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1
會響的小路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教學掛圖,故事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1、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1、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出什么聲音。
2、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4、為什么風兒要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1、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么聲音?
活動建議:
1、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主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里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猬走過小路, ——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進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進小路,他在樹葉上搖啊搖,吱嘎吱嘎 ——像躺在搖床上做著甜甜的夢。
風兒來了,小刺猬擋住風兒:“你別刮走路上的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呀!”于是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根據王曉明的同名故事改編)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花瓣變為多種有用的物品的意境,激發幼兒想象力。
2、增強關心別人和感激關心過自己的朋友的情感。
3、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場景圖一幅(桃樹、小兔、河流、信和信箱、桃花瓣等)。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白兔。
(1)謎語:耳朵長長的,尾巴短短的,眼睛紅紅的,愛吃蘿卜和青菜。
(2)師:這里有一幅圖,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小朋友們能不能猜出這是什么樹?有沒有見過?樹上開滿了什么花?什么顏色?樹下有什么?(一扇門)這又說明了什么?河面上飄著什么?(桃花瓣)春天來了,桃花開了,春風吹過,一些花瓣掉入河中。信箱和信是用來干什么的?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2、基本部分
(1)過渡語:剛剛都是小朋友們的猜測,那我們來聽聽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里都講了些什么?是不是小朋友們想的那樣。(故事的名字叫?)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故事。
(3)提問并幫助幼兒復述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老師想問你們幾個問題。
①小白兔住在哪?那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②小白兔在水塘邊發現了什么?它把那些粉紅色的花瓣寄給了誰?
③小白兔的朋友收到花瓣后怎么想?它們將花瓣做什么用了呢?
④后來朋友們到哪里去春游?大家對小白兔怎么說?小白兔的朋友們又對朋友們說了些什么?
(4)創編故事。
①師:你喜歡小白兔嗎?為什么?
②假如你是小白兔,你還想把花瓣寄給誰?讓花瓣幫它做什么?(幼兒先討論后回答)
3、延伸部分
師:桃花瓣有這么多的用處,老師去桃花園玩的時候,也撿了很多掉落的桃花瓣,把它制作成了書簽放入了書中,每當打開時,還可以聞到梅花淡淡的香味,還用桃花瓣拼出了各種各樣漂亮的圖案裝飾了我的房間。我想請小朋友們放假的時候,也能嘗試一下老師的做法,把你做好的桃花瓣成品帶來幼兒園跟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首先我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對于中班的孩子,太長篇幅的故事讓他們復述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是我單純的講故事,即使很生動也會顯得很枯燥而且故事內容又很長,幼兒很難靜下心來認真的去聽故事,所以這方面我的環節設計和目標確定是錯誤的,要加以改正。其次我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是體驗分享的快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達到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我只是口頭上讓幼兒去說,幼兒沒有親身經歷的話是沒有很好的效果的。因此如果添加一個小游戲之類的達到的效果會更好。在這方面我考慮的并不是很周到,對于幼兒來說要讓他們實際的去做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還有當我在互動中講完故事時,其實可以播放故事錄音,讓幼兒帶著剛才感受完整地、用心地欣賞整個故事。對于一位新老師在環節的設計方面把握的還不是很好,還需要有經驗的老師指導,然后通過積累慢慢的把活動設計的更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收獲到更多。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3
一、活動目標
(一)傾聽故事,了解有些食物經過加工,形態會發生改變,會變成另一種好吃的食物。
(二)樂意動手操作,進一步對食物的變化產生探究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爆米花、棉花糖。制作蛋框的原材料及工具。
(二)幼兒用書第4冊第8~11頁。
(三)掛圖(逃走的爆米花》。
(四)語言CD(故事《逃走的爆米花》)。
三、活動過程
(一)回憶關于玉米和爆米花的原有經驗。
1、小朋友,你們吃過爆術花嗎?你們喜歡爆米花嗎?
2、爆米花是用什么做的?
(二)傾聽故事第一段,找出小玉米生氣的原因。
1、小玉米為什么會生氣地離開家?
2、爆米花要離家出走,你們猜猜會發生什么。
(三)聽故事至倒數第二段,了解故事中其他食物變化的情節。
1、爆米花弟弟離家出走了以后,遇到了誰?
2、棉花糖妹妹是什么變的呢?她說了什么?
3、蛋糕哥哥是什么變的呢?他說了什么?
4、薯片叔叔是什么變的呢?他說了什么?
5、爆米花弟弟最后喜歡做爆米花了嗎?為什么?
(四)分組進行操作活動,觀察食物的變化過程。
1、我們也來幫助這些食物變一變魔術。(教師出示制作材料,講解析操作要求。)
2、你發現了什么變化?
(五)分享并交流操作的過程。
把我們做好的食品給好朋友嘗一嘗,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變出這些好吃的。
(六)聽故事最后一段,懂得“零食不能多吃”的道理。
1、零食寶寶們為什么都要逃跑?
2、爆米花、棉花糖、薯片、蛋糕雖然好吃,我們能不能多吃?為什么?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兒歌內容,能跟教師一起念兒歌。
2、能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名字。
3、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愿意在集體面前說話。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等。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念兒歌并做動作。
(1)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動一動,“小手小小,小腳小小?”
(2)你們的手和我的手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3)你們的腳和我的腳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2、帶領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
教師:
(1)誰能說說看,圖片上的人誰比較大?誰比較小呢?
(2)圖片上的小女孩看起來很開心,她拿的小衣服是給誰穿的呢?照片里的小寶寶是誰?你怎么知道的?小寶寶和小女孩誰能穿下這衣服呢?為什么?
3、教師出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讓幼兒猜一猜。
教師:
(1)大家一起猜猜看,照片上的人是誰?
(2)這張是老師小時候的照片、
(3)我好想知道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的名字、
4、請幼兒輪流上臺拿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和衣物,在教師的引導下做自我介紹。
5、教師小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好多新的同學,你們開心嗎?你能說出你認識的好朋友的名字嗎?
(2)我邀請第一位說出好朋友名字的寶寶和我一起帶領大家讀兒歌。
6、教師教讀兒歌。
7、請學會兒歌的小朋友上臺誦讀。
8、認字:小,大。
結束部分:鼓勵幼兒回家讀兒歌給家長聽。
(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的兒歌好聽嗎?小朋友把學會的兒歌回家念給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好嗎?)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理解猴子會飛的原因,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2.通過感受童話內容,培養幼兒喜歡接納和欣賞他人的品質。
3.通過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人格特征。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軟件――猴子在樹上不同動作的圖片;童話內容的圖片以及“嘻嘻哈哈”、“悠來悠去”的字卡。
知識經驗準備事先豐富幼兒有關水、陸、空生活的動物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的知識。
活動過程
1.猜謎語:第一條:小小游泳家,平時不說話。常在水里住,不到岸上來溜達。(魚)第二條:身上穿著花花衣,兩對翅膀真美麗。不會唱歌愛剝芭舞,花叢里面采花蜜。(蜜蜂)第三條: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和青草,走起路來蹦蹦跳。(白兔)
2.提問:還有哪些動物是會游、會飛、會跳的?(鼓勵幼兒說得越多越好,訓練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
3.利用多媒體軟件欣賞童話《會飛的猴子》。指導語:小鳥想玩游戲時,是誰和它們一起玩的?它們是怎樣對待猴子的?猴子使用什么方法讓小鳥相信他會飛?如果你是猴子,你會用什么方法?(鼓勵幼兒說出多種方法,表揚獨特的方法)
4.再完整地欣賞一遍童話。
5.童話表演:我是會飛的小猴子。請幼兒用肢體語言把想到的會飛的辦法表現出來。
各領域滲透
藝術:猴子迪斯科、粘貼小猴子。
健康:體育游戲――猴子的本領。
科學:認識各類猴子的特征。
社會:培養幼兒欣賞他人的品質。
生活中滲透:在動物區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環境中滲透:墻壁上張貼包括猴子在內的各種動物的圖片。
家庭中滲透:請家長周末帶孩子到動物園觀察猴子,續編故事。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你們每一天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嗎?
2、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逐一出示掛圖。
1、教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寶寶一天里都要做什么事情。
2、教師逐一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圖片說一說寶寶的一天,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早上起床后寶寶在干什么?
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寶寶怎么樣?
和同伴玩具怎么樣?
上課了他表現怎么樣?
他是怎么洗手的?洗完手干什么?吃飯時是怎么樣做的?
睡午覺時表現怎么樣?
回家了寶寶是怎么做的?
三、教育幼兒做一個好寶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要像圖上的寶寶學習嗎?
小班語言教案反思2023篇7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
2、引導幼兒圍繞“快樂一家人”這一話題進行談話,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重點:讓小朋友主動說,暢所欲言。
難點:幼兒表達能力有限,可能活動準備對父母工作等了解不夠。
活動準備
1、實物玩具:喜羊羊、狗、熊。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錄音機、磁帶。
4、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2)請兩位幼兒講一講“家里有誰”要求語句完整。老師:小朋友家里除了媽媽以外,還有誰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拿自己的照片講給大家聽,而且要把話說完整。教師利用實物投影,讓幼兒看著畫在講。
(3)請其余小朋友從在圖片上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4)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出示動物玩具,引起幼兒興趣,“他們也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在家經常做什么事,幫不幫做家務。”請幼兒自由交談,教師參與個別交談。
(5)請兩名幼兒上臺講給大家聽,對于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獲得玩具。
(6)階段小結。老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他們經常在家做什么事?”讓幼兒注意傾聽問題,回答,把話說完整。
(7)總結評價、結束活動。老師:小朋友都是聽話的好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累,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現,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好嗎?請小朋友輕輕地站起來,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游戲。
(8)放錄音《我上幼兒園》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動作
教學反思
1、在幼兒活動過程中,自由主動講訴,其他小朋友認真傾聽,幼兒從中被理解、尊重、接納,確定了一定的自信心。
2、與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中,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在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3、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個性特征,是整個學前教育的關鍵,我們幼師應該不辭辛苦,耐心、責任心要到位,是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