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教案的編排以教學過程的步驟為基礎,使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從而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

二年級(上冊)教材曾經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那時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并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繼續教學“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并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全單元教材分兩段編寫,第一段觀察長方體、正方體或這些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第二段觀察由3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1.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頁例題觀察長方體形狀的圖書柜,首先教學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已經能辨別圖書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圖書柜的前面又可以說成它的正面,圖書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側面,圖書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問學生“你能指出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讓學生在指指、認認、說說等活動中實現認識的轉化。然后教學在不同位置觀察這個圖書柜,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兩個面,有時只能看到它的一個面。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又畫了兩個這樣的圖書柜,其中一幅圖上畫出了正面、側面、上面三個面,另一幅圖上只畫出了正面和側面。讓學生判斷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學生在情境圖里分別感受老師和女孩的觀察,能夠體會老師同時看到了圖書柜的三個面,女孩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只同時看到兩個面。雖然例題里沒有出現只看到圖書柜一個面的情境,但學生能夠從看到三個面、看到兩個面,自覺體會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

“想想做做”里的習題大致分成三部分。第1題是鞏固對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認識。讓學生分別指一指哪是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大多數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兩種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不會有多少困難。他們憑頭腦里已有的洗衣機和冰箱的表象,識別洗衣機、冰箱各個面的圖形;又依據洗衣機、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圖形,想像這兩個物體的樣子。教材通過物體與圖形間的這種轉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有學生因不熟悉這兩種家用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下面的實物圖給予幫助。

第2題站在不同位置觀察放在桌上的長方體形狀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時看到文具盒的三個面。教材不把這個內容作為知識講授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體會這個內容。由于文具盒比較小,經常能同時看到它的正面、側面、上三個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側面也不難。而只看到它的正面、側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側面卻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視線放在與文具盒的正面、側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學生學會把視線放在適宜的高度上觀察,為下面繼續學習物體的三視圖作好準備。第3~5題是觀察幾何體,先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再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正方體,說出看到的圖形;然后是觀察兩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指出看到的圖形。在從正方體或長方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時,要指導觀察的方法。如從正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把視線垂直于物體正面的中間。又如從上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并緊靠物體,低下頭看把視線垂直于物體上面的中間。另外,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必須看實物,不是看教材畫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的實物圖。

2?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能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作為空間觀念的一個表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三視圖是指描繪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面的形狀的平面圖形。在第87頁“想想做做”第4、5題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方體、長方體的三視圖,初步體驗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要領,初步使用了說一說或連一連等選擇視圖的方法。第88~89頁教學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例題先讓學生用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照教材插圖里的樣子擺一擺,再分別從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觀察位置和相應的視圖用線連一連。擺、看、連是教材安排的三項學習活動。為什么先“擺”?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通過擺能夠了解物體的形狀和結構,區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便于觀察;第二個原因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可觀察的實物,防止部分學生因缺少幾何體而去看教材插圖。“看”是例題教學的重點,分別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這里的“看”要注意三點:一是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在全體學生中必須是一致的;二是觀察方法要正確,視線必須垂直于物體的那個面的中間;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圖形。例題里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三個正方形組成的,下面是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其中右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是兩個上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從上面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在物體上的兩個正方形面一個高些、一個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圖表示它們,應該是左右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必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體會。“連”是表達觀察結果的一種方式,教材里畫出了物體的三幅視圖,讓學生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適當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

“試一試”向學生提出了兩點要求,先是依據指定的正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然后是畫出這個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讓學生比較充分地經歷“視圖—物體—視圖”的轉換活動。依據視圖擺出物體一般經歷“研究視圖—擺出物體—驗證擺法”的過程。“研究視圖”要分析視圖的結構,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其中左邊的那個正方形上面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對視圖進行分析研究能啟示物體的擺放方法。“擺出物體”是在分析視圖、構思擺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時也會在分析視圖的同時進行。如看到正視圖的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就拿出兩個正方體左右并排擺在一起;又看到左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就在擺出的左邊那個正方體的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驗證。驗證的方法是從這個物體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一致,擺出的物體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不一致,應該重擺。這道題在擺好以后還要畫出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畫視圖的要求比選擇視圖連連線的要求提高了些,學生能畫出草圖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圍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相互轉化而設計。第1、2題要求學生先用三個正方體擺一擺。其中第1題是照教材畫出來的幾何體那樣擺,第2題是按“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這個要求擺,教學時不能疏忽這一點。第3、4題是“依據視圖要求拼搭”,其中第3題的每小題都只有一種擺法,擺好后還要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并畫出視圖。第4題是開放的,符合正視圖要求的擺法不惟一。先把兩個正方體一上一下豎著(或一左一右橫著)擺放后,第三個正方體可以擺在這兩個正方體的前面,也可以擺在后面。雖然擺成的物體形狀不同,但正視圖相同;雖然這兩個物體的正視圖相同,但側視圖不同。學生在體會這些同與不同時,空間觀念得到了發展。第5題里的三個物體都是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其中左邊和中間的物體都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4個正方體,右邊物體只能直接看到3個正方體,讓學生體會還有1個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體。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過自己親身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用多種適當的方法來求出平面圖形的周長;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擺放大圖形,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中來,通過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測一測等方法讓學生來感知周長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話,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各類圖形卡紙及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上課前已在教室中間擺放了一個圖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T:今天小朋友們是不是感到特別奇怪,老師在咱們教室中間圍了一個大大的圖形,請你仔細觀察這個圖形,把你的發現跟大家說一說。

(學生從外形上來說,直線曲線上來說,從對稱性上來說。)

T:觀察得真仔細,小朋友們以后觀察任何東西都要像今天這樣仔細。好啊,那咱們觀察過了,老師接下去就想請一位小朋友來走一走了。(教師示范:請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師的走法,從一點出發,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請其他小朋友注意觀察。)(學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們觀察得更棒,老師獎勵大家一個問題:剛才這位小朋友他是沿著這個圖形的什么走了一圈?(邊線或輪廓)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圖形的邊線或者說是輪廓叫作“周長”(板書:圖形的周長)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學周長

T: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嗎?(學生交流。)

教師演示:我們從任一點出發,繞著它的邊線走了一周,又回到這一點,那么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1)教師出示若干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來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圖形來比劃一下它的周長;

(2)觀察一下身邊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嗎?(我們還發現了物體表面的周長,板書:物體表面的)

T:我們發現了不光圖形有它的周長,物體表面也有它的周長。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體,選取它的一個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這表面的圖形的周長。

(①印當中來發現不封閉圖形;②老師也準備了兩個圖形,請你來描一描它們的周長:這什么這個不描呢?)(我們從一點出發,繞著圖形的邊線走,不能回到這一點,這個圖形叫不封閉的圖形,那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才有周長呢?)所以在數學上我們可用一句更加簡潔的話來概括: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請你判斷下面哪些圖形能計算周長(能,請坐好,不能,請舉手。)

(二)探求周長的方法

T:認識了周長,下面請你想想辦法來求求周長吧。

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四人小組了。

小組活動:老師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圖形放入每個小組的信封里,請各各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求周長的方法

交流:說說看,你們小組是怎樣來求的?(測量、繩子圍、對稱性……)

小結:我們剛才在求周長方法時,發現一個圖形比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來量,比較彎曲就可以用繩子來量,還發現對稱的圖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有幾厘米,怎么辦?

(2)我用兩根同樣長的繩子圍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誰的周長大?

(3)T:那你能這些方法來求一下剛才印下來的物體表面圖形的周長嗎?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圖形,以他們在上課時找到的特點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求周長了。)

※(4)小明的書桌面是一個長120厘米,寬50厘米的長方形。如果在它的二個角上分別裁去一個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問你圖形的周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圖)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T:通過咱們一節課的共同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4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倍的認識是數與代數領域“數的運算”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比率。比率這一概念在數學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以后學習比例、一元函數的基礎。理解兩個量的倍數關系(比率)也是學生乘法認知結構建立的重要方面。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與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在此基礎上學習倍的認識,能夠準確領會教材的層次和緊密銜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題前后的聯系。

備內容

倍的認識

倍的認識(1課時)倍的意義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1課時)

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1課時)

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操作活動中,獲得“倍”的概念的直觀體驗。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通過具體情境,經歷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2.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幾何直觀,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備重難點

重點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正確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

3.能正確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難點

1.理解“倍”的意義,并能正確運用。

2.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問題。

3.理解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制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制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匯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么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掌握、規范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算理及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桃子圖等。學生每人準備4籃桃子圖和8個桃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筆算:48÷6=

說說算理。

二、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師板書例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個?)師:該怎樣列算式呢?師根據學生回答并板

書:48÷2=

解決48÷2= 師:48÷2你們會算嗎?

我們可以用桃子來分一分。(請學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個,每個猴子分兩捆(20),剩下8個每個猴子分4個,所以每個猴子分得24個。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嘗試寫豎式。談話:如果做題都用實物分一分,那太麻煩了,而且我們以后還會學更大

數的`除法,經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列豎式來計算)前面我們復習了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現在出現了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你們會不會寫豎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兩次,寫豎式時要分幾步來寫,大家試一試,寫

出豎式。同桌兩個人可以討論,不會寫,也可以看課本第54頁。展示同學在試寫豎式中有代表性的幾種豎式,進行評講。(為了不亂,又讓人看得清楚,寫豎式時,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師結合分桃子,規范豎式寫法。因為先分整籃,所以先把4平均分兩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為什么?(表示2個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籃桃子),4減4得0,因為還沒分完,這里不寫0,整籃的分完了,就要分單個的,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數個位上的8落下來放在這里除,把8個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個,所以商4,寫在什么位上?(個位),2乘4得 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個桃子),8減8得0,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

5、寫豎式時應注意什么?

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三只猴子分桃談話:兩只小猴都分到了24個桃子,正準備回家,,他們的好朋友來了。

不能讓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決定把48個桃子重新平均分給3個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該怎樣列式?

6、鼓勵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邊分邊想,把4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分的過

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學生活動)

師:大家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根據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言人,

代表你們組的發言。

7、指生發言師:大家評價一下,這兩位小老師當得怎么樣?

8、總結歸納計算方法。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從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寫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數十位時商寫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數個位上的數時,商寫在個位。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豎式。

五、教師總結

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揚。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為比較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么?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為什么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通過剛才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6。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9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五班有學生70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閱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于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過數學游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游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游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于動腦。

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后,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方法不對,主要表現在: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加上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

2、在教學中,不注意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只是一味的教學課本內容,教學太死板,不夠靈活,不注意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還比較差,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4、在上課時,有時會留下一些小問題,比如說,有個別的落后生不能作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還需要課下輔導。

5、教師的教育思想有待于進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現代教育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轉化為自身的思想,切實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針對我們班學困生比較多的特點,我主要是課上多提問,課下多輔導,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不冷眼對待學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給差生補課的時間進行輔導,及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課后練習要把握訓練的要求和重點,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明確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內容。繼續抓好常規管理,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2、適當加強口算,提前口算教學。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掌握這些口算可以為學習本冊的筆算打下基礎,對以后學習除法試商、簡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較好的掌握這些口算,并為筆算作好準備,在教材中分別把口算提到筆算之前教學。

3、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運用七巧板拼圖形,初步理解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應用題注意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內容,適當增加有關本冊數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這些不僅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進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導學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種算法簡便。

5、加強學科教學研究,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并及時應用于教學實踐,同時注意總結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6、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0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是:

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項名稱;學會列除法豎式,并會用乘法口訣計算除法;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會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今后繼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余數的除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單元教材編排特點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2、創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3、內容的設計有一定的彈性,且形式多樣。

四、單元教學建議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2、加強觀察、操作活動的教學;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

2、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自覺地關注身邊的生活現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隱藏的數學信息,對收到的各種數據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煉,從而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并加以綜合運用。

六.課時安排

本單元用5課時完成

七.突破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2.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恰當、適時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4.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探索和討論。

八.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50~~P51上的內容。和P53練習十二第1、2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除法。

●教學重點: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稱。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在()里最大能填幾?5×()<16()×6<254×()<23133×()47>()×6()×8<26

2、計算:8÷4=45÷5=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教材P50例1。(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15÷5=[](組)(2)利用學過的表內出發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各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3)自主探索,匯報結果。(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2、學P51例2。(有余數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23÷5=4(組)…………3(盆)(2)橫式與豎式對比,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3)注意:[1]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商和余數的不同單位名稱。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3)訂正錯誤。

2、試一試自己的能力。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47÷6=33÷8=小組討論通過以上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1]、[2]、[3]略

3、作業練習。(1)找病因(并改正)(2)把橫式改寫成豎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稱。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題。

5、小組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錯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又學會了那些本領?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中應該注意些什么?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1

一、填字組成語。

()()為壑()精會()()容()定目()口()

昂()挺()情同()()不()不()有始()()

頭()目()汗如()()得意()()異()同()

()踏實()全()()注專心()()三()二()

千()一()震耳()()情同()()()()不安

爬()爬()東()西()一絲()()持()以()

有()有()扶老()()()死()傷各盡()()

()磚()瓦()中送()任勞()()()老敬()

()()為樂()不容()推心()()無憂()()

千()百()小心()()神采()()萬()千()

二、我會寫。

沉甸甸(ABB)

郁郁蔥蔥(AABB)

心心相印(AABC)

虎頭蛇尾(含反義詞)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淘氣——()信任——()復雜——()

自滿——()延伸——()諷刺——()

寬闊——()懶惰——()安寧——()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2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五冊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事物發生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每組準備一個盒子,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個。

教學過程: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里有一枚硬幣,它就在我的拳頭里,你們猜猜它會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幣到底在哪只手里,我們只能靠猜測,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這就是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出示課題;《可能性》

(評析;通過游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摸球活動

師:下面咱們再來玩一個游戲,老師這有一個盒子,盒子里裝了一些球,下面請同學來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顏色的球?[學生摸球]

師:誰能根據這些同學摸球的結果來猜猜盒子中裝的什么顏色的球?如果我們繼續摸下去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摸的結果呢?[學生回答]當我們摸的只有一種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一定”這個詞來描述。板書:一定

2、小組摸球

師: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個盒子,我們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來摸一次,大家記錄結果這次的摸球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摸完各小組匯報]

師:那么根據我們摸球的出現的情況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學生總結]反問:在老師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嗎?為什么?

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可能呢?[學生想辦法]看來事情有時是在發生變化的,有時不可能的事情會變成可能。

(評析:小組合作學習來探討可能發生的情況。)

3、六個例子

師:我們剛才通過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游戲中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發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生的,老師這有生活中的六個例子,我們來判斷一下[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三、動手操作

師:看來我們都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不過我們只是說一說。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3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

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4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p104—111)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二、發展性目標:

1、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列舉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難點:研究事件的不確定現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確定現象的規律性的分支。《新課標》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

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科書中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

教科書中還設計了有趣的摸棋子試驗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的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

因此,教科書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棋子試驗、涂色活動、抽簽游戲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教學建議】

1、注意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學要求。

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確定事件”“不確定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時,只要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使用有關術語進行解釋,也不必要求學生求出可能性的具體大小。

3、本單元可用四課時進行教學。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本班現有學生9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6人。三年級學生已經有兩年的數學學習經歷,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重點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和兒童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并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教材中,關于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以及有余數的除法。

五、教學進度

第一周:時,分,秒

第二周: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三周:測量

第四周:萬以內數的減法、加減法的驗算

第五周:加減法的驗算

第六周:國慶假日

第七周:整理和復習、四邊形

第八周:四邊形、平行四邊形

第九周: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第十周:估計、有余數的除法

第十一周:有余數的除法

第十二周:時、分、秒:秒的認識、時間的計算

第十三周: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

第十四周: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一位數乘二、三位數)

第十五周:多位數乘一位數:末尾、中間有0的乘法、整理和復習

第十六周:分數的初步認

第十七周:分數的初步認識、可能性

第十八周:數學廣角

第十九周:總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復習

第二十一周:期末復習檢測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6

一、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80×5=(注意0的個數)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發現規律:通過觀察,大家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7

第一單元: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第1——4頁)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后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了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材料資源,滲透思品教育。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數數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的數感。

2、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三年級數學活動上冊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熟練地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2、先讓學生在交流匯報中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與整理,然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和用數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對一至四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難點] 對所學知識有條理地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淘氣和笑笑以及他們的同學一起學習的圖片,大家想看嗎?

1、出示教學情境掛圖。

2、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

3、從開學到現在,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你能根據這幅圖給我們的提示說一說嗎?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小組交流前一段時間學到了什么?

2、組織全班交流,對前一段時間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回顧。在整理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將前四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類板書,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與說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1)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2)抽取幾道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2、第3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數字信息?

(2)獨立完成第(1)---(4)個問題。

(3)全班訂正。

3、第3題。教師可根據本班實際,適當規定時間(2~3分鐘),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查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今天我們對開學來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獲,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你留下怎樣的成長足跡?我們來一起說一說吧。

1、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示,從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怎么用數學等角度來尋找自己的成長足跡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足跡以寫“數學日記”的方式紀錄下來。

675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多功能机床-小型车床-山东临沂金星机床有限公司 | LHH药品稳定性试验箱-BPS系列恒温恒湿箱-意大利超低温冰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磁力反应釜,高压釜,实验室反应釜,高温高压反应釜-威海自控反应釜有限公司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智慧水务|智慧供排水利信息化|水厂软硬件系统-上海敢创 | 恒温恒湿箱(药品/保健品/食品/半导体/细菌)-兰贝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钢衬玻璃厂家,钢衬玻璃管道 -山东东兴扬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螺杆空压机,烟台空压机,烟台开山空压机-烟台开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莱州网络公司|莱州网站建设|莱州网站优化|莱州阿里巴巴-莱州唯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湖南成人高考报名-湖南成考网 | 气动|电动调节阀|球阀|蝶阀-自力式调节阀-上海渠工阀门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jrs高清nba(无插件)直播-jrs直播低调看直播-jrs直播nba-jrs直播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农业四情_农业气象站_田间小型气象站_智慧农业气象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盘扣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移动脚手架,专ye承包服务商 - 苏州安踏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华锤电器有限公司_地磅称重设备_防作弊地磅_浙江地磅售后维修_无人值守扫码过磅系统_浙江源头地磅厂家_浙江工厂直营地磅 | 电主轴,车床电磨头,变频制动电机-博山鸿达特种电机 | VOC检测仪-甲醛检测仪-气体报警器-气体检测仪厂家-深恒安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卓美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卓美防雷公司-防雷接地-防雷工程-重庆避雷针-避雷器-防雷检测-避雷带-避雷针-避雷塔、机房防雷、古建筑防雷等-山西防雷公司 | 无轨电动平车_轨道平车_蓄电池电动平车★尽在新乡百特智能转运设备有限公司 | 地磅-地秤-江阴/无锡地磅-江阴天亿计量设备有限公司_ | 施工围挡-施工PVC围挡-工程围挡-深圳市旭东钢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仿古建筑设计-仿古建筑施工-仿古建筑公司-汉匠古建筑设计院 |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脉冲布袋除尘器_除尘布袋-泊头市净化除尘设备生产厂家 | 下水道疏通_管道疏通_马桶疏通_附近疏通电话- 立刻通 | 合肥网带炉_安徽箱式炉_钟罩炉-合肥品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骨龄仪_骨龄检测仪_儿童骨龄测试仪_品牌生产厂家【品源医疗】 | RS系列电阻器,RK_RJ启动调整电阻器,RQ_RZ电阻器-上海永上电器有限公司 | 苏州伊诺尔拆除公司_专业酒店厂房拆除_商场学校拆除_办公楼房屋拆除_家工装拆除拆旧 | 丹佛斯变频器-丹佛斯压力开关-变送器-广州市风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四川成都干燥设备_回转筒干燥机_脉冲除尘器_输送设备_热风炉_成都川工星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OLChemim试剂-ABsciex耗材-广州市自力色谱科仪有限公司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SMC-ASCO-CKD气缸-FESTO-MAC电磁阀-上海天筹自动化设备官网 | 自动记录数据电子台秤,记忆储存重量电子桌称,设定时间记录电子秤-昆山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