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的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小編帶來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7篇,希望大家喜歡。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標: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解決包裝的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想法設計包裝的方法,并親自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反思那種包裝方案最節約。
教學準備:
相同的課本、包裝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問:現在,老師要把26本數學課本用包裝紙包起來,怎樣保才能節約包裝紙?
學生討論交流方法,說一說怎樣包裝好。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二、學習新知識
1、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和問題:將兩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約紙?
2、學生探索兩盒糖疊放得方法,并根據疊放的方法列式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
3、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方案。并反思為什么方案(1)最節約。
4、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1)同樣的方法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索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2
教學內容:
神奇的計算工具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從身邊算起,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適當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并熟練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遠古時代,都有哪些計數或計算的工具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用哪些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
2、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見過計算器?
3、小結: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計算器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計算器這個神奇的計算工具,并利用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板題:神奇的計算工具。
二、展開。
1、認識計算器
同學們每人都帶來了計算器,各種品牌的計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樣,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計算器的功能比較復雜,而這一個比較簡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數字區、加減乘除符號區和開關鍵、歸零鍵這些基本的按鍵,其它按鍵以后再學習。今天我就想請你以推銷員的身份來介紹你的計算器。試想,如果你是這個品牌計算器的推銷員,你應如何介紹這個計算器的基本按鍵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舉一個例子計算演示。
比一比誰是秀的推銷員,優秀推銷員的標準為
(1)聲音洪亮,語言能夠表述清楚
(2)能夠有條理的進行介紹,兩人一小組試推銷,互相取長補短。
2、比賽
作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還要有良好的計算功底,接下來我們將進行一場計算比賽,請聽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進行計算,男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指定的題目,并把答案記錄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還是計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組:15+23=
82-62=
1000×5=
第二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師問:那么,什么樣的計算用口算比較快,什么樣的計算用計算器比較快呢?
總結:并不是所有的計算都用計算器比較快,對于比較簡單的算式來說用口算更方便、更準確
請你用合適的計算方式來計算下題: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匯報:每道題分別用哪種計算方式來算的?結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題都依賴于計算器,同學們還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這樣大腦才能越來越靈活。3.環保問題。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的數據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出示:“據統計,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浪費16千克的水。照這樣計算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多少千克的水?”
現在我們把這些水利用起來:“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水約重20千克),大約能裝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幾桶水?
“算算這些水夠你家喝幾個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試著進行計算
(2)如果有困難,四個人可以進行討論,最后由一人進行匯報。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看似不經意的一滴滴水,積累起來就夠一家子喝上幾年的。通過這組數據的計算,你有什么感想嗎?
小結:有句宣傳詞這么說:“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想想,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通過計算器的計算,使我們懂得了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3、身邊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來算算身邊的什么呢?
課前以同桌四人為一組,調查了一些數據。現在就來匯報一下你們最想算什么。(匯報)
四人一組,用計算器來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數據吧!
問:哪一組愿意來說一說你們計算的情況?
一人說題目,一人匯報,一人補充。
三、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總結
計算器發展到今天,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老師希望你們讀好今日書,成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計算器的功能。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了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關鍵,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主動力。通過計算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面積,在已有的整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0.3×0.2的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接著通過計算小數乘法,再次設疑:同樣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積是一位小數,有的積是兩位小數或三位小數?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設疑: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通過探索,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習題的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習題以闖關形式出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習題的設計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使全體學生的智力都能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同學們,市政府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的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街心廣場情境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引導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長方形)
2.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3.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3)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5.引導學生計算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和花壇的面積。
(學生匯報)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為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為3×2=6(米2)。
師:地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后四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6.匯報結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師:說一說你們小組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轉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3×2=6(米2)
7.引導:看一看這兩個長方形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這兩個長方形的長由30米到3米,縮小到原來的;
(2)這兩個長方形的寬由20米到2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有什么發現?
生:面積從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用上面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4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43P4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運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并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為什么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復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而后兩題,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移動,所以數的大小也發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帶來的小數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 探究規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連環畫的內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2、小數點移動后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m= 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為多少毫米?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0. 09m= 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
(板書:0. 9m= 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二)過程與方法: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彩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表示。
(2)認識小數嗎?在哪兒見過小數?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得不到整數結果,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如何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2、通過練習鞏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難點: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會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重點
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特點與讀法
2、平行、垂直的定義及平行線、垂線的畫法
3、角的度量及畫法
二、練一練
1、第一題下圖是北京城區地圖的一部分,請你找出兩組互相平行、兩組互相垂直的道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方法)
2、第二題說一說,在你的學校附近,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讓學生畫個草圖
3、第三題先估計,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思考,角的邊不夠長,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準確度數,該怎么辦?(把角的一邊延長)
4、第四題
(1)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學生試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導學生發現,每對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來的一半。
C、攤開折過后的紙,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數的角。
小組合作,可畫一畫。
(2)用長方形紙分別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復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練習二第5題:
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2、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然后與同學交流。
四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難點: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字打交道,想一想我們在做什么事情能夠用到數字。(打電話、人民幣的面值等)
師:生活中每一天我們都離不開數,那數是怎樣產生的,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本,把書打開,自己先來學習一下。(學生自學書16-17頁)
師:都讀完了嗎?我想請同學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樣來計數的?(學生介紹)
你總結的真好!
師:誰能對古代人的計數法做一個評價呢?(學生發言)
太棒了!
師:因為這些方法給我們帶來的許多不便,所以后來人們又發明了用計數符號計數
(出示PPT)
師:這些計數符號我們就叫做數字。誰來講一講,都有哪些數字?(生:說三種數字)
師:和以前的計數方法比起來,感覺怎么樣?(方便了很多)
師:有一個羅馬人,他來到中國想買茶葉,于是他走進了一家店鋪,掌柜的問他,你想買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張寫著羅馬數字茶葉斤數的紙條拿給中國的掌柜看,你們說中國的掌柜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不知道買多少斤)
師:不知道他要買多少斤茶葉對吧?因為在羅馬數字當中這個數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們中國不是這樣表示的(出示算籌表示形式)這樣交流起來不方便,這單生意能做成嗎?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發明一種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數字)你太了解他們的心聲了,于是后來就出現了什么?(阿拉伯數字)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阿拉伯數字的來源嗎?
師:每天和我們打交道的這些數字就是阿拉伯數字,帶著這些阿拉伯數字我們再回到古代,他們分別可以用哪些數字來表示呢?(分別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
師:我們可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的個數(出示PPT)像這樣表示物體個數的1等等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生答:自然數)對嗎?剛才他讀的時候你發現,這里面沒有發現誰的身影呢?(生:沒有0)
師:為什么沒有0呢?老師給大家講一講,以中國數為例,看不見的物體人們是不數的,就用空位表示,后來用方框來表示,大約在700年以前就用圓圈來表示,慢慢的才演變到現在的數字0
師:請問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用)
師:同意嗎?那0是不是自然數?是!非常好!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所有的自然數都稱為整數。這些自然數有哪些性質和特點呢?出示幾個問題PPT,以同桌為單位討論一下(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幾舉例說明)太棒了!你真會學習!有最大的自然數嗎?無論我們說出哪個自然數我們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數對吧?
師:在生活中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比億以內的數還要大的數,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出示PPT,在我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當中一共這么多人,這個數字怎么讀呢?( 生讀)
師:你能這么塊就把這個數字讀出來了啊!介紹一下你的方法!(生:從個位起,每4個數位一級,分三級讀出來)
師: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數字都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生回答)
師:我聽這位同學說到十億,我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計數單位對吧?那么十億和一億有者怎樣的關系呢?(生:十個一億是十億)是這樣的嗎?
生:是這樣的嗎?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先在億位上播一顆珠子,表示1個億,一起接著數,播到第10顆珠子了,該怎么辦呢?(億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億上播一顆珠子)
師:億和十億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呢?生:10個一億是十億 師板書 再請同學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呢?生:百億和千億
師:那十億和百億,百億和千億之間又是怎樣的關系呢?請仿照剛才的方法來說一說,補充板書
師:再請一為同學來讀一讀。
師:現在再來讀這個數字就容易了對吧!再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這兩個3表示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又學習到了幾個新的計數單位,現在請同學們把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寫完的同學可以和同桌說一說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計數單位有,他們對應的數位是什么呢?我們把這幾個計數單位組成的數級叫做什么呢?億級包括哪幾個計數單位?還有沒有比億級更大的數位嗎?我們用……表示
師: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把這個數位順序表補充的更完整了,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我們到目前為止都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都有這樣的關系嗎?咱們一起仿照這種形式開火車說一說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像這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師:找一找這句話當中哪兩個字最關鍵?生:相鄰。為什么?
師:介紹關于十進制的資料
師:生活中不光只有十進制計數法,還有其他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我們來看一看,介紹資料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咱們可以用它來解決問題了
練習題
這個數的最高數位在什么位上?這個數大嗎?
讀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