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
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1:和朋友在一起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尊重他人、珍視友誼的情感,在交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能力目標:認識到交友的好處,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知識目標:了解交友的好處,認識友誼的力量。
【重點難點】
重點:友誼的力量。
難點: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師: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人都曾給予我們關愛之情。不僅有父母、老師的關愛,更有同學朋友的關愛。哪位同學能講一下朋友對自己關愛的事例。
學生講朋友關愛自己的事例。
師:是呀,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步入初中,我們會想念小學的朋友,也會迎來新的友誼,今天,我們探討有關朋友的話題——和朋友在一起。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伙伴、同學、朋友,成為我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2.對友誼的渴望,讓我們相互靠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
3.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4.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
5.與正直、誠信和見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 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運用你的經驗及P39探究與分享
(1)把你的選擇涂在P38上面的星號☆里(可以多選)。
(2)在成長的歲月里,哪些朋友曾與我們相伴?請把他們的名字寫在P39圖的相應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齡、性別、性格、地域、民族、與你的空間距離等方面,在不同時間段有什么特點?
(4)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交友的范圍、與朋友的活動內容有什么變化?
答案提示:前3問據實回答,填寫即可,(4)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交往范圍擴大了,朋友圈也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變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關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與分享
(1)隨著年齡的增長,尋找友誼更難了嗎?
(2)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友誼嗎?為什么?
答案提示:(1)不是更難。因為雖然小學時的朋友分開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圍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朋友圈也會擴大。
(2)不會,因為我們渴望友誼,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知識模塊二 友誼的力量
探究三:教材P40下面探究與分享
(1)朋友對你有哪些影響?請完成自己的“朋友影響力”圖。
(2)完成了“朋友影響力”圖,你有什么發現?
答案提示:(1)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圖。(2)發現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與分享
這些是真正的友誼嗎?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答案提示:場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誼,場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閱讀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間
(1)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有人說:“能結交到親密的朋友是一種幸福,而擁有一個對自己深刻而良好影響的朋友則是人生的幸運。”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結合自己的交友經歷談談感受。
答案提示:(1)體會到了友誼的力量。正是偉大的革命友誼成就了兩位偉人。
(2)同意,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種豁達;與樂于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后,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從喜歡運動的朋友那里,我們愛上了運動;從樂觀的朋友那里,我們學會了樂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B)
A.朋友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
B.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C.性格相同,愛好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D.真正的朋友應該分享一切
2.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睂@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C)
A.友情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
B.友情能夠使人分享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C.擁有了友情我們就將擁有一切
D.友情有助于我們排解煩惱和憂愁
3.在一次“你有知心朋友嗎?”的調查中,72%的同學非??隙ǖ鼗卮鹱约河兄呐笥?。這表明(D)
A.中學生缺乏友情
B.中學生交友不講原則
C.中學生出現濫交朋友現象
D.友情是我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4.學校心理輔導站來了下面三位同學,他們的共同苦惱都是沒有朋友,不受同學的歡迎。
張超:十分健談,他一進入交往圈,就打開話匣子,只要別人一開頭,他便一直說下去。而對方說話時他要么時常插嘴,要么干脆不聽。
劉力:從來不說別人的好話,只要聽到有人夸別人,他就插進去說自己,而且一說就沒完沒了,眉飛色舞,直到大家各自散去,才無趣地走開。
小明:思維敏捷,在課堂上喜歡搶答問題,但他不會尊重別人,往往是別人還沒有答完問題,他就急于發表看法,而且言辭激烈,這使班上許多同學都很反感他。
(1)請你分析這三位同學不受歡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請分別給他們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朋友。
(3)日常交往中,我們應該如何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
答案提示:(1)①在交往過程中,不懂得尊重他人;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③缺乏基本的社交禮儀;等等。
(2)張超應學會傾聽,少說,即使要說也要等別人說完;劉力要學會贊美別人,這是一種最容易引起對方好感的人際交往形式;小明不應急于搶答,發表看法,要等適當的機會,語氣要隨和;等等。
(3)①尊重朋友,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誠、積極的相互交流;③關愛朋友,盡自己所能幫助朋友;④真誠的贊揚朋友,給予對方激勵;⑤對朋友的不同意見持寬容態度,容納朋友的長處和短處,相互取長補短;等等。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2:學習伴成長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熱愛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充實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
能力目標: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學習。
知識目標:知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學習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了解學習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的重要性。
難點:會分辨生活中哪些是學習,認識到學習沒有終點。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或視頻:
出生的嬰兒——幼兒園的小朋友——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博士……
思考:(1)從這些圖片中你認識到了什么?
(2)是不是參加工作后,就不需要學習了?
學生討論回答。
師:是呀,學無止盡,學習伴隨著我們的一生。今天,我們就探討這一話題——學習伴成長。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初中階段的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取,還包括各種能力的培養。
2.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我們所看,我們所聽,我們所嘗,我們所觸,我們所做,都可以是學習。
3.學習需要自覺、主動的態度。帶著學習的心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
4.學習伴隨我們的成長,學習沒有終點。
5.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可以讓我們有更充實的生活。
6.學習就是給生命添加養料。如果不學習,人的生命將會枯萎。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 打開學習之窗
探究一:教材P14,運用你的經驗
(1)你認得這兩個字嗎?在你看來,我們祖先創造這兩個字的時候,想表達什么呢?
(2)我們共同認可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1)①學;②雙手;③木棍;④房子(教室);⑤小孩從小要在教室里學習;⑥習;⑦小鳥反復學習飛翔。(2)我們從小就要學習,要反復不斷地學習。
探究二:教材P15探究與分享
(1)他們是在學習嗎?為什么?
(2)你經歷的學習有哪些?和同學一起討論,看誰想得最多。
答案提示:(1)他們是在學習。因為學習的范圍很廣,既有知識的獲取,也有各種能力的培養。
(2)讓學生自由回答,如:做飯、洗衣服、打掃、打球、與小伙伴做游戲、養花……
探究三:教材P17探究與分享
(1)每個人都要學習嗎?
(2)長大成人以后,我們還需要學習嗎?
答案提示:(1)每個人都要學習,不學習就無法成長。
(2)長大后還需要學習。因為學習沒有終點,社會在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科技在不斷進步,我們只有終生學習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
知識模塊二 學習點亮生命
探究四:教材P18上面探究分享
(1)你想過自己為何而學嗎?
(2)兩個同學一組,相互探問對方,并對對方的回答進行追問。
答案提示:(1)讓學生據實回答。(2)讓學生通過小組自由提問。
探究五:教材P18下面閱讀感悟
思考:從毛澤東學習的故事中,你領悟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領悟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點亮我內心不熄的明燈,激發前進的持續動力。(具體可參考教材P18正文學習的重要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后,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下列現象屬于學習的有(C)
①上課認真聽講 ②課后與同學一起探討交流問題③回家后演奏樂器
④和同伴一起做游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觀點錯誤的是(D)
A.學校就是專門為學習而設立的
B.在家里看書也是學習
C.在社會上也可以學習很多知識
D.只要身處學校,就是在學習
3.從牙牙學語的嬰兒,到能言善辯的青少年,從懵懂兒童,到明理少年,從這一過程,我們可以看出(B)
A.嬰幼兒天真,青少年理智
B.學習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C.人自然而然地就長大了
D.在學校里,我們學到很多知識
4.我們所學的知識,大多數來自學校。學校就是專門為學習而設立的。我們的學習必須在學校完成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提示:不是。因為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我們所看,我們所聽,我們所嘗,我們所觸,我們所做,都可以是學習。學習不僅表現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現為探究、發現、體驗和感悟。我們可以從一切經歷中學習:學習思考,認識世界,關愛他人,遵守規則……
學習需要自覺、主動的態度。假如我們沒有積極學習的態度,即使身處學校,也可能收獲不多。帶著學習的心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
5.古人云:“道德由學而進,才能由學而得。”對你有什么啟發?
答案提示:(1)學習,不僅能讓我們生存,而且可以讓我們有更充實的生活。學習,打開了生命的視窗,讓我們面前的世界變得更廣闊、更精彩;學習,拓展了新的通道,讓我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學習,改變了思維方式和行為,提升我們的能力和智慧;學習,帶來了更多的選擇,讓我們變得更加獨立和自由;等等。學習就是給生命添加養料。
(2)學習點亮我們內心不熄的明燈,激發前進的持續動力。
(3)我們要從小養成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好習慣,等等。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3:少年有夢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小樹立夢想,并能把“個人夢”和“中國夢”聯系在一起,以實際行動為實現夢想而努力。
能力目標:學會樹立正確的夢想,掌握“努力”的方法,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計劃。
知識目標:知道樹立夢想應注意的問題,及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重點難點】
重點:樹立夢想應注意的問題。
難點:努力就有改變。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1.播放歌曲《最初的夢想》,學生認真聆聽。
2.聽完歌曲,談談自己的夢想是怎樣的。
3.思考:如果夢想不能實現,夢想還有意義嗎?
學生回答。
師:剛才大家談了自己的夢想,首先我祝愿大家都能夢想成真。其實無論夢想實現與否,它對我們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今天我們就對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少年有夢。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夢想是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圖景的愿望,它能不斷激發生命的激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
2.有夢想,就有希望。
3.少年的夢想總是和現實有一定距離,有時甚至不切實際,但是人類需要這樣的夢想。
4.少年的夢想,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
5.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在于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
6.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不服輸的堅忍和失敗后從頭再來的勇氣,是對自我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的不懈追求。
7.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堅持。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 有夢就有希望
探究一:教材P9閱讀感悟——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1)全班齊讀《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2)通過閱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感受到了人生需要夢想。有了夢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等。
探究二:教材P10探究與分享
(1)瑞恩的夢想是什么?他的夢想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什么?
(2)你從他的故事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
答案提示:(1)瑞恩的夢想是為非洲小孩挖一口井,讓他們喝上干凈的水。他的夢想給自己帶來了動力,也鼓舞感召了許多成年人,大家紛紛加入到這項公益事業中。
(2)啟發:我們要從小樹立夢想,并為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我們樹立夢想時,要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把“個人夢”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等。
知識模塊二 努力就有改變
探究三:教材P11中間探究與分享
關于“夢想與現實”有幾種觀點,請你辨析與澄清。
1.從小努力,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夢想才能實現。
2.夢想與現實是平行線,永遠無法相交。
3.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領方向。
4.現實常常會把夢想打敗。
5.總有一個夢想會在現實中開花。
探究四:教材P11下面探究與分享
(1)實現夢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實現夢想嗎?
(2)從萊特兄弟圓夢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答案提示:(1)不一定。
(2)啟示: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不服輸的堅忍和失敗后從頭再來的勇氣,是對自我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的不懈追求。努力,需要立志,我們要從小學習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努力,需要堅持。只要堅持努力,即使過程再艱難,也有機會離夢想更近一步;等等。
探究五:教材P13方法與技能、拓展空間
(1)為了夢想而努力,你有哪些好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2)在生活中,你會為實現夢想付出怎樣的努力?制訂出你的努力計劃。
答案提示:(1)各人方法不一,如:合理規劃、科學用腦、努力堅持、團結合作等等。
(2)結合教材提示,讓學生自己制訂實現夢想的計劃,要求行動要具體,有可操作性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后,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第2課時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下列對夢想的認識不正確的是(D)
A.夢想是對生活的盼望B.有夢想的日子,就有希望在生長
C.夢想可以使生活更有色彩D.夢想總是指向現在,表現為奮斗目標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告訴我們,理想的實現(D)
A.只要靠運氣就行B.只要制訂人生規劃就行
C.只要有熱情就行D.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
3.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要敢于有夢,勤于追夢,善于圓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強大的青春力量。
(1)青少年要敢于有夢,那么什么是夢想?
答案提示:夢想是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圖景的愿望。
(2)我們確立自己夢想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提示:①少年的夢想,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明確的人生目標,猶如燈塔,能夠幫助我們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進的方向。②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4.“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一個國家的富強夢想,是建立在普通民眾人生奮斗的基礎上的。小華一家人在參加宜昌某社區組織的“中國夢?我的夢”主題宣傳活動時,分別說出了自己的夢想:
開出租車的爸爸:交通更暢通一點,乘客更尊重人一點,收入多增長一點。
當售貨員的媽媽:生意更火一點,房子更寬一點,孩子成績更好一點。
退休在家的爺爺:兒女多陪伴一點,身體更健康一點,醫療更有保障一點。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夢想對一個人的成長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夢想反映了我們對生命的態度。有了夢想就會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會有前進的動力。
(2)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答案提示: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