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4.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搜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課時安排
課時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2.導入新課
法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三、細讀課文
(1)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2)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
(4)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有目標地讀,有層次地讀,循序漸進,學生才能讀出水平來,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后,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五、作業設計
練習默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對重點字詞進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聯系實際,領悟道理。
4.總結學習古文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學難點:
對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教 學 具:課件、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想一想,平時我們都是怎么學習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學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學習吧。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9課,齊讀課題:27、古人論學習
通過這個題目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內容的嗎?(生對題目進行解答:古人討論有關學習的問題)
過渡:古人是怎樣討論學習的呢,我們趕快來了解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你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
反饋讀,并提示知的不同讀音,多音字:好的讀音,樂的讀音。
2、帶著同學們的提示,請你再仔細讀一讀課文。(自讀)
3、指名朗讀課文
師:前面我們學習古詩時認識了詩人,你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嗎?(學生試著解答,不知道老師補充資料)
《論語》對
過渡:那到底他們是怎樣討論學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句話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學提示:我們以前在學習的時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樣做呢?(生:看注釋、查字典、連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學過的方法看看課文講的是什么意思,學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學生自學)
匯報:(讀文、解釋重點字、串聯句子的意思,其他學生補充)
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
知:知道 為:就是 知:聰明
師:這句話中有這么多的“知”字,它們的意思一樣嗎?(學生解釋:前面的一樣,最后一個不一樣,從注釋中發現的。師適時鼓勵,并鞏固重點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釋義:(對于做學問來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趣的人。
好:喜愛 樂:以……為樂趣。
師:這句話是對誰而言的,學習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要添加一些詞,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讀懂。請你們用添加符號添上:對學習的人來說或對做學問的人來說。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釋義:凡是(對事情)不懷疑(的人)一定不會有感悟,只有懷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懷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懷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懷疑 悟:了解、領會。
師過渡:剛才通過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對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請你們再讀一讀,帶著你們的感受。
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讀一讀。匯報配樂讀。
匯報交流:
聯系你的學習情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逐句談)
1、學習知識要誠實、踏實。(學習態度)
2、學習的深度緣于你自己。
3、學習中要不斷發問,解問。
教師適時鼓勵和肯定,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
四、總結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這篇課文我們就學完了,想想我們學習這篇古文有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讀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師板書提升。
師: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古文,你們有信心嗎?咱們現在來試試怎么樣?
課件出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試著解釋理解)
五、收獲體會
學生談體會。
六、作業: 背誦古文。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3
教學目標:
知識:學會本課2個生字. 理解課文中三句話的意思。
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能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思品:能聯系學習的實際,說說從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懂得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查閱資料:教參
教學具準備:課件教學課時數2
板書設計:
27 古人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第 1課時:學生活動時間(約)30分鐘教師活動時間(約)10分鐘
教學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含時間分配)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介紹《論語》、孔子、孔子的弟子。
2、過去我們學習過的《論語》,你能背誦幾句嗎?
3、想一想,平時我們都是怎么學習的?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學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學習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9課,齊讀課題:27、古人論學習
4、通過這個題目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內容的嗎?(生對題目進行解答:古人討論有關學習的問題)
過渡:古人是怎樣討論學習的呢,我們趕快來了解一下吧。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32`
1、自由讀課文:朗讀、讀通、讀準字音。
2、讀音:好:讀作hào, “好”還讀什么?你能用這些讀音分別組詞嗎?知:zhì
“知”還讀什么?你能用這些讀音分別組詞嗎?
3、查字典理解下列詞:凡惟
培養學生察字典的能力來自于平時的訓練之中。
糾正讀音,有利于學生正確流利讀課文。
4、指導朗讀課文。(投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1)指名讀。(2)畫劃線、畫著重符號。(3)分別讀。(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讀課文:5`
(1)畫出不理解的字、詞,結合注釋理解;
(2)朗讀課文,注意句讀;
(3)練習背誦。
6、學習第一則論語
(1)我們以前在學習的時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樣做呢?(生:看注釋、查字典、連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學過的方法看看課文講的是什么意思,學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讀文、解釋重點字、串聯句子的意思,其他學生補充)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
知:知道 為:就是 知:聰明
(3)這句話中有這么多的“知”字,它們的意思一樣嗎?(學生解釋:前面的一樣,最后一個不一樣,從注釋中發現的。師適時鼓勵,并鞏固重點字“知”)
4、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作業:1`1.讀熟課文2.抄寫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論語》
學生說說你對《論語》這部作品的理解。
二、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一)第二句:(投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指名讀。
(1)理解重點字的意思:
好:喜愛。讀作hào。
(2)自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自己理解;
同學交流;
匯報、指導:
意思是:對于作學問來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趣的人。
(二)第三句:(投影)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1)指名讀句子。(2)理解重點字的意思:凡:凡是。
惟:文中的意思是“只”、“只是”。理:道理,事理。
疑:懷疑,有疑問。悟:了解,領會,覺醒。
(3)同桌同學互相說說句子的意思。
意思是:凡是學習某種道理,沒有疑問必然沒有領會、感悟,只有產生疑問,然后才會有所領會感悟。有小的疑問就有小的感悟,有大的疑問就有大感悟。
通過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
3、指名讀課文。4、讀了這三句話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說出)
從字的意思到詞語的意思再到句子的意思,有條理的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的學習。
(1)學習要有老老實實的科學態度,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
(2)學習要有興趣,這是的老師;
(3)學習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課堂總結:(1)說一說,你從這兩則論語中,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背誦、默寫兩則論語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4
明確目標:
1、認讀2個生字。能夠借助注釋、 字典理解古文重點字詞的意思, 能說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蘊含的教育意義,懂 得學習應該誠實、有興趣、善質 疑。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 誦課文。
解析思路 預設過程:
一、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二、精讀內容
三、回歸整體 體會道理配樂朗讀
一、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師配樂范讀,學生自由學讀。
3、師生同讀。
4、展示朗讀。
二、精讀內容 體會道理
(一)感受學習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板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學生質疑,依疑導學。
2、理解意思,體會道理。
3、角色朗讀,積累知識。
(二)感受學習要有濃厚的興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運用學法自學
2、匯報、質疑。
3、討論: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整合前兩句,體會聯系。
5、角色朗讀。
(三)感受唐彪的論學習之教誨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 大疑則大悟。”
1、依法自主學習。
2、互相說說意思。
3、小結內容。
4、指導朗讀。
三、回歸整體 配樂朗讀
1、師:通過學習你有何收獲?你知道該如何學 習嗎?
2、配樂朗讀。
指名誦讀。(古箏曲)
全體誦讀。(配樂)
3、師小結
半部《論語》平天下,讀《論語》不同之人 會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學們能多讀,善思,勤 學,把我國古典文學發揚光大。
板書設計:
27、古人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應誠實
(知道) (聰明)
知 好 樂 有興趣
疑 悟 善提問
布置作業:
必做:
1、背誦課文。
2、把你搜集到的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 摘錄在積累本上。
選做:
寫一寫學習的收獲或體會。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5
《太陽》教學反思
在語文的課題上,為了更好地抓住語言訓練點,在備課的時候,我們必須仔細鉆研教材,挖掘一節課中的語言訓練點。
在《太陽》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熟知說明文里面的說明方法。但我發現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考慮得不夠周全,導致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用到說明方法的地方時不夠全面。在大概跟學生說明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這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后,我沒有讓學生嘗試自己去找一找還能體現這幾種說明方法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有些句子或者段落里往往存在一些幾種說明方法共存的地方,這就需要引導學生較為仔細地分析句子。而我作為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居然也漏掉了不少混合使用說明方法的例子。如第三自然段就是用到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這三種說明方法。第四自然段也居然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這些被我漏掉的地方還是我在課后一些練習冊習題中發現的。如此一來,我覺得在備課的時候為了做好語言訓練這一關,作為老師要在經過自身琢磨后還要適當地參考一些練習書,以便對課文進行更加詳盡的把握。
在這篇課文的最后一段中,我特意讓學生找出兩對反義詞,還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對這段話的記憶與背誦。
同時,我們必須重視課文的課后練習題,再進行信息搜索、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作為老師不必要領著學生逐段學習,可以放手給學生去找,去互相補充。。在這一課中,課文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這就要求學生先統觀全文
無論如何,我們作為老師在備課時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達到“每課一練”的效果。同時,我們更要找準課文中的語言訓練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如何引導和鞏固《語文園地》和課后練習中的知識點上了三年級下學期,我們就會發現每個《語文園地》中都有許多不同又有相似的語言知識點,除此,在課文的課后練習中也出現了不少需要學生識記的內容。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如果不加以鞏固與歸類,學生很快就會遺忘與混淆。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學會“溫故而知新”的道理。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鞏固這些知識點的:
一、落實背誦與熟讀環節,及時跟蹤。
對于課文中一些要求熟讀的知識,如《園地》中的“我的發現”,我除了要求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討論其中的特點,做好筆記,還要求學生舉出相關例子。因為只有舉出例子才能到達學以致用,鞏固理解的效果。除此,在平時的早午讀、家庭作業中也必須反復朗讀,并且熟記它們的特點、例子,這樣才不會一知半解、記不牢。而對于日積月累中的知識點則必須要求學生背誦,當然背誦時不能只背書上已有的內容,更要背誦這些內容的特點。如《語文園地四》中的“讀讀背背”,在背誦中我們必須記住“關于讀書、治學的成語有”這句話。而“我會填”中關于助詞“的、地、得”的運用,在背誦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個短語中用的助詞是哪個,并說出為什么這樣使用。當然,在上課講解時候,我還特意出了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去鞏固。為了更好地落實背誦的環節,我特意制作了一個表格,上面有所要背誦的頁碼。說過關了就在上面畫上“√”,逾期沒有背完要受到老師的批評、扣分與小懲罰。
二、即使默寫與聽寫。
對于課后練習中的識記內容、《園地》中要背誦或靈活運用的知識點,我會在平時的聽寫、默寫中落實到位。如助詞的運用檢查,我會先出好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內容進行填空,而非只背誦課文里的內容。
三、及時對知識點進行歸類、比較。
在不少的《語文園地》中都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四字詞語,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必需讓學生把它們重新找出來并進行比較,再記憶。如本學期《園地》中提到的四字詞語有如下形式:aabb、aabc、abac,含有數字的,含有一對反義詞的,關于讀書、治學的,描寫大自然景物和現象的這幾種類型。而對于一些識記句子則有如下分類:描寫自然景色的詩句、表現思想方法的諺語、歸類識字類型的詩
歌、與氣象有關的農諺、歇后語、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關于描寫月亮的詩句這幾種類型。這些知識點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必需重新拾起,務必做到在老師提示類別時候學生能夠稍經思考后說出具體內容。
四、如果學生能夠在習作或平時的作業中靈活運用以上的知識,老師則給予加分和獎勵。
八月十九日
怎么寫教案設計語文三年級篇6
教學要求
1.能說出和猜出不同謎語,并說出是怎么猜出來的。
2.在說謎語的過程中,注意聽清楚和說明白。
課前準備
1.請同學收集謎語。
2.給掛圖上小朋友說的謎語配錄音。
3.一幅小白兔貼畫。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導入新課
1.指導學生看圖。
2.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圍在一起在做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講故事、說謎語……)
3.他們究竟做什么呢讓我們聽一聽。(放錄音或老師讀出謎語。學生一聽便知,小朋友們在猜謎語。)
二、指導猜謎,領悟方法
1.聽謎語。
讓我們再認真聽一聽,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
(再放一遍謎語錄音。)
2.猜謎底。
提問:請大家和圖上的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謎底是什么打一種小動物。
(若學生猜出幾種答案,可以請同學討論:誰說得對,為什么)
3.對照謎語比一比。
邊說謎語,邊對照小兔子圖比一比,重點是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白皮毛、三瓣嘴的外形特征。
4.師生共同總結說謎語和猜謎語的要領。
(1)說清楚。說謎語的同學要口齒清楚,如果別人聽不明白,要再說一遍。有時候,可以在謎語后面說明,這個謎語打的是一個字還是一種動物或植物。
(2)聽明白。聽謎語的同學要認真聽,沒聽清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動腦筋。邊聽邊動腦筋想,把謎語中提到的特點和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想想:什么是這樣的
三、小組活動,我說你猜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都把自己準備好的謎語說給大家聽,請大家猜。比一比誰說得清楚,誰聽得明白,誰猜得準確。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個別輔導。
四、小組競賽,評選優勝。
第一小組說謎語,請第二小組猜;第二小組說謎語,第三小組猜……如此循環。第一輪,每一組一名同學說一個謎語,若對方猜不出來,可請其他組搶答。猜出謎底后,要能說出理由,最后評出:
“最會說”小組和個人——猜對的謎底多,而且能說出理由。
“好謎語”——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謎語。
五、介紹經驗,教說謎語
請“最會說”或“最會猜”的小組代表或個人介紹經驗。
請帶來“好謎語”的同學教大家說謎語。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