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200字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1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引導幼兒注意畫面之間的關系,理解故事情節。
2.啟發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引發獨創性思維和豐富的想像。
(二)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樂于與同伴分享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每人一本操作卡片構成的圖書《蘿卜船》,每一頁有字體較大的簡單句子提示。
(二)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一些字、詞。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己閱讀圖書。
教師告訴幼兒書的名字,讓幼兒自己閱讀一遍。指導幼兒正確地翻閱圖書。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與幼兒一起看書,并提出一些問題,以幫助幼兒觀察和討論畫面的內容,讓幼兒串連前后畫面,從而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1.幫助幼兒感受故事所表達的意愿:小老鼠咬蘿卜,為什么?小老鼠咬蘿卜,是準備把它吃掉,還是干什么?引導幼兒看下一幅圖。
2.小老鼠、小青蛙坐在船上,喜鵲媽媽和她的娃娃也來乘船。讀:“船太小,坐船的太多,怎么辦?動物太多會發生什么呢?”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展開想像。
3.請幼兒想出多種辦法幫助小船不被打翻,鼓勵不同尋常的辦法。
(三)請幼兒繼續看書,一步步地讓幼兒根據問題來翻看每幅畫面。
1.咦,小船開動了,船上只剩下兩只喜鵲娃娃,其他動物到哪里去了?讀:“小小船,開得快,動腦筋,好辦法。”原來是喜鵲媽媽在天上引路,小老鼠和青蛙在水里推著小船。
2.讓幼兒來表演這個情節,感受這段所表現的情感。
(四)圍繞閱讀重點討論。
1.你喜歡《蘿卜船》這本書里的小老鼠嗎?當它有了蘿卜船,它是怎樣做的?(引導幼兒說出小老鼠有了蘿卜船就請小青蛙、喜鵲媽媽和她的娃娃一起來乘坐。讓幼兒從中感到“分享”的情感)
2.你還喜歡書中的哪些小動物?為什么?
3.如果你發現一只大蘿卜,你會用它做什么?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五)歸納閱讀內容。
幼兒再翻閱一遍圖書,教師帶領幼兒邊翻書邊講故事。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讓幼兒認識船的外形結構及其用途,加深幼兒對船的了解。
藝術:通過讓幼兒欣賞歌曲《空中的小船》,啟發幼兒想像坐在月亮船上的情境。
五、生活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翻閱圖書,激發幼兒閱讀圖書的興趣。
六、環境中滲透在活動室內為幼兒準備一些頭飾(道具)進行表演游戲,復習《蘿卜船》內容,感受其中的情感。
七、家庭中滲透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看一些故事書,教給幼兒正確閱讀圖書的方法,激發幼兒早期閱讀。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2
活動目標:
1.在扮演角色的游戲過程中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樂意參與學習和表演兒歌的活動。
2.理解詞:抬、大街。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菜場情景、小籃子
活動重點:
在游戲中理解“抬”
活動過程:
一.情景游戲:買菜
1.(出示籃子)我的手里拿了什么?我提著籃子去干什么?
2.游戲
a.請一個幼兒陪媽媽去買菜
b.選菜:我們選了些什么菜?
c.抬菜;這么多菜,你愿意幫媽媽嗎?怎么幫?我們一起抬回去好嗎?
二.欣賞、學習兒歌
1.欣賞:買菜的游戲真有趣,我把它編了一首兒歌名叫《買菜》
2.學習兒歌
a.集體朗誦
b.分組練習
1.許多小朋友都想做我的乖乖陪媽媽去買菜這回一邊走一邊要和媽媽一起說說話(將幼兒分成兩半,先后陪媽媽去買菜,同時念兒歌)
2.幼兒模仿抬菜的動作理解并記住詞“抬”
三.改變個別名稱,鞏固練習兒歌
如:改變菜的名稱、改變人物的稱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投和揮臂的動作。
2、熱愛集體,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廢紙。
活動過程
1、做一些游戲,練習幼兒肢體動作。
如:風爺爺來了,看見小雞啄蟲吃,引導幼兒練習用嘴啄的動作,風爺爺來了,看見小兔蹦蹦跳,引導幼兒學習小白兔的跳法,兩腿合攏,向上跳,風爺爺來了,看見樹枝彎彎腰,引導幼兒練習彎腰的動作,風爺爺來了,看見小猴踢踢腿,引導幼兒踢腿的動作,風爺爺來了,看見小鳥飛呀飛,引導幼兒做飛翔,兩胳膊平伸,然后揮動。
2、做投擲的游戲。
如:小朋友們,熱完了身,我們就開始學習其他的動作了,今天主要學習投擲的動作,小朋友們,我這里有一團紙,我想問假如你們拿了這張紙,你們怎么玩呢?
3、請個別幼兒大膽嘗試用紙玩的方法。
4、教師小結:這張紙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我們可以把紙夾在兩腿中間,學小白兔跳,也可以把紙拋向另外一個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傳給對方,也可以用力地往外扔,是不是很有趣呢?今天我還要教小朋友更有趣的玩法,叫打雪仗,我們可以將紙團成球狀,然后單手握住后高舉,眼睛看著遠方,然后用力地往遠處投擲。當然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投向同伴的頭部,盡量往遠處扔。
5、請個別幼兒嘗試投擲。
6、給幼兒分組,然后讓幼兒練習投擲。
7、教師總結:這一節課我們學會了打雪仗的玩法,也學會了投擲的動作,所以我希望小朋友們無論在什么樣的游戲中都要遵守規則,安全才是第一,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4
會響的小路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教學掛圖,故事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1、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1、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出什么聲音。
2、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4、為什么風兒要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1、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么聲音?
活動建議:
1、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主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里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猬走過小路, ——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進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進小路,他在樹葉上搖啊搖,吱嘎吱嘎 ——像躺在搖床上做著甜甜的夢。
風兒來了,小刺猬擋住風兒:“你別刮走路上的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呀!”于是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根據王曉明的同名故事改編)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懂得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比較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3、積極思考,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樂于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幼兒坐成半圓形
幼兒學會律動《馬兒跑》
多媒體課件,各種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玩具小馬,錄音機磁帶“√”“ⅹ”標志牌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1、幼兒隨音樂《馬兒跑》學馬兒跑進入活動場地
2、出示玩具小馬
教師:剛才我們學什么動物跑到這里來的?我這兒也有一匹小馬,今天要講一個關于小馬的故事。
(設計意圖:幼兒模仿馬的動作進入場地坐下。教師特意安排的,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運用多媒體課件,理解故事內容(分段、分情節)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至“小馬連忙收住腳本,不知道怎樣做才好”體驗小馬當時矛盾的心情。
提問:①故事中有誰?
②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
③牛伯伯是怎么對小馬說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對說的?
⑤小馬會怎么想呢?它會怎么做呢?
幼兒討論回答。
2、教師繼續邊操作課件邊講故事至“沒┉沒想過”
提問:河水到底是深是淺?
引導幼兒討論。
(意圖: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設置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目標:得到落實,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3、教師繼續講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引導幼兒體會深淺的相對性。
提問:①為什么說牛和松鼠說的都對?
②小馬后來怎么做的?它發現河水到怎樣?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幼兒理解、感受語言活動的樂趣。
三、再賞故事拓展經驗
放故事錄音,運用多媒體課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涵。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你生活中遇到困難會怎么做?
幼兒討論回答(設計意圖: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遷移至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突破了重點,回應了難點。)
四、游戲活動享受快樂
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
教師出示小動物頭飾,讓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頭飾,出示標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條小河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標志牌下,不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ⅹ”標志牌下。
2、幼兒游戲1次,互相交換頭飾,游戲2次。
3、學動物走(戴頭飾的動物)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充分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并使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同時動靜交替,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95%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及個別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需要教師加以提醒引導。
1、營造故事意境激發學習欲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后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松,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沖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小班語言教案200字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兒歌ABA結構、發準字音"zi、ji"(自己)。豐富動詞:走、飛、跳、游。
2、通過形象、動作的對比、匹配,理解、感知并初步仿編兒歌。
3、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要大人抱。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一張大的背景圖上面有天空、草地、池塘和小路2、貼絨教具:小鳥與鳥媽媽、小兔與兔媽媽、小魚與魚媽媽、娃娃與媽媽3、其它動物圖片若干。
4、圖文詩歌。
活動過程:
一、逐一在背景圖上出示小動物和它的媽媽,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兒歌。
1、這是誰?啟發幼兒用"··與它的媽媽"進行完整的表述。
2、小鳥(小兔、小魚)是怎么飛(跳、游)的?用不用媽媽抱?
3、請幼兒模仿小鳥(小兔、小魚)自己飛(跳、游)得動作。豐富動詞。
4、小朋友看見小動物們自己走,他會對媽媽說什么?(幼兒自由討論)二、出示圖夾文詩歌學習兒歌。
1、師:"我們剛剛說的每一句話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好聽的兒歌。"2、教師出示圖文詩歌并完整的朗誦一遍。
3、引導幼兒集體、分組進行動作表演朗誦兒歌。
三、初步嘗試用替換動物的方式仿編兒歌。
1、教師出示其它動物圖片替換鳥、魚、兔,自然地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2、幼兒有感情的朗誦仿編好的兒歌。
四、品德教育:長大的要自己走,做一個能干本領大的好寶寶。
活動延伸與建議1、將圖文詩歌貼到語言區,并提供各種小動物的圖片。幫助幼兒繼續仿編。
2、結合體育活動,鞏固:飛、挑、游、跑等動詞。
課后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對于我所創設的情景都很感興趣,大部分能跟著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積極性都很高,大致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但也有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開動腦筋,調動起幼兒的興趣,如主動邀請他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多鼓勵,多贊揚他等。
在活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狀況,如在讓幼兒集體扮演兔寶寶時,幼兒出現了亂竄的現象,我費勁將他們拉了回來,這提醒我以后,在設計活動時,我要考慮得更周到些,將一些意外狀況都要考慮在內;我未交代清楚動物的家與幼兒園的位置等。
活動結束后,更加覺得我要特別注重活動中的細節,如我在與幼兒互動,我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時,在走到兔寶寶家時,可以與幼兒一起跳著去,不要一本正經的走過去;在與幼兒進行對話時,可以靈活機動,加上“天亮了,寶寶起床上幼兒園嘍”,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個別與集體的互動要合理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