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
這節課主要是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使學生獲得知識途徑的多元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學習數學。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讓學生解決生活中如何確定車站的位置,就是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強化與理解,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整個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完成,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垂直線段距離最短的問題,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采用通過實踐“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擺,再畫出自己擺的圖形,從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從上課看來,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為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悟后讓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看書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先沿邊對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對折,也可沿對角線對折,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復雜,出現了很多折痕,由學生自己展示哪些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學生悟出結論: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總之,這節課采取選擇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盡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將解決互相垂直的知識置于實踐操作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相交等知識結合起來。
這節課存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1)學生用三角板畫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不難,但過直線上一點和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太難,我一一進行指導有的同學還是畫不準確。(2)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講不講,是讓學生有較清晰的理解還是有一種模糊的意識就行了呢?
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到過旋轉與平移嗎?請大家說說。
以前我們都學習過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1、用自己的旋轉學具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個銳角、直角、再旋轉到一個平角、周角。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點?
3、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角,平角和周角及它們的特點。
三、試一試
1、說說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
2、出示P22的2,圖中是圍繞哪一點轉的?
四、練一練
1、讓學生做P22的1;
2、在釘子板上做出銳角、直角、鈍角和平角。
五、課后實踐
回家觀察,除了鐘表外,還有別的計量表,它們是否也有和鐘表的共同點,它們都是圍繞哪點轉的。
板書設計:
旋轉與角;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鐘表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
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3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后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后,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漸漸關心身邊的數學,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
一、情境的創設:
教師談話,引出旅游團就餐問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綜合練習
采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估算的習慣,培養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具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一、情境的創設: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標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讓學生看圖并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試一試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綜合訓練
采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設計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帶、彩帶等。
3、玩具小熊一個,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并講出其中的規律出示玩具小熊,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小熊)
師:小熊他今天可開心了,因為他搬新家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觀看課件畫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嗎?(漂亮)
師:今天小熊還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請可高興了,他們要出發啦!
師:(觀看課件畫面)哦,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條小路,哇小路上還有好看的小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走的小路上的小石頭是怎樣的。
師:先來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頭是怎樣的呢?(一塊紅色一塊綠色一塊紅色一塊綠色……)
師: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頭小路。小貓走的小路呢?(一塊綠色兩塊藍色一塊綠色兩塊藍色……)
師:小貓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頭小路。小狗呢?(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
師: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頭小路。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三條小路看上去漂亮嗎?(漂亮)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小石頭的排列有規律)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1)引導幼兒發現并嘗試接著規律排列師:到了小熊家,小熊請三位好朋友吃點心啦!咦?怎么是個空盤子呀?原來這是個神奇的盤子哦,盤子上有一些花紋,只要將盤子上的花紋按一定的規律說下去,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想)師:看看小兔拿到的盤子是什么花紋?(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接下來應該怎么排呢?(與老師一起講述)(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看看對不對?哇,是什么好吃的點心呀?(蘿卜)師:小貓的盤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來應該怎樣呢?(請幼兒講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點心呀?(小魚)幼兒與老師一起吃美味的"小魚"。
師:我們也來幫幫小狗吧!誰愿意來說一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接下來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骨頭出現)
(2)拓展幼兒思維師:小朋友,除了這些排列,你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排列?(兩個高人兩個矮人……三個大碗兩個小碗……)
二、應用創作師:吃完了點心,小熊要請大家唱歌跳舞啦,你們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嗎?(漂亮)那讓我們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簡單介紹各小組的活動內容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花環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線;腰帶和彩色絲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動吧!
2.幼兒自選小組活動(1)裝飾花環(2)串項鏈(3)裝飾彩帶裙
三、評價活動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觀賞,評價個別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把自己打扮起來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歡樂起舞)
師: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和小熊說再見了,小熊再見!(揮手離開小熊家)
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58頁例1和做一做,59頁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頁練習十的第
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小數的性質,1,2,3題。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小數的性質把一些小數化簡或進行改寫;
2、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1、學校門口的兩家文具店,左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元,右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0元,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的價格比較起來怎么樣?你們是怎么樣比較的?
2、為什么2.8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探索性質
1、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長度在米尺上標出來(教師投影米尺圖),并用整數表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以0.1米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圖:
關于0.10米、0.100米,讓學生獨立或討論完成。
(3)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見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圖: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圖:
(4)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并把三幅米尺圖投影重疊兩次,讓學生觀察后問:你認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請把道理講出來。(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問:比較這三個小數,你發現了什么?啟發學生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觀察,初步得出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2、驗證性質
(1)同學們自己完成58頁“做一做”。
(2)讓學生從直觀圖上比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
三、運用性質
1、教學例2
(1)教師對學生說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
(2)學生自己完成105.0900=x。
(3)學生討論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4)全班交流、強調小數的性質中說的是“小數的末尾的0”。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1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2、教學例3:
(1)教師說明:利用小數的性質,根據需要可以"把一個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2)學生自己完成。
(3)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4)說明任何整數都可以看作小數部分是0的小數。強調把一個整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時,不要忘記在個位的右下面點上小數點。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2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3、在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討論下面的3個問題:
A、0.70,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不變?
B、4.08去掉0,會怎么樣?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嗎?
(2)全班齊讀小數的性質,強調性質中的“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課本58、59頁,提出質疑,大家交流解決。
五、鞏固練習
1、下面的說法哪個正確,不正確的請舉出反例。
(1)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練后問:你認為在小數性質的表述語中,哪幾個詞語最重要?(教師在"小數"、"末尾"的下面加上著重號)
2、做64頁練習十第1、2、3題。
第1題讓學生練習后說說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數中的0不論何處都不能去掉;(2)小數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評價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學本節課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