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三年級教案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熟練地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2、先讓學生在交流匯報中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與整理,然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和用數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對一至四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難點] 對所學知識有條理地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淘氣和笑笑以及他們的同學一起學習的圖片,大家想看嗎?
1、出示教學情境掛圖。
2、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
3、從開學到現在,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你能根據這幅圖給我們的提示說一說嗎?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小組交流前一段時間學到了什么?
2、組織全班交流,對前一段時間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回顧。在整理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將前四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類板書,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與說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1)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2)抽取幾道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2、第3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數字信息?
(2)獨立完成第(1)---(4)個問題。
(3)全班訂正。
3、第3題。教師可根據本班實際,適當規定時間(2~3分鐘),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查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今天我們對開學來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獲,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你留下怎樣的成長足跡?我們來一起說一說吧。
1、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示,從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怎么用數學等角度來尋找自己的成長足跡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足跡以寫“數學日記”的方式紀錄下來。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60÷6240÷8320÷4420÷7
450÷9630÷7360÷6400÷5
120÷3160÷4280÷4540÷9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19387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223÷4100÷3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124≈120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
223≈200223=200+23223≈240
200÷4=50200÷4=50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么?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課后習題
完成練習三作業題。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好朋友黃河嘯一起來到了風景優美的二級電站。
一路上,我們引吭高歌,不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我們走上一條好似紅色地毯的小路上,媽媽拿來幾張報紙鋪成一張舒適的小床。爸爸也拿來一把大傘插在報紙中間,接著,我和黃河嘯懶洋洋的躺在“床”上,欣賞著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和高高的青山。偶爾還會聽到魚躍出水面的響聲,那時,爸爸興奮不已,因為魚兒快要上鉤了。午餐時間到了“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有烤雞、面包、饅頭等,我們大飽口福,狼呑虎咽地吃起來。沒過幾分鐘,就把它們消滅了。
突然,我們聽到了爸爸的叫聲:“我釣到大魚了!我釣到大魚了。”我們急忙跑過去,可是,為時已晚,魚已經脫鉤了,爸爸心疼的手都發抖了,一直嘆息。我讓爸爸給我也釣一會兒,過了十幾分鐘,終于到我了,我先在鐵鉤上上了魚餌,使勁地把桿拋了出去,最后終于釣到了兩條魚。黃河嘯也躍躍欲試,但他運氣不是很好,所以沒有收獲,但他還是很開心。
大自然真美麗!投身于大自然,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4
復習目標:
1.掌握第八單元的生字詞。
2.會寫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內容。
3.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復習內容:第八單元的知識
復習過程:
(一)復習第8單元要求會認的生字。
1.請小朋友們翻到課本163頁,同桌互相考生字。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復讀學生讀錯頻率較高的生字。
讓學生用這些字進行組詞練習,幫助記憶。
(二)復習要求會寫的生字。
1.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164頁,和同桌一起讀生字。
2.復讀學生讀錯頻率較高的生字。
3.讓學生用這些字進行組詞練習,幫助記憶。
4.聽寫生字。
5.集體訂正。
(三)復習語文園地八。
1.讀一讀我的發現中的形近字。
2.你還會說哪些四字詞語呢?讓學生進行積累。
3.讀讀背背,先自由讀,再進行誦背。
(四)課堂練習。
1.形近字組詞
導()繼()旅()狠()
異()斷()旋()狼()
科()歸()載()端()
料()舊()截()瑞()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5
知識技能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課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如:拮據、夢寐以求、悶悶不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并結合在本冊前面學過的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初步滲透"擁有誠信就等于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學習重點:
理解"父親"從不愿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后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體會課文中"母親"說的話的含義。
學習難點:
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強調"中"的讀音、"彩"的寫法
2、過渡導人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三、創設情境、啟發疑問
以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3—6自然段,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體會"我"中彩之后的興奮與激動,并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2、啟發疑問:再讀4、5自然段,試著提出問題,初步學習聯系生活實際提問。
3、學法嘗試:以第6自然段巧妙過渡,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邊讀邊想解決問題,進一步學會提問。
四、滲透學法,邊讀邊想
以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學習7—8自然段,引導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難題",為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1、學生自己閱讀,嘗試解決在上一階段讀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父親到底面臨怎樣的難題?"。
2、針對學生閱讀中的困惑,師生交流讀書方法,幫助學生一句句讀通課文。
3、學生嘗試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自己閱讀,邊讀邊想,初步理解父親面臨的&39;難題。
4、學生再讀書,并大膽質疑,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五、布置作業
認真讀課文,并通過上網或讀書等途徑查找資料,為下節課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抓住重點句深入探究,在師生共同讀書學習辯論的過程中,滲透"擁有誠信就等于擁有一大筆財富"的思想。
解決上節課學生遺留問題,并深入思考"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么又沒有留?"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認真讀書,在學生思辯的基礎上理解為什么是"道德難題",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理解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和"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的含義。(向學生推薦《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誠信,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三、想象寫話:
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后,"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對話,說一說,再寫下來。
四、學習生字(重點是字形)
如:"德":用"十四人一條心"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強調"心"上有一短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創編記字口訣,使學生快樂識字、寫字。
五、課外延伸: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于彩票的故事,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組合,通過查找資料、采訪等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6
教學內容:
B Let's Learn Let’s do Find ,tick and match
教材分析:
Let’s learn部分通過朋友們談論自己年齡的場景,呈現了要學習的six to ten數字單詞。Let’s do部分是練習數字6—10的指令活動。Find ,tick and match部分是鞏固學生對本單元所學數字單詞的掌握而設計的練習題。look and circle部分是檢查學生對本單元所學數字單詞的掌握情況。let’s sing部分是數字歌,鞏固和運用了所學數字單詞。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1)能在實際情景中正確使用6—10的英文數字。
(2)能聽懂 Let's do 里的指示語,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3)能正確完成Find ,tick and match和let’s check部分的習題。
(4)能夠會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2.知識目標
(1)聽、說、認讀單詞6-10的英文表達法。
(2)聽、說句型I’m ...years old.
(3)理解Let's do 部分的內容。
3.情感、文化目標
讓學生了解一些緊急呼救電話號碼及用途。
教學重點:
數字 6—10 的聽、說、認讀。
教學難點:
單詞seven,nine的發音。
教學過程:
Step1 Preparation
1.復習、感知英文數字單詞:Sing the song“Ten Little Candles”。
2.Free talk
T: Hello!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
T: How old are you?
3.T: Last class, we went to Sam’s birthday, Sam has many gifts, Let’s count. 課件出示一張禮物圖片,數一數,師用How many?提問,生回答。復習數字one-five.
Step2 Presentation
(一)詞匯呈現
1.整體呈現單詞,
出示Let’s learn人物圖,Those are Sam’s friends. They went to the party, Let’s have a look.課件出示課本人物圖,并自我介紹。Hi! I’m Li Li, I’m six years old. Hi, I’m Tom, I’m 7 years old. Hi! I’m Kate, I’m 8 years old. Hi, I’m Lu Yao. I’m 9 years old. I’m Lucy. I’m 10 years old.
T: Do you love them? Let’s make friend with them.
S: OK.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聽的輸入。
2. 出示Li Li 圖。T: Now, you are Li Li. How old are you? S: I’m six years old. 師拿出詞卡six教讀(升降調)--生跟讀--師板書—領讀--學生認讀練習(分組、分排、開火車、個別讀…)。師板書句子:I’m six years old.并領讀。生齊讀。師問生答。T:“How old are you?” S:“I’m six years old. 生生問答練習。
師拿出一些鉛筆,T:I have some pencils, Let’s count. S: one, two, …six.
教師通過動作示范或出示課件,滲透句子:“Show me six”。讓學生聽指令做出動作并說“six”。
3.Let’s meet Tom. 出示Tom。放課件,“I’m Tom. I’m seven years old. 師出示seven詞卡。師拿出詞卡教讀(升降調)--生跟讀--師板書—領讀--學生認讀練習(分組、分排、開火車、個別讀…)。師問生答。T:“How old are you?” 生帶Tom頭飾S:“I’m seven years old. 生生問答練習。
師拿出一些鉛筆,T:I have some pens, Let’s count. S: one, two, …six,seven。
教師通過動作示范或出示課件,滲透句子:“Show me seven”。讓學生聽指令做出動作并說“seven ”。
4. Let’s meet Kate. 出示Kate 圖片,放課件:I’m Kate. I’m eight years old.出示eight詞卡,師拿出詞卡教讀(升降調)--生跟讀--師板書—領讀--學生認讀練習(分組、分排、開火車、個別讀…)。
師問同學“T: “How old are you?” S:“ I’m … years old. 生生問答練習。
5. Let’s meet Lu Yao. 課件播放:I’m Lu Yao. I’m nine years old. 師拿出詞卡nine教讀(升降調)--生跟讀--師板書—領讀--學生認讀練習(分組、分排、開火車、個別讀…)。師板書句子:I’m nine years old.并領讀。生齊讀。師問生答。T: “How old are you?” S: “I’m nine years old. 生生問答練習。
教師通過動作示范或出示課件,滲透句子:“Show me nine”。讓學生聽指令做出動作并說“nine”。
師拿出一些蠟筆,T:I have some crayons, Let’s count. S: one, two, …six…nine.
6.師又放上一只蠟筆,說How many crayons? S: One,…ten.師出示詞卡ten教讀(升降調)--生跟讀--師板書—領讀--學生認讀練習(分組、分排、開火車、個別讀…)。課件出示Lucy,T:How old are you?生回答。師板書句子:I’m ten years old.
(二)聽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
(2)Listen, point and read.
(三)合作學習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記住單詞,小組當中評價。(Read in your groups. One speaks, the others point, then change.在小組內輪流讀單詞和句子,其他生指著認讀,然后交換。)
Step 3 Practice
詞匯操練
1.音義訓練活動:Let's do部分,教師播放let’s do的錄音,讓學生做出相應動作,并說出數字單詞。(具體操作步驟可參考教參P132.)
2.形義配對活動:教師打亂順序出示six to ten的單詞卡,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嘗試讀出單詞并重新按順序排列好。請五個學生在黑板上完成配對。
3.音形訓練活動:教師出示數字詞卡和手勢,學生讀出數字并說I’m ...years old.生由1讀到10(注意語音語調)。
4. Find ,tick and match:學生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的過程來鞏固本單元所學數字單詞。
Step4 Production
1.語用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以下活動
小調查:小組內分別調查一下各自組員的年齡,之后交流展示。開始調查之前,教師要先做簡單示范以供學生模仿操作。可參考如下表格
姓名(What’s your name?
My name’s...)年齡(How old are you?
I’m ...years old.) 電話號碼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朋友的信息,你能說出你介紹一下你自己嗎?I’m…。 I’m…years old.
2.幫助學生用英語認讀緊急呼救號碼如120、110、119,并了解其各自用途。
Step5 Progress
1.做當堂達標題
(1)基訓。
(2)look and circle:檢查學生對數字單詞的掌握情況。
2.Summary:T: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引導學生總結所學知識。
3.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words.
(2)用英語介紹1-10的英文數字給朋友或家人聽。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學習難點: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2、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3、教師范讀。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4、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座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學生議一議,教師小結。
三、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這座民族小學的美,從哪里能看出來?同學們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
學生讀后,說的可能有:
環境的美:路上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大家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
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窗外……
人的美: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2、這是一座美麗的學校,還是一座怎樣的學校?再讀再議。
學生讀后,說的可能有:團結、友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來讀一讀,培養從閱讀中感悟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學習習慣。
3、這座小學是一座邊疆的民族小學,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提示:找與我們的學校不同之處。
四、整體回顧,細讀品悟,感情朗讀。
1、“我們的民族小學”給你的印象怎樣?交流感受。
學生說后,老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吧。
展示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他們上課的情景吧。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他們上學路上、課堂學習、課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這是一座美麗、團結、友愛的邊疆小學。你喜歡這座民族小學嗎?請對那里的學生說幾句話吧。
五、布置綜合性學習作業。
1、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怎么寫三年級教案篇8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課本第77—78頁中的例2及“做一做”練習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使學生能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模型(符號例題要求)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提問:
(1)什么叫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大約有多大(用手勢來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師: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嗎?你怎么想?
要求學生:
(1)用手比劃大約有多大。
(2)說出想法。(包含有2個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發現,獲取新知
1、引導探究。
取出一個長方形學具:
(1)請同學估一估,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排一排、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
這個長方形包含有幾個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啟發談話:如果要求長方形的面積,我的每一個都用面積單位來排一排,數一數,看它包含有幾個面積單位,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假如要計算較大操場的面積,我們應該怎么辦?能不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呢?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3、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2)公式推導:
教師: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如果沿著長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沿著寬能擺幾個?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小結:沿著長擺,擺的個數與長的厘米數相同;沿著寬擺,擺的排數與寬的厘米數相同。
說一說: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長的厘米數×寬的厘米數=長方形面積
這個推斷對不對呢?其它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來計算呢?我們自己拿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看。
通過自己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用公式計算:
(3)即時訓練: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長15厘米,寬10厘米。
4、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出示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征?這個圖形面積是多少?
(2)想一想:怎樣來算它的面積?正方形面積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導小結并板書: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5、指導看書,熟記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材78頁“做一做”。
2、課本練習十九的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九第3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通過計算自己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學生通過實踐總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再由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推導出正方形的公式。通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么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并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