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形狀的橋面與承重力的關系。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相同大小形狀的鉛畫紙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積木每人兩塊,雪花片若干,記錄紙、筆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幼兒回憶設計過的橋面,教師根據幼兒回憶內容展示橋面。
橋造好了,會有很多的車和人從橋上通過,所以我們的橋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認為這三中橋哪一種橋最牢固呢?(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
2、講解實驗方法:
我們已經知道橋墩的距離會影響橋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橋墩的距離定下來,就在橋的兩邊,然后在橋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種橋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們還要把雪花片的數量記錄在紙上。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互相合作,嘗試并記錄實驗結果。
4、講述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每組請一名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并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并得出結論。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2
一、活動名稱:
科學《小車迷》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2.認識轎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引發幼兒對汽車奧秘的探究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并統計自己看到的汽車。
2.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3.玩具大汽車一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通過觀察轎車模具了解轎車的組成部分及部件數量;
難點是引起幼兒探索轎車的興趣,并大膽向別人發問。
四、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結合統計表交流“我在馬路上看到的汽車”,了解汽車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提問:昨天我請小朋友和媽媽對馬路上都有什么汽車進行了統計,誰來說一說你們都見過那些汽車?它們的外形特征是怎樣的?能做什么呢?
2.引導幼兒分組玩玩具汽車,并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汽車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師:這里有許多玩具車,請你選一輛最喜歡的車,和它一起玩玩吧。
提問:你為什么喜歡它?
幼兒:我喜歡這輛垃圾車,因為它可以運垃圾的。老師:是啊,垃圾車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很干凈。
幼兒:我喜歡公共汽車,它可以坐許多人。幼兒:我喜歡警車,因為它可以提壞人。
老師:警車的用處就是讓大家安全。幼兒:我喜歡這車,它可以運黃沙。老師:這是卡車,一般是運東西的。
3.出示ppt,進一步了解車輛的特征及汽車的不同用途。
教師小結:所以,有的車是乘人的,有的車是運貨的,有的是特殊用途的車。
4.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
(1)提問:都坐過什么汽車?去過哪里?如果沒有汽車會怎樣?
感受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引導幼兒討論:汽車除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哪些不好的影響?
小結:大量的汽車尾氣使空氣變得渾濁,損害了人們的健康,給環境造成了污染。
5.引導幼兒探索轎車的奧秘,了解轎車的組成部分和用途。
(1)師: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師:小朋友們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轎車,玩玩方向盤,打開前蓋和后備箱看看、轉動雨刮器,看看反光鏡等。
(3)請幼兒找找轎車部件的數量。
師:我請小朋友找一找他們都有哪些部件呢?
小結:方向盤一個,后備箱一個,前面車燈兩個,后面車燈兩個,有四個車門。
6.鼓勵幼兒交流自己發現的秘密。
提問:你們還對車里的什么東西最感興趣?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五、活動延伸
師:小轎車還有哪些主要部件名稱和作用呢?回家找一找,回來和小朋友分享一下。
《小車迷》課后反思
車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幾乎每天要用車。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思考、回答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不知不覺突破了幼兒制作的難點,為下一步自由創作作了鋪墊。首先從選材上看,車子是孩子經常見到而又非常喜歡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從孩子的身邊出發,選擇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這就為孩子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前,我讓孩子們和家長把見過的汽車面下來進行了統計,孩子們都能很好的講述自己所見的汽車名稱、特征及用途,然后,我就將提前收集的玩具小汽車陳列出來,并請幼兒玩一玩,上前介紹自己喜歡的車輛,鼓勵他們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引導他們說出車輛的名字,用途等。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表達也令人滿意。接下來我運用ppt對照講述不同的車輛及他們的用途,還請幼兒及時補充。最后,出示汽車,讓孩子們摸摸、看看、說說,更加深入了解汽車的特征及組成部件,知道車輛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及危害。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掌握活動重點。
整節活動中,個別孩子比較活躍,我適當做了一些制止,而且,問題提問不夠深入,沒有更好的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后我反思自己,孩子們對于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他們更想做的是與同伴表達分享,而不能滿足只聽老師的一言堂。活動或許可以更活一些,教師可以隨機應變,在活動中設計一個車輛研討會,讓幼兒盡情地說。這樣不盡滿足幼兒想說的需求,也能讓教師的活動進行得更順暢。
總之,教師不能忘記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只是扮演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每一次的活動設計應更符合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種植,提高探索興趣和持續觀察的興趣,培養初步的勞動意識和競爭意識。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過程
1、種植活動
(1)激起幼兒種.種子的愿望:你想知道它們是怎樣長大的嗎?出示教師為幼兒準備的小盆、小鏟子及各種種子。
(2)請幼兒選一種.種子,和種子標本圖對比,確認是什么種子。
(3)教師講解示范種植過程:在小盆內挖開土,放入種子,然后蓋上土,最后澆上適量的水。
(4)幼兒嘗試種植,在盆上貼上相應的種子圖標和自己的姓名(教師隨機提供指導和幫助)。
大部分幼兒選擇了蔬菜類種子,能按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但挖土深淺、澆水量不易掌握。
(種植活動不作為本系列活動的重點,旨在激發幼兒繼續觀察。)
2、觀察、管理
一兩周后,部分種子出土了,有的還沒有動靜。
(1)教師和幼兒一起每天觀察,比較種子的生長情況。
幼1:我種的青菜籽發芽了,長出了兩片小葉子。
幼2:我的蠶豆也發芽了,比他的青菜長得高,葉子也比較大。
幼3:我的黃豆怎么還沒發芽呢?
(2)與幼兒一起挖開土觀察,了解、分析種子不發芽的原因。
有的種子,如毛豆已爛了,是因澆水太多;有的種子埋得太深,難以發芽。
(3)幫這部分幼兒重新補種,以保留其對種子的關注關趣。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電動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兒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個電動玩具。
活動進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1、教師扮演師貓頭鷹博士,邀請幼兒去電動城玩。
2、幼兒在電動城里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玩過以后,告訴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會怎么樣?
3、幼兒分散按意愿玩,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幼兒進行觀察。
4、幼兒交流觀察結果。
二、尋找電池。
1、教師提問。電動玩具為什么有的能動、有的能響呢?(幼兒互相發表自己的想法)
2、幼兒自由探索和操作,尋找電池:請你們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誰供給它們電,使它們動的?
3、幼兒交流探索結果,是電池讓電動玩具動起來的。
4、請一名幼兒上來將電池拿掉,其他幼兒仔細觀察。
5、教師簡單小結:看來,真是電池起了作用,電池可以供電給玩具讓它們能動、能亮,電池的本領可真大啊!
三、學習正確安裝電池。
1、幼兒觀察電池,了解電池的基本結構。
2、幼兒初步嘗試給玩具裝上電池,讓它們能再動、再跑。(幼兒嘗試裝電池,教師巡回觀察,不作指導)
3、請一名幼兒上來邊操作邊講述,教師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4、請沒有完成的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電池是各種各樣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還學會了正確地裝電池,可你們要記得電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來,不然會把電動玩具給弄壞的,記住了嗎?
四、結束活動——教師扮演貓頭鷹博士,歡迎幼兒下次再到電動城來玩。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并發現磁鐵能吸鐵制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塑料類:尺子紙類:餐巾紙鐵制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導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通過看ppt來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并具體講解
2.做實驗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通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總結通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制品、紙巾這樣的紙制品、尺子這樣的塑料制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制品。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磁鐵: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8、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6
有益的學習經驗:觀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廣闊和神秘,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準備:望遠鏡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帶幼兒觀察天空。
2、讓幼兒拿著望遠鏡觀看。教師告訴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并給幼兒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3、請幼兒想想牛郎星和織女星見面后都說些什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牛郎星和織女星有更多的會面機會。
4、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么?
5、告訴幼兒天空中有許多秘密,小朋友長大了可以做天文學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奧秘。
集體活動二星星住在哪兒
有益的學習經驗:知道星星離我們很遠,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進好奇心。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你們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嗎?它們離我們有多遠?
2、教師講解:宇宙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里面有許多數也數不清的星星。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比鄰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星,我們現在看到的比鄰星根本不是現在的比鄰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鄰星,是它在4.22年前發出的光。而現在的比鄰星,我們要過4年多才能看見。
3、天空中的奧秘多極了,你們長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讓幼兒說說,自己長大后如何與星星交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反思萬能篇7
設計意圖:
《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愛跳舞的葡萄干》活動中所需的材料簡單:是生活中常見、小朋友愛吃的一些零食;步驟簡單,適合幼兒操作;現象易于觀察,神奇,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本活動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的奇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發對科學游戲的興趣,并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學習科學活動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點及難點:
讓幼兒認真觀察活動操作及產生的現象,主動地參與活動;讓幼兒對最后產生的結果及現象有初步理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對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
2、環境準備:椅子、實驗操作臺、黑板
3、教具準備:輕音樂、課件、4個小杯子、各種零食、大雪碧4瓶
4、學具準備:透明小水杯12個、4種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黃豆、葡萄)、幼兒記錄表12張、筆12支、托盤12個
活動過程:
一、回憶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進行導入:
1、試一試: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和重量。
幼兒思考問題
(1)比較大小和相應的重量?
(2)屬于記錄表中的哪種食物?
2、嘗一嘗:請幼兒嘗試一下幾種不同食物,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3、看一看:老師示范將葡萄放在汽水中,讓幼兒仔細觀察現象。
幼兒思考問題
(1)幼兒猜測哪些會和葡萄一樣“跳舞”(一會沉一會浮)呢?
(2)引導幼兒與同伴講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兒實驗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師講解實驗要求。
(2)教師介紹科學實驗記錄方法。
(3)幼兒實驗操作,探索各種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記錄。
2、說一說:實驗結果交流與驗證
(1)結合實驗記錄表,與同伴進行實驗結果交流。
(2)結合大記錄表的統計結果,教師與幼兒進行實驗結果驗證,幫助幼兒發現汽水里氣泡的作用。
三、教師小結:浮沉現象原理在現實科技中的運用。
活動延伸:
科學區: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頭等)會不會也在汽水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