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shù)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信心。想知道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嗎?這里為大家分享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快來學習吧!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教科書第24——26頁。

設計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再安排說一說、畫一畫,比劃比劃等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平移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討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掌握正確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最后通過動手畫一畫,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

教學方法:在教師的適時引導啟發(fā)提示下,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實際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實際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的運動,使學生認識、感知、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教學重點:

1、認識平移和旋轉;

2、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片

教學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火車在軌道上直線運動。

電梯在上下運動。

小朋友玩電纜車。

[在這兒,以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師:同學們見過這些物體的運動嗎?你能描述一下嗎?

生:見過。

生:火車在向前開,電梯在上下移動,電纜車在向前開。

生:它們都是平著走的。

二、認識平移和旋轉。

1、認識平移。

師:像剛才看到的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都是平移。

板書:平移

[在這兒教師直接說明這種運動方式是平移,使學生對平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2、認識旋轉。

課件繼續(xù)出示:風扇的轉動。

飛機螺旋槳的轉動。

鐘擺的擺動。

師:你能描述一下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嗎?

生:它們都在轉。

師:對,說得很好,這幾個物體的運動方式和剛才那幾個物體的運動方式一樣嗎?

學生討論。

生:它們的運動不一樣。

生:火車、電梯、電纜是平著走的,風扇、飛機的螺旋槳,它們都是旋轉的。

[通過比較討論,使學生充分體會平移和旋轉是兩種不同的運動現(xiàn)象]

師:像風扇的轉動、收音機螺旋槳的轉動和鐘擺的擺動都是旋轉。

板書:旋轉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物體的兩種不同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板書課題)。

3、練一練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推拉窗的運動。

國旗的升降。

擰水龍頭。

撥算盤。

旋轉門的轉動。

拉開抽屜。

轉轉盤。

VCD光盤的進出倉。

汽車方向盤的轉動。

分別出示各個物體的運動,讓學生獨立判斷,說判斷結果,并描述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通過觀察、判斷、描述,進一步認識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現(xiàn)象]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師:生活中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xiàn)象?

生在小組里說一說。

[通過讓學生說進一步加深體會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并用語言描述出平移和旋轉]

指名說。

生:自行車輪是旋轉。

師:應該說成是自行車輪的轉動是旋轉。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師:在跑道上直線跑是平移,轉著圈跑是旋轉。

(3)師:你能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嗎?

學生先獨立比劃,教師再比劃讓學生判斷。平移可以是橫著移、豎著移、斜著移,只要在直線上運動都是平移。

[通過用手勢比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

三、學習方格紙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圖向右平移了(6)格。

金魚圖向( )平移了( )格。

火箭圖向( )平移了( )格。

2、確定平移方向。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小房圖是向右平移的,這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箭頭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讓學生獨立觀察后說一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等能力]

3、確定平移距離。

師指著箭頭說明:從箭頭可以看出小房圖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樣看出來的呢?

小組內討論。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參與到其中:兩個小房圖中間空著兩個小格,怎么說是平移了6格呢?

指名說討論結果。

沒有生舉手。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說錯了也沒有關系。

生:(不說話)

生:可以看小房頂?shù)狞c平移了6格。

師:說得真棒!圖形平移了幾格,不是看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之間有幾個空格,而是看圖形中每個點的平移距離。

[通過學生的討論、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通過理性的思考來獲取知識]

然后師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點來看一看。

4、生試著判斷金魚圖和火箭圖的平移,把答案填在書上,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及時點撥。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如何判斷的。

[讓學生說,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圖形平移方法的認識]

師強調要根據(jù)圖形中有代表性的點來判斷。

四、試一試。

投影出示“試一試”。

讓學生先說畫法,教師再提出建議,如:三角形有三個頂點,可分別把三個頂點平移后再連接起來。

指名到前面畫一畫,其余生在書上畫,集體訂正。

再讓學生說畫法,在學生畫的時候,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對于個別學生及時給予幫助。

[在這兒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既不能被困難嚇倒,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題(投影出示)。

讓學生獨立畫。

指名到前面畫一畫,集體訂正。

六、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觀點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圖形在方格紙上怎樣平移?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轉。

生:我知道電扇的轉動是旋轉。

生:我知道怎樣平移圖形,要平移圖形中的點。

……

七、作業(yè):

仔細觀察你身邊的物體運動,看看還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轉,并把它記錄下來,告訴你的同位。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掌握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中間有0的一種情況;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2、說出每個數(shù)中的0表示的數(shù)值。

(1)板書:39

請說出3和9各表示的意義。

(2)板書:0

請學生說出0表示的意義。

(3)在3和9的中間添上一個0,使39變成“309”,請同學說出0在這個位置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3頁例5。

(1)提問:哪個數(shù)和5相乘得0。

(2)列式計算:0÷5=0

(3)理解0÷5為什么等于0。

(4)結合算理說一說,0÷20÷8各得多少。

(5)總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學習教材第23頁例6中的(1)題。

(1)理解題意。根據(jù)題意可知,小明買了2套中國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08÷2

(2)板書:208÷2

(3)學生獨立完成筆算。

(4)展示學生筆算過程。

(5)觀察思考:為什么2除到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0時,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觀察學生的筆算,講清算理。

(7)自主回顧筆算過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

3、學習例6中的(2)題。

(1)板書:216÷2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用2去除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夠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減去0還得1,最后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與個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個位上寫8。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計算。

(1)獨立完成。

(2)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對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4)了解學生是怎樣驗算的。

2、病題門診。

(1)出示題。

(2)理順思維,觀察發(fā)現(xiàn)。

(3)說一說,這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學生板書并口述怎樣改正。

(5)說一說,做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筆算:

(1)嘗試計算。

(2)質疑。問:為什么商中間要寫兩個0?(商中間應該商幾個0,就寫幾個0,不能只寫一個0)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3

一、設計說明

1、教學內容的地位:《倍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承接了二年級對乘除法的學習,并為后續(xù)倍的進一步認識做了鋪墊?!氨丁痹趯W生生活中應用廣泛,因此,本節(jié)知識內容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學情分析: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相關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對于學生應該并不陌生。而經過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對乘法的應用比較熟練,也了解幾個幾代表的含義,所以這節(jié)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較為簡單,只需多加練習,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出“倍”的含義,加深對倍的認識。

3、設計理念:根據(jù)課程基本理念中“課程內容要有利于學生體驗和理解、思考與探索……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和《課標》中的教學建議“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的要求,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啟發(fā)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

4、基本思路:本節(jié)課我直接利用書中學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蘿卜的情景,將胡蘿卜直觀現(xiàn)實的擺在黑板上,并運用小棒讓每人都能動手操作,積極參與。等學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讓部分學生上臺演示檢查掌握情況。為了避免場景過多引發(fā)思維混亂,所以直接利用胡蘿卜的增減繼續(xù)學習。做題練習后,再次用拍手游戲鞏固知識,做到寓教于樂。引導學生進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題,檢驗學生是否融會貫通,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50頁《倍的認識》例1及做一做和P53-練習十一第1題

教材分析:二年級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的意義及相關計算,為本單元“倍的認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倍的認識”也是對乘法和除法的拓展應用,進一步為第六單元多位數(shù)乘法做了鋪墊。本單元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因此學好本單元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教學目標:

1.充分認識“倍”的概念。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含義,并會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shù)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的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將“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的除法含義”。

教具準備:胡蘿卜貼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小游戲。老師拍了多少下手,你們就拍多少下,從第一組開始,看哪個組拍的又對又齊。(教師拍兩下,每組學生拍兩下。)

通過體驗一個兩下與四個兩下的關系,引出倍的概念。

師:像今天這樣,我們就說你們拍的數(shù)是老師的四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倍”的知識。(板書課題)

(拍手接力連接了新舊知識,且操作簡便,耗時少,可以為后續(xù)學習留出更多時間。)

二、引導探究,認識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頁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①師:同學喜不喜歡小白兔呢?今天就有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有誰知道小白兔最喜歡吃什么呀?

學生自由回答。

師:老師今天就給小白兔準備了好多不同的胡蘿卜。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圖中有多少根大胡蘿卜?(貼上大胡蘿卜貼片,兩兩貼在一起。)

那帶葉子小胡蘿卜有多少根呢?(貼上小胡蘿卜貼片,兩兩一起貼在黑板上。)

師:像這樣把6根小胡蘿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蘿卜兩兩圈起來),就是幾個2根?(3個)

引導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們就說小胡蘿卜的根數(shù)是大胡蘿卜的3倍。(板書)

②師: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蘿卜一共有幾根?

白蘿卜是幾個2根呢?怎樣擺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擺小棒,數(shù)一數(shù)。指名學生上黑板用白蘿卜貼紙演示,擺一擺。

師:那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大胡蘿卜的幾倍?

指名學生回答,將白胡蘿卜兩兩圈起來。(板書)

(先由老師引導認識“倍”的概念,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體驗,將“倍”與“幾個幾”直觀的聯(lián)系起來。)

2.鞏固“倍”的概念。

①胡蘿卜擺好了,小兔子就開吃了,它先吃掉了一個小胡蘿卜(拿走一個),那大家再想想,白蘿卜變成了小胡蘿卜的幾倍了?

同桌討論怎樣擺。指名學生上臺擺胡蘿卜,在后面寫上有幾個幾,然后回答,集體訂正。

②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兩個白蘿卜(拿走兩個),那現(xiàn)在白蘿卜是大胡蘿卜的幾倍呢?

同桌討論怎樣擺。指名學生上臺擺胡蘿卜,在后面寫上有幾個幾,然后回答,集體訂正。

引導:“倍”就是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幾。

(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景也使學習不再只是枯燥的數(shù)字)

現(xiàn)在,小兔子去吃胡蘿卜了,大家也繼續(xù)用自己的小棒動動手,練習一下吧。

三、鞏固運用,加深體驗

1.教材P50-“做一做”第2題。

第一行擺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四倍,在第二行每5根擺在一起,要擺幾個5根?一共多少根?

學生動手擺小棒,數(shù)小棒,指名學生用展示臺示范,回答問題,集體訂正。

大家完成的都非常不錯,現(xiàn)在老師再來考考你們,看你們是不是明白了“倍”的概念。

2、教材P50“做一做”第一題。

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教材P53-練習十一第1題。

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指名學生回答并集體訂正。

4、拍手游戲。

剛才的幾個題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所以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休息一下,玩?zhèn)€小游戲。

老師先示范規(guī)則:我拍2下,你拍3個2下,回答你是我的3倍。

同桌之間進行游戲。

(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jié)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四、收獲,課后延伸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本課內容。)

2、小兔子吃剩的小胡蘿卜有3個,白胡蘿卜有5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老師要再貼上多少個白胡蘿卜,它才是小胡蘿卜的2倍?3倍呢?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大胡蘿卜:2根大胡蘿卜:2根

小胡蘿卜:6根3個兩根白蘿卜:10根?5個兩根

?小胡蘿卜是大胡蘿卜的3倍白蘿卜是大胡蘿卜的5倍

三、教學反思

因為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課的設計和教學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能動手參與、直觀體驗,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關知識。為此,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游戲導入,連接新舊知識。

在本節(jié)課的開始,通過拍手接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也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幾個幾和倍),從而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為新知的轉化做好鋪墊。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費時少,為后續(xù)的新知學習和練習留出更多時間。

2、情景教學,提高參與興趣。

結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境,借助直觀操作——胡蘿卜貼片和擺小棒,加深對新識的理解。擺小棒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與同桌討論交流的過程既加強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上臺演示,學生學習熱情更高了。

3、鞏固練習,多種方式結合。

與平時只為了答出問題不同,本次的練習先讓學生繼續(xù)用擺小棒的方式回答,動手的同時也鞏固了剛學的知識。然后再讓學生安靜的完成后續(xù)兩題,留出思考的時間。像這樣動靜結合,做到寓教于樂。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亂感,最后的拓展還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景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shù)中有幾個幾”是“倍”的概念,還要讓學生能反過來思考“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這樣也為后一節(jié)課的教學做了鋪墊

實際教學和設計畢竟不同,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課堂上因為學生熱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學生上臺擺胡蘿卜,所以課堂一度稍顯混亂。所以以后設計課堂時不僅要注重引發(fā)學生興趣,還要多注重教學常規(guī)與管理。實施數(shù)學新課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4

第1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shù)字

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

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shù)數(shù)、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

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shù)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__(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xiàn)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分數(shù),掌握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借助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shù)。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

多媒休、師生各準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各3張,水彩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里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桃園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桃子嗎?”唐僧說:“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半個桃子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把這個月餅怎樣了?(切開了)兩塊月餅的大小怎樣?(同樣大)說明老師怎么分?(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shù)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教師板書)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1份,這個數(shù)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shù)。(生讀)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塊)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

現(xiàn)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說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字詞)教師先給予肯定:其實同學們說的那些字詞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圓。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見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兩個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兩份都是它的)所以這里強調“每一份”。這句話中“它”是指誰?(這里的整個餅)老師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比大屏幕上的餅小得多的真餅,問:能不能說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這個真餅的?(不能)可見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請全班同學齊讀。

2、仔細觀察,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圓形。教師提問:這個圓形被平均分成幾份?(3份)涂陰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教師板書)只有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嗎?(另外兩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誰?(這個圓形)

3、動手操作,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分之一,接下來還想認識什么分數(shù)?(教師板書)

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四人小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狀的紙分別折出,并用水彩筆畫出陰影??茨囊唤M的辦法多。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折法,請同學到臺上當小老師評講各種折法正確與否,并說出道理。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樣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學習,認識五分之一。

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shù)這個大家庭里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shù)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和它們見面嗎?下面請你們打開書_頁,自學例4、例5。

例4、

(1)看書,填空。(多媒體出示。)

(2)學生匯報,訂正。

(3)教師指陰影部分問:它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請學生到臺上當小老師講解:把1分米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這位小老師?

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若學生提不出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對臺上的同學提問。

三、歸納認識,學寫分數(shù)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長方形的,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這條線段的。通過這些例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哪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那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2)像……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指黑板上的分數(shù))你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嗎?請在__頁上找答案。(請學生說,師板書)

(3)今天學的分數(sh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子都是1。)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分數(shù)是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4)寫分數(shù)時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下面就來寫幾個分數(shù),看誰寫得漂亮。(學生寫完后一起讀這三個分數(shù))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shù)

四、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做一做第_題: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劃√。

2、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一找分數(shù)。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6

一、總體說明

數(shù)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shù)慕滩膬热輰W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shù)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jù)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shù)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tǒng)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tǒng)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中出現(xiàn)的重復現(xiàn)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tǒng)計中出現(xiàn)的重復現(xiàn)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shù)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shù)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jù)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復現(xiàn)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shù)木毩暭訌妼W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tǒng)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shù)。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shù)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7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109頁的等量代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的第二節(jié)課,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等量代換是指一個量用與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數(shù)學中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shù)思想方法的基礎,用等式的性質來體現(xiàn)就是等式的傳遞性:如果a=b,b=c,那么a=c。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一些簡單問題的解決,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shù)知識作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角等量代換的意義,在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數(shù)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為以后學習數(shù)學知識作準備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中理清數(shù)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從而解決等量代換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西瓜、蘋果、砝碼卡片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情感激勵

1、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夸夸自己。

2、師:同學們的優(yōu)點真多,老師欣賞你們的自信,更相信你們在課堂上會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一、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等量代換。

1、出示面值100元一張人民幣。

師:同學們,一張面值100元的錢可以換幾張面值10元的錢呢?(9張、10張、11張),你想選幾張?

生:10張。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面值100元的錢和10張面值10元的錢相等。

師:相等數(shù)量進行交換,在數(shù)學里面叫做:等量代換(老師板書),它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2、課件出示曹沖稱象的故事。

師:曹沖利用了誰的重量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生:石頭。

師:為什么曹沖稱出了石頭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為石頭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師:是呀!曹沖才7歲就有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了大人們都難以解決的問題,你們愿意學習這種思想方法嗎?

二、進入情景,探究新知。

1、理解中間量。

課件出示一串葡萄和一個菠蘿。

師:你們是否可以判斷它們之間可不可以交換呢?

生:不可以。

師追問:為什么?

生:因為不知道它們的價錢。

師:誰可以給它們分別定一個價錢使它們可以交換呢?

生: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一串葡萄和一個菠蘿本來并沒有直接的等量關系,所以不可以交換,但你們卻用價格使它們有了等量關系,價格就像一座橋一樣把本來并沒有關系的葡萄和菠蘿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里價格就是葡萄和菠蘿的中間量,生活中的等量代換就是借助這樣的中間量進行的。(板書:中間量)。

2、課件出示例二的情景圖。

師:你們可以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呢?

生:1個西瓜的重量=4千克的砝碼

1千克的砝碼=4個蘋果的重量

1個西瓜的重量=()個蘋果的重量

師:如果要知道西瓜和蘋果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找哪個物品為中間量呢?

生:砝碼。

師:根據(jù)以上信息,請幫助小芳找到答案:1個西瓜與幾個蘋果同樣重?請在小組內擺一擺、換一換、說一說是怎樣推算的。

生:學生小組進行操作交流。

生:學生反饋討論結果:1個西瓜的重量=16個蘋果的重量。

師:讓學生完整地敘述推導過程,并課件演示代換過程。

教師小結:曹沖用石頭的重量代換了大象的重量,你們用價格作為中間量,使葡萄和菠蘿可以代換,剛才我們又借助砝碼作為中間量,用16個蘋果代換了4千克砝碼。人們借助中間量進行等量代換的方法一直應用到現(xiàn)在。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鞏固。

古代的時候沒有錢幣,人們到市場上不是買賣東西而是以物品換物品,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古代的物品交換市場?

生:想。

師:那么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時空遂道去看一看,但在時空遂道里有兩道難關,有沒有勇氣接受挑戰(zhàn)?

1、動物出難題:

課件出示蹺蹺板圖:從圖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一只羊的重量=四只兔子的重量

一只兔子的重量=兩只雞的重量

一只羊的重量=()只雞的重量

師:要知道羊和雞之間的關系,可以借助誰做中間量,把羊與雞聯(lián)系起來呢?

生:兔子。

生: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思考,再同桌交流匯報。

師:進行課件演示代換過程。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8

教材分析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47~49頁。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實例,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初步學會用噸作單位估計物體有多重。

2、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體重。

提問:能估計一下祁老師的體重嗎?

學生自由估計。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shù)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引入噸做了鋪墊。]

2、引入“噸”。

(1)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鯊魚的體重很重)

出示:它的體重是3000千克。

談話:還有更重的呢!

出示鯨魚和恐龍的圖片以及它們的體重。

提問:對這些動物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2)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shù)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

1、初步感受1噸。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敘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后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全體同學起立,學生觀察并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匯報。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你是怎樣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

[評析: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三、實際運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談話:我們在統(tǒng)計農業(yè)、漁業(yè)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鹽城市的農業(yè)生產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摘自鹽城市商會網站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學生練習后,組織全班交流。

3、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shù)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里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啟發(fā):雖然小明在數(shù)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后的改錯練習,以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出現(xiàn),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shù)學意識的培養(yǎng)。]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寫到今天的數(shù)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后交流。

2、出示: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shù)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9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厘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么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lián)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么樣?等號兩端的數(shù)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shù)字:還要看什么?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于一個“千”?

四、練習

1、根據(jù)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長50();鉛筆尖長4()。

2、把下面各數(shù)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3、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并在兩端插上標桿。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五、總結(略)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0

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1

教學目標:

1、在動手實踐中,認識并理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要用除法解決。

2、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對解決問題的方法作出簡單的解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小棒、花片

教學方式:

動手操作、師生互動、情境創(chuàng)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復習鋪墊。

1、看圖說說各是幾個幾。

小雞有3只,小鴨有__個3只,

小鴨的只數(shù)是小雞的__倍。

[幾個幾的知識的復習,為溝通舊知“幾個幾”與新知“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聯(lián)系作了良好的鋪墊,降低了幾倍的意義的教學難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師生探討。

導入:同學們,我們實驗小學的校園非常漂亮,為了把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成校長決定在校園內再擺放一些像這樣的花壇???,花兒們開的多艷啊!誰能說說花壇里有幾種顏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圖(電腦演示三個小朋友的對話,并分別閃動藍花、黃花和紅花)

(2)引導學生擺花片:擺2朵藍花片

我們還知道黃花有6朵,怎樣擺黃花呢?(學生討論后試擺)

(3)指名上黑板擺黃花。

問:“他擺的是幾朵花?他是怎樣擺的?”

問:“比較一下藍花和黃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黃花比藍花多4朵?!?/p>

“藍花比黃花少4朵?!?/p>

“藍花和黃花一共有8朵。”

“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這里通過出示情境圖、擺花片、比較藍花和黃花,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出發(fā),數(shù)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shù)學是沒有魅力的數(shù)學。]

2、揭示課題。

問:“你是怎么知道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的呢?”

引導學生說: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黃花的朵數(shù)就是藍花的3倍。

教師指出:把藍花的朵數(shù)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shù)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3、逐層認識。

追問:把藍花的朵數(shù)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shù)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可以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

同桌互相說說。

如果黃花再添2朵,現(xiàn)在是幾個2朵(4個2朵),我們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黃花,剩下幾朵黃花,那么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

4、練習反饋。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邊看圖邊說出兩種書的倍數(shù)關系。

[通過以上的操作,使學生明白幾個幾份,就是幾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數(shù)學概念“倍”。由學生先探討,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師再揭示,層層推進,加深了對“倍”的認識。同時通過份數(shù)的變化,讓學生明白“份數(shù)”與“倍數(shù)”的關系]

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

1、動手操作。

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你能擺出來嗎?

指名上去擺紅花。

問:“他是怎么擺的?為什么要2朵2朵地擺?”

問:“怎樣說出紅花與藍花的關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說。

2、練習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白菜有__棵,青菜有__個__棵。青菜的棵數(shù)是白菜的__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數(shù)又是白菜的幾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__棵,青菜有__個__棵,青菜的棵數(shù)是白菜的__倍。

[上一層次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幾份”就是“幾倍”的聯(lián)系,這里著重讓學生了解當標準量發(fā)生變化時,那他們的倍數(shù)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學生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動手操作中自主構建了數(shù)學知識,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合作中明理,從而對“倍”的含義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題目,自讀理解

(2)動手擺一擺,填一填

(3)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在書上畫一畫,教師注意巡視檢查

4、找倍數(shù):如教室里燈管的根數(shù)是電扇的__倍

國旗上小星星的顆數(shù)是大星星的__倍

爸爸的年齡是兒子的__倍

5、拓展練習:

看,孫老師帶來的水果真多呀?。ǔ鍪厩榫钞嬅妫?/p>

(2個桃3個蘋果4個梨6個菠蘿8個草莓12個西瓜)

看著這幅圖,你會用今天學習的有關“倍”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練習形式多種多樣,使學生對“倍”的理解更加透徹。發(fā)展練習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fā)展思維,提高語言的敘述能力。]

五、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倍”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前面的乘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幾個幾”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判斷“幾個幾”的時候不會有太多的困難。

因此,我確定這一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仔細翻閱了教材和教參,教參中明確要求,教學時要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到“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

教學時,我通過“看一看”讓學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頭腦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過“畫一畫”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鞏固頭腦里的影像。然后通過“算一算”讓學生利用掌握的關于“倍”的知識來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最后通過“說一說”的練習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從而把數(shù)學課本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1、借助直觀操作,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加深對“倍”的理解。

如我擺出2顆五角星,請你擺出這樣的3份。學生很快便擺出了,提問“每份有幾顆星星?有這樣的幾份?”板書:“有這樣的3份,就是3個2,也可以說是2的3倍?!比缓笳垖W生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再請學生擺這樣的3個4根,并用圓圈把它們一堆一堆地圈起來,一個正方形用4根小棒,1份用了4根小棒,就是4的1倍,3個4根,我們圈了3份或3堆,表示有3個4,就是4的3倍,這樣通過直觀的小棒圖來理解“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過反復操作、表述,學生加深了對倍的理解。

2、設計小困難,加深印象。

在學習過程中,看似學生都學會了,其實里面不排除一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為學生設計了幾個小困難。如先出示3根小棒,下面接著出示一把小棒(無法用眼睛看出來),讓學生迅速說出這把小棒的根數(shù)是3根小棒的幾倍?學生一臉茫然,無從下手。而真正理解倍的含義的學生會很快找到方法,3根3根的擺出來,一共有這樣的6份,就是3的6倍。緊接著提問“為什么3根一份?”請知道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恍然大悟。

3、注意進行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小棒圖來理解“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將直觀的五角星圖、小棒圖抽象到圖形圖,如:第一行畫3個圓,第二行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圓的5倍,請學生畫出來,從學生的作業(y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倍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圖象與文字間的相互轉化作用,通過互相的轉化、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shù)關系的過程都反映出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除整百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jù)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除整百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jù)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1頁的例1、例2及練習四中的題目。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掌握筆算方法。

2、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談話。

師:每年的植樹節(jié)全國許多部門與單位都組織植樹活動。比如,去年植樹節(jié)洛陽市植樹約有1538萬棵。誰能說說植樹有什么好處?

生:抵御風沙、綠化、提供新鮮氧氣

2、引出實際問題。

(1)呈現(xiàn)植樹畫面(教科書第19頁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學校今年植樹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解決問題。

① 對學生提出的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隨時解決。

② 對學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說出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1)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每位學生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全班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機會。

請小組推薦代表,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1)談話。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過分小棒,知道了結果;還有一些同學用除法豎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2)再現(xiàn)422的筆算過程。

3、試一試。

放手讓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

(1)師:我們已經解決了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該怎樣解決呢?再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告訴學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出豎式。)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xiàn)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實踐與應用

1、幫小兔拔蘿卜(課件出示)。

先請學生完成計算,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然后,課件顯示拔蘿卜的收獲,使學生體嘗成功的快樂。

2、幫小動物檢查對錯。

師:我們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還幫助小動物解決了問題,檢查出了錯誤。通過這些活動,你想提醒大家在筆算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3、設計活動(練習四第3題)。

(1)請學生欣賞廣場上花卉圖案(出示廣場一角畫面),接著引出布置學校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起解決提出的問題。

(2)自主設計圖案,并解決問題。

(可以獨立解決,也可以2~3人結合。)

完成設計后,全班交流。

4、猜數(shù)謎。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5

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shù)。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shù),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shù)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shù)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shù)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shù)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shù)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zhèn)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笨墒翘粕f:“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新課標第一網

[設計說明: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自然展現(xiàn)(是因為用整數(shù)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shù)),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xiàn)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設計說明:通過直觀演繹數(shù)學知識所蘊涵的思維發(fā)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xiàn)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guī),思維實現(xiàn)跳躍式的發(fā)展。]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shù)叫分數(shù)。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shù))抽幾個說說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fā)現(xiàn)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說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經驗聯(lián)系著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chuàng)新。]

再現(xiàn)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xù)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xù)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shù)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分的份數(shù)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shù)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說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蘊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并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說說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數(shù)中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嗎?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6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xiàn),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yōu)楸容^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shù)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7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qū)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

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qū)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qū)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級數(shù)學免費教案下載篇18

教學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的意識。

4、對學生進行愛護花草樹木的教育

教學重點:進一步感知除法的意義,感悟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會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準備:圓片、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計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

教師:我們學習過比較兩個量多少的知識,誰能根據(jù)這幅圖說一句話?(小兔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4只。)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也說一句,小兔的只數(shù)是白羊的3倍。他們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在學生感到迷惘時,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板書: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指名學生上臺擺。)

第一行擺:

第二行擺:2個3根(教師只說2個3根,讓學生思考2個3應怎樣擺。)

(2)教師揭示倍的含義,指著學生擺的兩行小棒小結:第一行擺了3根小棒為一份,第二行擺了2個3根是2份,我們就說,6里面有2個3,6是3的2倍。

(3)教師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問:第二行里有幾個3根?第二行的小棒數(shù)是第一行的幾倍呢?

讓同桌學生兩個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說。再添上3根呢?

(4)擺一擺,說一說。8是4的幾倍?8是1的幾倍?

2.教學例2。

(1)教師擺。

第一行擺:2片楓葉

第二行擺:4片葉子

問: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怎樣挪動第二排的樹葉就可以一眼看出兩排樹葉之間的關系?擺一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4片葉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兩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___倍。

4÷2=

教師提問:你能將空填完整嗎?第二行要怎樣擺,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

(2)教師擺第三排葉子

問: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的?怎樣挪動第三排的樹葉就可以一眼看出兩排樹葉之間的關系?擺一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12片葉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樣表示?

板書:第三行的個數(shù)是第二行的___倍。

12÷4=

3.新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都知道了什么?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我們就說這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4.課堂活動

(1)學生自己畫示意圖,并完成填空。

(2)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紅花的朵數(shù)是黃花的5倍呢?

三、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2題。

擺一擺,說一說。

2.口答

12里面有()個6,12是6的()倍。

42里面有()個7,42是7的()倍。

25里面有()個5,25是5的()倍。

18里面有()個3,18是3的()倍。

21里面有()個3,21是3的()倍。

30里面有()個5,30是5的()倍。

687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铝合金-建筑模板厂家-木模板价格-铝模板生产「五棵松」品牌 | 防火窗_耐火窗_防火门厂家_防火卷帘门-重庆三乐门业有限公司 | 家德利门业,家居安全门,别墅大门 - 安徽家德利门业有限公司 | 首页 - 军军小站|张军博客| 沈阳建筑设计公司_加固改造设计_厂房设计_设计资质加盟【金辉设计】 | FFU_空气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_空调过滤网-广州梓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济南ISO9000认证咨询代理公司,ISO9001认证,CMA实验室认证,ISO/TS16949认证,服务体系认证,资产管理体系认证,SC食品生产许可证- 济南创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郑州电线电缆厂家-防火|低压|低烟无卤电缆-河南明星电缆 | 山西3A认证|太原AAA信用认证|投标AAA信用证书-山西AAA企业信用评级网 | 天然鹅卵石滤料厂家-锰砂滤料-石英砂滤料-巩义东枫净水 | 幂简集成 - 品种超全的API接口平台, 一站搜索、试用、集成国内外API接口 | 重庆网站建设,重庆网站设计,重庆网站制作,重庆seo,重庆做网站,重庆seo,重庆公众号运营,重庆小程序开发 | 广东燎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网站建设-珠海网络推广-高端营销型外贸网站建设-珠海专业h5建站公司「了了网」 | SMN-1/SMN-A ABB抽屉开关柜触头夹紧力检测仪-SMN-B/SMN-C-上海徐吉 | 沙盘模型公司_沙盘模型制作公司_建筑模型公司_工业机械模型制作厂家 | 全自动不干胶贴标机_套标机-上海今昂贴标机生产厂家 | 检验科改造施工_DSA手术室净化_导管室装修_成都特殊科室建设厂家_医疗净化工程公司_四川华锐 | 今日娱乐圈——影视剧集_八卦娱乐_明星八卦_最新娱乐八卦新闻 | 海尔生物医疗四川代理商,海尔低温冰箱四川销售-成都壹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软膜天花_软膜灯箱_首选乐创品牌_一站式天花软膜材料供应商! | 污水处理设备维修_污水处理工程改造_机械格栅_过滤设备_气浮设备_刮吸泥机_污泥浓缩罐_污水处理设备_污水处理工程-北京龙泉新禹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心叶港澳台联考一对一培训_上海心叶港澳台联考,港澳台联考一对一升学指导 | lcd条形屏-液晶长条屏-户外广告屏-条形智能显示屏-深圳市条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消电检公司,消电检价格,北京消电检报告-北京设施检测公司-亿杰(北京)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压力控制器,差压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防爆压力控制器,防爆温度控制器,防爆差压控制器-常州天利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对讲-无线对讲系统解决方案-重庆畅博通信 | 自动检重秤-动态称重机-重量分选秤-苏州金钻称重设备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 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留置针测试仪-上海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复盛空压机配件-空气压缩机-复盛空压机(华北)总代理 | 化工ERP软件_化工新材料ERP系统_化工新材料MES软件_MES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游乐设备,360大摆锤游乐设备「诚信厂家」-山东方鑫游乐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TTCMS自助建站_网站建设_自助建站_免费网站_免费建站_天天向上旗下品牌 | 广州食堂承包_广州团餐配送_广州堂食餐饮服务公司 - 旺记餐饮 | 北京律师咨询_知名专业北京律师事务所_免费法律咨询 | 云南丰泰挖掘机修理厂-挖掘机维修,翻新,再制造的大型企业-云南丰泰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厂房出售_厂房仓库出租_写字楼招租_土地出售-中苣招商网-中苣招商网 | 快速卷帘门_硬质快速卷帘门-西朗门业 | 冷藏车厂家|冷藏车价格|小型冷藏车|散装饲料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十二分公司 | 沈阳楼承板_彩钢板_压型钢板厂家-辽宁中盛绿建钢品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振动测量仪电箱-轴承测振动仪器-测试仪厂家-杭州居易电气 | 海德莱电力(HYDELEY)-无功补偿元器件生产厂家-二十年专业从事电力电容器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