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的案例
教案是指教學活動的計劃和組織安排,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設計。這里分享一些美術教案的案例下載,供大家寫美術教案的案例參考。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
活動目標:
1、會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菊花的不同形態。
2、會用各種不同的曲線表現菊花的姿態,并能用排水畫的技能表現畫面.
3、體驗作畫的快樂,享受排水畫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蠟筆、16k鉛畫紙人手一份,黑色顏料每組一盤
活動過程:
一、預熱階段:
提問:你們知道秋天最多的花是什么花嗎?
你見過的菊花是怎樣的?
二、圖形刺激:
1、看課件,觀察各種菊花的形態、顏色。
提問:這是一朵怎樣的菊花?
花瓣像什么?好像在干什么?
你會用動作來表現這多菊花嗎?
這朵菊花又給你怎樣的感覺?
這一群小雛菊像什么?
看著它們,你會想到哪些有趣的事?
2、教師示范三種菊花的畫法,用排筆刷黑色顏料。
三、創造表現: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各種菊花的形態。
2、提醒幼兒用排筆刷顏料時不要太多。
四、展示評價:
1、展示幼兒作品,布置菊花展。
2、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菊花。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2
第十二課 動物的花衣裳教學目標:1、學會觀察、比較、欣想象的學習方法。2、運用點、線、色塊繪出精致的花紋圖案動物的花衣裳和豐富的色彩。教學重點:1、能運用點、線、色塊大膽繪出動物的花紋;2、對比色、鄰近色的運用動物的花衣裳。教學難點:如何表現出獨特的花紋圖案動物的花衣裳。教學過程:一、 一看、猜一猜、說一說1、一看:出示動物局部,注意觀察動物的花紋和色彩美。2、猜一猜:這些紋樣屬于哪種動物的花衣裳?猜出動物的名稱。3、說一說:動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二、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1、看一看:動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紋圖案?色彩是怎樣搭配的?2、議一議:為什么有些什么動物身體的顏色與環境色這么相似,有的還會隨著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顏色。3、想一想:我最喜歡什么動物?我會用什么花紋和色彩去表現它的花衣裳?三、玩一玩、畫一畫、評一評1、玩一玩:創設動物界時裝表演的情景,激發想象創作。2、畫一畫:先畫出喜愛的小動物的外形,再給它添上合適的花紋、色彩。3、評一評:自評和他評。四、教學評價1、可從知識技能方面設計:我學會了辨別( );我能觀察發現();我能畫出()種花紋;2、可從學習過程設計:我能仔細觀察,還能發現?。ǎ?;我能自己查找資料,知道();3、情感、態度方面設計:我喜歡();我學會關注大自然的()。教學反思:本課從另一角度(動物保護色)啟發學生的想像創作思路,培養他們科學與藝術地進行觀察與表現的方法,學會用環境色裝飾動物的身體,啟發創造性思維。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依據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領域的有關要求,選擇“星空”這個與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學知識緊密相關的主題星空,指導學生運用收集圖片資料、觀察星空、繪制和設計有關星空題材的美術作品等方法,了解美術星空與科學的關系。
教材從認識星空入手,展現了各種形態的行星、閃爍的星星、一掠而過的彗星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認識星空,感受星空的美麗與神秘,幫助學生了解人們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可以獲取大量的豐富的視覺形象,激發藝術創作靈感。通過繪畫與設計活動幫助學生開闊藝術視野,拓寬美術的表現題材。學習收集圖片、處理圖片和從有關的圖片獲取創作源泉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課文以觀察和討論的方式導入,逐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對“星空”的豐富感受。包括地球與太空,’人類與宇宙的探索,有關星空圖片的獲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狀與布局,日月星辰的運行與變化,形態與明暗的對比等等,從而獲得美感啟示。
教材設置了兩個學習活動,“活動一”安排學生繪制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善于用繪畫語言表達視覺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學生興趣,鼓勵多種技法的嘗試,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體會視覺藝術中點、線、面、色彩、肌理等構成要素所形成的視覺美感?!盎顒佣卑才艑W生以星空為題材,制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力求把設計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設計意識的培養,并啟發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養靈活處理表現手法的能力。有條件的話可以學習電腦繪圖軟件的操作,利用電腦制作。
“評價建議”一欄中,提出了從圖片中獲取美感啟示、從作品創意等方面對學習績效測評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檢測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
“資料庫”收集了有關繪畫特殊技法的介紹,供作業時借鑒使用。
“學習大空間”提供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藝術圖片,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啟發學生進行科幻畫的創意表現,使學習得以延續,且提供了教學選擇的參考。
二、教學目標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下冊:第6課星空
◆能從自己獲得的星空圖片中獲取某種美感啟示。
◆初步懂得美術作品可以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宏觀世界,從而有助于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系。
◆能運用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創作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業。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教材依據學習活動設置選擇圖片。在列舉的圖片中,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信息:星星、行星、星團、星云、科學探索等圖片以及繪畫與設計作品,并采取藝術作品與星空圖片相對照的方式呈現,啟迪學生的創作思維,為教師實際教學選用圖片時提供方式上的參考。作業指向是將美術的觸角伸向遙遠而神秘的太空,體驗運用美術語言表現更為廣闊的宏觀世界,對于材料的選擇、表現手法的運用較為寬泛。教材呈現了不同形式的學生作業和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學生作業時的參考,對教材中提供的繪畫中常見的表現技法可作嘗試。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下冊:第6課星空
2.教學組織
課前要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如有關星空的圖片、繪畫作品,星空的科學知識,神話故事等。安排學生采用不同途徑,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把收集的圖片資料粘貼在教室里。使學生課前就有交流,為本課學習作準備。學生還要準備繪制工具,例如水彩紙、毛邊紙、色紙、顏料、上色工具以及鹽等。
3.教學策略
首先,以“美麗而神秘的星空”為題,組織一次討論活動,討論內容包括人類是怎樣對宇宙進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關于星空的美麗傳說?你對星空有哪些了解?獲得哪些美感啟示?圍繞討論做好有關準備,如相關知識、圖片、文字資料的搜集,掌握賞析圖片的方法,考慮小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
在討論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提出問題,把握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精美的星空圖片是如何拍攝的?夏夜為什么繁星閃爍?為何月有陰晴圓缺?星座為什么往往以動物命名?使學生從有趣的設問入手,在討論中加深對星空的認識,激發其探索欲望。列舉不同星云、星球、星團、星座的圖片,分析它們的色彩、形態、結構形式、運動軌跡,獲取美感,引發創作沖動。
接下來是學生的創作活動。在學生獲得了初步的美感啟示的基礎上,就如何進行作品的構思、構圖與表現展開師生的交流活動,并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呈現的繪畫作品,分析其創意、構圖、色彩、表現形式等等,教師就某一特殊表現技法如撒鹽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構圖、材質、色彩、技法等內容的具體的想像、創意上,為作業做準備。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第一節課參照收集的星空圖片,借助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繪制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繪制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畫棒等工具都可以畫出很好的效果,表現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并可嘗試各種特殊技法。第二節課作業借助收集的資料,以星空為題材,制作一件平面設計作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設計星空圖片展之類主題的招貼畫,繪制手法可以手繪,可以用材料制作、圖片剪貼,也可嘗試用電腦制作。重點在營造神秘的氛圍,表達對宇宙的獨特感受。
4.教學評價,
作業展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業的評價可參照教材上的建議,一般采用互評、自評與教師點評的方法。教師注意評價方向的引導,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其明確改進提高的方向。“活動一”的作業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技法,同時加強構圖意識;“活動二”的作業注重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考慮作業的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培養設計意識的形成。
本單元學習能有效地進行學科綜合,因此學習評價可關注學生是否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我所用”,體會美術與科學的聯系。
四、教學選擇
可在下列程序中選擇實施本單元的教學:
1.古今中外關于星空的想像與描繪——人類的科學探索——對圖片的賞析——表現技法的介紹——想像創作活動。
2.用學校天文臺觀測星空——交流感受——賞析——創作活動。當然,我們不排除還有更好的單元教學設計和更為靈活的教學形式。
“活動二”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可能會有困難。因為對于主題不明確、脫離學生生活的平面設計,要此年齡段學生設計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當難度,一般會指向對畫面構成意識的關注,而作業往往流于簡單,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必要的教學調整。建議把學習大空間的內容安排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借助星空的題材表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讓學生嘗試畫一幅關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據第一節課的作業情況,組織一次本年級星空題材的圖片、作業展,第二節課就以此主題設計一幅展覽的招貼畫,既符合教材中活動二的安排,又使活動有實用價值。
五、教學建議1.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活動一”旨在讓學生嘗試表現,運用不同技法表達對星空的感受,也是對以前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環節。教材重點展示了一些特殊技法的圖例,例如撒鹽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但如果學生作業僅停留在對這些簡單技法的探討上,就會導致作業難度過低。因此,這一環節還應強調畫面的構圖處理、色彩搭配等問題,力求畫面完整,能表現內心的感受,而不僅僅是技法的訓練。應適當增加一些有說服力的圖片,讓學生注意點、線、面、色彩等問題,使活動更有質量。
2.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教學導入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有多種方式的選擇。例如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進入教學,引發學生對星空的無盡遐想。精選的圖片、優美的音樂、有感染力的語言等等,都能拓展學生想像的空間。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可請地理教師或科學家舉辦有關宇宙星空的科學知識講座,或在學校宣傳櫥窗內展示人類探索宇宙的圖片。
利用其他學科知識設計探究性的學習方案,進行探究性的美術活動。
4.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學校電腦房開展本單元教學,一些網站有較豐富的教學相關資料,教師可以收集整理,制作一個虛擬網站,引導學生查找學習所需的資料,使其能有滿意的收獲,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作業可采取獨立完成或合作的方式進行。較為復雜的平面設計作業可在課后制作完成?!盎顒右弧弊鳂I適合合作完成,使教室氣氛更活躍,幫助學生體驗造型樂趣。
[教案]何嘉僖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6課星空
年級
7年級下冊
執教
何嘉僖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從星空圖片中獲得某種美感啟示,借助合適的材料和手法表現星空。
教具:cai課件,用特殊表現手法繪制的畫,構圖練習材料。學具:鹽、水彩紙、色紙、顏料及上色工具等。
一、活動激趣
1.教師出示用撒鹽、吹色、油色吸附、染紙等方法表現的畫,分發給小組。
2.學生討論是用什么方法表現出來的。
3.鼓勵學生嘗試表現。學生分組制作,比賽看哪一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學生把作業粘貼在教室展板上?
用撒鹽、吹色、油色吸附、染紙等方法表現的畫面。
二、欣賞探究
1.出示星空的圖片,與學生作業比較。
提示語:廣闊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閃爍的星星好像寶石鑲嵌在天幕上。剛才我們活動中運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現美麗的星空呢。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關于星空的故事、傳說.以及宇宙知識,激發學生對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賞星空的圖片,從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狀與布局、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形態與明暗的對比等方面進行交流,從而獲得色彩、節奏、造型的美感啟示。
4.進一步欣賞表現星空的作品。
勝井三雄的“計算機設計展的海報”分析;經電腦處理的“銀河系圖片”;皮爾·門德爾的“平面設計”作品分析等。
5.教師出示一幅表現星空的平面設計作品,利用photoshop軟件改變了構圖、色彩、形狀的新畫面,分析構圖、色彩、形狀等,學生進行比較分析。
6.幾名學生上臺分別作構圖的拼擺練習。7.臺下學生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并調整構
圖,通過對比加強對構圖的認識。
星空的圖片;
表現星空的作品:勝井三雄的“計算機設計展的海報”、經電腦處理的“銀河系圖片”、皮爾·門德爾的“平面設計”作品等;教師表現星空的平面設計作品.以及利用photoshop軟件改變了構圖、色彩、形狀的新畫面;
教師準備展板,一些簡潔造型的紙卡、雙面膠等。
三、嘗試表現
1.結合星空的圖片資料,借助合適的材料和表現手法繪制一幅表現星空的美術作品。可以合作完成作業。
(鼓勵學生嘗試創造新的表現手法)
2.星空圖片循環瀏覽。
3.教師個別指導。
星李圖片展示;
播放音樂,營造氣氛。
(《twinkle,twinkle,
littlestar》等歌曲)
四、課堂小結
1.星空給了我們很多美感啟示,也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激發我們去探索它的奧秘……
2.布置下節課的準備工作:收集與星窄有關的科幻畫、繪制工具。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星空的有關知識,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系;運用合適的材料、方法創作關于星空的科幻畫。
教具:cai課件(flash動畫、探索太空的影像資料、與星空有關的科幻畫等)。
學具:水彩、水粉、油畫棒等繪制工具以及科幻畫。
一、情境導入
1.播放一段與星空有關的flash動畫。(展現星空的美麗畫面,設計的兩個卡通人物展開有關星空的對話,引發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與星空有關的flash動畫。
二、欣賞感受
1.播放一段探索太空的影像資料,以及呈現星空的圖片資料。
2.提示語:科技的騰飛,幫助我們探索宇宙未知的領域,也為我們獲得了豐富的視覺形象,展現了神秘而美麗的新世界,啟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3.欣賞與星空有關的繪畫作品。
探索太空的影像資料;
星卒題材的繪畫作品。
三、交流探討
1.學生交流、討論與星空有關的科幻畫和科幻電影。(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使課堂保持活躍的氣氛。)
2.暢談對星空的認識以及自己的理想與愿望。
(教師引導討論的方向,例如如何利用宇宙為人類服務、理想的宇宙世界、未來的家園等類的話題,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星空題材的科幻畫、科幻電影片段。
四、構思設計
(學生進行繪畫創作。)
1.先設計創意,畫出草圖;
2.然后談出自己的想法,同學提出建議,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最后完善構思。
五、創作表現
1.運用合適的材料,結合第一節課中學習的特殊表現方法繪制關于星空的科幻畫,表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并給作品取名字。
2.在投影儀上展示作業,并進行介紹。
3.學生相互評價作業。
(針對作業的構思、立意、構圖、色彩等方面問題展開評價。)
4.激勵學生進一步加強探索宇宙世界的熱情,關愛自然、關愛生活。
投影儀呈現學生作品。
[資料]圖片資料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講述。
2、根據手的外形大膽想象,繪畫。
活動準備:
1、繪畫材料:圖畫紙,勾線筆。
2、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游戲,豐富幼兒的想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請幼兒猜謎將活動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說說自己的手師:伸出自己的手,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說說自己的手的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先自由觀察講述,再集體交流)。
2、游戲"小手變變變"組織幼兒做"手指游戲"和"小手變變變",引導幼兒用手做出各種造型,并啟發他們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與別人的不一樣。
3、學習繪畫(引導幼兒欣賞"小手變變變"作品、)
1)指導幼兒用勾線筆沿手的邊緣描畫(可擺放不同的手形)。
2)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想象、添畫。適當做一些示范。
4、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們畫得都不錯,現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的"小手"變成了什么?
請畫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介紹作品。鼓勵模仿老師作品的小朋友。幫助畫的有所欠缺的幼兒學習應該怎么畫。欣賞每個小朋友的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小手畫得都不錯,希望你們以后要愛護小手,讓我們的小手更加的健康靈巧!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氣氛。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收集旅游節花車巡游的資料、圖片。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旅游節的花車巡游時的花車是怎樣的?
2、與我們平時看見的車輛有什么不同?
二、我們來做個花車設計師,設計一輛美麗的花車。
三、討論:可以設計怎樣的花車?
四、幼兒設計草圖
1、提示幼兒花車的設計不一定像我們平時見到的車輛。
2、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設計不同的花車。
五、講評
我們是小小設計師:介紹自己設計的“花車”。
大班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黑白畫)
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大班黑白畫)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并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并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6
設計意圖:
在平常的生活中,幼兒常有意無意的“張冠李戴”。喜歡套上媽媽的大花衣,拖爸爸的大皮鞋或碩大的娃娃騎上小小的玩具車------。各種事物交換錯位的“惡作劇”而帶來自我得意的歡樂或意想不到的啟迪。在大自然中,鳥總是依附著樹生活。樹和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兩種形體。通過將兩種形體的巧妙組合、轉換,變成另一奇特的新形態。這在繪畫活動中屬于一種置換繪畫方法。它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頭腦中出現更多的事物形象;更有助于拓展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教學活動《樹鳥的巧合》并沒有過多的提及幼兒的繪畫技能,而更注重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法,能大膽的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教學目標:
1、學習將兩種事物進行組合,轉換成另一新形態的思維方式。
2、能大膽運用繪畫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萌發幼兒愛護鳥類和關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拓展幼兒新的繪畫思維方式。
教學難點:將兩種事物進行組合,轉換、創作,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1、樹鳥課件,幻燈。
2、課前組織關于樹、鳥知識的談話,以及相關知識經驗的積累。
3、環境布置:教室周圍貼有樹、鳥的各種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我們知道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p>
——“鳥最喜歡在什么地方休息?”(引出樹)
二、觀看課件,了解樹、鳥之間的特有關系。
——“小朋友,樹和鳥之間有什么關系?”
(大樹需要鳥,鳥也離不開大樹。有樹的地方就有鳥,有鳥的地方就有大樹------。)
——“既然樹和鳥誰也離不開誰,緊緊的聯系在一起。那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將會變成什么樣子?!?/p>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將樹、鳥組合在一起。給幼兒直觀的視覺感受,拓展幼兒思維。
——幼兒相互交流。教師了解幼兒的理解狀況,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式。
三、幼兒創作;
——給幼兒獨立思考、創作的空間。不要隨意打攪幼兒。
——教師在一旁觀察,可根據幼兒的接受情況,進行輕聲的個別交流。
——待多數幼兒勾畫出外形后,教師如覺得有必要,可將某個幼兒的一幅組合、轉換較好的作品,進行集中講解,引導幼兒轉換新的思維方式。
——幼兒再次創作。
四、作品展示、交流。
——教師了解幼兒的作品意圖。
——利用幻燈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簡單表述。
——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在日?;顒又?,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事物的形體,通過組合、轉換,變成另一新形象,豐富幼兒對事物形象,拓寬幼兒思維。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7
課題十四:風箏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欣賞多種風箏,了解風箏左右對稱的特征,蘇少版美術教案——風箏回憶放風箏的場景、氣氛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表現能力。蘇少版美術教案——風箏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風箏的左右對稱的特征,認識、熟悉風箏的種類。
教學難點:把放風箏時的場景、氣氛和感受的親身體驗加以表現。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導入新課:提問:你玩過風箏嗎?都玩過哪些風箏?
2、欣賞多種風箏,了解左右對稱的特征:教學生如何玩風箏,從風箏結構與放飛的關系,讓學生了解風箏能平衡飛在空中的起碼條件就是左右對稱。同時欣賞課本中的風箏,引導學生感受風箏美,它不僅是對生活中動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對生活中事物的提煉、美化。
3、展示風箏的照片,直觀體會風箏的多種樣式。通過對風箏實物的觀察和觸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艷麗的風箏。
4、放映錄像,觀看風箏的藝術節的錄像。
5、把自己放飛的場景或是錄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畫面表現出來。
6、生生互評、取長補短、修改畫面。
二、拓展:
研究風箏的飛行原理以及它和飛機飛翔的原理的關系。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8
一、名稱:美術粘貼活動(小班)
二、目標:
1.鞏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說出它們的主要特征及顏色的認識。
2.練習使用剪子,剪圖形,并進行粘貼。
3.培養良好的手工活動常規。
三、準備:
1.三種圖形的家(紙板)三種圖形的不干膠;
2畫好的圖形范畫及圖形;卡紙、膠棒、剪刀若干。
四、過程:
1.(幼兒自由選擇圖形的不干膠貼在胸前,扮做圖形寶寶。請另三們老師舉圖形牌)引導幼兒找到與之相同圖形的家(并啟發幼兒說一說自己拿的是什么圖形。為什么你說它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積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如:用手去摸,用語言表達出來圖形的特點。)
2.“請小朋友看一看馮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畫呀?”(粘貼畫)“你們發現它有什么特點嗎?”(引導幼兒說出是由各種圖形組成的)“你們想和老師一起來做一幅畫嗎?”
3老師提完要求后,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范畫,認真觀察他們是如何組合的?并自取一筐圖形進行剪紙和粘貼。
五、重點:
1.能說出自己剪貼的圖案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是什么顏色的
2.在制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檢查,,有困難及時幫助
3.引導幼兒收拾好剪剩下的紙頭、剪刀和膠棒,培養良好常規。
4.相互欣賞作品,結束!
1.集體游戲:小孩真愛玩兒
目標:1聽口令做動作。
2通過說兒歌改變動作,從不同角度發展幼兒身體的
協調性。
2.集體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
目標:1聽口令做動作
2通過說兒歌來教育幼兒不能遠離媽媽,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3.分散游戲:沙包;皮球(在玩之前要先給幼兒提要求,然后再玩,在玩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玩的情況,有問題時要及時幫助解決。玩兒完后。要把戶外材料收拾好。)
區域活動
1美工區:名稱《泥工作制》
材料:不同色彩的橡皮泥。廢舊光盤。
目標: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
通過對泥工的制作,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的發展。(老師重點指導美工區。)
2娃娃家
材料:各種做飯的工具。
目標:初步運用角色身份進行活動。
3小肌肉發展區
材料:穿繩、擰蓋、系扣……
目標:1.發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2.鍛煉孩子小肌肉的發展。
4讀書區
材料:圖書
目標:培養幼兒閱讀習慣
學會一頁一頁的翻書
5益智區
材料:走迷宮、點數、拼圖……
目標: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9
《寫意畫——竹子》[教學目標] 1、了解竹子的繪畫方法及技巧。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 2、初步學會運用毛筆體現竹子的形態和結構,培養 學生對繪畫的欣賞及運用能力。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3、感受寫意花鳥畫的筆情墨趣,激發學生對學習中 國畫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1、竹子的結構特征。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 2、竹子的繪畫步驟。[教學難點 ] 1、竹子的生長規律及形態變化。 2、竹葉的濃淡變化。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欣賞 評述 練習[教學準備] (師)電腦、電腦課件、教科書 (生)課本、美術作業 紙、草稿紙、中國畫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 一、導入 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今天在講課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有誰知道成語“胸有成竹”講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師:宋朝一個人特別善于畫竹子,當時蘇軾說他所以畫得好,是因為他在動筆以前心里已經有了畫成了的竹子模樣,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說,后來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有了計劃。在這里也希望同學們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應先做到有一定的計劃,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畫竹子。(課件—圖一) 二、講授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一幅竹子的圖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描繪了竹子的哪幾部分?(竹竿、竹枝、竹葉) (課件—圖二) 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竹竿、竹枝和竹葉的特征及畫法。(課件—框架圖三) 1、竹竿 竹竿是一節一節的,認真觀察圖中同一竹竿的竹節長短變化有什么規律?(生:越往上越長) 因此,繪畫時應一節一節的從下往上畫,并且越往上的竹節越長,如果畫成上短下長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長規律了。(圖四) 繪畫時節與節之間留出小的空隙,竹節畫完以后用濃墨勾畫竹節之間的連接處,我們可以把連接處的形狀看成一對單引號,這樣畫起來就容易了。畫多根竹竿時避免平行。(圖六)觀看竹竿的繪畫片段。學生討論提出問題美術教案-《寫意畫——竹子》教學設計 2、竹枝小竹枝竹枝生于節與節之間的連接處,上下竹節的竹枝左右交錯生長,發枝處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據畫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畫的太亂,要交代清楚生長規律。如何更好的畫好竹枝請大家仔細觀看下面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3、竹葉 竹葉是竹子的畫龍點睛之筆,竹竿能表現竹的質感,而竹葉則體現竹的質感。我們可以把竹葉看成一組一組的。這四組竹葉可以用“一、八、個、介”四字來概括,也就是把這四個字的每一筆都當成一片竹葉,并給予它一定的動態,將書寫與繪畫融為一體來表現竹葉的結構及動態。(圖八)表現茂密的竹葉時,開始要一組一組的話盡可能多畫幾組葉子片數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時要注意濃——淡、密——稀的變化,這樣能體現竹葉的層次感。(圖九) 觀看竹葉的繪畫片段。學生討論提出問題。4、繪畫步驟的演示 師:現在同學們一定想馬上就動筆,要想畫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葉的特征外,還需要我們對繪畫過程的仔細觀察。不管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準確的表現某個事物。 接下來我們帶著問題觀看竹子的繪畫全過程。問題:繪畫竹子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三、學生練習通過以上的學習結合課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見到的竹子描繪出你心中的竹子。練習中我們再播放一次繪畫過程,同學們可以邊看邊畫。(課件—音樂)教師巡回指導四、作業 展評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同時糾正錯誤。五、小結今天,同學們對竹子的繪畫完成的比較好,雖然有些同學還沒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請你不要灰心,相信通過你課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這節課能夠劉給你一段記憶,或者一個思考,或者一個經驗,甚至一個微笑的話,那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謝謝大家!(課件—圖十)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0
課型:欣賞課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節難點: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術教案-齊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畫重點:初步了解中國繪畫的表現能力。知識目標:學習中國畫技能目標:初步了解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和藝術表現能力情感目標:啟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祖國的自豪感.教具準備:教具掛圖及有關圖片。美術教案-齊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畫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新授簡單提示以前的欣賞內容。提出課題:(板書)欣賞齊白石的畫介紹齊白石的主要成就問:你們知道齊白石這個名字嗎?齊白石是現代有名的大畫家,他是湖南湘潭人,生于1863年,1957年逝世。白石爺爺一生勤勞、刻苦。畫了數以千計餓畫件,他觀察事物很細致,并加以融匯提煉,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藝術風格。作品以大寫意為主,題材廣泛。深受我國廣大人民的喜愛,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有杰出的貢獻》欣賞《荷花》問:你們看這幅《荷花》畫的是什么季節?用什么繪畫工具表現的?都用了哪些顏色?小結:這幅荷花實際大寫意的中國畫。表現的是秋天池塘荷葉已枯黃,然而荷花還在散發著清香。整個畫面畫的很滿,荷葉大,用墨輕重對比強烈,荷葉、荷花、荷梗、蓮蓬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那盛開的荷花顏色鮮艷奪目,荷花中間還長出了一個綠嫩的蓮蓬,與那快要成熟的蓮蓬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大自然的感覺。采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荷葉是用赭石,荷花是用胭脂加曙紅,荷花中的嫩蓮蓬是用綠色。共同欣賞齊白石的其它作品。學生談感受,老師加以補充。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齊白石的一部分作品,通過介紹齊白石刻苦學習的故事和事跡,希望我們從小向齊白石爺爺學習,畫出像齊白石爺爺一樣的畫。課后分析: 第二節重難點: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知識目標:學習色彩的表現方法。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進行愛護人類朋友和心靈美的教育。教具、學具準備:美術課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二、新授提示上節課欣賞內容。提出課題(板書)小朋友的畫提問:這些作品你們最喜歡哪一幅?歸納:①《海島》是表現四周環水的小島上蓋起了漂亮的小房子,這些小房子是紅房頂、白墻,顏色特別好看,十分醒目。小畫家采用的方法是:先用重黑線勾勒出房子的外型,再用朱砂色染房頂。②《幸福》小畫家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照射在大地上,樹木和房屋的色彩對比很強烈。還有媽媽帶著哥哥和小妹妹在花園散步。③《瓶花》很多家庭用瓶花來裝點環境,美化生活。李山小朋友用油畫棒將鮮花勾畫出來,用玫瑰紅畫出花瓶,用藍色畫出有格格的臺布,整幅畫顏色協調統一。④《我最快》表現了小朋友們騎車競賽的情景。重點刻畫了1號小朋友騎車的姿勢夸張了他俯下身子、車座高、車把低的特點。為了突出賽車飛快的車速,在車的后面還添加了幾條白線。⑤《太陽馬》是一個小朋友牽著一匹象太陽一樣發出光芒的馬,穿過田野和村莊,太陽馬照亮了大自然。這是一種神奇美麗的想象。捷克小朋友是在多色紙上用刀深刻白線勾出輪廓,在淺刻出紅色、橘黃色,顏色很鮮艷,用刀大膽有力,馬的頭部前面顏色有一種放射感。⑥《愛鳥節》小畫家畫出了小朋友們愛護小鳥的場面。小畫家將親手制作的鳥巢放在樹林里,幫助小鳥蓋好新家。小鳥們見后歡快的飛舞和歌唱。整個畫面顏色十分協調。⑦《我和小鳥》表現小畫家喜愛小鳥的心情。身穿紅衣服的小朋友好象一個音樂家,同一群鳥兒歌唱,不管是大鳥還是小鳥都張著嘴唱的十分起勁。⑧《秦淮月》采用中國傳統的繪畫表現方法,描繪了秦淮水天一色的幽靜畫面,黑瓦白墻的房子、岸邊的烏蓬船,造成一種江南風景幽雅而迷人的效果。小結:我們欣賞了小朋友八幅作品,有些作者與我們是同齡的。希望同學們努力向他們學習,畫出比他們更好、更美的作品。課后分析:欣賞作品時在時間安排上可有所側重,挖掘每幅作品的主要特點。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1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業類型:繪畫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學生在假期中可能會畫畫,可能就沒有拿過畫筆。因此,這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方式可以生動活潑,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現方法上可適當作一些有關發型和五官的指導,最后讓學生以觀察和回憶為主,自由地表現自己。
這節課,我是從激趣、觀察、探究、評說、描繪、欣賞入手進行教學的,旨在鼓勵學生通過游戲找出同學的相貌特點;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過交流和表演進一步感受人物表情變化規律;通過教師的示范發現自畫像的表現手法;通過自我表現體會成功的樂趣。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并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
隱性目標: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與表現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力,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自我的信心,讓學生通過作品的表現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并提高審美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
表現,教學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
教學評價:
1,是否對自畫像感興趣?能否表現出自己的形象特點和表情?
2,能否通過鏡子觀察并說出自己的臉部特征,能比較別人臉部的不同之處。
3,作品的構圖是否基本合理?表現是否肯定、自信和流暢,較少或沒有反復涂改的現象?
4,能否參與同學間的相互觀察和交流,傾聽別人對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畫,并發表對別人作品的看法。
教學具準備:教師:大畫紙、課件。
學生:小鏡子、彩色水筆、油畫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游戲“猜猜我是誰?”
課前請幾位學生用硬紙遮住臉部,由老師帶領依次進入教室。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你憑什么判斷得這么準?(身材、個頭、衣服……)
兒童參與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發表質疑
1,請表演的學生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的頭發有何不同之處?(長短、發型、顏色……)
2,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
4,比較臉型。(胖、瘦、長、短、方、圓……)
5,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現物象的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讓學生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符合兒童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發展的規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型、五官、臉型……)
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
四、感受實踐
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捎每鋸埵址ó嬜约海ń處熓痉稁讉€被夸張的自畫像)
2,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3,作畫要求:再仔細觀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
由學生先找出老師的面部特征,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提示,畫出自畫像。通過這樣的示范,無疑給學生的描繪提供了“拐杖”,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
五、巡視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征,就是好的。
2,讓學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樣樣都描繪得太細巧,反而增加了難度。
3,可用些夸張的手法,如:胖臉更胖;瘦臉更瘦;愛笑的嘴更大、更彎;愛哭的沒了眼;……—
學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畫,難免縮手縮腳,教師的鼓勵在此時最管用。
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六、欣賞評價
1,作業展示: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
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3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藝術大師們在表現自己時,特別重視面部神情的刻畫(課件欣賞徐悲鴻、凡·高等畫家的自畫像)。透過他們的神情,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p>
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名家名作,增加美術文化含量,提高修養。
七、課后延伸
1,老師打算將這張“大合影”掃描進電腦,作為你們教室電腦的桌面背景,你們同意嗎?
2,這張“大合影”是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你們組成,老師希望你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向上的集體、一個互助的集體。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集體主意識。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2
設計思路:
由于小小班幼兒的肌肉發展不完善,并且我班幼兒全部是新生。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感覺到小小班美術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為此,我針對小小班幼兒的特點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我盡量選用多種材料和表現方法讓幼兒喜歡參與美術活動中。整個活動中幼兒以視覺感受為主,讓幼兒自然地進入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的作品圓滿完成,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進而喜歡參與美術活動,使活動目標完成很好。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大膽選擇色彩,并學習用棉簽畫出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掌握用蠟筆涂色的要求及常規。
3、喜歡參加印畫活動,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各種棉簽(用6個小籃子裝好)、15塊濕抹布。
2、 水粉顏料(紅)和綠蠟筆、大海的背景圖和小魚畫紙(每位幼兒各一張)。
3、 泡泡水一瓶、2塊kt板用雙面膠準備好。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小朋友,艷艷老師給你們變個魔術好嗎?(好)
——但是在變魔術之前艷艷老師有一個要求,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艷艷老師請你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再睜開。好,現在閉上眼睛。
教師吹泡泡,讓幼兒周圍都充滿泡泡。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欣賞泡泡并提問:
——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圓圓的,有的大有的?。?/p>
——這些泡泡都緊緊靠在一起嗎?(引導幼兒說出有的靠在一起,有的分開,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二)、導出主題:
——今天艷艷除了給你們變泡泡之外,我還帶來許多的小客人。
——出示的背景圖和小魚圖片
——聽,誰在說話?(教師做出聽悄悄話的動作)哦!原來魚寶寶們有朋友可是他們想吐泡泡?我們怎樣幫小魚吐泡泡呢?
——教師出示水粉和棉簽。請幼兒觀察棉簽的形狀。請幼兒想辦法畫泡泡。(三)、教師示范制作泡泡
——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么樣的泡泡呢?是大的還是小的?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示范用棉簽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等一些作畫規則與要求。
——小朋友,你們看小魚在水里游的真開心,可是我們的水草還沒有穿上衣服,我們一起幫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
——小朋友們你們說說水草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個別幼兒說說,教師加以小結:水草是綠色的。)
——教師示范用綠色蠟筆涂上水草的顏色。(引導幼兒初步鞏固蠟筆的使用)
(四)、幼兒操作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幼兒自由地選擇棉簽與顏料印泡泡。
——教師來回巡查,對個別幼兒加以指導與鼓勵。
——教師提醒幼兒選擇顏色,棉簽記得放回原處,以便其他幼兒用。
——教師指導幼兒不要涂出界,保持畫紙頁面干凈整潔。
(五)、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畫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展板上,教師與幼兒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紹。
延長活動:帶幼兒變小魚游進廁所結束活動。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3
授課人:兩院附中劉洋
教學目標 :《誰不說俺家鄉好》教案
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
年級:初中
1、通過欣賞和學唱山東民歌,使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
教學方案:
一、感受山東
1、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觀看“山東風光”錄像片。
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山東”(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
參考資料:
[名勝古跡]: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濟南、“齊國故都”淄博、“人間仙境”蓬萊、“世界風箏都”濰坊、“道教圣地”嶗山和昆崳山、“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勝地
[山東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齡、李清照、焦裕祿、孔繁森等
教師: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黃金海岸,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藝術文化。
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發現山東的民間藝術。
教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幾個小版塊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山東民間藝術主要有哪些?
[民間美術]:以濰坊木版年畫、民間剪紙、農民畫為代表
[地方戲?。荩簠蝿?/p>
[山東曲藝]: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等
[民間歌舞]: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
(小組討論,教師歸結)
4、欣賞膠州秧歌片段,體會山東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
(學生感受到山東秧歌具有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
5欣賞相聲《山東話》片段,體會山東的方言韻味,師生學說幾句山東話。
二、學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
1、欣賞歌曲《沂蒙山好風光》。(討論《沂蒙山好風光》屬于民歌的哪一類)
2、簡介歌曲。
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
4、 學生自學歌曲
(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山東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
三、延伸與表現
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
參考資料:
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森林公圓、班仙洞等風景區;剛剛冠名的北京——煙臺的“中國金都號”列車,使招遠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冠名列車的城市;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山東招遠!
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
[音樂組]:唱唱自己所會的山東民歌或觀賞山東秧歌表演,模仿自編大秧歌。
[剪紙組]: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學生自己設計剪紙。
[創編組]:“老調新唱”贊招遠。
觀賞招遠風光,小組討論用《沂蒙山好風光》的音調創編一首贊美招遠的歌。
(各組創編并展示)
五、小結
教師:山東好,招遠好,誰不說咱的家鄉好!歡迎各地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祝愿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4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的葉子,知道秋天葉子的變化。
2、了解葉子的不同用途。
3、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秋姑娘(配班老師扮演,頭上戴著花環,脖子上戴著用不同葉子穿成的項圈,裙子上有用葉子裝飾成的大大的秋字)
2、秋天多么美的音樂
3、禮品盒一個,內裝用葉子做成的葉貼畫、葉拓印畫,葉的賀卡
4、塑料小筐內裝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葉子,每組一份,膠水、顏料、線
5、葉子的用途的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秋姑娘來了)情境引入:
教師:“今天咱班請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誰呢,你們看,他來了”教師邊說邊播放音樂《秋天多么美》“秋姑娘”隨音樂飛進活動室,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客人身上有什么,現在什么季節,啟發幼兒說出客人是秋姑娘,并向客人問好,歡迎客人到來
二、秋姑娘的禮物:
“秋姑娘來到咱們班,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禮物,秋姑娘出示神秘箱,秋姑娘的禮物是什么呀?這么神秘,還藏在神秘箱里,大家猜猜看,幼兒隨便猜想,找幼兒摸出禮物,讓幼兒用各種感官觀察,用眼睛看,這些禮物是什么,用什么做的?并用小嘴巴說一說,用小手感知一下這些禮物的不同,教師與幼兒小節這些禮物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葉貼畫用葉子貼成,葉拓印用牙刷把喜歡的顏料刷到頁面上再印到紙上,葉的賀卡把葉子風干再塑封,這些禮物都是葉子做成的,葉子真神奇啊。
三、觀看課件,了解樹葉的用途
小朋友喜歡秋姑娘的禮物嗎?秋姑娘說了,要小朋友回答出它的問題,就會把禮物送給大家,秋姑娘的問題是:“樹葉還能干什么?請小朋友觀看電視,答案就藏在電視里”請秋姑娘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樹葉的不同,找幼兒回答樹葉的用途,并請秋姑娘為答對的幼兒發禮物,教師與幼兒小結葉子的用途,可以做葉貼畫、葉拓印、葉的賀卡,葉子還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環境,有的葉子還能食用,比如香椿能做香椿雞蛋,炸香椿魚,花椒芽葉通過加工食用等
四、幼兒操作活動,為秋姑娘制作禮物:秋姑娘給我們送來禮物,我們該怎么辦?也給秋姑娘做些禮物吧,不過秋姑娘說了喜歡用葉子做的禮物,小朋友想想葉子能做什么禮物?
1、老師示范,“你們看,老師能用這些葉子變魔術,他們都能變成什么?教師邊說邊用葉子做葉子的書簽,葉貼畫小魚、蝴蝶,葉印畫花朵。
2、引導幼兒制作“葉子這么神奇,我們快點用它給秋姑娘做禮物吧“,幼兒說以說打算用葉子做什么,再讓幼兒自愿選擇制作的內容,將幼兒分組,一組做葉的書簽,一組做葉拓印,另外兩組做葉貼畫
五、為秋姑娘送禮物
播放音樂《秋天多么美》請幼兒隨音樂給“秋姑娘”送禮物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我在選題時,考慮到葉子是幼兒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兒探索的,選材來源于生活,符合幼兒興趣,會動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節課沒有達到目標,要求學習用點、線、面來裝飾樹葉,但我在上課時欠缺對點線面的分析,幼兒不夠理解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視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裝飾的作品可以抽象一點,以幫助部分幼兒根據范例進行創意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本班幼兒的自主性很好,對記號筆,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運用。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5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1)讓學生熟悉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工具、材料。(2)讓學生體會到傳統繪畫中的筆墨韻味以及感受到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點:對中國畫的欣賞與體會
難點:用水墨繪畫語言來傳遞感情
講課類型:綜合運用
教具、參考書:課件、《線條的世界》、《美的歷程》
教學過程:
導入:
提問:請說出一句形容梅花的,并且解釋詩詞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
設計說明:1.以組為單位采取競答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2.引用有關梅花的詩詞來導入,通過對詩詞的分析讓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在文學藝術中的運用,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點到“歲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國畫常用的題材及這些題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展開:
A.中國畫常識[結合課件講解]
一.提問:如何欣賞中國畫?
設計說明: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基礎上總結如何欣賞中國畫,可以從書法、印章、布局、內涵、詩句等幾方面來評敘。
二.國畫表現
根據題材國畫可分為:山水、動物、花鳥畫、人物畫。
根據制作技巧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設計說明:運用課件演示,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表現形式。
三.國畫流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獨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
嶺南畫派始于晚清時期,二高一陳即為早期創始人,二高即為高劍父、高奇峰,陳即為陳樹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畫派。
被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畫家關山月、黎雄才,無論在審美意識上和藝術成就上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高劍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關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題材的開拓和時代精神的體現上,這是“嶺南畫派”繪畫革新的靈魂。
關山月的第二個超越,就是以寫生為基礎,不斷的求新求變。這也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秘。關山月的國畫成就,來自兩方面,一是重視寫生,眼界開闊,感觸新鮮,它飽含生活氣息、時代風貌和畫家情懷,由于立意不凡,因此顯得格調高雅。二是有較深厚的理論修養,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畫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這就有理論作指導,有比較、有鑒別,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藝術上不僅超越了高劍父,也不斷地超越自我,在“嶺南畫派”的繼承和發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設計說明:因為教材中涉及到畫家關山月的作品所以在這里選用嶺南畫派及關山月作為插入的知識點
B.學畫梅花
一.提問:請同學說說有關于梅花的知識或故事?
設計說明:了解梅花,為下節課畫好梅花作準備。
二.小結: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鐘狀,有紅,暗紅及綠色等。花有單瓣或重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后發葉。核果近圓球形,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以一種鮮花來寓喻某種情懷,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種共有的現象。但用梅花來寄托多種情思,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的。
三.畫梅花
介紹國畫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筆毛筆以其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筆,性能各異。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落紙易于凝重厚實,中鋒、短鋒則兼而有之,新筆筆鋒多尖銳,只適于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更好。有的畫家喜歡用禿筆作畫,所畫的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煙、松煙兩種,制成的墨稱油煙墨和松煙墨。油煙墨為桐油煙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澤,能顯出墨色濃淡的細致變化,宜畫山水畫;松煙墨黑而無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發,山水畫不宜用。
紙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畫容易掌握,但也容易產生光滑板滯的毛??;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滲透迅速,不易掌握。
畫梅花的步驟:(重點講解)
動筆前先想好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筆
1.畫干:酌濃墨畫老干暗部的邊緣線,要注意枝干的轉折,畫亮部枝干的邊緣線時要把筆上的墨吸干,盡量讓留在筆上的墨少而淡。畫樹皮時要把筆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濃墨由暗至亮皺檫。
2.點花:分點深花和點淺花,點深花墨要濃、點淺花要用淡墨。
3.畫花蕊和小的枝干
4.畫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畫也可以最后畫,這要根據畫面來安排)
設計說明:結合作品來講解,這里是本節課的重點,老師可以現場示范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和重點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6
目標:
1、使幼兒了解各種小動物最愛吃的食物。
2、鞏固幼兒按輪廓均勻涂色、撕紙、剪紙、繪畫等多種美工技能,發展小肌肉的協調能力。
準備:
橢圓形白紙(作米粒)、油畫棒、紙盤、剪刀、勾線筆若干,畫有肉骨頭、蘿卜輪廓的卡片若干張,小動物圖片
過程:
一、 出示小熊,以糊涂小熊引入課題
師:今天,糊涂小熊要請客,看小熊家來了誰?
依次出示小雞、小狗、小兔
師:糊涂小熊看到那么多朋友來了,連忙端出小動物最愛吃的食物。
出示小動物愛吃的食物(把食物及其相對應的小動物次序打亂)。請幾名幼兒上前進行個別糾正,把食物及其相對應的小動物放在一起。要求邊操作邊說。如:小雞愛吃米。
二、觀察食物,引導幼兒用涂色、撕、剪、畫等多種美工技能給小動物制作食物。
1、以小雞的口吻:“哎喲,小熊呀,這么在的米,我可放不進嘴里,怎么吃呀?”
引導幼兒用撕的方法把米變小,請個別幼兒示范撕紙。
2、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給小兔的蘿卜涂上顏色,把蘿卜變得新鮮。
幫小狗的骨頭按輪廓剪下來,使小狗能一口吃一根骨頭。
3、出示小貓,用繪畫的方法給小貓畫小魚作食物。
三、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做食物
提醒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做完一個小動物的食物后,再拿盤子給其他小動物做食物。請幼兒數一數,給一種小動物做了幾個食物。
四、游戲“喂食物”
請幼兒把自己做的食物送給相應的小動物,要求邊送邊說。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7
[教學內容]
課本108頁至110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想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么樣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態。能夠理解“冒”“飽脹”“挨挨擠擠”等詞的意思。
2、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想象和體會一池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想象這一池荷花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畫”;體會“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
[教學難點 ]
1、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想象這一大池荷花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畫”。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學掛圖 小黑板 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接導入 新課,揭示教學目的。
(一)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繼續學習第21課《荷花》。(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荷花的?(聞花香,賞花姿,贊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來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讀課文,體驗和想象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學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讀,其余學生想:我為什么趕緊往荷花池邊跑?
2、小結:作者知道荷花開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書:趕緊)
3、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邊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讀第二自然段,讀時注意用橫線畫出描寫荷葉姿態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
2、荷葉
(1)荷葉是什么樣的?(一生讀句子)這句話把荷葉比成什么?從“大圓盤”這個詞可以看出荷葉怎么樣?從“碧綠”這個詞可以看出荷葉怎么樣?
(2)綠、大、圓是一片荷葉的特點,當我們放眼望去,這一池的荷葉又給人什么感覺呢?(出圖,請生體會挨挨擠擠)誰來當一當挨挨擠擠的荷葉?
(3)用現實做類比,引導學生想象一池荷葉的景象,有感情朗讀第一句話。
3、荷花
(1)荷葉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樣的?(一生讀)一共寫了荷花的幾種姿態?
(2)請一生讀描寫荷花三種姿態的句子,其余在圖上找對應荷花。
(3)請生上臺指這三種荷花,板書:全開半開 花骨朵
(4)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生輕聲讀這三句話,把自己喜歡的那一種多讀幾遍,然后對照圖想想:這一種荷花美在哪?
(5)學生讀——說理由——師點評——有感情朗讀。半開的:多像個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別的話一樣美呢!全開的:花瓣全展開了,里面這嫩黃色的是什么呢?(小蓮蓬)可愛嗎,那些詞寫出了它的可愛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據學生所說進行點撥)
(6)這三種姿態的荷花都很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這么美的荷葉,作者是怎樣從寫荷葉過渡到寫荷花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2)“冒”可以換成“長”嗎?為什么?它與前一句話中哪個詞呼應?(這個問題可以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酌情問)
(3)是呀,這么密的荷葉擋也擋不住這一朵朵的荷花,它們的生命力真旺盛。(請生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5、想象:
(1)瞧,這三朵姿態的荷花從荷葉間冒出來笑著看大家呢,誰來當當它們,用手擺出它們的姿態。
(2)請生上臺做動作。
(3)還有什么姿態呢?請生上臺做動作。
(4)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著周圍的世界,仿佛會說些什么?
(5)生想象
(6)師:誰愿意贊美她們?生贊美。
(三)第三段
1、師范讀第三自然段,請生讀這一段。
2、作者由衷地贊美起荷花來,他把荷花比成一幅活的畫,哪一位畫家有這樣的本領能畫出活的畫來呢?
3、那讓我們再一次贊美這美麗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1、你們愿意跟隨大自然走進這幅活的畫里嗎?閉上眼睛(音樂:春江花月夜):想著,你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身穿雪白的衣裳,清晨那橘色的陽光暖暖的灑在你身上,微風輕輕撫摩著你的臉,你的香氣乘著風飛得老遠老遠,小動物圍過來了,它們會說些什么呀?
2、學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這么多的小動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們都以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總結
今天,我們跟著作者聞了花香,賞了花姿,贊了花美,想了花舞,我們從中充分可以感受到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業 布置(任選其一)
(一)小報
(二)收集小詩
(三)畫一幅荷花的畫
(四)背課文。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8
[教案]浙江省海寧市南苑小學周健老師的教案
■會飛的娃娃
教材版本:美術(一年級上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湖南美術出版社__年7月第1版
__年7月浙江第1次印刷
年級:小學一年級會飛的娃娃
課時:40分鐘
執教者:周健
教學目標:
1、巧妙利用身邊材料采用剪貼等方法制作“會飛的娃娃”。
2、利用自然小常識進行美術游戲活動,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會飛的娃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會飛的娃娃”。
難點:材料運用恰當,能使娃娃“飛”起來。
教學準備: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上:12課會飛的娃娃
教具:制作各種用具,各色塑料袋,各色彩紙等
學具:剪刀,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挑選一個有風的日子,在網球場教師事先放置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的廢舊用品。
如:報紙、有色紙、皺紙、塑料繩等各種環保用具。
二、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天氣很好,我們到外面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校園。
2、組織學生欣賞我們美麗的校園,特別注意引導校園的美麗的環境。當還沒走到網球場,學生就對滿地的“垃圾”大叫起來?!罢l這么不愛干凈?”
3、教師適時提出:我們是接著欣賞校園美景,還是來保護校園美景?
三、欣賞感知
1、學生們開始“撿垃圾”:
1)教師要求:學生分組整理同種類型的“垃圾”,如:一組整理繩子類:一組整理塑料袋等等。比比哪組最快!
2)學生們各自分類,整理“垃圾”。
3)大家小結:在整理中,為什么整理塑料袋的組最慢?
4)大家一起幫助整理,為什么還是不行?
2、探討塑料袋“會飛”的原因。
1)為什么塑料袋“會飛”?
2)塑料袋一個一個飛在天空中你覺得怎么樣?
3)你有辦法既環保,又將這美麗留在空中嗎?
3、學生利用這些“垃圾”嘗試制作。
4、師生小結交流:利用“垃圾”的制作。比比誰的“飛”的最高!
5、教師故意分不清學生放高的“娃娃”,你有什么辦法能使我一認就認出來呢?
四、學生作業
學生嘗試“打扮”自己的“娃娃”。
五、教師巡回指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放飛“娃娃”。
師生一起放飛“娃娃”,放飛希望。
[教案]浙江海寧實驗小學周志霞老師的教案
會飛的娃娃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美術》(湘版)教材
一年級上冊第12課
年級:小學一年級
課時:40分鐘
執教者:周志霞
教學目標
1、巧妙利用身邊材料采用剪貼等方法制作“娃娃”。
2、利用自然小常識進行美術游戲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制作能力,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材料制作,發揮想象力。
難點:使學生制作出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教學準備
教具:范作,示范用具,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糖果。
學具:教材、課堂練習、線、紙剪刀、膠帶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挑選一個有風的日子,在網球場教師事先放置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的廢舊用品。
如:報紙、有色紙、皺紙、塑料繩等各種環保用具。
二、導入新課
1、今天天氣很好,我們到外面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校園。
2、組織學生欣賞我們美麗的校園,特別注意引導校園的美麗的環境。當還沒走到網球場,學生就對滿地的“垃圾”大叫起來?!罢l這么不愛干凈?”
3、教師適時提出:我們是接著欣賞校園美景,還是來保護校園美景?
三、欣賞感知
1、學生們開始“撿垃圾”:
1)教師要求:學生分組整理同種類型的“垃圾”,如:一組整理繩子類:一組整理塑料袋等等。比比哪組最快!
2)學生們各自分類,整理“垃圾”。
3)大家小結:在整理中,為什么整理塑料袋的組最慢?
幫助整理,為什么還是不行?
2、探討塑料袋“會飛”的原因。
1)為什么塑料袋“會飛”?
2)塑料袋一個一個飛在天空中你覺得怎么樣?
3)你有辦法既環保,又將這美麗留在空中嗎?
3、學生利用這些“垃圾”嘗試制作。
4、交流:利用“垃圾”的制作。比比誰的“飛”的最高!
5、教師故意分不清學生放高的“娃娃”,你有什么辦法能使我一認就認出來呢?
四、學生作業
學生嘗試“打扮”自己的“娃娃”。
五、教師巡回指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放飛“娃娃”。
師生一起放飛“娃娃”,放飛希望。
[教案]轉帖網友的教案
第十二課會飛的娃娃
(工藝設計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巧妙利用身邊材料采用剪貼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識進行美術游戲活動,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2、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難點:制作出具有創新和趣味的娃娃樣式。
教學準備:塑料袋和剪刀,膠水和各種的彩紙等(學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放歡快的音樂,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學生觀察:這些娃娃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學生回答。(塑料袋)
2、如何制作這些娃娃呢?
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并研究制作方法,并且思考還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嗎?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研究。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加以輔導。
3、提問:請每一小組的同學把自己那組的看法發表出來。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加以誘導。
4、學生討論自己要設計制作的娃娃。
5、提示:
設計的關鍵:
a、造型
b、顏色的搭配
c、效果(樣式獨特具有個性,色彩亮麗)
6、學生制作,鼓勵學生相互間的幫助與學習。
放音樂,學生制作。
教師巡視輔導。
7、課堂小結:由學生來評議作品的優缺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巧妙利用身邊材料采用剪貼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識進行美術游戲活動,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2、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做游戲。環境教育。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思考如何利用廢舊物品達到保護環境。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放歡快的音樂,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求沒有制作完的同學繼續完成,鼓勵其他的同學幫助。
3、交代本節課的安排:
做游戲《會飛的娃娃接力賽》
把學生帶到__場,分組進行接力比賽。
4、要求:看誰的娃娃做得最結實,在比賽完以后都能完好無損。
學生還要評出“最漂亮的娃娃”,“最有個性的娃娃”。
5、學生游戲
教師注意學生的安全。
6、游戲結束。要求學生思考:
我們該如何保護好環境,自己該做哪些事情。
提醒學生收拾__場的紙屑。
組織學生回教室。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19
古代陶器與瓷器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及藝術成就。
2、了解中國ppt課件背景圖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3、體會從造型和裝飾的結合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教學重點:
中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陶與瓷的區別;幾大名窯的造型特征
教學難點:
瓷器的造型、裝飾和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說到陶瓷你會聯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交流。
二、新授
板書:陶瓷
1、設問引導學生讀書
2、結合教材,提問:
⑴陶瓷之間的差別:原料、燒制溫度、工藝。
⑵陶的發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馬家窯的文化——半山——馬廠——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
賞析:人面魚面紋盤彩陶船型壺鳥紋彩陶盆
鸛新概念英語鳥石斧彩陶翁舞蹈紋盤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發展:按歷史年代介紹
重點是宋五大窯代表作品造型與藝術特色。
師引導學生交流,在指名說說
汝窯:胎質細膩,似玉之美
耀州窯:梅瓶典雅高貴
官窯:冰裂紋開片均窯:藍色乳濁釉
定窯:乳白釉景德鎮:青花
三、小結
陶瓷經歷了哪些發展?宋代有哪些名窯?師總結。
四、布置課外思考:
青花瓷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美術教案的案例篇20
教學目標:
1、知識: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類
2、技能:學習用陶泥制作一個浮雕作品。
3、情感: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并用自己雙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設計一個自己喜愛的泥浮雕。
教具學具準備:收集有關浮雕的資料、圖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1、欣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雕塑館去參觀,想去嗎?
課件展示一起欣賞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國唐朝的《昭陵六駿》,《人民英雄紀念碑》、非洲浮雕、青島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學生的浮雕作品
師:欣賞到了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師拿泥筆筒或完全立體的雕塑與我們欣賞的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種是完全立體的,一種是在平面的基礎上有一部分立體)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師:我們知道,從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稱為浮雕。根據凸出的程度不同,還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淺浮雕。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為什么我們說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呢?
生:因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樣是凸出的,但卻又和繪畫一樣只能從一個方向進行觀察,所以我們這樣說。
(二)新授:
學習制作泥版浮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看書和師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總結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學們也都躍躍欲試了,你們想做一個什么樣的浮雕呢?(生答: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陽的等)
2、制作步驟:
(1)揉泥
(2)拍泥板
(3)割邊
(4)畫形象:用鉛筆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畫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體:
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壓、剪、刻、畫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體,并將他們按照剛才畫出的形象,利用水作為粘合劑,將他們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將自己已經制成的大的形體進行仔細的描繪,也要用到壓、剪、刻、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評析作業:小組互評
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各小組的作品不僅創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所學過的陶藝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來!
六、拓展:
1、嘗試創作一件帶有主題性的淺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嘗試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動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浮雕來了解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學生在課上積極動手,動腦,能小組合作的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