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為教師提供了系統、全面的教學指導。什么才算好的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垂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征,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2、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包括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包括

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并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包括

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包括

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為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為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并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霸囋嚿硎帧弊寣W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澳銇懋斃蠋煛?、“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白哌M生活”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本節課還有什么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后去思考、去動手制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后去學習、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我想,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精心培育,創新園一定能育出創新果。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立體圖形的翻折問題是高二《代數》(下)中立體幾何的一個學習內容,它融會貫通于各種立體幾何和幾何體中,對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立體圖形的翻折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于平面圖形的關系;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幾何體可由平面圖形折疊而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學生了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平面圖形于折疊后的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找到變化過程中的不變量。

教學難點

轉化思想的運用及發散思維的培養。

學生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對一些簡單幾何體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求解空間角及空間距離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在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習慣。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根據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結合“注重開放與生成,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的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生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翻折問題的解題方法,并會初步應用。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提高對立體圖形的分析能力,并在設疑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通過平面圖形與折疊后的立體圖形的對比,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的變化與聯系觀點,在解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將立體圖形中的問題化歸到平面圖形中去解決的`轉化思想。

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設想、導入課題。

1、如圖(圖略),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在原正方體中,有下列命題

(1)AB與EF所在直線平行

(2)AB與CD所在直線異面

(3)MN與EF所在直線成60度

(4)MN與CD所在直線互相垂直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2、引入課題----翻折

二、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如何突破難點,從而體現在平面圖形中求解一些不變量對于解空間問題的重要性)。

1、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讓學生自己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進一步提出問題。

(1)線段AE與EF的夾角為什么不是60度呢?

(2)AE與FG所成角呢?

(3)AE與GC所成角呢?

(4)在此正四棱柱上若有一小蟲從A點爬到C點最短路徑是什么?經過各面呢?

(通過對發散問題的提出培養學生的培養精神及轉化的教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折疊圖與展開圖的不同應用。)

2、讓學生觀察電腦演示折疊過程后,再親自動手折疊,針對問題做出回答。

(1)E、F分別處于G1G2、G2G3的什么位置?

(2)選擇哪種擺放方式更利于求解體積呢?

(3)如何求G點到面PEF的距離呢?

(4)PG與面PEF所成角呢?

(5)面GEF與面PEF所成角呢?

(學生會發現這幾個問題可在同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找到答案,然后讓學生在折紙中找到這個三角形的位置,既而發現折疊過程中的不變量。)

3、演示MN的運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分析解題過程強調證PN垂直AB的困難性。與學生共同品位解出這道2002高考題的喜悅的同時,引導學生用上題的思路能否更快捷地解出此題呢?

(學生大膽想象,并通過模型制作確認想象結果的正確性,從而開辟一條簡捷的翻折思想解題思路。)

三、小結

1、畫平面圖,并折前圖與折后圖中的字母盡量保持一致。

2、尋找立體圖形中的不變量到平面圖形中求解是關鍵。

3、注意培養轉化思想和發散思維。

(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散自我評價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外活動

1、完成課上未解決的問題。

2、對與1題折成正三棱柱結果會怎樣?對于2題改變E、F兩點位置剪成正三棱柱呢?

(通過課外活動學習本節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后反思

本課設計中,有梯度性的先安排三個小題,讓學生經歷先動手、思考、預習這一學習過程,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并且適時發問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方法。歸納總結解翻折問題的技巧和作為解題方法的優越性。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3

教學設計示例一——公式

教學目標

1、了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公式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了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并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系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著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后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于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并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二——公式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公式與代數式的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1、利用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導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數學來源于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服務于生產實踐、

(四)美育滲透點

數學公式是用簡潔的數學形式來闡明自然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多種數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數學方法:引導發現法,以復習提問小學里學過的公式為基礎、突破難點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推導計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利用舊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的計算公式、

2、難點:同重點、

3、疑點:把要求的圖形如何分解成已經熟悉的圖形的和或差、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投影顯示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學生思考,師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啟發學生求圖形的面積,師生總結求圖形面積的公式、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代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有很多應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小學里學過許多公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公式,教法說明,讓學生一開始就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計算感到不生疏、在學生說出幾個公式后,師提出本節課我們應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公式

師:小學里學過哪些面積公式?

板書:S=ah

(出示投影1)。解釋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

【教法說明】讓學生感知用割補法求圖形的面積。

(二)探索求知,講授新課

師:下面利用面積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圖是一個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積公式求這個梯形的面積S。

師生共同分析:

1、根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要計算梯形面積,必須知道哪些量?這些現在知道嗎?

2、題中“M”是什么意思?(師補充說明厘米可寫作cm,千米寫作km,平方厘米寫作等)

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予以指正并指出,強調解題的規范性。

【教法說明】

1、通過分析,引導學生在一個實際問題中,必須明確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已知哪些量。

2、用公式計算時,要先寫出公式,然后代入計算,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出示投影3)

例2如圖是一個環形,外圓半徑,內圓半徑求這個環形的面積

學生討論:

1、環形是怎樣形成的、

2、如何求環形的面積討論后請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做在練習本上,教育巡回指導。

評講時注意:

1、如果有學生作了簡便計算,則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沒有學生這樣計算,則啟發學生這樣計算。

2、本題實際上是由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出環形面積公式。

3、進一步強調解題的規范性

教法說明,讓學生做例題,學生能自己評判對與錯,優與劣,是獲取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測試反饋,鞏固練習

(出示投影4)

1、計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積

2、已知長方形的長是寬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寬,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當時,求t

3、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C和面積S

4、從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車上坡時每小時走千米,下坡時每小時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公式。

(2)若千米/時,千米/時,求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

學生活動:分兩次完成,每次兩題,兩人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換評判,第一次可請兩位基礎較差的同學板演,第二次請中等層次的學生板演、

【教法說明】面向全體,分層教學,能照顧兩極,使所有的同學有所發展、

師:公式本身是用等號聯接起來的代數式,許多公式在實際中都有重要的用處,可以用公式直接計算還可以利用公式推導出新的公式、

八、隨堂練習

(一)填空

1、圓的半徑為R,它的面積________,周長_____________

2、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長是,高是,它的面積___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3、圓錐的底面半徑為,高是,那么它的體積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二)一種塑料三角板形狀,尺寸如圖,它的厚度是,求它的體積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業

(一)必做題課本第__頁x、x、x第__頁x組x

(二)選做題課本第__頁__組x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4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

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

難點:本節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的引入,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第一課時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范,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別與聯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呢?這是這節課研究的主要內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align=middle>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如圖3

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

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例1已知:如圖1,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5

一、一次函數

1、問題導入:

問題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車駛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觀察里程碑,發現汽車的平均速度是95千米/時、己知A地直達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車從A地駛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間有什么關系,以便根據時間估計自己和北京的距離、

問題2:小張準備將平時的零用錢節約一些儲存起來、他己存有50元,從現在起每個月節存12元、試寫出小張的存款與從現在開始的月份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請同學們思考后回答:

(1)找出問題中的變量并用字母表示,列出函數關系式、

(2)這兩個函數關系式有什么共同點?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各有什么限制?

以上這些問題,請各小組討論一下,派代表回答、引出課題(板書課題)教師最后總結一次函數的概念、(板書)

2、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函數關系式的結構特征,引出一次函數的一般形式(學生回答,且互相補充)老師最后歸納:一次函數通??梢员硎緸榈男问?,其中為常數,特別地,當時,一次函數(常數)也叫做正比例函數、

二、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什么形狀呢?

1、做一做:

我們已經學習了用描點法畫函數的圖象,請同學運用描點法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老師用多媒體打出題目)。根據學生的動手實踐、觀察與討論,得出結論: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特別地,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

2、接下來教師提問:

(1)觀察所畫出的四個一次函數的圖象,比較各對一次函數的圖象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能否從中了現一些規律?對于直線(是常數),常數的取值對于直線的位置各有什么影響?

3、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相互交流、相互補充,最后總結出規律:當一樣,不一樣時,直線方向相同(平行),但沒有相同點;當不一樣,一樣時,都經過(0,)點(相交),但直線方向不同、

4、鞏固訓練: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教師提出問題:①畫出圖象,看看是否與上面的討論結果一樣;②你取的是哪幾個點?和同學比較一下,怎樣取比較簡便?

(2)將直線向下平移2個單位,得到直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直線向上平移5個單位,得到直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學生到前板演)、

5、對于教材中第42頁例2處理,教師先用多媒體打出,并提出問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坐標軸上點的坐標有什么特征?在坐標軸上取點有什么好處?組織學生結合問題去分析,動手嘗試,小組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對于教材第43頁例3處理,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討論同學們討論:①這里取的數懸殊較大怎么辦?②這個函數是不是一次函數?③這個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函數的圖象是什么?④在實際問題中,一次函數的圖象除了直線和本題的圖形外,還有沒有其他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三、一次函數的性質

函數反映了客觀世界中量的變化規律,那么一次函數又有什么性質呢?

1、請同學們來一起觀察大屏幕上函數圖象(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函數的圖象),并回答:當一個點在直線上從左右移動時,它的位置如何變化?你能從中得到函數值的變化與自變量的變化規律嗎?(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演示點的移動情況,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一次函數的變化規律理解)由學生討論出結果:也就是說,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大而增大、(教師板書)

2、請同學們畫出函數的圖象,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觀察它們是否也有相應的性質,有什么不同你能否發現什么規律?讓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相互交流,最后歸納出一次函數如下性質:(1)當時,隨的增大而增大,這時函數的圖象從左到右上升;(2)當時,隨的增大而減小,這時函數的圖象從左到右下降;

3、補充性質:(3)時,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一、二、三象限;(4)時,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一、三、四象限;(5)時,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一、二、四象限;(6)時,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二、三、四象限、

4、對于教材中第45頁做一做處理,可以作為例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起著指導作用;對于教材中第45頁例4的處理,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審題分析找出題中的己知量,并提示學生:要想求一次函數的關系式,關鍵是要確定和的值,那么,結合題中所給的己知條件,又怎樣來確定和的值呢?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學生得出的結論,教師再給出待定系數法的概念,這樣學生馬上就會理解,從而難點得以突破、在這里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實際問題有關函數的自變量的范圍限制、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能根據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教學思考

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2.能夠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

解決問題

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能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推理和計算,發展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

在應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過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探究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應用.

難點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1欣賞圖片,了解生活中的特殊四邊形

活動2剪三角形紙片,拼凸四邊形

活動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活動4探究平行四邊形邊、角的性質

活動5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

活動6評價反思、布置作業

熟悉生活中特殊的四邊形,導出課題.

通過用三角形拼四邊形的過程,滲透轉化思想,激發探索精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表示方法.

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學生交流,內化知識,課后鞏固知識.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景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1]

下面的圖片中,有你熟悉的哪些圖形?

(出示圖片)

演示圖片,學生欣賞.

教師介紹四邊形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系,學生可再補充列舉.

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的特殊四邊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通過舉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

問題與情景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2]

拼一拼

將一張紙對折,剪下兩張疊放的三角形紙片.將這兩個三角形相等的一組邊重合,你會得到怎樣的圖形.

(1)你拼出了怎樣的凸四邊形?與同伴交流.

(2)一位同學拼出了如下圖所示的一個四邊形,這個四邊形的對邊有怎樣的位置關系?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經過實驗操作,開展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

教師深入學生之中,觀察學生頻出的方法與過程,接受學生質疑并指導個別學生探究.

教師待學生充分探究后,請學生展示拼圖的方法和不同的圖形.并引導學生分析(2)中的四邊形的邊的位置特征,從而引出本節課研究的內容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7

12.6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2.教學難點 :有關增長率之間的數量關系.下列詞語的異同;增長,增長了,增長到;擴大,擴大到,擴大了.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例1 某鋼鐵廠去年一月份某種鋼的產量為5000噸,三月份上升到7200噸,這兩個月平均每月增長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

則2月份的產量是5000+5000x=5000(1+x)(噸).

3月份的產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噸).

解: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據題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題意,舍去).

取x=0.2=20%.

教師引導,點撥、板書,學生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為計算簡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設增長的百分率為x.

(2)認真審題,弄清基數,增長了,增長到等詞語的關系.

(3)用直接開平方法做簡單,不要將括號打開.

練習1.教材P.42中5.

學生分析題意,板書,筆答,評價.

練習2.若設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為x,分別列出下面幾個問題的方程.

(1)某工廠用二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到原來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率.

(1+x)2=b(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2)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由a萬元增加到b萬元,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

(a(1+x)2=b)

(3)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了原來的b倍,求每年增長的百分數.

((1+x)2=b+1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以上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總結下面的規律:

設某產量原來的產值是a,平均每次增長的百分率為x,則增長一次后的產值為a(1+x),增長兩次后的產值為a(1+x)2,…………增長n次后的產值為S=a(1+x)n.

規律的得出,使學生對此類問題能居高臨下,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例2 某產品原來每件600元,由于連續兩次降價,現價為384元,如果兩個降價的百分數相同,求每次降價百分之幾?

分析:設每次降價為x.

第一次降價后,每件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價后,每件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設每次降價為x,據題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價為20%.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畢,學生板書,筆答,評價,對比,總結.

引導學生對比“增長”、“下降”的區別.如果設平均每次增長或下降為x,則產值a經過兩次增長或下降到b,可列式為a(1+x)2=b(或a(1-x)2=b).

(四)總結、擴展

1.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嚴格審題,弄清各數據相互關系,正確布列方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時,注意巧算;注意方程兩根的取舍問題.

3.我們只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兩年的增長率.3年、4年……,n年,應該說按照規律我們可以列出方程,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也將會解這些方程.

四、布置作業 

教材P.42中A8

五、板書設計 

12.6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三)

1.數量關系: 例1…… 例2……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分析:…… 分析……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解…… 解……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最后產值、基數、平均增長率、時間  

的基本關系:  

M=m(1+x)n n為時間  

M為最后產量,m為基數,x為平均增長率  

12.6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2.教學難點 :有關增長率之間的數量關系.下列詞語的異同;增長,增長了,增長到;擴大,擴大到,擴大了.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例1 某鋼鐵廠去年一月份某種鋼的產量為5000噸,三月份上升到7200噸,這兩個月平均每月增長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

則2月份的產量是5000+5000x=5000(1+x)(噸).

3月份的產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噸).

解: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據題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題意,舍去).

取x=0.2=20%.

教師引導,點撥、板書,學生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為計算簡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設增長的百分率為x.

(2)認真審題,弄清基數,增長了,增長到等詞語的關系.

(3)用直接開平方法做簡單,不要將括號打開.

練習1.教材P.42中5.

學生分析題意,板書,筆答,評價.

練習2.若設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為x,分別列出下面幾個問題的方程.

(1)某工廠用二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到原來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率.

(1+x)2=b(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2)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由a萬元增加到b萬元,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

(a(1+x)2=b)

(3)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了原來的b倍,求每年增長的百分數.

((1+x)2=b+1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以上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總結下面的規律:

設某產量原來的產值是a,平均每次增長的百分率為x,則增長一次后的產值為a(1+x),增長兩次后的產值為a(1+x)2,…………增長n次后的產值為S=a(1+x)n.

規律的得出,使學生對此類問題能居高臨下,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例2 某產品原來每件600元,由于連續兩次降價,現價為384元,如果兩個降價的百分數相同,求每次降價百分之幾?

分析:設每次降價為x.

第一次降價后,每件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價后,每件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設每次降價為x,據題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價為20%.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畢,學生板書,筆答,評價,對比,總結.

引導學生對比“增長”、“下降”的區別.如果設平均每次增長或下降為x,則產值a經過兩次增長或下降到b,可列式為a(1+x)2=b(或a(1-x)2=b).

(四)總結、擴展

1.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嚴格審題,弄清各數據相互關系,正確布列方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時,注意巧算;注意方程兩根的取舍問題.

3.我們只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兩年的增長率.3年、4年……,n年,應該說按照規律我們可以列出方程,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也將會解這些方程.

四、布置作業 

教材P.42中A8

五、板書設計 

12.6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三)

1.數量關系: 例1…… 例2……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分析:…… 分析……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解…… 解……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最后產值、基數、平均增長率、時間  

的基本關系:  

M=m(1+x)n n為時間  

M為最后產量,m為基數,x為平均增長率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和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據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證明。2、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二、教學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

三、 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以自學輔導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演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分析、證明,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學程序:本節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動腦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個叫商高的人對周公說,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兩端連接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個性質呢?教師要善于激疑,使學生進入樂學狀態。

3、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自學感悟理解新知,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質疑解難 討論歸納:1、教師設疑或學生提疑。如: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學生通過自學,中等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這時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2、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拼圖,觀察并分析;(1)這兩個圖形有什么特點?(2)你能寫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

(3)如何運用勾股定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接著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啟發性的點撥,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 強化提高

1、出示練習,學生分組解答,并由學生總結解題規律。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2、出示例1學生試解,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歸納總結 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分發自我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加強學生的類比的思想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x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kg蘋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別求蘋果和梨的單價、設蘋果的單價x元/kg,梨的單價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小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小時,可得方程:

(2)課本P80練習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學習:

活動背景愛心滿人間——記求是中學“學雷鋒、關愛老人”志愿者活動。

問題:參加活動的36名志愿者,分為勞動組和文藝組,其中勞動組每組3人,文藝組每組6人、團支書擬安排8個勞動組,2個文藝組,單從人數上考慮,此方案是否可行?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相等?由學生檢驗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兩邊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39;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書寫方法。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出示例題: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關于y的代數式表示x;

(2)用關于x的代數式表示y;

(3)求當x=2,0,—3時,對應的y的值,并寫出方程x+2y=8的三個解。

(當用含x的一次式來表示y后,再請同學做游戲,讓同學體會一下計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

5、你能解決嗎?

小紅到郵局給遠在農村的爺爺寄掛號信,需要郵資3元8角、小紅有票額為6角和8角的郵票若干張,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額的郵票?說說你的方案。

6、課堂小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7、布置作業: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0

教學設計思想:本節安排1課時講授;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教學中引用太陽光照射下的影子種種生活中的實例,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激發學習的興趣。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不同時刻物體影子的變化,親自感受變化的情況,再通過教師講授逐步加深對投影相關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其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經歷實踐、探索的過程,知道平行投影、正投影的含義;

能夠確定物體在太陽光下的影子的特征;

知道在不同時刻物體在太陽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想象、實踐形成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探索不同時刻不同物體的影子的變化規律:影子長的比等于物體高度的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論研究自然現象,引發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探索的欲望,提高學習興趣,增進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平行投影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對平行投影的認識進行物體與投影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讓學生在課前觀察物體在陽光下的影子,自己總結出一些結論。

一、創設情景

問題1:

師:請看這幅圖片,哪位同學知道這是什么?(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陳述: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它由“晷面”和“晷針”組成。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晷針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動。以此來顯示時刻。(看下圖)

設疑激趣:利用古代顯示時刻的物體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引出課題

問題2:

師:太陽光可看成平行的直線,在陽光下,我們經常看見物體的影子,那同學們你們知道影子的長短和方向在一天中是怎樣變化的嗎?

下面我們來看幾副圖片:(幻燈顯示)

(1)(2)(3)

上面的三幅圖是在我國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時刻的同一位置拍攝的,請根據樹的影子,判斷拍攝的先后順序,并說明理由。

生:通過這幾天觀察,如果上午觀察物體的影子,都是逐漸變短的一個過程,所以拍攝的先后順序是:(3)→(2)→(1)。

師:這位同學回答的很正確;但是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呢?

生:上午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逐漸升高,這里我們把太陽光線看成平行的直線,根據以前我們學過的幾何知識,通過畫圖,顯而易見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逐漸變短的。

師:回答的很好;根據上面的總結,我們觀看下面的圖片,觀察有什么變化?

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屋窗戶大多是朝南的,中午某時刻室內的窗影在一年四季里會有什么變化呢?

學生相互討論,交流。

生:夏天的時候影子是最短的,冬天是最長的,春秋次之。

活動:學生有豐富的關于影子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結合經驗想象自己的影子從早到晚是如何變化的(包括大小和方向)?并叫三個學生代表太陽、物體、影子,模擬太陽東升西落。得出結論:大——小——大;西——北偏西——正北——北偏東——東。

教師總結: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在地面或墻面上留下它的影子,這種現象就是投影(projection)。

太陽的光線可看做平行線的,像這樣的光線照射在物體上,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光線是投影線,地面或墻面是投影面。

如上圖,用一束平行光線豎直照射水平放置的三角尺上,投影線、三角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在這種平行投影中,光線是豎直照射在水平面上的。像這種平行投影又叫做正投影。

現在大家對投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下面這個圖形,思考問題:[

如圖,正方體正面(R面)在V面上的正投影。

1.R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圖形?與R面相對的面的在正投影是什么圖形?

2.Q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圖形?與Q面相對的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圖形?

3.P面及與它相對的面的正投影分別是什么圖形?

學生相應回答上面的問題。

師:我們學習了投影的相關概念,也觀看了許多投影的圖片,那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

(1)一個物體的正投影是立體圖形還是平面圖形?

(2)點、線段和多邊形的正投影可能分別是什么圖形?

第一問顯而易見,教師可以找中下等學生回答。

第二問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演示,學生觀看,回答問題。(參看課件:點、線、面的投影)

師生互動:

例:旗桿直立在A處,它的平行投影如圖所示。

(1)請畫出小明站在B處時的投影(用線段表示)。并說明你這樣畫的理由。

(2)如果小明站在C處,請畫出他的投影(用線段表示),并比較小明站在B、C兩處投影的長短。

(3)旗桿的高度與它投影長的比和小明的身高與他投影長的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這道例題,教師再進行講解。

教師總結:一般地,兩個直立于地面的物體在陽光下的投影,或平行或在同一條直線上,兩個物體、他們的平行投影及過物體頂端的投影線,分別組成直角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三、練習

1.大致說出我國北方的確一天中(早晨、中午、傍晚),人在陽光下的投影的方向和長短。

2.下圖是一棵大樹在陽光下的投影,請畫出另一棵樹的投影(用線段表示)。

3.結合地理知識,談談在我國哪些地區會有太陽直射現象。這時人的投影是什么樣的?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平行投影

一、導入平行投影

問題1:正投影

二、新授例:

問題2:

三、練習

投影:

四、總結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1

一、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達到什么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么水平。教學設計不宜于交流,教學案例適宜于交流。

3、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并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4、教學案例的特點是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數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數學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例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學困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或是觀察學生的獨立學習情況,等等?;蛘呤且粋€什么樣的數學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在課程標準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發展怎么樣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情節。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首先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外顯的和內隱的)活動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生發展過程的細節寫清楚,要把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感、態度寫清楚,或者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突出情況寫清楚,或者把個別學生獨立學習的典型行為寫清楚。不能把“任務”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任務”的完成過程,說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反思。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是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六方面選擇主題:

(1)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

(2)體現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教學的成功經驗;

(4)體現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法;

(5)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6)體現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的關注和評價,以及怎樣幫助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等等。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

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

44x+64=328(1)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__年級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__的基礎上,對__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__X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__,對__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__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定義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當堂檢測對比反饋

(8)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4

教學目的 知識技能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數學思考 提高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用數學的意識,滲透轉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解決問題通過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及生產實際中遇到的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情感態度 通過探究性學習,抓住問題的關鍵,揭示它的規律性,展示解題的簡潔性的數學美.

教學難點 審題,從文字語言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

知識重點 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問題一: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師生共同回憶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1)審題;(2)設未知數;

(3)列方程;(4)求解;

(5)檢驗;(6)答.

問題二:矩形的周長和面積?長方體的體積?

問題三:如圖,某小區內有一塊長、寬比為1:2的矩形空地,計劃在該空地上修筑兩條寬均為2m的互相垂直的小路,余下的四塊小矩形空地鋪成草坪,如果四塊草坪的面積之和為312m2,請求出原來大矩形空地的長和寬.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讀題,找到題目中的關鍵語句.

學生活動:在關鍵語句中找到反映相等關系的語句,探究解決辦法.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演示分析,解題方法.

做一做

如圖,有一塊長80cm,寬60cm的硬紙片,在四個角各剪去一個同樣的小正方形,用剩余部分做成一個底面積為1500cm2的無蓋的長方體盒子.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

課堂練習:將一個長方形的長縮短5cm,寬增長3cm,正好得到一個正方形.已知原長方形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求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問題四:某商場銷售一種服裝,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贏利40元.經市場調查發現:如果每件服裝降價1元,平均每天能多售出2件.在國慶節期間,商場決定采取降價促銷的措施,以達到減少庫存、擴大銷售量的目的.如果銷售這種服裝每天贏利1200元,那么每件服裝應降價多少元?

學生活動:在眾多的文字中,找到關鍵語句,分析相等關系.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分析試題.提示學生檢驗解的合理性.

課堂練習:1.經銷商以每雙21元的價格從廠家購進一批運動鞋,如果每雙鞋售價為a元,那么可以賣出這種運動鞋(350-10a)雙.物價局限定每雙鞋的售價不得超過進價的120%.如果商店要賺400元,每雙鞋的售價應定為多少元?需要賣出多少雙鞋?

2.某商店從廠家以每件18元的價格購進一批商品,該商店可以自行定價.據市場調查,該商品的售價與銷售量的關系是:若每件售價a元,則可賣出(320-10a)件,但物價部門限定每件商品加價不能超過進貨價25%的.如果商店計劃要獲利400元,則每件商品的售價應定為多少元?需要賣出這種商品多少件?(每件商品的利潤=售價進貨價)

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本題為后面解決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問題做鋪墊.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學生會解決有關面積的問題.

解決體積問題的問題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強調對方程的解進行雙重檢驗.

小結與作業

課堂

小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注意通過實際要求檢驗根的合理性,要注意審題能力的培養.

本課

作業課本第43頁習題2

課后隨筆(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5

各位專家領導: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2、4絕對值內容。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絕對值》是七年級數學教材上冊1、2、4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有理數,數軸與相反數等基礎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絕對值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有理數的認識,還為以后學習兩個負數的比較大小以及有理數的運算作好必要的準備!所以說本講內容在有理數這一節中,占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位置。

(二)、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絕對值的表示法,會計算有理數的絕對值。

2)能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來理解絕對值的幾何定義;理解絕對值非負的意義。

3)能利用分類討論思想來理解絕對值的代數定義;理解字母a的任意性。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目標:

通過對絕對值的教學,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三):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本課中絕對值的兩種定義是重點,絕對值的代數定義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如何突破絕對值符號里字母a的任意性這一難點,由于學生年齡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對數學分類討論思想理解難度大。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與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一)、教學手段:

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特征,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相反數,對正負數,相反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非常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與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

教學中積極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與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1、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2、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3、手腦并用,深入理解

4、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5、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6、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7、布置作業,引導預習

(二)、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問答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來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

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相反數,對相反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非常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2、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絕對值兩種概念,不易理解,容易出錯,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心理上,學生對數學課的重視與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首先打出第一張幻燈片復習提問:什么叫做相反數?學生回答后讓大家討論:你能找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共同特點嗎?學生會積極回答第一個問題,但第二個問題學生可能難以準確回答,于是打出第二張幻燈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從而引出課題:絕對值。結合實例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二)、得出定義,揭示內涵: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絕對值這樣比較深奧的數學名詞,所以我利用數軸在第三張幻燈片里直接給出絕對值的幾何定義: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absolutevalue)這個定義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給出定義后引導學生討論:“定義里的數a可以表示什么樣的數?

(通過教師親切的語言啟發學生,以培養師生間的默契)通過討論由師生共同得到絕對值定義里的數a可以是正數,負數和0。

然后再回到第一張幻燈片里提出的問題: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有什么關系?

(三)、手腦并用,深入理解:

1、在上一環節與學生一起理解了絕對值的定義后,我再提出問題:如何由文字語言向數學符號語言的轉化,即如何簡單地標記絕對值,而不用漢字?在此不用提問學生,采取自問自答形式給出絕對值的記法。

2、為進一步強化概念,在對絕對值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請學生做教材的課堂練習第一題,寫出一些數的絕對值??梢哉垖W生起立回答。我就學生的回答情況給出評價,如“非常好”“非常規范”“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語言來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并再次強調絕對值的定義。

3、在完成第一題的練習后,我又給出一新的幻燈片,并提出問題:議一議一個數的絕對值與這個數有什么關系?啟發學生舉一些實際的例子來發現規律,并總結規律。從而引出絕對值的第二個定義。

(四)、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有了絕對值的兩個定義后,我安排了10道不同層次的判斷題讓學生思考。特別注重對于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為鞏固本節的教學重點我再次給出三道問題:

1)絕對值是7的數有幾個?各是什么?有沒有絕對值是-2的數?

2)絕對值是0的數有幾個?各是什么?

3)絕對值小于3的整數一共有多少個?

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靈活運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視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及剩余時間的多少我還預備了五道課堂升華的思考題,再次強化訓練,啟發學生的思維。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布置作業,引導預習:

1、全體學生必做課本習題1、23,4,5,10。

2、選作兩道思考題:

(1)求絕對值不大于2的整數;(2)已知x是整數,且2、5<x<7,求x、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6

一、教材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4頁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負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39;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1.8千克。

④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后,交流、檢查。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教學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溫情況(課件出示)。

哈爾濱:-18℃~-5℃

北京:-6℃~6℃

深圳:15℃~25℃

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說一說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溫度,“-5℃”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出這兩個溫度所在的刻度嗎?(課件出示溫度計,沒有刻度數)為什么?

現在你能很快找出來嗎?(給出溫度計的刻度數,生到前面指。)

說一說,你怎么這么快就找到了?

(課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嗎?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5.練一練

讀一讀,填一填。

6.出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新知識?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能為今天的數學課定一個課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選擇板書課題:認識負數。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討論了二次函數y=a(x-h)2+k(a≠0)的圖像的基礎上對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像和性質進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通過配方將y=ax2+bx+c(a≠0)向y=a(x-h)2+k(a≠0)轉化,體會知識之間在內的聯系。在具體探究過程中,從特殊的例子出發,分別研究a>0和a<0的情況,再從特殊到一般得出y=ax2+bx+c(a≠0)的圖像和性質。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前,學生已經探究過二次函數y=a(x-h)2+k(a≠0)的圖像和性質,面對一般式向頂點式的轉化,讓學上體會化歸思想,分析這兩個式子的區別。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經歷求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對稱軸和頂點坐標的過程;

2.能通過配方把二次函數y=ax2+bx+c(a≠0)化成y=a(x-h)2+k(a≠0)的形式,從而確定開口方向、頂點坐標和對稱軸。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思考、探究、化歸、嘗試等過程,讓學生從中體會探索新知的方式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經歷求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對稱軸和頂點坐標的過程,滲透配方和化歸的思想方法;

2.在運用二次函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自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通過配方求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對稱軸和頂點坐標。

2.難點

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像的性質。

五、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滲透類比、化歸數學思想。對比一般式和頂點式的區別和聯系;體會式子的恒等變形的重要意義。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一)提出問題(約1分鐘)

教師活動:形如y=a(x-h)2+k(a≠0)的拋物線的對稱軸、頂點坐標分別是什么?那么對于一般式y=ax2+bx+c(a≠0)頂點坐標和對稱軸又怎樣呢?圖像又如何?

學生活動:學生快速回答出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

目的:由舊有的知識引出新內容,體現復習與求新的關系,暗示了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探索二次函數y=0.5x2-6x+21的函數圖像(約2分鐘)

教師活動:教師提出思考問題。這里教師適當引導能否將次一般式化成頂點式?然后結合頂點式確定其頂點和對稱軸。

學生活動:討論解決

目的:激發興趣

2.配方求解頂點坐標和對稱軸(約5分鐘)

教師活動:教師板書配方過程:y=0.5x2-6x+21=0.5(x2-12x+42)

=0.5(x2-12x+36-36+42)

=0.5(x-6)2+3

教師還應強調這里的配方法比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稍復雜,注意其區別與聯系。

學生活動:學生關注黑板上的講解內容,注意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

目的:即加深對本課知識的認知有增強了配方法的應用意識。

3.畫出該二次函數圖像(約5分鐘)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這里要引導學生是否可以通過y=0.5x2的圖像的平移來說明該函數圖像。關注學生在連線時是否用平滑的曲線,對稱性如何。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列表、描點、連線結合二次函數圖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

目的:強化二次函數圖像的畫法。即確定開口方向、頂點坐標、對稱軸結合圖像的對稱性完成圖像。

4.探究y=-2x2-4x+1的函數圖像特點(約3分鐘)

教師活動:教師提出問題。找學生板演拋物線的開口方向、頂點和對稱軸內容,教師巡視,學生互相查找問題。這里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配方法的步驟及含義。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

目的:研究a<0時一個具體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體會研究二次函數圖像的一般方法。

5.結合該二次函數圖像小結y=ax2+bx+c(a≠0)的性質(約14分鐘)

教師活動:教師將y=ax2+bx+c(a≠0)通過配方化成y=a(x-h)2+k(a≠0)的形式。確定函數頂點、對稱軸和開口方向并著重討論分析a>0和a<0時,y隨x的變化情況、拋物線與y的交點以及函數的最值如何。

學生活動:仔細理解記憶一般式中的頂點坐標、對稱軸和開口方向;理解y隨x的變化情況。

目的: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體驗、觀察、分析二次函數圖像和性質。

6.簡單應用(約11分鐘)

教師活動:教師板書:已知拋物線y=0.5x2-2x+1.5,求這條拋物線的開口方向、頂點坐標、對稱軸圖像和y軸的交點坐標并確定y隨x的變化情況和最值。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教師在這里可以用兩種方法解決該問題:i)用配方法如例題所示;ii)我們可以先求出對稱軸,然后將對稱軸代入到原函數解析式求其函數值,此時對稱軸數值和所求出的函數值即為頂點的橫、縱坐標。

學生活動:學生先獨立完成,約3分鐘后討論交流,最后形成結論。

目的: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2分鐘)

1.本節課研究的內容是什么?研究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知識上的問題?

2.你對本節課有什么感想或疑惑?

布置作業(1分鐘)

1.教科書習題22.1第6,7兩題;

2.《課時練》本節內容。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畫函數圖像學生板演練習

例題配方過程

到頂點式的配方過程一般式相關知識點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合作、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我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出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像性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識回顧;第二部分是學習探究;第三部分是課堂練習。從當堂的反饋和第二天的作業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達到了學習目標中的要求。

我認為優點主要包括:

1.教態自然,能注重身體語言的作用,聲音洪亮,提問具有啟發性。

2.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培養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落實。

3.板書字體端正,格式清晰明了,突出重點、難點。

4.我覺的精彩之處是求一般式的頂點坐標時的第二種方法,給學生減輕了一些負擔,不一定非得配方或運用公式求頂點坐標。

所以我對于本節課基本上是滿意的。但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知識的生成過程體現的不夠具體,有些急于求成。在學生活動中自己引導的較少,時間較短,討論的不夠積極;

2.一般式圖像的性質自己總結的較多,學生發言較少,有些知識完全可以有學生提出并生成,這樣的結論學生理解起來會更深刻;

3.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老是打斷學生。提問一個問題,學生說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導他說出下一半,有的時候是我替學生說了,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斷了。破壞學生的思路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毛病,此頑疾不除,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4.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夠。正所謂:“水本無波,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敝挥姓嬲炎灾鳌⑻骄俊⒑献鞯膶W習方式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學生成為既有創新能力,又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民。

重新去解讀這節課的話我會注意以上一些問題,再多一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體驗,探究而后形成自己的知識。

初中怎么寫數學教案篇18

關鍵詞:有效教學;案例;一次函數;口訣記憶法

在全面貫徹落實“減負提質”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想開展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其中的關鍵點就是教師要對所授數學知識加以整合以提高課堂效率。在知識整合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對所學知識結構的概括。只有經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能準確地辨別出新舊知識間本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經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具有穩定的、清晰的概念。在初中數學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在原有知識點上構建的,那就需要教師充分地把握教材,對相關數學知識加以概括總結。下面我就對一次函數性質的教學做法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在多年的教學當中我發現學生在理解和運用這個知識點時經常混淆,甚至有的同學覺得無從下手。縱觀近幾年中考試題可知,考察一次函數的題目形式多種多樣,有選擇、有填空,有的滲透在解答題中,有的出現在壓軸題中。為了讓同學們不再對一次函數性質覺得迷茫,我對一次函數的性質進行歸納,編成口訣,便于理解記憶。

一次函數的一般式y=kx+b(k≠0),它的圖像所經過的象限由系數k和b的符號決定,而它的增減性也由k的符號決定,所以不用取點畫圖,直接根據k和b的符號就可以知道它的所有性質。

在表達式y=kx+b(k≠0)中,k在前,b在后,故分類是先將k分類,分k>0和k<0兩類,在這兩類條件下再將b分類,有b>0、b=0和b<0三類,而當b=0時,一次函數成了特殊的正比例函數,另當別論,所以共有以下四類。如下表:

在記憶時,只需記口訣“k為正時漸變大,k為負時漸變小。同正不經四象限,同負不經一象限;先正后負不經二,先負后正不經三”即可。

例1:函數y=7x-4經過的象限是。

分析:不需要取點畫圖,根據它的k=7>0為正,b=-4<0為負,“有先正后負不經二”,即該函數不經過第二象限,所以它只經過第一、三、四象限。

例2:有這樣一道開放性題目:寫出一個經過二、三、四象限的一次函數。

分析:只經過二、三、四象限的,就不經過第一象限,有口訣“同負不經一象限”,只要k和b都取負數即可,答案不唯一。

例3:已知一次函數y=kx-k,若y隨x的增大而減小,則該函數經過象限。

分析:根據口訣“k為負時漸變小”,得知k為負,則-k為正。有“先負后正不經三”,即該函數不經過第三象限,所以它只經過第一、二、四象限。

例4:已知直線y=(1-2m)x+(4m-1),分別根據下列條件求m的值或m的取值范圍:(1)這條直線經過原點;(2)這條直線經過第一、二、三象限。

分析:(1)直線經過原點的,b是0,即4m-1=0,解得m=0.25;(2)直線經過一、二、三象限的,就不經過四象限,有“同正不經四”,得1-2m>0和4m-1>0。解得m<0.5和m>0.25。

717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明网络公司|云南网络公司|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页设计|云南网站制作|新媒体运营公司|APP开发|小程序研发|尽在昆明奥远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风机,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不锈钢防爆风机,前倾皮带传动风机,后倾空调风机-山东捷风风机有限公司 | 工业雾炮机_超细雾炮_远程抑尘射雾器-世纪润德环保设备 | 圣才学习网-考研考证学习平台,提供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等考试资料 | 特材真空腔体_哈氏合金/镍基合金/纯镍腔体-无锡国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酶联免疫分析仪-多管旋涡混合仪|混合器-莱普特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 高铝轻质保温砖_刚玉莫来石砖厂家_轻质耐火砖价格 | 花纹铝板,合金铝卷板,阴极铝板-济南恒诚铝业有限公司 | 智能监控-安防监控-监控系统安装-弱电工程公司_成都万全电子 | 恒压供水控制柜|无负压|一体化泵站控制柜|PLC远程调试|MCGS触摸屏|自动控制方案-联致自控设备 | 大连海岛旅游网>>大连旅游,大连海岛游,旅游景点攻略,海岛旅游官网 | 圆盘鞋底注塑机_连帮鞋底成型注塑机-温州天钢机械有限公司 | 全自动实验室洗瓶机,移液管|培养皿|进样瓶清洗机,清洗剂-广州摩特伟希尔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冷柜风机-冰柜电机-罩极电机-外转子风机-EC直流电机厂家-杭州金久电器有限公司 | 立式_复合式_壁挂式智能化电伴热洗眼器-上海达傲洗眼器生产厂家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挨踢网-大家的导航! |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调查出轨取证公司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探真调查事务所 | 重庆波纹管|重庆钢带管|重庆塑钢管|重庆联进管道有限公司 | 济南拼接屏_山东液晶拼接屏_济南LED显示屏—维康国际官网 | 耐酸碱胶管_耐腐蚀软管总成_化学品输送软管_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耐油耐磨喷砂软管|耐腐蚀化学软管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安徽净化工程设计_无尘净化车间工程_合肥净化实验室_安徽创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处理设备_餐厨垃圾处理设备_厨余垃圾处理设备_果蔬垃圾处理设备-深圳市三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设计-写字楼装修设计-厂房装修-四川和信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PAS糖原染色-CBA流式多因子-明胶酶谱MMP-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三效蒸发器_多效蒸发器价格_四效三效蒸发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台湾阳明固态继电器-奥托尼克斯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温控器-光纤传感器-编码器一级代理商江苏用之宜电气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高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上海鄂互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高考志愿规划师_高考规划师_高考培训师_高报师_升学规划师_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认证机构「向阳生涯」 | 济南玻璃安装_济南玻璃门_济南感应门_济南玻璃隔断_济南玻璃门维修_济南镜片安装_济南肯德基门_济南高隔间-济南凯轩鹏宇玻璃有限公司 | 食品质构分析仪-氧化诱导分析仪-瞬态法导热系数仪|热冰百科 | Magnescale探规,Magnescale磁栅尺,Magnescale传感器,Magnescale测厚仪,Mitutoyo光栅尺,笔式位移传感器-苏州连达精密量仪有限公司 |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 水厂自动化|污水处理中控系统|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山东德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自动化展_机器人展_机床展_工业互联网展_广东佛山工博会 | 深圳市索富通实业有限公司-可燃气体报警器 | 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气体检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