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1

滑輪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2

1.某金屬在一黃光照射下,正好有電子逸出,下述說法中,哪種是正確的()

A.增大光強,而不改變光的頻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將不變

B.用一束更大強度的紅光代替黃光,仍能發生光電效應

C.用強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黃光,光電流強度將不變

D.用強度較弱的紫光代替黃光,有可能不發生光電效應

答案A

要點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光屏處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減弱光的強度,使光子只能一個一個地通過狹縫.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曝光時間不太長,底片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如果曝光時間足夠長,底片上就會出現規則的干涉條紋.對這個實驗結果有下列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曝光時間不太長時,底片上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表現出光的波動性

B.單個光子通過雙縫后的落點可以預測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為才能表現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條紋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達機會較多的地方

答案D

題型1對光電效應規律的理解

【例1】關于光電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

B.光電子的動能越大,光電子形成的電流強度就越大

C.用不可見光照射金屬一定比用可見光照射同種金屬產生的光電子的初動能要大

D.對于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答案D

題型2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例2】如圖所示,一光電管的陰極用極限波長為0的鈉制成.用波長為的紫外線照射陰極,光電管陽極A和陰極K之間的電勢差為U,光電流的飽和值為I.

(1)求每秒由K極發射的電子數.

(2)求電子到達A極時的最大動能.(普朗克常量為h,電子的電荷量為e)?

答案(1)

題型3光子說的應用

【例3】根據量子理論,光子的能量E和動量p之間的關系式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動量,照到物體表面的光子被物體吸收或反射時都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用I表示.

(1)一臺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發出的激光,功率為P0,射出光束的橫截面積為S,當它垂直照射到一物體表面并被物體全部反射時,激光對物體表面的壓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動量,N表示單位時間內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數,試用P0和S表示該束激光對物體產生的光壓I.

(2)有人設想在宇宙探測中用光作為動力推動探測器加速,探測器上安裝有面積極大、反射率極高的薄膜,并讓它正對太陽,已知太陽光照射薄膜對每1m2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為1.35kW,探測器和薄膜的總質量為M=100kg,薄膜面積為4104m2,求此時探測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慮萬有引力等其他的力)?

答案(1)I=(2)3.610-3m/s2

題型4光電結合問題

【例4】波長為=0.17m的紫外線照射至金屬筒上能使其發射光電子,光電子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做最大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時,已知rB=5.610-6Tm,光電子質量m=9.110-31kg,電荷量e=1.610-19C.求:

(1)光電子的最大動能.

(2)金屬筒的逸出功.

答案(1)4.4110-19J(2)7.310-19?J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3

杠桿(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

(2)知道杠桿的平衡。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

(2)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杠桿,進一步認識物理是來自于生活的,認識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2)難點: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學準備

杠桿支架、鉤碼、刻度尺、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學生閱讀教材引言部分,使學生了解簡單機械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認識到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實際的意義,自然引入杠桿一節的學習內容。

二、什么是杠桿?

出示一些實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請學生歸納其相同點。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請學生介紹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杠桿?

要點:(1)硬棒

(2)繞著固定點轉動

三、幾個名詞

1、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2、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3、支點:繞著轉動的那個點O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PS:力的作用線指的是經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線。

力臂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學生練習:作圖P68動手動腦學物理第3小題。

四、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什么叫杠桿的平衡

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稱為杠桿的平衡。

2、小實驗:請一個大同學和一個小同學做推門比賽。(大同學推靠近門軸方向,小同學推遠離門軸方向)

通過親自動手,感受平衡時應與力的大小和作用點等因素有關。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鋪墊。

3、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猜想與假設:從剛才的實驗出發,引導學生猜想。

(3)設計實驗,制訂計劃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如課本第65頁。

(5)分析與歸納:

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寫成:F1l1=F2l2或F1F2=l2l1

即:力與力臂成反比

(6)評估:

a、為什么在實驗前,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果不用鉤碼而用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應注意什么問題?

4、學生練習

動手動腦學物理

(五)小結

(六)作業

練習冊

附:課后總結

第一節杠桿(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杠桿的分類,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的種類。

(2)知道杠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杠桿的平衡條件,了解杠桿的分類方法;

(2)通過分類,了解生活中杠桿的應用原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杠桿的分類

(2)難點: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杠桿的種類,理解省力、費力和等臂杠桿的具體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復習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杠桿的種類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杠桿平衡時,力與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當l1>l2,F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省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省力杠桿,如:撬棒,瓶蓋起子,園藝剪刀等。<p="">

2、當l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費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費力杠桿,如:釣魚桿,縫紉機踏板,理發剪刀等。

3、當l1=l2,F1=F2,說明使用這種杠桿時即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們把這種杠桿叫做等臂杠桿,如:天平等。

分類是物理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學生可以列舉以前所學過的分類方法,如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等。在學習了杠桿的分類后,請學生盡量列舉每種杠桿的實物。

三、杠桿的應用

分析生活中的實物,大家共同討論這屬于什么杠桿,它們有什么好處?又有什么缺點?為什么做成這個樣子。然后歸納:

1、省力杠桿,可以省力,但比較費距離。

2、費力杠桿,雖然費力,但可以省距離。

本環節應當以開放性教學為主,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杠桿,大家共同討論其結構,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進行改進?

四、練習

1、如圖,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頭,這根木棒的特點有: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圍繞著旋轉。我們就可以把這根木棒叫。

2、在上題中,我們從O點作一條MN的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就是力F的。

MN這條直線就是力F的。

3、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

A、筷子B、火鉗C、剪刀D、橡皮筋

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

A點,都能使圖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桿,例如。(把“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橫線上)

6、如圖,圖中輕質木棒AB可以看成一個杠桿,C點吊一重物,B點用繩子拉著,杠桿的支點是點。請在圖中標出動力F1,阻力F2,并畫出它們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靜止,,則等式:F1L1=成立。

7、用一根細棉線把一段直鐵絲吊起來,讓鐵絲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將棉線右邊的鐵絲對折一下,鐵絲還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嗎?實際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現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據是:。

8、用剪紙的剪刀剪一疊較厚的紙,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斷還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斷,試試看,并和同學交流一下,討論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識是什么?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吧!這樣做對你填寫書中表格中的哪幾項數據有利,為什么?

10、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我們使用的杠桿兩端有兩個螺母,它們的作用是。如果不要這兩個螺母,請你設計一種裝置,使它具有與螺母相同的作用,畫出設計草圖,加上必要的文字敘述。

1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發現用2個鉤碼可以平衡3個鉤碼。如圖,小紅想,杠桿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動力和阻力,可能還與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于是她反復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老師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處,可小紅據理力爭,“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老師為了讓小紅相信,拿來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A點上,則…….小紅明白了。

①你能說說教老師是怎么做的嗎?

②小紅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條件”等式兩邊各改了一字,就變成了正確的結論,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一名同學的重?

需要的輔助器材:

應用的物理知識:

啟發你這樣創意的來源:

(四)作業

課堂上沒完成的練習

附:課后總結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4

知識目標

1、知道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靜;

3、掌握動摩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因素;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產生的條件以及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與滑動的區別對比,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兩個互相接觸且有相對滑動或的物體,在它們的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稱為滑動;

2、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當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但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時,在它們接觸面上出現的阻礙相對滑動的作用力

3、兩個物體間的滑動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成正比.

4、動摩擦因數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

5、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6、靜存在值——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分滑動和靜兩部分.重點是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關系.

2、難點是在理解滑動計算公式時,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運動物體受到的時,學生往往直接將重力大小認為是壓力大小,而沒有分析具體情況.

教法建議

一、講解有關概念的教法建議

介紹滑動和靜時,從基本的事實出發,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使學生接受的存在.由于的內容是本節的難點,所以在講解時不要求“一步到位”,關于的概念可以通過實驗、學生討論來理解.

1、可以讓學生找出生活和生產中利用的例子;

2、讓學生思考討論,如:

(1)、一定都是阻力;

(2)、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

(3)、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

主要強調:是接觸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即在運動中也可以充當動力,如傳送帶的例子.

二、有關講解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教法建議

1、滑動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物體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跟物體間的正壓力有關;但和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注意正壓力的解釋.

2、滑動的大小可以用公式:動摩擦因數跟兩物體表面的關系,并不是表面越光滑,動摩擦因數越小.實際上,當兩物體表面很粗糙時,由于接觸面上交錯齒合,會使動摩擦因數很大;對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潔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動摩擦因數更大,表面越光潔,動摩擦因數越大.但在力學中,常稱“物體表面是光滑的”這是忽略物體之間的的一種提法,實際上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與上面敘述毫無關系.

3、動摩擦因數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

4、靜的大小,隨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并等于外力的大小.但靜不能無限度的增大,而有一個值,當外力超過這個值時,物體就要開始滑動,這個限度的靜叫做靜.實驗證明,靜由公式所決定,叫做靜摩擦因數,為物體所受的正壓力.的大小變化隨著外力的變化關系如圖:滑動的大小小于靜,但一般情況下認為兩者相等.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5

【勻速圓周運動】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創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鐘表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著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松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著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了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涂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系。了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系。了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筑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了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征,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借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1、請同學們說說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么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示]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著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論]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言]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

(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怎樣定義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單位:m/s(米/秒)

[問題]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示]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布;

[結論]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才能發生干涉現象;知道干涉現象的特點。

2、知道現象是特殊條件下的疊加現象,知道干涉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

3、通過觀察波的獨立前進,波的疊加和水現象,認識條件及干涉現象的特征。

教學建議

本節重點是對干涉概念的理解和產生穩定干涉條件的應用。學習中要注意兩列波的波峰、波峰相遇處是振動最強的地方,波谷、波谷相遇處也是振動最強的地方;而波峰、波谷或波谷、波峰相遇處則是振動最弱的地方。干涉的圖樣是穩定的,振動加強的地方永遠加強,振動減弱的地方永遠減弱。

為什么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不發生干涉現象?

因為頻率不同的兩列波相遇,疊加區各點的合振動的振幅,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和,有時是兩個振動的振幅之差,沒有振動總是得到加強或總是減弱的區域,這樣的兩個波源不能產生穩定的干涉現象,不能形成穩定干涉圖樣。而是波疊加中的一個特例,即產生穩定的干涉圖樣.

請教師閱讀下表:

項目

備注

概念

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始終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始終減弱,并且振動的加強區和減弱區相互間隔的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

產生穩定干涉條件

(1)兩列波的頻率相同;

(2)振動情況相同.

產生的原因

波疊加的結果

教學設計

示例教學重點:

波的疊加及發生的條件。教學難點:對穩定的圖樣的理解。教學方法:實驗討論法教學儀器: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計算機多媒體新課引入:問題1:上節課我們研究了波的衍射現象,什么是波的衍射現象呢?(波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問題2: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的條件是什么?(障礙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長小,或者與波長相差不多)這節課我們研究現象,如果同時投入兩個小石子,形成了兩列波,當它們相遇在一起時又會怎樣?請學生注意觀察演示實驗。

一、觀察現象:

①在水槽演示儀上有兩個振源的條件下,單獨使用其中的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再單獨使用另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現象結論:每一個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質中產生振動,并能使介質將這種振動向外傳播

②找兩個同學拉著一條長繩,讓他們同時分別抖動一下繩的端點,則會從兩端各產生一個波包向對方傳播。當兩個波包在中間相遇時,形狀發生變化,相遇后又各自傳播。(由于這種現象一瞬間完成,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可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現象結論:波相遇時,發生疊加。以后仍按原來的方式傳播,是獨立的。

1.波的疊加:在前面的現象的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波的疊加。教師板書:兩列波相遇時,在波的重疊區域,任何一個質點的總位移都等于兩列波分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結合圖下圖解釋此結論。

解釋時可以這樣說:在介質中選一點為研究對象,在某一時刻,當波源l的振動傳播到點時,若恰好是波峰,則引起點向上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也傳播到了點,若恰好也是波峰,則也會引起點向上振動;這時,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上的振動的疊加,點的振動被加強了。(當然,在某一時刻,當波源1的振動傳播到點時,若恰好是波谷,則引起戶點向下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傳播到了點時,若恰好也是波谷,則也會引起點向下振動;這時,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下的振動的疊加,點的振動還是被加強了。)用以上的分析,說明什么是振動加強的區域。

波源l經過半周期后,傳播到P點的振動變為波谷,就會使P點的振動向下,但此時波源2傳過來的振動不一定是波谷(因為兩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時P點的振動可能被減弱,也可能是被加強的。(讓學生來說明原因)

問題:如果希望P點的振動總能被加強,應有什么條件?如果在介質中有另一質點Q,希望Q點的振動總能被減弱,應有什么條件?

總結: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應相同。

觀察現象:

③水槽中的水。對水波干涉圖樣的解釋中,特別要強調兩列水波的頻率是相同的,所以產生了在水面上有些點的振動加強,而另一些點的振動減弱的現象,加強和減弱的點的分布是穩定的。

詳細解釋教材中給出的插圖,如下圖所示。在解釋和說明中,特別應強調的幾點是:

①此圖是某時刻兩列波傳播的情況;

②兩列波的頻率(波長)相等;

③當兩列波的波峰在某點相遇時,這點的振動位移是正的最大值,過半周期后,這點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則這點的振動位移是負的最大值;

④振動加強的點的振動總是加強的,振動減弱的點的振動總是減弱的。

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在分析的基礎上,給出干涉的定義:

(教師板書)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并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間隔,這種現象叫,形成的圖樣叫做圖樣。

請學生反復觀察水槽中的水,分清哪些區域為振動加強的區域,哪些區域為振動減弱的區域。

最后應幫助學生分析清楚:介質中某點的振動加強,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大的振幅振動;而某點的振動減弱,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小的振幅振動,這與只有一個波源的振動在介質中傳播時,各質點均按此波源的振動方式振動是不同的。

問題:任何兩列波進行疊加都可以產生干涉現象嗎?(不可以)為什么?(干涉是一種特殊的疊加。任何兩列波都可以進行疊加,但只有兩列頻率相同)

總結: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

二、應用

請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現象,舉例說明:

例1、水現象。

例2、聲現象。

三、課堂小結

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篇7

(一)內容及解析

1、內容:本節主要介紹歐姆定律的基本知識。

2、解析:這一節概念初中學過,要進行復習,講述的重點內容是歐姆定律的應用。這一節內容關系到后面閉合電路的學習,要加強對這一節的練習。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知道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知道導體中產生電流的條件.

2.知道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什么是電阻及電阻的單位.

4.會用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思考題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題2.為什么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呢?

思考題3.在I——U曲線中?,圖線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解析:導體內有自由移動的電荷,這些帶電粒子做無規則移動時不會形成電流,電荷有正和負,因此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初中知識沒有學好或遺忘,在實際進行電路計算時容易出現問題。

2、在電子發生轉移,使物體帶正、負電荷結合到化學知識,學生對交叉學科的學習也存在著困難。

3、應用U—I圖像分析具體問題時,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問題上。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為了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本節課要對初中電路進行復習,對化學的有關知識也要復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基本流程

概述本章內容→本節學習要點→歐姆定律→圖像討論→練習、小結

2、教學情景

問題1形成電流的條件分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導體中存在電流的條件是兩端存在電壓

問題2電流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

設計意圖:電荷分為正、負電荷兩種。

問題3電流的定義式是什么?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流的大小和單位

問題4公式I=U/R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歐姆定律的內容

問題5電阻的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阻的意義和單位

例題1.現有四對電阻,其中總電阻最小的一對是()

A.兩個5Ω串聯B.一個10Ω和一個5Ω并聯

C.一個100Ω和一個0.1Ω并聯D.一個2Ω和一個3Ω串聯

點撥:根據兩個電阻R1、R2并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

由這公式可知,并聯后的總電阻小于R1,同例可證并聯電阻也小于R2,即并聯總電阻小于組成并聯電路中的任一個電阻,所以答案C的總電阻比0.1Ω還要小,是本題所選之答案.

【變式】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為,在電壓U一定的條件下,導體的電阻R越小,通過導體的電流I越。兩個電阻R1和R2(R1>R2)串聯接入電路中,通過R1的電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過R2的電流.

例題2.如圖所示的兩導體AB、CD串聯在某一電路中,若它們組成的材料和長度相同,粗細不同,則()

A、.AB的電阻小,通過BC的電流大

B.、AB的電阻大,通過BC的電流小

C、.AB的電阻小,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D.、AB的電阻大,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點撥:導體的電阻跟導體的材料、長度、粗細、溫度有關,現在AB、CD材料相同、長度相同就是AB細,BC粗,所以AB的電阻大;另外AB和CD串聯,串聯電路里的電流處處相等,所以答案為:D

另外:根據歐姆定律可知AB兩端的電壓大于BC兩端的電壓

【變式】把甲、乙兩段電阻線接在相同的電壓下,甲線中的電流大于乙線中的電流,忽略溫度的影響,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527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水套管|柔性防水套管|伸缩器|伸缩接头|传力接头-河南伟创管道 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刚性防水套管-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郑州大巴车出租|中巴车租赁|旅游大巴租车|包车|郑州旅游大巴车租赁有限公司 | 盘装氧量分析仪-防爆壁挂氧化锆分析仪-安徽吉帆仪表有限公司 | pbootcms网站模板|织梦模板|网站源码|jquery建站特效-html5模板网 | 山楂片_雪花_迷你山楂片_山楂条饼厂家-青州市丰源食品厂 | 高压微雾加湿器_工业加湿器_温室喷雾-昌润空气净化设备 | 冷库安装厂家_杭州冷库_保鲜库建设-浙江克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农业仪器网 - 中国自动化农业仪器信息交流平台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微型气象仪_气象传感器_防爆气象传感器-天合传感器大全 | 新材料分散-高速均质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混合-上海化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航网络-软件测评官网 | 高压油管,液压接头,液压附件-烟台市正诚液压附件 | 潜水搅拌机-双曲面搅拌机-潜水推进器|奥伯尔环保 | 乐之康护 - 专业护工服务平台,提供医院陪护-居家照护-居家康复 | 坏男孩影院-提供最新电影_动漫_综艺_电视剧_迅雷免费电影最新观看 | PO膜_灌浆膜及地膜供应厂家 - 青州市鲁谊塑料厂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成都租车_成都租车公司_成都租车网_众行宝 | 南京展台搭建-南京展会设计-南京展览设计公司-南京展厅展示设计-南京汇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 洗地机_全自动洗地机_手推式洗地机【上海滢皓环保】 | 浙江清风侠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哈希余氯测定仪,分光光度计,ph在线监测仪,浊度测定仪,试剂-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铆钉机|旋铆机|东莞旋铆机厂家|鸿佰专业生产气压/油压/自动铆钉机 | 江苏大隆凯科技有限公司 | 双舌接地线-PC68数字式高阻计-ZC36|苏海百科 | 手持式浮游菌采样器-全排二级生物安全柜-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影像测量仪_三坐标测量机_一键式二次元_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广东妙机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型公司_模型制作_沙盘模型报价-中国模型网|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 单锥双螺旋混合机_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无锡新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15年专业网站建设制作设计,做网站就找郑州启凡网络公司 | 美缝剂_美缝剂厂家_美缝剂加盟-地老板高端瓷砖美缝剂 | Q361F全焊接球阀,200X减压稳压阀,ZJHP气动单座调节阀-上海戎钛 | 鲸鱼视觉 -数字展厅多媒体互动展示制作公司 | 河南档案架,档案密集架,手动密集架,河南密集架批发/报价 | 环氧树脂地坪_防静电地坪漆_环氧地坪漆涂料厂家-地壹涂料地坪漆 环球电气之家-中国专业电气电子产品行业服务网站! | 外贮压-柜式-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灭火系统-药剂-价格-厂家-IG541-混合气体-贮压-非贮压-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设备-探火管灭火厂家-东莞汇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