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編寫教案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自信心。這里分享一些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下載,供大家寫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參考。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2

教材及學情分析: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的第四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于接納、樂于探究。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系,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過理解小數的意義,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在計算中,要把小數點對齊。

教法和學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觀看過跳水比賽嗎?跳水項目,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強項,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和李婷跳水的視屏)中國隊又贏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一下祖國的勝利吧。

在體育賽場上,不僅有激烈、好看的比賽,還蘊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同學們,你們想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嗎?

2、(課件出示跳水決賽統計圖)依次出示中國隊第一、二輪的得分,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3、引出課題:同學們看一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數加、減法的算式,小數加、減法的算式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任務。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明確自學任務:現在就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自學我最棒。認真自學課本96頁例1、97頁例2,然后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自學開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適時提醒:已經完成自學內容的同學就可以在組內進行兩兩交流。

三、小組討論,解疑答惑。

1、師:同學們剛才的自學都非常的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自學的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課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請小組長快速的上來領取你們小組的討論提綱。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的討論最積極、最認真,小組討論開始。

2、巡視:提醒各小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1、師:剛才,老師看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接下來,就讓各小組把你們的討論成果與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起進入下一環節:討論成果大展示。(課件出示:討論成果大展示)

2、請第一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3、請第二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4、教師點撥: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列豎式的時候當相同數位對齊了,小數點有什么特點呀?(小數點對齊)所以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對齊,那么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板書:小數點對齊)

5、師:那么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請下一組同學來為我們作一個小結。

6、請第三小組作交流展示。(邊交流教師一邊用課件出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7、齊讀一遍。(課件一條一條出示,學生讀。)

五、鞏固運用,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學會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呀?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奪冠軍,今天誰能成為我們班學習上的冠軍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成果大比拼”的比賽中去一決高下吧。(課件出示:學習成果大比拼)

2、請同學們拿出技能訓練題,為比賽做好準備

3、第一關:聰明小法官。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指名回答,同桌交換批改。(課件出示第一關:聰明小法官)

4、第二關:細心計算我最棒。(課件出示第二關)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批改出每組做得最快的小選手,然后請他來當小老師,幫助批改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業。

5、第三關:改寫小數我在行。(課件出示第三關)學生獨立完成后,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自己批改。

6、第四關:學以致用我能行。(課件出示第四關)小組合作完成后,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說完后教師出示課件訂正答案。

7、教師小結: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它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F在,請同學們快速的統計一下自己的成績。奪得本次比賽全部星星的同學請起立。站著的同學們就是我們班今天的冠軍了,讓老師為他們頒發獎杯。祝賀你們?。ㄕn件出示“獎杯”)我們一起為冠軍送上熱烈的掌聲吧。其他沒有奪得冠軍的同學們可千萬別灰心,今天你們也表現得很棒,繼續努力,相信我們班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冠軍。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那誰能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呀?

板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3

第一、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助于計算教學。李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學目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計算題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計算題的普遍特征,學生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練,學生的興致會提不起來,學習就顯得很被動。而王老師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課一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了起來。讓學生在主動中探索,在快樂中求知。超市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然后運用學生最喜愛的闖關題和抽卡比大小游戲,不斷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成為本課的特點。

第二、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看,李老師創設了現實超市購物情景,讓學生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有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這樣的教學是建立在舊知遷移的基礎上的。而這種情境的創設,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到“教材中的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能為探究新知識服務。另外,教學完小數加減法后,老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讓學生在做中,說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情感態度上來看,李老師開展了一連串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讓學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礎上進行闖關游戲。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總結收獲,鞏固新知。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4

本課題教時數: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光盤。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商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個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課題。

提問: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還列出了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加減法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問。

談話:你能用豎式計算“4.75+3.4”嗎?先試一試,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的第(2)問。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那么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

學生完成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再進一步追問: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為什么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嗎?

學生計算后,再要求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然后提出把計算結果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能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然后組織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第2題。

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5、完成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學得怎么樣?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課在繼續研究。

六、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

學生回答。

學生根據條件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學生口答算式。

學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數。

學生用豎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指名板演)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同學間交流自己想法。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學生交流后明確。

學生獨立計算,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學生各自在書上填出得數,并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結合線段圖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

學生交流。

問題的提出來自學生本身的思索,這讓學生更有興趣去探索、嘗試。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比較“數位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和“小數點對齊”,最終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教師鼓勵分小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小數加、減法的基本算理。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聯系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

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既鞏固了本課的相關知識點,又提高了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5

四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篇1

總復習

(一)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復習目標: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些靈活題,

復習重點:數位順序表

復習過程:

1、復習數位順序表(書p53)

請一學生說一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記數單位的區別,幫助學生記憶。

小組比一比:

小數點(     )是整數部分,(   )是小數部分。

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

(1)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左邊第二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     )

(3)小數一定比1小嗎(    )舉例

(4)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      )個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   )個,二位小數有(   )個

(7)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

(8)0.4里有(   )個十分之一,有(      )個百分之一

注:在小組比賽中復習小數相關易錯知識

2、小數性質

(一) 復習概念

(二) 小數化簡1.2300000,將1.23改寫成5位小數

注:強調小數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數大小不變。但是如果是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者去點零,小數大小有可能改變。

再強調3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3位,幾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幾位

練習:

(1)0.6里面有(  )個0.01    (2)0.61里面有(  )個0.01

(3)3.61里面有(  )個0.01   (4)0.061里面有(   )個0.001

7÷100改寫成小數(    );23÷1000改寫成小數(     )

34÷10000改寫成小數(     );  3÷1000改寫成小數(    )

0.25寫成分數(      );       0.312寫成分數(      )

把小數90.90100化簡后是(      )

將小數40.070化簡后是(        )。

3、復習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注:在移動過程中要畫出路線圖,這樣不容易出錯。小數點前面要添零,小數點后面不必添零

練習:63.6    ×10   ×100   ÷1000

63.6    縮小為原數的1÷10     縮小位原數的1÷1000

把300縮小為原數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縮小10倍   b擴大10倍   c縮小100倍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三位,得到的數比原數(       )

練習: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噸      6.5噸=(   )千克

1噸25千克=(   )噸   52米4厘米=(   )米 

教師提問:

這些題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還是從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4、 鞏固練習:完成書上練習

總復習(二)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復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33?3+1 6?7+5

2、計算小數加減法及驗算

3、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4、口答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二、組織練習 

1、改錯先說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2、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三、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并用字母歸納

(教師板書:用字母表示各個運算定律)

2、 課堂練習

1)、計算并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

178x26=

2)、簡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應用題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么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一、 綜合練習:

課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總復習(三)位置與方向

一、 復習內容:位置與方向(練習卷)

一、 復習目標:(1)使學生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能夠準確描述。

(3)能準確的量出物體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確畫出路線圖

二、 復習過程:

1、 幻燈片顯示方位圖,并標有角度。讓學生根據圖說一說各個地點距離學校的位置。

此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看圖說位置,并正確說明是在哪個方向偏幾度。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1

2、 復習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2(注意:量角器的正確使用,并注意一段線段表示實際距離多少)

鞏固練習:測一測(練習卷3、4題)

3、 算平均距離、平均速度

學生說一說方法,再做一做練習4(2)

4、 畫路線圖

注意:

幻燈顯示:

例: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說一說

總復習(四)空間與圖形

一、 教學內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類、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o。

2.,知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簡單基礎的題目。

1、 作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談談注意什么問題?(強調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

2、 三角形的穩定性。

說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給出三根小棒說說可不可以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為什么?

三角形的分類: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間的聯系及個三角形的特點。

活動二:解決問題

1、 求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1) 三邊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頂角是50度

3) 有一個銳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分析——解決——匯報解題思路

2、 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5度,頂角是多少?

觀察找信息——分析——解決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動三:提高題

1、 能畫出有兩個直角或者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嗎?為什么?

交流——匯報

2、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

交流討論——匯報

四、綜合練習:課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總復習(五)統計

教學內容: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 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么?

3、練習:1991—__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 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 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 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p127統計9、根據1997-__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 學生獨立完成后請交流。

(2) 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變化情況)

(3) 匯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 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14 根據我國1997—__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

總復習(六)綜合復習

復習內容:課本練習二十一

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個綜合的梳理,通過講評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靈活、牢固。

復習過程:

1計算,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簡算過程中要湊成整數的需要加上括號

(2)注意8和125的關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們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數的數,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個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減去連個數的積

2、遞等式計算

強調計算準確,并在稿紙上列豎式檢查

3、填空課本p1281、2、3題

4、選擇:

(1) 下面數量中與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題考核小數的性質和單位換算,小數點的移動。在講評過程中,注意再次復習這幾個知識點的靈活應用

(2) 下面每組3個角不可能在同一個三角形內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組答案三個度數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確的

(3) 下面每組三個角,不能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題考核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5、實踐操作

(1) 位置與方向

注意:強調要先找出觀測點,在觀測點上畫十字。先看所去地點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標上角度和線段

(2) 統計圖

注意:畫統計圖時要先描點再連線,并要標上數字

6、課本中剩下題均獨立完成。

四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篇2

第十單元總復習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有:觀察物體(為)、三角形、圖形運動(二);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有: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實踐與綜合領域的內容有: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綜合與實踐等。

所以,對本冊教材的復習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經驗與過程體驗,體現知識的概括、總結、分類、系統化的過程,要改變學生的復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復習方法。

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復習,進一步鞏固數概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復習重點: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復習難點:

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措施:

這冊教材內容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基本概念多,也比較抽象,很多內容都是今后進一步學的基礎。

通過總復習把本冊內容進行系統地整理和梳理,使學生對所學概念、計算方法惡化其他知識有更好的掌握,并把各單元內容聯系起來,形成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另外通過總復習,查漏補缺,使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能彌補當初沒學會的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課時:8課時

分課時:

數與代數-------------------------------------------------------2課時

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2課時

圖形與幾何-----------------------------------------------------2課時

統計與概率-----------------------------------------------------1課時

綜合與實踐------------------------------------------------------1課時

數與代數

第一課時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內容:P110頁的第1題及P112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題、第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四則運算的順序,鞏固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復習運用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以及減法、除法的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會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簡算。

3、進一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含有中括號的四則混運算、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減法以及除法的運算性質,會運用定律與性質進行簡算。

教具學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二、自主探究

1、復習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師: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55+20=75-55=25×8=200÷25=0÷50=100×0=

師:你能說出什么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嗎?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之后,課件出示加法定義)

師:根據這一組算式中的減法再說一說,什么叫做減法,它與加法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之后,課件出示減法定義)

師: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乘法?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之后,課件出示乘法定義)

師:根據乘法的意義,說一說它與加法有什么聯系?

師:什么叫做除法,它與乘法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之后,課件出示除法定義)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從上面的題中可以看出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有怎樣的關系?生: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四則運算中,你知道哪些與0有關的運算知識?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之后,課件出示與有關的運算知識)

2、復習括號。

師:(課件出示)下面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1)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綜合算式嗎?

①20×5=100②70-30=40③477-27=450

150-100=5015×40=600450÷9=50

50+25=7527+600=6274500÷50=90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誰能說說含有中括號和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生: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師:一個算式里,如果想改變運算順序,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要想改變某一個算式中的運算順序,就要使用括號,如果想改變一次就使用小括號,想要改變兩次就使用中括號和小括號。

3、整理運算定律。

師: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誰來說一說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怎樣用字母表示的?

生:a+b=b+aa×b=b×a(板書)

師:這兩個用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師:誰會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的結合律?

生:(a+b)+c=a+(b+c)(a×b)×c=a×(b×c)(板書)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這兩個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師:(a+b)×c=a×c+b×c(板書)表示什么運算定律?你能說出這個式子的意思嗎?它與乘法的結合律不同在哪里?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生:式子(a+b)×c=a×c+b×c是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只有乘法一種運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兩種運算;乘法結合律只能改變運算順序,乘法分配律改變運算順序后是求兩積之和。

師: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我們今天還學習過哪些運算的規律?

生:減法的運算性質和除法的運算性質。

師:你會用字母表示出來嗎?

生:a-b-c=a-(b+c)a÷b÷c=a÷(b×c)

師:這些運算定律或性質有什么實際應用?

師:通過上面的復習,關于四則運算、括號以及運算定律等知識,你知道了哪些?下面看教材第109頁第1題。

師:在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時,我們要根據算式的具體特征,靈活選擇計算方法。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上面的復習,你收獲了哪些知識?

生1:四則運算的意義以及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和=加數+加數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差=被減數-減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減數+差

積=因數×因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商=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

生2:我知道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生3:我再來熟悉一下運算定律。

(1)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為a+b=b+a。

(2)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為(a+b)+c=a+(b+c)。

(3)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用字母表示為a×b=b×a。

(4)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用字母表示為(a×b)×c=a×(b×c)。

(5)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于這個數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為(a+b)×c=a×c+b×c或者a×(b+c)=a×b+a×c。

(6)某些乘法算式,可以把某個數拆成兩個數的和(或者積)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或者乘法結合律進行計算。

生4: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這叫做除法的運算性質,用字母表示為a÷b÷c=a÷(b×c)

在進行連減計算時,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這叫做減法的運算性質,即a-b-c=a-(b+c)。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四則運算以及運算定律有哪些新的收獲?

生:通過復習,加深了對四則運算定義的理解,系統地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認識到了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不同點,能熟練地應用運算的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提高了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第2課時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及加、減法

教學內容:P110頁的第2題及第112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第5、第7、第16、第19、第21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回憶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點移動,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加、減法以及簡算等)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進行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與內化知識。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小數與單位換算,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小數加、減法及其簡算等。

教學難點小數與單位換算、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籃球巨星姚明之所以能在20__年以狀元的身份加盟NBA火箭隊,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身體條件很出眾。

(課件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圍1.42米)

師:讀完上面的信息,你對上面提到的數有哪些認識?(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及加、減法。(板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及加、減法)

二、自主探究

1、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師:小數的意義和數位順序表,然后完成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計數單位的區別)填空。

(1)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2)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右邊第一位是,它的計數單位是。

(3)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是。

(4)小數一定比1小嗎?(舉例)

(5)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6)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個。

(7)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個,兩位小數有個。

(8)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9)0.4里有個十分之一,有個百分之一。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小數與分數有何區別,它們又有怎樣的聯系?

師:讀下面的數(出示)

25.3359.031102.450.2650.0710.010106

師:讀寫小數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師:改寫或者化簡小數的根據是什么?

2、復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師:比較下面信息中三個小數的大小,說說你是怎樣比較大?

(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圍1.42米)

師:你能把2.26變成22.6嗎?

(指名回答)

師:小數點位置移動了,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這個變化規律是怎樣的?(教師出示答案)師:我們利用這個規律可以做什么?

生:小數單位之間的改寫,對較大數進行改寫。

3、復習小數與單位換算。

師:姚明身高的數值2.26米除了可以用米表示外,你還能用厘米、千米作單位寫出來嗎?你能用復名數表示出來嗎?(學生回答)

師:上面的改寫用到了哪些知識?你試著完成下面的練習。

(出示)

2.37米=厘米1.46米=毫米5070千克=噸

6.5噸=千克1噸25千克=噸52米4厘米=米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師: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應注意什么?用小數表示高級單位的名數和復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4、復習小數與近似數。

師:想一想,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然后完成下面的問題。(出示)

(1)因為姚明的籃球水平高,收入也非常可觀。在20__—011賽季,姚明的月薪達到了1258000美元(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年總收入156300000元(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2)某體育用品超市規模很大,一小時的營業額可以達到29500元,你能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嗎?如果保留一位小數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匯報)

5、復習小數的加、減法和簡便計算。

師:豎式計算并驗算。

4.92+5.08=5.1-3.24=15-12.78=3.5+4.67=

師:先觀察數字特點,能用簡便算法的用簡便算法計算。

4.9+0.1-4.9+0.134.02+13.5+0.98

5.6+2.7-4.45.17-1.8-3.2

9.95-(4.95+3.14)8.43+2.87+0.57+0.13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師:計算小數加、減法和簡算,你需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完成教材第109頁第2題,說說你有哪些收獲?

生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1、0.01、0.001??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的進率都是10.

生2:讀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去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是幾讀幾,依次讀出;寫小數時,小數點寫作“.”,小數部分讀幾就寫幾。

生3:小數的大小比較,先比整數部分,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再比較小數部分。

生4: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相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整數的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小數加法運算中同樣適用。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本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對每個知識點中涉及的知識進行了歸類整理。

生2:通過交流及其他同學的補充完整,提高了對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生3:學習了一些整理數學知識的方法,養成自覺整理與復習的意識和習慣。

五、板書設計

圖形與幾何

第1課時三角形

教學內容:P111頁的第3題及P113頁練習二十五的第8—10題、第1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類方法及各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完善三角形的認知結構

2、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四邊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積累有關平面圖形學習的經驗和方法,發展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與幾何領域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產生繼續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

教學難點知識的聯系及應用。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及三角形圖形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森林里的小動物看見兔媽媽撘的三角形房子非常牢固,它們都要改造自己家的房子。小象準備了三根木料做屋頂,長分別是15米、25米、52米。同學們,它能圍成房子嗎?為什么?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

師:今天我們就來復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板書)

二、自主探究

1、三角形的認識及各部分名稱。

師:出示一個三角形教具,問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回答)

師:誰能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重點強調“圍成”)。

師: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上課開始的“小象搭房子”的問題你會解答了嗎?同桌交流,并說一說你是怎樣判斷的。(通過匯報出示課件: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師:說說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師:(指著三角形中的虛線問)這是三角形的什么?(復習底和高)

師:畫出三個圖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展示)

師: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指著銳角三角形)它有幾條高?依次引出直角三角形(重點強調直角邊互為底和高)、鈍角三角形(教師示范畫鈍角一條邊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邊)各可以畫出幾條高。

2、整理復習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下面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樣求出來的?(學生自由回答)

師:在解答過程中,你運用了數學的哪些思想方法?(學生自由回答)

3、整理復習三角形的分類(按角分)

師:猜一猜下面的每個三角形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教師根據回答板書: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

師:說一說這是根據什么進行分類的。

判斷。

(1)任何三角形中都有兩個銳角。

(2)鈍角三角形中的兩個銳角之和大于90°。

(3)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之和等于90°。

師:如果把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你能用圖示表示出這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嗎4、整理復習三角形的分類(按邊分)

師:三角形如果按邊分,你可以把它們分為幾類?你能把結果寫在下面的圓圈里嗎?(學生回答)

師:完成下面的問題。

(1)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8厘米和5厘米,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從兩種情況分析)

(2)一個當藥三角形的周長是18厘米,其中一條邊長4厘米,另外兩條邊的長度各是多少厘米?

(3)一個等腰三角形周長是18厘米,一條腰長6厘米,底是多少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學生:等邊三角形)

師: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邊相等,三個角相等且都是60°.

師:完成下面的問題。

(課件出示,學生自由回答)

(1)一個三角形的周長是9厘米,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可能是多少厘米?

(2)3厘米、4厘米、2厘米;4厘米、4厘米、2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

觀察這三組的數字,判斷圍成的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能判斷出是銳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嗎?為什么?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看教材第110頁第3題,獨立完成,說說你有哪些收獲?

生1: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師等邊三角形,這樣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生2:只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它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還有可能是鈍角三角形。

生3:有一個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它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一定不是等邊三角形。生4:有兩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還可能是鈍角三角形。生5:有三個銳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師:關于三角形的復習,你還有哪些知識上的收獲?

生: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還可以用三個頂點的大寫字母表示。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復習三角形,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第2課時觀察物體(二)與圖形的運動(二)

教學內容:P114頁練習二十五的P11—13題。

教學目標

1、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和判斷由4個小正方體擺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形狀。

2、給出3組由小正方體擺成的立體圖形,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并判斷。

3、軸對稱和平移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2、軸對稱的性質和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圖形的平移。

教學難點:體會圖形的變換和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還記得《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同一座廬山,為什么詩人看到的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學生回答)

師:這里,詩人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復習本冊教材中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相關內容:觀察物體(二)、圖形的運動(二)。(板書)

二、自主探究

1、復習觀察物體(二)

師:小明從前面觀察由4個小正方體拼擺的物體,他看到的圖形是

示課件)

師:你是怎樣判斷觀察結果的?說說你的觀察方法。

生:先看層數,再看每層小正方體的個數與位置。

,下面哪個是正確的?(出師:用5個正方體擺成一個立體圖形,從前面看是

這個立體圖形是。(課件出示)

師:你是怎樣確定答案的?,從上面看是,從左面看是,

生:我是先從前面看到的形狀開始思考的,然后確定是C,但是還不能確定正確,需要與從上面和左面看的形狀進行核對,最后才確定答案。

2、復習軸對稱和平移。

師: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生: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折痕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師: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師: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有哪些?

生: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

師:已知對稱圖形的一半,怎樣畫出它的另一半?

生:現將已知圖形的每個角的頂點,在對稱軸的另一端以對稱軸為中點,量出與它們相對稱的點,最后將這些點用已知圖形的連接方法一一連接起來。

師:關于對稱和平移,你想挑戰一下自己嗎?獨立完成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

按要求畫一畫。

①將圖形沿OA線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②再將整個圖形向右平移7格。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關于對稱,你知道哪些知識?

生:軸對稱圖形的對稱點分別在對稱軸的兩側,并且與對操作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還和對稱軸互相垂直。

師:關于圖形的平移,具有哪些特征?

生:圖形平移前后形狀和大小不變,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師:從一個方向觀察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能確定形狀嗎?從幾個方向觀察可以確定?

生:從一個方向或者兩個方向觀察小正方體,是不能確定其形狀的,只有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才可以確定其形狀。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復習觀察物體與圖形的運動,你有哪些收獲?

生1:通過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美。

生2:通過復習我知道了,要養成樂于思考、善于質疑的良好習慣,體會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第1課時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P111頁的第4題及P114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第15題、第17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掌握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會根據圖上的相關數據回答問題。

教程與方法:進一步熟悉求平均數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認識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會求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平均數。

教學重點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求平均數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在掌握求平均數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感悟“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復習平均數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回憶一下,你還知道哪些平均數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板書:平均數和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自主探究

1、復習平均數。

師: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出示課件)

小明身高140厘米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里游泳不會有危險。

師:用四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每個杯子分別標有水面的高度,這四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師:20__年小剛家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噸?

師:張妍上次考試中,語、數、外的平均成績為96分,其中語文95分,數學99分,那么她外語考了多少分?(學生回答)

2、復習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師:畫復式條形統計圖需要注意什么?

師:打開課本第110頁,完成第4題。

師:在解答上面的問題中,圖例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復習平均數,你有哪些收獲?

生1:平均數在一組數據的值與最小值之間,不代表一個具體的量。

生2:總數÷個數=平均數。

生3:平均數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

師:通過復習復式條形統計圖,你有哪些知識上的收獲?

生1: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以后就是一個復式條形統計圖。

生2:一種圖例代表一種統計量。

生3: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形象、直觀、便于比較。

生4:復式條形統計圖一定要標明圖例,直條的寬窄要一致。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復習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你有哪些收獲?

生1:平均數描述數據的整體情況。

生2:平均數可以用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便看出組與組之間的差別。

生3:平均數的概念與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

生4: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借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

生5:描述兩組不同的數據時,可以用復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它體現了數學“數形結合”的思想。板書設計

綜合與實踐

第1課時雞兔同籠

教學內容:P116頁的練習二十五的第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用列表、假設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遷移思維的能力,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熟練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再一次親歷列表法、假設法等解題的過程,深刻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教學難點:建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雞兔同籠”是一道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許多小數數學問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

師:你知道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幾種方法嗎?通過比較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1:列表法,適合數據較小的問題。

生2:假設法,一般情況都適合,數量關系比較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復習“雞兔同籠”問題。

二、自主探究

師:擺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兩個圖形之間沒有公共邊)你能算出分別擺了多少個三角形和多少個正方形嗎?(學生回答)

師: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的票價是成人每人30元,兒童每人15元,買門票共花去210元錢,其中兒童有幾人?(學生回答)

師:三年級(4)班48人去北海公園劃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條,每6人克坐滿一條大船,每4人可坐滿一條小船,且每條船都沒有空位,他們租大船和小船各幾條?(學生回答)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復習“雞兔同籠”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生2:我學會了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

生3: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性。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總結得出: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先提出假設,如果假設后的情況與實際不符,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借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后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假設、調整、檢驗)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假設→調整(列表、畫圖)→檢驗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6

用計算器計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怎么算的這么快?(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說說你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么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9999×7=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7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2.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初步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培養對1億大小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工具

教學準備:課件、一包打印紙、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一填: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

10個10是();10個100是();10個1000是()。

1億是10個(),100個()1000個(),10000個()。

2、網絡數據:

2001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超過1億部。

2005年中國的網民超過1億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長達1億千米。

我國的小麥產量一直穩定在1億噸左右。

中國移動平均每天可以凈賺1億元。............

老師:

一億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時候就在想“一億步有多遠?”

吃飯的時候就會想“一億粒米有多重?”

發作業本的時候就會想“數一億本練習本要多少時間?”............

二、新知探究

(一)數一數。

1、質疑:出示一大堆本作業本場面讓學生直接數【疑惑:數不了】

2、解惑:討論怎么辦?【化難為易】

問題——數作業本要花多少時間?

材料——作業本,計時器

步驟——先測出數1本(10本)所需的時間

再推測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時間。

過程——表格式

10本100本1000本10000本100000本1000000本10000000本100000000本

9秒()()()()()()()

算一算

合()分鐘=()小時=()天=()年

小結——從現在開始(9歲)要數到18歲才能數完。

3、試一試

(二)量一量

一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

(三).稱一稱。(小組合作)

1、問題

數出100粒大米,稱稱大約重2.5克

照這樣計算,一億粒大米約重多少克?

2、步驟

1000(粒)10000100000000

25(克)2502500000

3、結論:億一粒大米約重2500000克。

4、運用

(1)我們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課后小結

三、課堂小結。

1、你知道了什么?(節約從每一粒米開始)每人每天大約吃400克大米,13億中國人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大約夠一個人吃(81250)天≈(223)年。

(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喜馬拉雅山高約88848米,一億張白紙疊在一起比喜馬拉雅山都還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發現!

2、你學到了什么?(化難為易)

課后習題

3、你還想知道什么,請用課堂上的方法和步驟繼續研究。并將你收獲到知識做成手抄報進行展示。

板書

一億有多大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8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篇1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讀懂折線統計圖,屆時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感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體驗制作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114頁第4題的病人體溫記錄折線圖:

1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匯報:剛進醫院時病人正發著高燒。病人體溫最高時是39.5度,最低時是36.8度。……

師:這也是一種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二、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1課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請把收集到的折線統計圖拿出來,說說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圖中表示什么內容?

2展示交流:每個組推薦一份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制作折線統計圖

同學們,你們剛才從報紙上、網站上、課外讀物等收集到了許多折線統計圖,這說明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那你不想動手制作一幅折線統計圖呢?

制作步驟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議一議:折線統計圖中的這條折線應該怎樣畫?

學生討論

小結: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小組合作動手制作

老師也在生活中去調查收集了許多資料。

1北京地區近六年來的年降水量統計表

年份 1998 1999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0 260 240 200

3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90 45 300 320

請從三組資料中選擇一組,制成折線統計圖

評一評:在小組內會軒昂評一評看誰制作的折線統計圖最正確、美觀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線統計圖中,能向別人傳遞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評價

預測:從__年和__年的旅游人數統計圖中,你能預計一下,再即將到來的__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將達到多少萬人?

預測身高

在書上完成例2,并根據數據進行合理的推測。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植樹問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

讓學生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答題卡。

課前準備:

首先讓我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來學做一節手操,好嗎?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剛才,在做手操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小手特靈活,哎,你們知道嗎?在咱們的小手中,還藏著數學知識呢?想了解一下嗎?

請你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看,這是同學們利用課余正在彩排節目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每2個小朋友之間牽著一根彩帶,用了幾根彩帶,把一根彩帶看成一個間隔,那6個小朋友之間是幾個間隔?

過渡語: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么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再次感知,找到規律。這里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么?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那么8棵樹、9棵樹之間又有多少個間隔呢?

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誰來匯報一下?

邊板書邊說: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停頓)那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

那20棵樹呢?

看來,告訴你們植樹的棵數,讓你們說出間隔數已經難不倒大家了,接下來,如果一排樹之間有22個間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樹嗎?

那30棵呢?(2人說)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剛才,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于動腦筋的。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師:近幾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一個個休閑廣場的建立,一條條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為一座具有內涵與魅力的花園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關勝利路步行街有這樣一些信息。

那同學們能根據題中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第二步為什么要加1?

師:剛才這道題同學們解答得很順利。

師:現在把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看看你們是不是還能很順利的解答?

師問: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師:雖然鄧老師對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沒有難倒同學們,那剛才在做這兩題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題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學們可以先思考再討論)。

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第一題是根據總長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路燈的盞數,而第二題是根據路燈的盞數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總長,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為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2.變式練習:

師:__年最受關注的兩個人物,你們知道是誰?他們就是航天英雄聶海勝和費俊龍,神六號的成功發射,讓人們歡心鼓舞,作為一名中國人也為之自豪。你們知道嗎,宇航員叔叔他們是每2小時(師讀題)。

聽了這3位同學的想法,你們會支持誰?說說理由!

3.綜合練習。

師:中國的體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誰?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那精彩的瞬間,再一次為他助威、吶喊!根據信息,學生討論,借助計算器算出劉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才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圍棋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120頁例3及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從封閉曲線(方陣)中探討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具準備:3×3格、4×4格、5×5格方格紙、圍棋子若干粒、4×4格條形吹塑紙貼在地下。

課前準備:課桌圍成“回”字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

猜謎:十九乘十九,

黑白兩對手,

有眼看不見,

無眼難活久。(打一棋類名稱)

[設計意圖:用引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每邊擺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3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搶答:讀題后,讓學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答案。)

(3)動手驗證: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驗證剛才答案。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xkb1.com

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點數。

教師表揚學生的創新擺法,并獎勵“智慧星”。(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2.教學每邊擺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4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游戲:讓一學生當“小老師”,其余學生當“圍棋子”,請小老師邀請“圍棋子”按上題要求站在老師設計的大棋盤上。

[設計意圖:這一游戲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擺放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把所學知識運動到游戲中。]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5)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3.教學每邊擺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5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匯報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4)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通過搶答、驗證、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

三、總結規律

(1)師:你覺得再用棋子擺,方便嗎?你能根據前面我們擺放的方法,填寫下列表格,總結出規律嗎?(小組合作完成)

每邊放的個數 最外層總數

… 

18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例3:出示圍棋格子圖。問: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都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總結規律::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間隔數×邊數=最外層的總數

(3)學生根據規律,獨立完成例3。

四、運用規律

1.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1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2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3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么算?一個三角形呢?(集體口答)

2.做第121頁第三題。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主歸納問題;教師在關鍵之處疏通點撥,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請你參加:

12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在教室內圍一圍。)

4.請你思考:(課件出示同學開聯歡會時的歡樂情景。)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四<1>班同學準備開聯歡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如果每邊做14人,(如下圖),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每邊都有8張課桌,一共要多少張課桌?

5.請你設計:(課件出示美麗的校園情景。)

學校為了慶?!傲弧眱和?,改變校園環境,想全校范圍內征集校園花壇設計方案。有以下三種,請每組同學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再動手畫一畫,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組做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具體情境中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第九單元 總復習

總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

復習目標: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些靈活題,

復習重點:數位順序表

復習過程:1、將第四單元的概念畫出,讓學生回家歸納在練習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復習數位順序表(書p53)

請一學生說一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記數單位的區別,幫助學生記憶。

小組比一比:

小數點(     )是整數部分,(   )是小數部分。

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

(1)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左邊第二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     )

(3)小數一定比1小嗎(    )舉例

(4)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      )個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   )個,二位小數有(   )個

(7)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

(8)0.4里有(   )個十分之一,有(      )個百分之一

注:在小組比賽中復習小數相關易錯知識

3、小數性質

(一) 復習概念

(二) 小數化簡1.2300000,將1.23改寫成5位小數

注:強調小數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數大小不變。但是如果是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者去點零,小數大小有可能改變。

再強調3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3位,幾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幾位

練習:

(1)0.6里面有(  )個0.01    (2)0.61里面有(  )個0.01

(3)3.61里面有(  )個0.01   (4)0.061里面有(  )個0.001

7/100改寫成小數(  );     23/1000改寫成小數(   )

34/10000改寫成小數(  );  3/1000改寫成小數(   )

0.25寫成分數(   );       0.312寫成分數(   )

把小數90.90100化簡后是(      )  將小數40.070化簡后是(        )。

4、小數點的移動

復習p61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注:在移動過程中要畫出路線圖,這樣不容易出錯。小數點前面要添零,小數點后面不必添零

練習:63.6    ×10   ×100   ÷1000

63.6    縮小為原數的1/10     縮小位原數的1/1000

把300縮小為原數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縮小10倍   b擴大10倍   c縮小100倍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三位,得到的數比原數(       )

總復習——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小數的性質和意義(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

2、小數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使學生熟練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4、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教學過程:

一、 講評第六單元試卷

1、口算。

2、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及驗算。

3、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復習將復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要求掌握好單位間的進率和小數點的移動)。

將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4、小數的簡算(復習鞏固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連減的簡算方法)。

5、解決問題(復習購物小票的填寫方法)。

二、 復習小數單位改寫、小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1、復習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師:想—想,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如何應用這個變化規律把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縮小它的1/10、1/100、1/1000……

練習:12.376÷10=(   )×100=(   )÷1000=(   )

2、復習小數和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練習: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噸      6.5噸=(   )千克

1噸25千克=(   )噸   52米4厘米=(   )米 

教師提問:

這些題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還是從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幾位?

通過上面的改寫,再想一想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低級單位的單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

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復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這個方法與以前學的名數的變化有什么聯系?

3、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

練習:345670000千米=(     )億千米≈(   )億千米(保留二位小數)

教師:想—想,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怎樣求?   

與求整數的近似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時,小數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位?   

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一位?

三、 綜合練習

課本p125小數       p128 1、2、3

總復習——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復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33?3+1 6?7+5

1、答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二、組織練習 改錯先說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說說運算順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三、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并用字母歸納

(教師板書:用字母表示各個運算定律)

2、 課堂練習

1、計算并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  178x26=

2、簡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應用題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么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綜合練習:

課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總復習——三角形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類、內角和。

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o。

2.,知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教學過程:

活動一:簡單基礎的題目。

1、 作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談談注意什么問題?(強調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

2、 三角形的穩定性。

說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給出三根小棒說說可不可以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為什么?

三角形的分類: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間的聯系及個三角形的特點。

活動二:解決問題

1、 求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1) 三邊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頂角是50度

3) 有一個銳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分析——解決——匯報解題思路

2、 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5度,頂角是多少?

觀察找信息——分析——解決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動三:提高題

1、 能畫出有兩個直角或者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嗎?為什么?

交流——匯報

2、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

交流討論——匯報

四、綜合練習:課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總復習——三角形的練習卷

復習目標:1、通過講評練習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相關概念更清楚。

2、熟練畫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邊分的分類,以及通過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來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復習過程:

1、復習概念:

概念: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

4、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2、練習講評:

(一) 在釘子板上畫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畫的時候為了準確,需要畫在釘子之間

(二) 填空:

1、一個三角形有(  )條邊、(  )個角和(   )個頂點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來分,可分為(       )、(   )(         三類

3、三角形按邊的長短來分,可分為(       )、(         )

注意:基礎概念題,主要是給學生對知識做個梳理

4、5、6、題主要是根據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來計算角度,除了方法外,還要強調細心計算。

(三) 判斷:

1、2、3、4、5都為概念的延伸題,要求學生要記憶

6、7、8為多項選擇,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公式、概念靈活做題

(四) 畫高:

注:重點也是難點,放慢速度,讓學生用幻燈展示作業,大家來評一評做對了沒有。

學生說一說畫高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畫垂線,用虛線

2、 要標上垂直符號

(五) 計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 媽媽買了個等腰三角形的風鈴。它的一個底角是25度,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是35度,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

注意:強調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總復習——位置與方向

復習內容:位置與方向(練習卷)

復習目標:(1)使學生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能夠準確描述。

(3)能準確的量出物體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確畫出路線圖

復習過程:

1、 幻燈片顯示方位圖,并標有角度。讓學生根據圖說一說各個地點距離學校的位置。

此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看圖說位置,并正確說明是在哪個方向偏幾度。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1

2、 復習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2(注意:量角器的正確使用,并注意一段線段表示實際距離多少)

鞏固練習:測一測(練習卷3、4題)

3、 算平均距離、平均速度

學生說一說方法,再做一做練習4(2)

4、 畫路線圖

注意:

幻燈顯示:

例: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說一說

結合練習卷5

5、 課堂小測

一份小練習,鞏固知識

總復習——統計

教學內容: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 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么?

3、練習:1991—__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 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 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 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p127統計9、根據1997-__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 學生獨立完成后請交流。

(2) 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變化情況)

(3) 匯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 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14 根據我國1997—__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

總復習——綜合復習

復習內容:《一課三練》p52-p55 

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個綜合的輸理,通過講評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靈活、牢固。

復習過程: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1)45+63+37+22   (2)8__(11__125)  (3)25__11     (4)72__125

(5)54__99+54      (6)3900/25/4      (7)(100+4)__25  (8)16__43-43__6

分析:(1)注意在簡算過程中要湊成整數的需要加上括號

(2)注意8和125的關系,8__125=1000,所以要把他們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數的數,所以25__11=25__(10+1)=25__10+25__1

(4)注意72__125,看到125想到要找個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__9)__125=(8__125)__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減去連個數的積

3、遞等式計算

強調計算準確,并在稿紙上列豎式檢查

4、填空

1、2、3、4、為小數的基本題,再次強調公式重要性。

5、6為小數提高題,應用了小數的性質、小數點的移動

5選擇:

(1) 下面數量中與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題考核小數的性質和單位換算,小數點的移動。在講評過程中,注意再次復習這幾個知識點的靈活應用

(2) 下面每組3個角不可能在同一個三角形內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組答案三個度數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確的

(3) 下面每組三個角,不能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題考核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6、實踐操作

(1) 位置與方向

注意:強調要先找出觀測點,在觀測點上畫十字。先看所去地點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標上角度和線段

(2) 統計圖

注意:畫統計圖時要先描點再連線,并要標上數字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篇2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目的:●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衽囵B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要求:●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衲苓\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衽囵B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規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

教學用具:每個學生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張,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2.一個平角是多少度?1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

3.如圖,已知∠1=35°,∠2=75°,求∠3的度數。

二、教學新課

1.投影出示一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幾個角?老師指出:三角形的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板書:內角)

2.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律。

3.以小組為單位先畫4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別計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學生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實驗研究,我們一定能弄清這個問題的。

6.剛才我們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先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的。在量每個內角度數時只要有一點誤差,內角和就有誤差了。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減少度量的次數呢?

提示學生,可以把三個內角拼成一個角,就只需測量一次了。

7.請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紙片,想一想,怎樣折可以把三個角拼在一起,試一試。

8.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9.拿一個銳角三角形紙片試試看,折的方法一樣。再拿鈍角三角形折折看,你發現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們能不能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為什么?(能,因為這三種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師板書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12.一個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兩個內角的度數,你能求出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嗎?怎樣求?

13.出示教材85頁做一做。讓學生試做。

14.指名匯報怎樣列式計算的。兩種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鞏固練習

1.88頁第9題

這一題是不是只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從哪看出來的?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銳角還可以怎樣算?

2、88頁第10題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兩底角相等)

②列式計算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頁第10題

①連接長方形、正方形一組對角頂點,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兩個什么圖形?

②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兩個三角形呢?

布置作業

圖形的拼組

1小組同學合作,用三角形拼四邊形

讓學生明確:

不是任意兩個三角形就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長方形

兩個相同的銳角或鈍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

用三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  第95~97頁例1、2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754+3826        -493

2、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__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匯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四、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略)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的復習。

課   型:練習課

教學要求:

1、 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 提高解題能力。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法則,加減法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法則進行準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是什么?

2、 口算下列各題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 板演下面各題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問:小數加減法如何計算呢?

二、 筆算練習

1、完成下表,并說說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單位元)

2、根據信息說說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三、 解決問題

1、 王叔叔一天賣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蘿卜多賣多少錢?

(2)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 班里要買一個足球和一個排球。

問題:可以怎樣買?需要付多少錢?

四、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100頁例3。

課   型:新授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

2、 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在計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導入: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二、新課:

1、 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1) 環城自行車賽段資料如下表。

(2) 今天第2賽段的比賽已經結束了,要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2、 小組合作要求:

(1) 先確定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2) 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 說說解答時你都用到了什么舊知識。

3、 匯報。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決問題:

(1)根據下圖,請你說說肖紅跳過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多少億平方千米?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第104頁例5和例6。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要求:

1、 在學習掌握小數加減法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3、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教學重點:判斷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

教學難點:正確的進行簡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 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根據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 引入:我們運用加減法的定律和性質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二、授新課

1、創設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績最好,他們參加4×50米接力賽,可能的總成績是多少呢?

2、小組合作完成

(1) 根據題目確定解答方法

(2) 寫出解答過程,并說說理由

3、匯報: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4、 比較: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怎么算比較簡便?根據什么?

5、 小結:整數加減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減法運算性質,對于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

三、復習鞏固

1、 練一練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獨立完成,組內交流思路.

⑵指名匯報

2、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要求:比賽完成,同學間互相介紹好的經驗、方法。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簡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25.42+8.58             =17+17

=34(秒)              =34(秒)

課后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第105頁練習十八

課   型:練習課

教學要求:

1、 鞏固小數的簡算,并能判斷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2、 培養學生進行簡算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認真進行簡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準確的進行簡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簡算練習

1、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題能用簡算的就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賽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決問題

1、p105 4

__年春季運動會田徑思念機組男子4×50米接力賽選手情況:

(見書)

提問: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問: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驟組內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通過觀察圖、計算,你知道__年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使多少?

⑵通過計算你還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5、p1069

完成表格。說說每輪動作后,這三對選手的的分及排名情況

四、作業:第134頁7題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課后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復習課.

教學目的:

1、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正確進行運算.

2、 能夠對一些能簡算的題簡算.

3、 進一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靈活解題能力.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計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問: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是什么?

什么樣的題可以簡算?根據是什么?

二、練習:

1.計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 擇正確答案.寫在等號后邊: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 先觀察數字特點.能用簡便算法計算的用簡便算法計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 列式計算:

(1).27.8減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減去37.82.得多少?

三、解決問題:

1、一只駝鳥每小時跑54.3千米,一輛卡車每小時行45.7千米.鴕鳥的速度比卡車快多少千米?

2、錦華水泥廠原計劃全年生產水泥13.58萬噸,結果上半年生產7.96萬噸,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產0.04萬噸,全年超過計劃多少萬噸?

3、有兩個糧食倉庫,第一個倉庫里有糧食57.5噸,第二個倉庫里有50噸,后來從第一個倉庫里運走糧食9.9噸,這時第一個倉庫的糧食比第二個倉庫少多少噸?

4、專業隊用三個月挖了一條9.5千米的水渠,第一個月挖了2.75千米,第二個月比第一個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個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七單元 統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書p108~10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新學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書p110~1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書p114~116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制成折線統計圖,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4的第4小題:

a學生先觀察體溫變化,交流對人體溫的了解信息;

b對照正常值發現信息

c回答書中的5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后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軸數據表示的含義。

2.完成書中p115的第6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結合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價值發現。

3.完成書中p116練習十九第9小題的問題解答;

讓學生根據張浩家這幾年旅游消費情況的統計表,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實踐活動

結合書中第7.8題的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課前參與:1.學生提前根據書中第7.8題的練習的要求,開展調查活動;2.應用書后的練習紙,進行繪制折線統計圖。

課中交流: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交流作品

課后延伸:組織學生從統計圖中預測信息,提出科學建議,布置在學校走廊上。

三、作業:完成書中p115的第5小題:

教學后記: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9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六年制第八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比較歸納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

生:喜歡!

師: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也有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課件播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第一輪錄像]

師: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輪中國隊的勞麗詩、李婷獲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獲得了49.80分。

生:中國隊比分高一些。

師:不錯,那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

師: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應該用減法計算。列式:53.40-49.80=

師板書:53.40-49.80=

師:計算這道題用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怎樣擺豎式?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

二 、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課件繼續播放第二輪比賽畫面)

師: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輪比賽中國隊獲得58.20分,意大利隊獲得49.20分。

生2:中國隊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隊的比分高。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生2: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3: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4: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多,這些問題的解答方法一樣嗎?豎式該怎樣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問題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該怎樣解答。

生匯報:

生1:我算的是“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用減法計算,列式:  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49.80+49.20=99.00

49.80

+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輪比賽完成后,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要用兩隊的成績相減……

投影展示學生計算方法。

師:大家算得都很好,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對位?

生1:為了相同數位對齊。

生2:……

師:“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

師:計算結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為什么?(生討論)

……

生1:把0去掉,因為這些0都在小數末尾。

生2: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看來大家學的都不錯。那上面的計算結果還可以怎樣寫?

(生試做)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習十六” 第1題。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題。

重點交流第1、3題怎樣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題。問: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3、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

教學伊始,教師運用回放錄像與解說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情境,真實、親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學生進入學習活動。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賞中國跳水運動員在比賽中珠聯璧合的完美發揮,回味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創造的輝煌成績,感受競技運動帶給人類的無窮樂趣。同時體會小數加減計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會到若不學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學不行。有了這種感受,學生才會將“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才會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加入到學習中去。

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所有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做鋪墊,教師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設交往、互動的協作學習環境,有利于群體智慧共享。學生在這種人格平等的環境中,自發釋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從而更自覺地承擔學習任務。

由前后兩次講課對比來看,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互爭論、共探究,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應該著眼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并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在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責任感、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鑒于此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流程。在全面發展的教育觀下,構建一個以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現象為切入點,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和策略。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

三、難點:

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四、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二)練習與應用。

(三)全課小結。

1、說說本單元我們共同研究了哪些內容。

通過學習有哪些收獲與感受?

2、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1)用豎式計算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2)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

(3)比整數加減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減法也同樣適用嗎?

(1)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口算時也要讓學生說一說部分題的注意點和計算方法,特別是進位加與退位減,以及被減數的數位不夠的情況與結果末尾是0的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形象的復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由于題目較多,可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些,然后集體訂正,學生也要說出列豎式的注意點,并列舉計算中一些典型的錯誤,讓學生在改錯中更深刻的體會計算的方法。

(3)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提醒學生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征,并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把整數的運算定律通過合理的遷移,最終能熟練地應用在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4題:

結合示意圖理解題意:

①竹竿的高度分成幾個部分的和?

②現在已知幾個部分?

③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④怎樣求池水的深度?

⑤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⑥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5題:

①先簡要介紹鈣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再讓學生看著統計表說說各種食品每1000克中的鈣含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②分別解答相關的問題,并提出問題。

(6)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題:

①教師首先講解,讓學生弄清當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義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變化”欄中的數字是與前一天比較的差值。

②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有關正負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數,比前一天少則是負數。

(7)完成練習與應用的思考題:

①先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知識和基本規律。

②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解答。

③集體訂正。

④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⑤增長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就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啊,小數加減法的運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呢,你還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嗎?課后去找,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⑥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創設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綠色環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經驗,嘗試著獨立列豎式計算,并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掌握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筆算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的簡便算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初步感知積的變化規律,初步體會簡便算法的依據。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的依據。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數。

問:這些口算題有什么特點?(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數兩個乘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添上幾個0)

板書其中一題:200×43

這題的得數是多少?怎么算的?

現在請你用豎式來計算,行么?

(板書豎式,強調0先不要對齊)

看板書:200×43=8600,問:誰能根據這個算式很快地編得數也是8600的乘法題?

(2×4300,20×430)

為什么這三個算式的得數都一樣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兩個乘數末尾合起來都是有2個0,所以都要添上2個0)

2、哪些同學昨天已經預習了數學課本?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嗎?

(要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例題

1、出示圖,提問:從圖上知道哪幾個信息?要求“每天大約能釋放出氧氣多少克”哪個條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850×15=

2、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850×15=?,用豎式怎樣算,請同學們在自備本上試一試。

指名板演,(可能出現的情況)

(1)按照原來的方法筆算

(2)0先不對齊,但在前面乘的時候,0也參與了

(3)交換了兩個乘數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時候,沒有把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

……

講評這幾種做法

第一種方法:是正確的

(重點講)第二種方法:為什么開始列豎式的時候0沒有對齊某個數位?(先不考慮,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既然是先不考慮,所以在這兩次乘的時候,0也不要考慮。(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這個0要補上。 ……

比較第一、二種豎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我們可以像這樣寫,比較簡便。

3、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講評。

三、鞏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得數。

2、第3題。

學生獨立分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組算的時候有什么特點?

四、布置作業

第2、4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確地比較幾個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生經歷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比較類推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據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比較多個數的大小。

教學工具

四年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知識鋪墊

(一)復習億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填空。

(1)820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它與720101的位數()(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個()。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個()。

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356○12802010○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導學生口答: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

(1)先看有幾位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2)如果位數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類推。

二、合作探究,教學新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幅圓遼闊,山河壯麗,氣象萬千,物產豐富,歷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創造和天開萬物造就的自然景觀為我們留下了景象驕人、數量繁多的名勝古跡,創造了輝煌的文化藝術,招徠各國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有課來到我國旅游。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來我國旅游的具體人數。

師出示課件2011年幾個國家到我國旅游的人數。(單位:人)

美國:2116100日本:3658200泰國:608000

俄羅斯:2536300印度:606500韓國:4185400

2.正確地讀出上面各數。

3.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4.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在這6個國家中隨意選取兩個國家的人數,比較它們的大小,一人出問題,一人來比較,解答。

自學提示:試著比較一下數的大小。

5.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歸納比較方法:位數多的數就大。(板書)

(二)初步研究新知

1.兩個億以內不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

216110○608000

師:哪一個數大?小組內討論交流。

小結: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

2.兩個億以內相同位數的數的大小比較。

608000和606500

師:位數相同情況怎樣比較?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小組匯報:都是六位數,就比最高位,它們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萬位,萬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個是8,一個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個學生說。

讓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3.多個數大小比較

要求:根據到我國旅游人數多少,將這6個國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學生小組內嘗試。

小組內交流各自比較方法。

引導比較:分類----七位數相比較---六位數相比較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1)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13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按照從小到大順序排列大小

505005005005500040005

四、教師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與我們學過的萬以內數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發現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方法:

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_。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五、布置作業:評測練習

板書

億以內數的認識

位數不同兩個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大小比較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多個數大小比較先分級再分類比較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3

線與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師:那我們找找看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兒?教師先點出一個端點這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那兒?

師:好了,那你看2號線,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剛才它在向兩邊怎么樣啊?

師:哎,它在往兩邊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邊有個小鴨子走啊走,然后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下鴨子說的話,好吧,預備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頭呢?

師:他說我怎么看不到頭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說這條線一直在往左邊不斷的怎樣教師用手勢比劃延長?

哎,你們真棒,都知道無限延長了。對無限延長就是怎么樣啊,不斷的延長延長延長無限延長下去對吧。那你們看在另一邊也有個小動物,他也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預備起

生:我怎么也看不到頭呢?

師:我怎么也看不到頭呢?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無限延伸

師:哎呀你們說的太好了,說明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左邊也在無限延伸,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兩邊都在做無限延伸。那你知道數學上像這樣的直直的,兩邊都能無限延伸的線叫什么嗎?

好了,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我把這個記下來。板書直線

師:請你仔細觀察,直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一樣的)?那他們之間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

師:哦,他說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還有嗎?教師引導可以度量嗎?

生: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直線不可以。因為它是無限延長的

師:說的太棒了,那我們說直線不能度量,兩邊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長,那如果我要畫直線的話,是不是可以一直畫下去,永遠都畫不完啊?

生:是

師:那怎么辦?誰能幫我畫一條直線?

抽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看

師:他畫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線?那我也畫一條可以嗎?師邊說邊畫我這樣子畫可以嗎?

師:認為我這樣子畫可以的舉手,(多數同學同意)認為我這樣子畫不可以的舉手(個別幾個)學生之間的辯論,用毛線表示說明(教師再畫幾條非橫著的線)哎,那我們現在能不能說出直線的特點了,一起說一下好嗎?

師生:直線是一條直的線,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伸。

2、射線的教學

師:好了,為了獎勵你們呢?請仔細看大屏幕,2號線又發生變化了,請仔細看。播放課件現在2號線變什么了?

生:變成線段了。

師:哎,2號線變成線段了,但是又出現了3號線和4號線。大家悄悄安靜地想一想,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直線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那它和直線之間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數學上把線是直直的,有1個端點,另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叫什么嗎?板書射線這個你們也知道啊,厲害啊,我先記下來啊。

師:那你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射線的特點和剛剛我們畫直線、線段的經驗,畫一條射線嗎?

請一位學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迅速畫一條自己喜歡的方向上的射線

3、生活中的線

師:哎,到這兒啊,剛才你們在說這些線的時候,老師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些線呢?(學生舉例,教師播放課件)

師:那好這是物體里面我們找到了線段,那平面圖形里面呢?三角形、長方形那個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線段?

師:哎,這是生活中的線段,那生活中有射線嗎?生活中什么我們可以的看做是射線?(學生舉例,并用手電筒照射燈光,說明由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

4、總結提升

師:生活中的線我們也找到了,看來大家對線段、直線、射線都了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們,(播放課件)這是一張線段、直線、射線的表格,請你快速思考,他們端點個數、延伸情況、度量情況的不同和共同點。同桌先說一說,抽生說、齊說

5、角的教學

師:哎呀,表格通過你們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沒有,我要考考你們了,請你準備好尺子、鉛筆和練習本。請聽題:有一點射出兩條射線,或者說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形成(組成)圖形是什么?請你畫出來。學生動手畫一畫

找2生到黑板畫

師:畫好了坐端正。你們和黑板上畫的一樣嗎?一樣在什么地方?板書角都是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師:那我們剛剛所說的線段(直線、射線)都研究的是什么?

生:線

師:那你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對了,就是(線與角)兩個內容。那你看黑板上兩個角,都是銳角,我們為了區分這兩個角,就需要給他們做個標記,講解角的標記這個角我寫了一個幾?

師:對,我們怎么寫呢,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寫1,讀作角一。那這個我標記個2,怎么記啊。所有同學舉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師寫這個角的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寫個2,讀作角二。會寫了嗎?

師:那請你把你剛才畫的角做個標記。是不是只能寫1啊?生活動

師:回顧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

三、練習提升

師:看來大家這節課都學的不錯,那我們就做幾道闖關題好吧?

生:好

師:請看第一關,觀察與聯想

(判斷題,要求孩子們說出錯的原因)

第二關線的聯想:過一點畫直線,時間1分鐘。????

四、回顧整理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P48~49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八的第4~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計算方法的`正確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0.65-0.256+0.340.83-0.59.2-62+2.8

3.4-317.6+3.93.6+2.40.45+2.850.73-0.214+3.9

1.6-0.44.5+0.50.82-0.42

二、新授

1、教學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讓學生試寫豎式,明確相同數位對齊。

思考:被減數百分位上沒有數,怎么辦,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試一試

思考:被減數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為什么?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3題: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第4~6題

1、“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2、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六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課堂

五、布置作業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5

教學課題: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于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范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 教學要點: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么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組交流): 哪組的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匯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并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 分類。

這么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 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學生上臺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么?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 跟著老師畫平角。(示范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做個游戲

⑴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老師轉動一周,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么?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周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 跟著老師畫周角。(示范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兩生上臺板演) 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系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匯報): 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結論?

三、回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鏟斗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 找出身邊的各種角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 看到生活中這么多的角,你想說什么?

四、總結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6

認識毫升

教學內容:p.15~17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00毫升=()升4000毫升=()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四.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7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對答案。

2.豎式板算:(每組叫一名同學上黑板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點撥: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或減起。)

3、揭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的小數減法.

二、目標實施

1、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為了促進你們健康成長,每學期我們都進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量體重。你知道你的體重是多少嗎?今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也在量體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匯報:(笑笑體重38千克、淘氣體重45.2千克、丁丁體重33.4千克。)教師板書

3、根據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氣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氣和丁丁一貫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們試著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4、課件出示: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為什么這樣列式?

(1) 自主嘗試計算:

(2) 交流匯報:

啟發學生思考:根據45.2-33.4這個算式,想: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計算小數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即相同數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4)計算:23.5-16.8

(5)討論歸納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低位減起;③十分位不夠減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5. 課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獨立嘗試計算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

(5)點撥:把38寫成38.0你知道是根據什么嗎?(這是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即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6、課件出示: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說一說。

7、嘗試做:

1.25+6.05=   78.3-6.9=

(1)觀察第一題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有0。)

我們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計算結果如果在小數的末尾有0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2)強調:哪一位不夠減要從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減.

8、小結:今天通過量體重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加減法的進位加、退位減)

討論交流:計算這樣的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總結:(1)小數加、減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簡易篇18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 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 、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 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 深化理解

689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声波乳化机-超声波分散机|仪-超声波萃取仪-超声波均质机-精浩机械|首页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登车桥动力单元-非标液压泵站-非标液压系统-深圳市三好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自考_湖南自学考试 | 仿真植物|仿真树|仿真花|假树|植物墙 - 广州天昆仿真植物有限公司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深圳彩钢板_彩钢瓦_岩棉板_夹芯板_防火复合彩钢板_长鑫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成人高考_浙江省成人高考网上报名| T恤衫定做,企业文化衫制作订做,广告T恤POLO衫定制厂家[源头工厂]-【汉诚T恤定制网】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进口便携式天平,外校_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奥豪斯工业台秤,V2000防水秤-重庆珂偌德科技有限公司(www.crdkj.com)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滁州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厂家_安徽高低温试验箱价格|安徽希尔伯特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EFM 022静电场测试仪-套帽式风量计-静电平板监测器-上海民仪电子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b2b网站大全,b2b网站排名,找b2b网站就上地球网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阳光1号桔柚_无核沃柑_柑橘新品种枝条苗木批发 - 苧金网 | 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 | 德国EA可编程直流电源_电子负载,中国台湾固纬直流电源_交流电源-苏州展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捷码低代码平台 - 3D数字孪生_大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免费体验」 | 针焰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 - 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PU树脂_水性聚氨酯树脂_聚氨酯固化剂_聚氨酯树脂厂家_宝景化工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沈阳建筑设计公司_加固改造设计_厂房设计_设计资质加盟【金辉设计】 | 中细软知识产权_专业知识产权解决方案提供商 | 免费B2B信息推广发布平台 - 推发网| 节流截止放空阀-不锈钢阀门-气动|电动截止阀-鸿华阀门有限公司 | 安徽净化工程设计_无尘净化车间工程_合肥净化实验室_安徽创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RTO换向阀_VOC高温阀门_加热炉切断阀_双偏心软密封蝶阀_煤气蝶阀_提升阀-湖北霍科德阀门有限公司 | 篷房[仓储-婚庆-展览-活动]生产厂家-江苏正德装配式帐篷有限公司 | 爱科技iMobile-专业的科技资讯信息分享网站| 桐城新闻网—桐城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 水热合成反应釜-防爆高压消解罐-西安常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慈溪麦田广告公司,提供慈溪广告设计。|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乳化沥青设备_改性沥青设备_沥青加温罐_德州市昊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气胀轴|气涨轴|安全夹头|安全卡盘|伺服纠偏系统厂家-天机传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