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是濃厚的,教師再讓數學的魅力適度展示,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不但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科書5頁同樣多、多些、少些,練習一第2—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培養動手能力。
2.進行比較,培養觀察和判斷能力。
3.用完整話說一說有關“同樣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學會正確握筆方法,寫字的姿式及寫法,提高書寫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強調寫字的基本要求,培養良好地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連線初步認識一一對應。
2.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3.做寫字準備練習,強調寫字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
1.一一對應,比較多些、少些。
2.寫字準備練習。
教具準備
1.實物圖或電腦軟件,4個蘿卜,4只白兔;2只小雞,1只小鴨圖;2個蘋果,3個桃的圖。
2.磁力板及10個○,7個△,5個□;小棒若干根。
3.畫有寫數字練習格的小黑板。
4.學生準備5個△,5個○,5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教師在磁力板擺3個△、4個□、5個○,請學生按圖形種類分類。
要求:把同一類移動到一起,并用筆或金屬絲圈起來,再數一數每個圈里的圖形各有幾個?
2.請同學們把混在一起的學具分類,而后用手各畫一個圈。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認識一一對應,教學“同樣多”。
①教師在磁力板上無規則出示或電腦顯示4個蘿卜,4只白兔,請同學分類。
②指名將蘿卜和白兔按順序從上而下排成兩行并且圈起來,成5頁左上圖形狀。
③引導觀察,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只白兔?
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邊說邊在蘿卜和白兔之間放一根小棒或電腦顯示連線)蘿卜沒有多余的,白兔也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④認識在什么情況下,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引導學生說: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蘿卜沒有多余的,白兔也沒有多余的,我們說: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指導學生用4個○代表4個蘿卜,4個△代表4只白兔,邊擺邊說,邊動手連線。說明蘿卜、白兔同樣多。(板書: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⑤相互之間指著課本上的圖說一說。
(2)動手擺學具,理解“同樣多”。
①擺□,要和○同樣多。(5頁右上練習,指一名同學到前面擺,其它同樣在課桌上擺)
請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擺2個○,再在右邊對著○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怎么擺,擺擺看。
請擺學具的同學說一說,怎么擺,擺幾個□,□和○同樣多。
②擺△,要和○同樣多。
請同學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4個○,在○下面一個對著一個擺△,△要和○同樣多,要邊擺邊說。(一個△對著一個○……,擺4個△和○同樣多)
請一名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3)請同學們指著教室的人或物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
2.利用一一對應,認識“多些”、“少些”。
(1)觀察比較,認識“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電腦顯示2只小雞的集合圖,再在右邊出示1只小鴨集合圖。
指圖問:不用數,怎樣知道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還是哪個多些?
②學生回答:“用連線方法,一只小雞對照一只小鴨,在小雞和小鴨之間連上一條線?!?/p>
③指圖提問:小雞和小鴨都對上了嗎?有多余的小雞嗎?再看,小鴨和小雞都對上了嗎?有多余的小雞嗎?
④師生共同小結:一只小雞對著一只小鴨,小雞有多余的,小鴨沒有多余的,我們說:小雞比小鴨多。(板書:小雞比小鴨多)
⑤練習:課本5頁左下圖,學生擺完后,再說一說怎樣擺,△就比○多1個。(先一個△對著一個○,都對上以后再多擺一個△。)
(2)觀察比較,認識“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電腦顯示:2個蘋果的集合圖和3個桃的集合圖。
提問:不用數,怎樣知道蘋果和桃誰多、誰少?
②同學們互相議論后,指名回答并連線。
③小結:一個蘋果對著一個桃;蘋果沒有多余的,我們說蘋果比桃少。(板書:蘋果比桃少)
④練習:課本5頁右下圖,學生自己動手擺完后,指著圖說一說怎樣擺。
3.反饋練習。
(1)擺學具,比多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
①第一行擺3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和○同樣多。
②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比○多2個。
③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比○少1個。
(2)練習一、2.(打開書6頁,看第2題)
①讀題目要求。
②數一數每個□里的小動物只數,再與點子數同樣多的□連線。
(3)練習一、3.
①指導看圖,這題里畫了兩行什么?仔細看每行的后面還畫了什么?(一條線)
②讀題目要求。說明:這一題是要我們看一看哪一行圓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橫線上畫“√”。
③那行圓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數出來,連線……)
發現:兩行圓排列都很均勻,而且兩行的第一個圓和最后一個圓也上下對齊,但兩行的○疏密不同,所以兩行的○個數也不同。擺的密的,○的個數多;擺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直接判斷出那行多。
4.寫字準備練習。
(1)講述握筆方法和寫字基本要求。
①身體要坐正,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本子一尺遠(6寸尺),本子對著上衣中間扣線。
②用右手握筆,筆放在中指第一關節稍外一點,大姆指和食指捏緊筆桿,握筆處離筆尖約2—3厘米。
(2)指導寫字。
①教師在放大的練習格上邊示范邊說明:畫橫線要由左向右,橫要平;畫豎要由上到下,豎要直;彎兒要拐得圓一些。注意,起筆、落筆要用力,拐彎要穩,筆畫要勻。
②請同學們按要求先練筆順,再描完格里虛線的筆畫。
三、鞏固發展
1.把下面圖形分類,再用學具擺一擺,比較同樣多、多些、少些。
(1)○和△比()
(2)○和☆比()
(3)☆和△比()
2.擺學具,比多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
(1)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擺○,○和△同樣多。
(2)第一行擺6個△,第二行擺○,○比△少2個。
(3)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擺○,○比△多3個。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是同樣多、多些、少些。)
五、布置作業
1.指著書上5頁“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圖說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2.用學具邊擺邊讀,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難點:學會觀察圖片的方法;用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
教學準備:第2~3頁彩圖(或相應多媒體課件),第4~5頁彩圖,1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會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數學?
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二、看圖數數:
1.激發觀察興趣。
(1)師出示教科書第2~3頁彩圖。
(2)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校。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的小朋友。
(3)問:誰來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還有什么?
2、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四、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五、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數了美麗的小學校里面的紅旗、花、樹木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下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后,再數數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家人,好不好?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準備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認數能力,為教學新知識做準備。
2.通過觀察圖,初步學習分類。
3.初步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學習數學的準備。如怎樣聽講、看書、寫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教師親切地對學生講述學習的重要性、學好數學的必要性,使學生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學,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建設祖國;鼓勵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誰學習最努力?
2.學習新知識。
(1)學習新學期開學的主題圖。
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指名讓學生說的時候,教師有意引導按數目順序敘述:一面國旗、一位教師;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兩個同學澆花,3個同學踢球……也可以按方位敘述:左邊畫的是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右邊下方畫的是兩個同學在澆花;上方畫的是……
(2)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
①結合圖,教師提問:數量是1的有什么?數量是2的有什么?數量是3的有什么?……(學生默數,然后回答。)
②數教室中的實物。
有幾扇窗戶?每扇窗戶有幾塊玻璃?第四行有幾個同學?第一排有幾名_?……(注意數量不要超過10。)
(3)學習分類。
①出示實物圖。(1支鉛筆、兩個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圖畫。)
教師問: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的物品,我把它們圈起來(一邊說,一邊用粉筆畫圈)。鉛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的,和球不是同類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學生試著分類。
教師出示實物圖(公雞、母雞、小雞、書包、氣球)。
讓學生先看一看圖,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動手試著分類,教師巡視。
教師問:圖上哪些東西是同類的?你們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4)認1~10各數。
打開書,翻到印有10以內各數的圖和數的那一頁。
全班看書,數一數每個圖內有幾個實物,再認一認右邊的數字。
教師在實物投影下手指圖旁邊的數字,指名讓學生認數字。(從小到大指、從大到小指、跳著指、任意指等。)
(5)寫字準備練習。
出示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說明在格內寫橫線要從左向右,畫豎線要從上往下;教師先示范,然后讓學生試著描紅(用書上的),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意圖:這是學生由學齡前兒童成為一年級小學生上的第一節數學課。這節課是否上得順利、是否有趣對學生影響很大。課堂上力求多讓學生參與(看一看、數一數、認一認、說一說……),以便教師了解學生入學前已有的基礎,為新課做好準備。
3.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實物圖。
全班學生動手分類。教師問: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師歸納)
4.質疑與總結。
教學意圖:先放手讓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后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解,體現主導作用。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鐘表,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看一看,認一認,比一比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認識整時過一點或者差一點整時的情況。通過看一看,撥一撥,連一連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讀鐘表。
3、情感態度目標: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
用語言準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表盤、鐘面圖片
學具準備:
學具盒中的表盤、"快樂的星期天"表格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有一個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們的學習中來。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給我們帶來了她一個上午的時間安排,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小芳的上午)
1、嘗試認表。
⑴多媒體課件出示書上第一幅圖,讓學生認一認圖中的鐘表。
提問:①小芳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六時剛過一點點的時候刷牙)
②你是怎樣認出時間是6時剛過?
情況一:認為是6時,教師引導:看一看分針正好指向12么?分針剛剛走過12,應該是6時剛過。
情況二:認為是6時3分,教師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情況三:認為是6時剛過,教師引導6時整的時候時針正好指6,
分針正好指向12;而現在時針剛剛走過6,分針過了12,
應該是6時剛過。
教師小結:分針剛剛走過12,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剛過。
⑵多媒體課件出示書上第二幅圖,讓學生認一認圖中的鐘表。
提問:①這是什么時間:(快8時)
②為什么認為是快8時
情況一:7時55分,教師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
現在時針接近8,快要走到8;分針還不到12,應該是快8時。
情況二:8時55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進行辨認,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情況三:快8時,教師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師小結:時針接近幾,快要走到幾,分針還不到12,就是快幾時。
【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嘗試認表,教師幫助總結整時過一點或者差一點整時的特點?!?/p>
⑶第三幅圖,是9點整,學生認讀沒有困難。問學生:你是如何認讀的?(9時整的時候時針正好指向9,分針正好指向12)
⑷第四幅圖,放手讓學生認讀,并說說自己是怎樣讀的。
(快10時現在時針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針還不到12,應該是快10時。)
2、說一說
剛才老師和小朋友又學會了認讀新的時間,現在同學們把時間和小芳在做什么連起來說一說,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過的?從小芳的身上,同學們學到了什么?
3、比較、區別
老師出示兩個鐘面,一個是12時剛過,一個是快12時
讀出兩個鐘面的時間,比較他們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集體匯報)
學生反饋總結
(12時剛過的時針剛剛走過12,分針過了12;快12時,時針接近12,快要走到12,分針還不到12。)
教師揭示“整時過一點”和“差一點整時”的特征:由于時針、分針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時間不同。幾時剛過的鐘面是時針剛剛走過幾,分針過了12;快幾時的鐘面是時針接近幾,快要走到幾,分針還不到12。
【通過比較12時剛過和快12時的區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整時過一點和差一點整時的印象,掌握整時過一點和差一點整時的基本特征。】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第一題,小動物讀得對不對,請你把錯誤的讀正確。
(先讓學生獨立辨認,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反饋)
錯例
①小燕子:第3個鐘面上的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應該是6時。它把時針和分針搞錯了!
②小狗:它的鐘面上的時針就快到12了,分針也快到12,應該是快12時。
2、連一連(課本93頁第2題)
3、動手操作:安排“快樂的星期天”
每組小組長拿出"快樂的星期天"的情境圖,小組合作,在圖上帖上自己組選擇的合適的時間。
活動規則
1、先小組有秩序的討論出每個情境的合適時間。
2、再在組長的帶領下將鐘面貼在"快樂的星期天"的情境圖上。
3、各組找一名小朋友匯報。
(各小組代表反饋,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作業:在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個位和十位的計數單位,知道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2).能力目標: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能正確說出每個數的數位和數位上的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2).教學難點:能正確說出每個數的數位和數位上的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學會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現在我想考考大家,聽仔細呦
1.(1)()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個一。
(2)()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個十。
(3)4個十和2個一組成()
(4)3十和5個一組成()
(5)7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從51數到100
3.這節課,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它是誰呀?(出示計數器)
復習數位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個、十)對!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p>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來撥珠子)
“對!因為17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撥7,在個位上撥1?!?并指名回答這樣寫和讀17這個數,可指名上來板書)
4.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1這樣用計數器表示?”(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21由2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2,在個位上撥一,寫作:21讀作:二十一)
“其實20以上數的讀寫和20以內數的讀寫是一樣的。”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100以內數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新課起航
老師買了一些鉛筆作為獎品,要獎會動腦筋的愛舉手的小朋友,大家能幫老師一起來數數嗎?
1.教學例4。
出示2捆鉛筆(每捆10支)和4支鉛筆。
問:①我手上拿了幾支鉛筆?為什么?《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②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說說你撥珠的理由?!秵l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
③讀一讀計數器上的數(指導讀)
④寫一寫這個數(指導寫)
2.教學例5。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如30、40、50……個位都寫“0”。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例6。
(1)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地撥,在個位上撥9顆后提問:“再撥一顆是幾顆?10個一是多少?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學生邊撥邊回答。(10個一是十,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一顆。)
(2)在十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9顆后提問:“這9顆算珠表示多少?再撥一顆表示幾個十?10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
同桌討論、交流后回答。(10個十是一百,在計數器的百位上撥一顆。)
(3)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試著寫出這個數,并讀一讀。
寫作:100讀作:一百
比一比誰寫得整潔、美觀。
(4)對著計數器上的數位表,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每個數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么。
回答后打開書35頁,填在書上。全班齊讀兩遍。
教師小結并板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及數位順序表。)
課堂練習
1.(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2.練習:第35頁做一做第3題。
作業安排
課本第36頁第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