結: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如果兩端物體不同,那么排在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個數同樣多。

四、鞏固、應用:

1、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也有這樣的規律。你能說一說嗎?((生舉例說明)

—如:樹和樹之間的空檔間隔排列,兩端都是樹,空檔比樹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條藍的一條黃的排列著。

—再如:每天學校做操時,操場上排列的隊伍、廣場的柵欄、……

2、師:老師這兒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助解決。大家請看屏幕。(課件出示題目)

(1)、“電線桿和廣告牌”

仔細看這幅圖,這是馬路的一邊,有電線桿和廣告牌,仔細觀察它們是怎么排列的?誰是兩端的物體,誰是中間的物體?現有25根電線桿,那么會有多少塊廣告牌呢?為什么?

(有24塊。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塊廣告牌,廣告牌的塊數比電線桿的根數少1)

追問:如果有25個廣告牌,那又會有多少根電線桿呢?為什么?

(2)、“鋸木頭”

師:圖中這人在干什么?

鋸木頭中是不是也有這種規律呢?

A、把這根木料鋸一次,能鋸成多少段?鋸2次呢?(課件出示)

B、如果要鋸成6段,需要鋸幾次?(課件出示)

問:同學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誰來說一說?(鋸的段數總是比次數多1,鋸的次數總是比段數少1。)

用這個規律快速搶答:鋸7次能鋸成多少段?鋸9次呢?55次?

反過來,如果要鋸成8段,需要鋸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結: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了規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規律:

1、請同學們再來看一看河堤上種的樹。(課件出示)

師:有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要種一棵桃樹。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桃樹?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請同學們再看這一題和上面一題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上一題是在河堤的一邊栽樹,這一題是在圓形池塘的一周栽樹)那答案一樣嗎?(同桌交流)

學生有可能會出現兩種答案(75,74)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課件出示,一起交流。師:同學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柳數和桃數相等)為什么會相等?(因為它們是在一個圓形池塘的一周栽樹,圓形是一個封閉圖形)什么是封閉圖形?(首尾相連的圖形,像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接下來我們再看兩幅圖。(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這都是封閉圖形。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桃樹?小結:在封閉圖形里,如果兩種物體間隔排列,那么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現在同學們知道剛才哪一個答案正確了嗎?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一條很有用的規律,還運用這條規律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這樣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老師也找了一些,我們一起來欣賞。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

2、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探究100以內數的規律,并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發現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的一般規律。

2、初步構建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由小精靈帶來一張藏寶圖引出“百數表”

二、解構百數表,探索數的規律。

1、觀察百數表,找規律。

出示41頁百數表第一、二行所給的數,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按照這個順序,你能填出它們之間的數嗎?

依次出示兩支特殊的數隊伍(兩個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數你能填出來嗎?(學生按一定順序把百數表填完整)。

2、涂色,找規律。

(1)完成41頁例4(1)的涂色活動。并交流涂色中發現的規律。

(2)你還發現哪些新的規律了嗎?

自己觀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說一說。

全班交流。

3、課堂小結。

三、依據規律,拓展提升。

1、給數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 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 )位數,100是( )位數,82是( )位數。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個( );2在( )位上,表示( )個( )。

(3)、36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 );99里有( )個十和( )個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 )、37 69、70、( )、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小的是( ),大的是( )。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小,哪個數大?”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P43。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

4、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的含義并能運用詞語表述。

難點: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老師在紙上寫一個數字,由一個學生當小老師點幾個學生的學號來回答老師問題,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回答來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表示數的大小程度的詞語。

(二)講授新課

1、說一說,對比感悟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寫字嗎?今天動物王國里面有幾個小動物也在寫字(分別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們有什么問題要我們解決的。

小青蛙寫了14個字,小老鼠寫了12個字,誰寫的多?誰寫的少?你知道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怎么樣的嗎?(在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識點)

小青蛇看見他們在寫字也加入他們的隊伍,它寫了72個字,那現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又是怎么樣的呢?

(在這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識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交流,加深了解

動物王國里面的國王看見他們那么愛好學習,于是給他們頒發了獎品(彩筆),獎品設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讓學生根據提示來說出答案,理解詞語(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三)舉一反三,鞏固應用

1、出示課本43頁做一做

2、課本45頁第4題

(四)闖關(運用知識)

咱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老師看見你們表現很棒,給你們設了兩個個難關,你們相信自己能闖關嗎?

第一關 比較時間

第二關 比較價格

(五)做一做課本45頁 數學游戲

(六)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新知識?你能用今天的知識說一說身邊的事物嗎?

五、板書設計

( )比( )多一些 (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得多

【篇四】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數的順序》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中經歷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多種方法。

2.歸納并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確運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確應用“>”“<”“=”。

難點:理解并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與學法:引導與探究法。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5○7 20○12 15○15(學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數,會比較大小嗎?這節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問題,比較十位數字不同的兩位數。

(1)大家當裁判:誰贏了?

小紅和小明跳跳繩,小紅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誰跳得多?用什么符號連接?

(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比較的方法。

預設:

①根據數的順序來比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據數的組成來比較。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37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圖,一對一對應擺放,發現42夠4個十,37夠3個十,第4個十就不夠了,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小結:十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誰的十多誰就大。

④42夠減37,所以42>37.

42>37,換個說法什么?(37<42).

2.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位數。

如果老師把42改成32,32和37哪個數大?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預設:

(1)32<37,因為2小,7大。所以32<37。

為什么直接比較個位數字?

(十位數字相同)

小結:十位數上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上的數小的,這個數就小。

(2)按順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計數器,十位上珠子一樣多,個位上珠子多的數就大。

用計數器,怎樣比較42和37?

數學上規定:滿十進一,42十位上有4顆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顆珠子,所以32<37。

3.歸納比較的一般方法。

同學們,剛才大家比較數位上的數是比較大小常用的方法。齊聲朗讀。

比較數的大小,一般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數字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數字小的,這個數就小。

807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档案密集架_电动密集架_移动密集架_辽宁档案密集架-盛隆柜业厂家现货批发销售价格公道 | 液氨泵,液化气泵-淄博「亚泰」燃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温州中研白癜风专科_温州治疗白癜风_温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温州哪里治疗白癜风 | 京港视通报道-质量走进大江南北-京港视通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实验室尾气处理_实验台_实验室家具_杭州秋叶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搅拌磨|搅拌球磨机|循环磨|循环球磨机-无锡市少宏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系统检测箱-电梯**检测仪器箱-北京宇成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耐火浇注料价格-高强高铝-刚玉碳化硅耐磨浇注料厂家【直销】 |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超声骨密度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起草单位】,骨密度检测仪厂家 - 品源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 焊接烟尘净化器__焊烟除尘设备_打磨工作台_喷漆废气治理设备 -催化燃烧设备 _天津路博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耐酸泵,耐腐蚀真空泵,耐酸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精密模具-双色注塑模具加工-深圳铭洋宇通 | 河南膏药贴牌-膏药代加工-膏药oem厂家-洛阳今世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转子泵_凸轮泵_凸轮转子泵厂家-青岛罗德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沥青灌缝机_路面灌缝机_道路灌缝机_沥青灌缝机厂家_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超声波破碎仪-均质乳化机(供应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地)-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河南包装袋厂家_河南真空袋批发价格_河南服装袋定制-恒源达包装制品 | 散热器-电子散热器-型材散热器-电源散热片-镇江新区宏图电子散热片厂家 | 短信群发平台_群发短信软件_短信营销-讯鸽科技 | 圣才学习网-考研考证学习平台,提供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等考试资料 | 玻璃瓶厂家_酱菜瓶厂家_饮料瓶厂家_酒瓶厂家_玻璃杯厂家_徐州东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长沙印刷厂-包装印刷-画册印刷厂家-湖南省日大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青州搬家公司电话_青州搬家公司哪家好「鸿喜」青州搬家 | 高铝砖-高铝耐火球-高铝耐火砖生产厂家-价格【荣盛耐材】 | 蔡司三坐标-影像测量机-3D扫描仪-蔡司显微镜-扫描电镜-工业CT-ZEISS授权代理商三本工业测量 | 全自动五线打端沾锡机,全自动裁线剥皮双头沾锡机,全自动尼龙扎带机-东莞市海文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日本东丽膜_反渗透膜_RO膜价格_超滤膜_纳滤膜-北京东丽阳光官网 日本细胞免疫疗法_肿瘤免疫治疗_NK细胞疗法 - 免疫密码 | 光泽度计_测量显微镜_苏州压力仪_苏州扭力板手维修-苏州日升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铣刨料沥青破碎机-沥青再生料设备-RAP热再生混合料破碎筛分设备 -江苏锡宝重工 | 软文发布平台 - 云软媒网络软文直编发布营销推广平台 | 悬浮拼装地板_幼儿园_篮球场_悬浮拼接地板-山东悬浮拼装地板厂家 | 十二星座查询(性格特点分析、星座运势解读) - 玄米星座网 | 山东太阳能路灯厂家-庭院灯生产厂家-济南晟启灯饰有限公司 | 皮带式输送机械|链板式输送机|不锈钢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械设备——青岛鸿儒机械有限公司 | 泰国专线_泰国物流专线_广州到泰国物流公司-泰廊曼国际 | 防爆型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校园气象站_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搜木网 - 木业全产业链交易平台,免费搜货、低价买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