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風景、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培養學生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能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通過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探究體驗方法,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
4.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節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工具書(字典)、文具(鋼筆、鉛筆)、生字本、練習簿等。
2.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常規課堂布置。
3.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⒈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⒉生據題質疑。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⒈討論商定自學方法。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學,在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局部,探究體驗
該環節是本課時的中心環節,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安排教學,有效引導,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本環節將采用朗讀、默讀、圈劃、思考、交流、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研讀內容預設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學順序將根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安排。具體教學內容視學情和課堂生成情況靈活處理。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研讀重點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交流感受,引導學會抓住“無論”、“只要”、“一定”、“直到”等關聯詞語感悟家鄉老人可親可敬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學會朗讀的輕重音變化,讀出感情。
2.生感情朗讀。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2、體會當時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斗志。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內容。4、學會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
1、了解歌詞中發生事件的時代背景。2、理解歌詞內容。
教學過程:
1、讀書指導。由于本首歌詞,與學生生活經驗距離遠。所以教學時先要將歌詞所涉及到的時代背景將清楚。讓學生先了解“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侵略軍如何踐踏中國大地,使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在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首先要引導學生回顧歷史。課上匯報搜集來的有關“九一八”事變的材料。了解當時的中國人民遭受到的苦難。可指名介紹,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先將歌詞讀通讀順,在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內容。讓學生說說讀后體會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作者通過三部分進行表達的,先敘述家鄉是如何美好,在說苦難的來臨。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鄉。)
2、積累內化。朗讀并背誦這首歌詞。
3 寫字指導:“衰”字不要丟掉中間的橫。
4、作業
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樣?歌中唱的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字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夠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并說說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的“巧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現代詩,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課文最前面有一段 導語,通過 導語我們就知道學習這兩首詩歌的方法了。誰來給我們讀讀。(學生個別讀)
2.這段導語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書: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
3.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讀讀兩首詩,我們先讀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學習第一首。
(一)讀出節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學生自讀,指名朗讀)
教學提示:
①正音,盡(jǐn)管、蘆葦(wěi)。
②用詩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對比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現代詩歌分行的特點,并通過朗讀,讀出詩歌的節奏。
2.齊讀詩歌。
(二)想象畫面
1.多美的朗讀,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此時此刻正在江邊欣賞著這幅美景,再仔細瞧瞧,這畫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學提示:
①學生自讀中發現景物:鳥兒、斜陽、江上、蘆葦,老師板畫江上、蘆葦、鳥兒。
②學生借助教具“太陽”板貼,嘗試結合詩歌意思將斜陽放在畫面的適當之處。學生在板貼中,感受斜陽漸漸西沉,時間緩緩推移。
2.想象畫面,讀出詩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說,一首好詩一定有詩人巧妙的構思,從古至今,詩都很強調構思,這首詩中你發現詩人的巧思了嗎?
教學提示:
①感悟“馱”字的巧思。倦鳥歸巢、夕陽西下,這本來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過的景象,可是作者卻說它是馱著斜陽回去,把原本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系到了一起,這就是詩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陽灑在江面上,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詩人筆下,這一切似乎是鳥兒帶來的。
③感受“妝成紅顏”的巧思。這白頭蒼蒼的蘆葦,因為這夕陽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充滿詩意的畫面中。(配樂學生朗讀)
3.讓我們輕輕閉上雙眼,夕陽西下,倦鳥歸林,江水瑟瑟……讓我們想象這樣的畫面聽同學讀,讓我們一起背一背,把這樣的畫面印在腦中,記在心里。配樂背誦全詩。
三、自學第二首詩歌。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四個方法自學《花牛歌》,在學習單上完成自評。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學情況并相互評價。
2.學生根據自學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花牛歌》。教師提示學生,“悟巧思”為挑戰要求,可選擇完成。
3.師生、生生結合自學情況展開交流。
教學提示:
①說景物。結合畫面理解“剪秋蘿”。辨別“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畫面。結合語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閑自樂。
③悟巧思。感受詩歌反復的手法。根據學生的讀悟情況,機動引導學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構思。
4.配樂朗讀、背誦詩歌。
四、小結。
當我們再讀到現代詩的時候,可以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嘗試學一學。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4
教學目標:
1、學_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_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對_同志產生初步了解,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班級范圍內交流,互相補充。
2、 教師補充,強調_同志的為人品質,導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提問:_是一個怎樣的人?
2、板書課題。
3、自由交流。
4、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突出“清貧”。
三、 再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 學生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1) 什么是清貧?
(2) 文中哪些內容最能凸顯_同志的這一可貴品質。
2、 集體反饋交流。
3、 畫出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圈畫關鍵詞語,在旁邊作恰當的批注。
4、 集體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5、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讀了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覺得清貧這一可貴的品質對當時的革命有什么意義?
四、 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1、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色朗讀
2、指導同桌朗讀。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3、再次朗讀。
五、 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1、 學生交流課前和課中產生的問題。
2、 互相探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
3、 教師質疑,落實課文選材教學。
(1)想一想:課文第8小節對_“家底”的補敘有什么表達作用?
(2) 志敏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六、 拓展,辯一辯。
1、 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2、 學生充分思考,辯論,教師最后做正確的引導。
七、 作業
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有人說_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寫一寫。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_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跡,體會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樂于清貧的高尚情操。
3.學習圍繞中心選材剪裁的方法。
4.結合古今實例理解“清貧”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正確認識新時期“清貧”的新內涵,將廉潔奉公的正義感納入到生活的實處。
教學重點:
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_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堂堂的蘇維埃政府主席在嚴冬臘月穿著一件露著棉花的破棉襖度日嗎?你們能想象他所有的家當只不過是幾套舊衣褂褲、幾雙舊線襪嗎?也許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凜然對敵的_,一位我黨我軍的優秀的領導人。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他在獄中寫下的文章——《清貧》。
二、通讀課文。
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字詞障礙。
三、整體感知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事?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來。
提示:本文主要寫了_身為我軍領導人卻一生清貧,被捕時身無分文的故事。
2.讀罷本文,_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提示:本文著重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廉潔奉公、正義凜然的一面。(補充其逸事:有一次,_到下面檢查工作半個月,在返回省會葛源途經家鄉漆工鎮時,順便回家看望母親。_剛到家,那些受苦受難的嬸嬸們聽說了就來看望他。“唷!正鵠(_的乳名)當大官了,難得轉來!如今興蘇維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們家還常缺錢買鹽吃。你在外面又照顧不到我們,唉……”_早領會嬸嬸們的來意,是向他討買鹽錢,便笑著答話:“哈哈,我什么時候成了財主老板,回來就可以照顧你們,幫你開銷買鹽錢了!”嬸嬸們漲紅著臉,辯解說:“都說你掌管著蘇維埃幾十萬、幾百萬呢!你們公家飯碗里撒掉下兩個飯粒也夠我們開銷一年半載,還在乎這兩角子鹽錢!”_解釋說:“我管的花邊(銀元)是不少,幾十萬幾百萬也有。不過卻是革命的花邊,一個銅板也動不得,要全部用在蘇維埃事業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邊來給嬸嬸們買鹽,這窮人的主席我還當得?”
有一年寒冬臘月,_穿著一件薄薄的破棉襖從弋陽去參加貴溪縣蘇維埃代表大會,冷得瑟瑟發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們于心不忍,于是大家合伙買了件新棉襖送來。他反復給來人講“要節省,要減輕群眾負擔”的道理,執意不收。一旁的警衛員實在看不過去了,說:“當個蘇維埃主席,穿件破棉襖,人家都看不過,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_說:“當蘇維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個不留意,就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補充介紹其生平。)
四、研討文本
1.本文主人公是_。但文中卻詳細地描寫了_同志被捕后國民黨士兵搜查他的過程,尤其對國民黨士兵的動作、語言做了大量的描寫。這與表現_同志的品質有什么關系?
提示:國民黨士兵認為_是個大官,理應有許多錢財可以搶掠,他們的這種心理和貪婪的個性與_同志形成鮮明對比。借助兩個國民黨士兵的行動及語言側面烘托_的廉潔。可以通過比較《清貧》《同志的信任》中同是描寫_被捕的段落寫法的不同來比較分析
_的《清貧》(節選)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方的兵士,在樹林中發現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時候,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只時表和一枝自來水筆之外,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他們于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哪里,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住我,威嚇地吼道:“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騙誰!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拿榴彈的兵士堅不相信。
“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門的,騙不得我。”另一個兵士一面說,一面弓著背重來一次將我的衣角褲襠過細地捏,總企望著有新的發現。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等他們確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時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么的失望啊!那個持彈欲放的兵士,也將拉著的引線,仍舊塞進榴彈的木柄里,轉過來搶奪我的表和水筆。后彼此說定表和筆賣出錢來平分,才算無話。他們用懷疑而又驚異的目光,對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幾遍,就同聲命令地說:“走吧!”
唐《同志的信任》(節選)
“由于叛徒告密,_同志不幸落到敵人的手里,國民黨兵士認定他是個當‘大官’的人,身邊想必帶著很多錢。他們威脅他,搜索他,結果卻連一個銅圓也沒有,失望之余,就搶走了他的懷表和鋼筆。”
提示:同是國民黨士兵在_身上搜索錢財的材料,在《清貧》中是詳寫,在《同志的信任》中卻是略寫。作者這樣剪裁的原因是:_的《清貧》,是用這件“趣事”來表明一個共產黨員廉潔奉公的品質,因而作了有聲有色的詳盡描述。唐的《同志的信任》只用了幾十個字來記敘這件“趣事”,這是因為它在本文中并不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點材料,而只是作為交代_被捕經過的次要材料。由此也對我們的寫作活動有所啟發:同樣的一個材料,如果對中心思想突出的作用比較大,就應該詳寫,反之,就應該略寫或者不寫。
2.在這件事情的講述中,除此之外,主人公的個性還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提示:從人物的語言、神態中。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提示:面對兇惡的敵人仍然泰然自若、堅定持重。
3.文章第九自然段:“是不是還要問問我家里有沒有一些財產?請等一下,讓我想一想,啊,記起來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幾套舊的汗褂褲,與幾雙縫上底的線襪,已交給我的妻放在深山塢里保藏著——怕國軍進攻時,被人搶了去,準備今年暑天拿出來再穿;那就算是我的財產了。但我說出那幾件‘傳世寶’來,豈不要叫那些富翁們齒冷三天?!”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語氣?你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作者運用了諷刺的語氣,既諷刺了兩個國民黨兵無恥的企圖,也對國民黨高官及當時的一些富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4.讀罷本文,再談對課題“清貧”的認識。
提示:清貧,即清白、貧窮。與本文最末的“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相呼應。在本文中,清貧是以_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清貧精神應當是節儉素樸、高潔清貧;克己奉公、秉德無私;熱忱愛國、赤膽忠心;堅貞不屈、舍生忘死……
五、延伸思考
清貧精神從古有之。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貧窮面前不低頭,在富貴面前不動心,仍然能夠清清白白做人的英雄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這里,安貧樂道,恪守氣節是有骨氣的象征。
1.你能舉例加以說明嗎?
三國時代,曹操為了籠絡英勇善戰的關羽,給其名馬、重金、美女、高官,但關羽最重忠義,不為富貴所動;他“封金掛印”,身在曹營心在漢。其最終“千里走單騎”,尋找回歸劉皇叔的義舉流傳為千古佳話,他的行為成為無數忠義之士效仿的榜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不僅是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品格風范,它在一般凡夫俗子的身上照樣閃爍著其堅強的光芒。因此,古人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格言警句。中國古代的圣人賢士,非常重視平時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的修養,以謹慎謙虛勤奮正直的優秀作風,養成英勇無畏的浩然正氣。正如古圣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孔子的言論充分說明了正確對待富貴與貧賤的重大意義,強調保持“安貧樂道”的堅貞氣節對品質修養的重要性。
2.有人說,當時是受到社會經濟及政治條件的限制。現在我們生活得好了,還提什么“清貧”?難道我享受物質生活也有錯嗎?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觀點的?
提示:在那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能否吃苦是衡量一個革命者革命意志的試金石。今天,_等無數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的偉大理想,已在中華大地上變成了輝煌的現實。現在我們生活好起來了,適當地享受物質生活也無可厚非。可是,在新的考驗面前,一些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傾斜:有的狂吃豪飲,一擲千金,卻心安理得;甚至在我們同學當中,也掀起了熱,挑吃講穿,已經背離了物質為人生活服務的初衷。在這些人眼中,斗富、顯闊、縱欲被稱為“瀟灑人生”。近幾年來,在各級檢察機關查處的領導干部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的大案、要案中,不少人就是從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方式,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淵的。因犯受賄、行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和因受賄罪被一審判處死刑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杰等人就是這些腐敗分子中的典型代表。面對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事實,不少有識之士大聲疾呼
現在多么需要_烈士那種身體力行的“清貧”精神啊!所以在新時期還是應該提倡老一輩革命家的“清貧”精神。
3.“清貧”在新時期有何特殊的意義?
提示: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清貧”并非_時代的清貧,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質需要的苦行主義,但其間所蘊含的不以物欲為尚的清貧精神,則是永遠無法丟棄的時代給養與食糧。
4.試著找出名人的有關“清貧”的名言加以體會。(如果學生找不出,教師可提供。)
儉樸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革命品質。
——徐特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陳 毅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 鋒
必須把錢用在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魯 迅
只有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飯,才能獲得人生的真價。
——冼星海
君子憂道不憂貧。——孔 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廬
六、總結
斗轉星移,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清貧》成了人們反復誦讀的名篇,其中極富哲理的話語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讓我們重讀《清貧》,重溫_提出的“清貧”精神,提高人生的質量,成為有骨氣的新一代中國人。
四年級上冊語教案文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課件出示2)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讀后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課件出示3)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鹽、屹、昂、頓、鼎、沸、貫、浩、崩、震、霎、余”的讀音,并組詞語。(課件出示4)
字音難點:“崩”在本課讀(bēnɡ),避免讀成(pēnɡ),“震”“霎”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2)書寫“潮、據、堤、闊、籠、罩、盼、滾、頓、逐、漸、猶、崩、震、余”(課件出示5)
字形難點:“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錯寫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3)理解詞義。(課件出示6、7、8)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夸張的意味。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課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課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四、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1.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3)
橫貫江面、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時屹立、昂首東望、人聲鼎沸
教師:這些詞語是描寫錢塘江大潮來臨場面的成語,讓我們根據它們想象一下畫面吧!
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課件出示14)
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來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書: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學習第2自然段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
2.深入學習課文3、4自然段,感受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課件出示15)
教師指導: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這個響聲,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悶雷滾動)指導讀好這句話。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教師:怎么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跳著叫著,揮手喊著:潮來了,潮來了
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好像開了鍋的水一樣。(課件出示16)
教師總結:潮來時的聲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從課文中找出來吧!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課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圖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線出現時,人群有什么反應?這個場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人聲鼎沸)指導朗讀。(課件出示18)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重點體會:橫貫江面、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指導朗讀:帶著激動的感情讀。
讀到這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對這么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么樣的心情?吃驚、驚喜
體會兩丈多高的水墻,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課件出示19)
③比較句子(課件出示20)
ɑ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板書: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指導朗讀:多精彩的語句呀!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要讀出潮水越來越有氣勢的樣子。
個人準備后指名讀,評價后小組賽讀,最后齊讀。
(4)引入文字資料: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另外一位作家這樣寫到:(課件出示21)
潮頭已經帶著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浪拍著云,云吞著浪,云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污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云變幻的世界。
(自己讀,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5)播放視頻。(課件出示22)(快看,錢塘江大潮來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個游人,你會怎樣贊嘆?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游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出怎樣的贊嘆?(教師隨機采訪學生)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后,無不發出贊嘆。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7)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呢?(板書:順序:遠—近)
3.潮過后,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學習第5自然段:重點體會“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板書:潮來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恢復平靜)
小結: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正像詩人蘇軾所說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板書:天下奇觀)
4.指導背誦。
①教師引入: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完成一個聽的練習。我讀一段話,請大家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并把它記下來。(學生每人一張填空練習紙)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惦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課件出示23)
②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里的詞語),學生聽后記下詞,填在括號里。(指名板書)
(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水的。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課件出示24)
③引讀這段話(教師讀括號里面的詞,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④畫線的部分留下括號里的詞,再請學生背誦后面的內容。(機動:學生看書試背)
⑤現在我們一邊看視頻,一邊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錢江潮的氣勢。(課件出示25)(如果不會背,可以看看書,會背的站起來背)
三、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課件出示26)(放視頻)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