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體育簡短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1
活動名稱:《金龍騰飛》——改編自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用書《金蛇狂舞》
年齡段和領域:大班健康領域
活動目標:
1、掌握頭上、胯下傳球的技能。(重點)
2、與同伴合作,能夠動作靈敏,手眼協調得進行傳球。(難點)
3、體驗團隊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球19個、標志貼、背景音樂、筐子6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小龍戲珠”游戲情境,引導幼兒進行熱身活動。
1、跟隨音樂進行球操熱身。
師:龍寶寶們拿起小珠子跟龍爸爸一起學本領吧!
2、幼兒自由進行球的一物多玩。
師:我剛才看到有拍著玩的,滾著玩的,踢著玩的,你們的本領可真大。
二、通過“龍寶寶變大龍”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皮球的多種玩法,進行頭上、胯下傳球的練習。
1、通過自主探索,引導幼兒嘗試多種傳球方法。
師:你們都長大了,爸爸要賜給你們一顆真正的龍珠,這個龍珠非常珍貴,龍頭一定要好好保管,千萬不要把它摔碎。請龍頭來找我拿龍珠。怎樣安全地把龍珠從龍頭傳到龍尾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小結:頭上傳球的方法:雙腿分開,彎腰雙手向后伸臂傳球,后面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接球:胯下傳球:雙腿分開,保持平衡向下彎腰,手用力向后探把龍珠傳給后面。后面的小朋友集中注意力抱穩球。
2、通過游戲“群龍戲珠”引導幼兒進行頭上傳球的練習。
師:六條小龍變成一條大龍,龍頭拿一顆龍珠,現在用頭上運龍珠的方法把面前這筐龍珠全部從龍頭運到龍尾的筐子,三條大龍來比一比賽,看誰運的又快又穩!
小結:第一名獲勝的原因:因為他們動作標準,注意力集中眼睛緊緊盯著龍珠所以他們速度最快,把掌聲送給他們!
3、通過游戲“群龍戲珠”引導幼兒進行胯下傳球的練習。
師:現在我們再來比一比跨下傳球看看哪一組動作快!
小結:要傳得快不光要注意力集中,還要學會自己調整合適的距離。
4、引導幼兒練習頭上、胯下組合傳球。
師:現在我們要用這兩種方法交替來傳龍珠,傳龍珠的時候要跟前一個小朋友運用不一樣的方法,一個頭上一個胯下,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小結:每一條龍都掌握了“戲珠”的本領,真棒!
三、創設游戲“金龍騰飛”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綜合運用兩種傳球方法,進行組合接力傳球。
規則:龍珠從龍頭傳到龍尾,然后龍尾把龍珠放到筐子里,然后迅速跑到前面的筐子拿出龍珠變成龍頭進行接力依次傳球直到結束,看看哪一隊能最先完成任務。
小結:經過努力的練習,所有的小龍都長大了,成為了有本領的金龍,真棒!恭喜你們長大了!
四、放松活動“金龍潛海”。
五、課后延伸
師:小朋友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你們可以探索更多傳球的方法,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速度快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于嘗試的道理。
2.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匯:磨坊、為難、難為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一、完整聽故事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啊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小馬過河》,聽完之后告訴老師,你最喜歡故事里的那一句話或是那一個情節,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有誰告訴老師你最喜歡故事里的那一句話或哪一個情節?
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一)第一段師:剛才小朋友啊聽得都很仔細,那故事當中老馬到底讓小馬干什么去了呢?我們來聽一聽故事的第一段。
師:老馬讓小馬干什么去了呀?(你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那有誰知道磨坊是用來干什么的?(磨坊是用來加工麥子的地方)師:小馬呀可真能干,你們想不想來學一學小馬呀,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小馬先是怎么樣啊(背起了麥子),然后呢(飛快地朝磨坊跑去)。
師:呀,小馬真能干,能幫老馬做事情了,小朋友呀表演地真不錯,我們一起坐下來吧!
(二)第二段師:那小馬去磨坊的路上會遇到什么事情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師:咦,小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呀?(一條小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小馬心里怎么樣呀?(害怕,左右為難)師:那小馬有沒有過河呀?我們接著往下看!小馬遇見了誰呀?(老牛)那小馬和老牛說了什么呢?(牛伯伯你好,這條河我能過去嗎?水很淺,剛過小腿,能淌過去)你們想不想學學小馬和老牛的對話呀,那老師做小馬,你們做老牛好嗎?
師: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正準備過河呢,咦,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一起來看一看!
師:小馬正準備下河呢,突然誰來啦?(小松鼠)小松鼠來了,那小松鼠是怎樣對小馬說的呢?(小馬小馬,別過河,這條河可深了,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呀)我們也來學一學小松鼠的話!
(三)第三段師:那我該怎么辦呢?我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師:誰來告訴老師,老馬是怎么和小馬說的?(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去試試是不行的)師:小馬聽了明白了,它又準備下河的時候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來看故事的最后一段。
師:那這一次小松鼠又對小馬說了什么呀?(小馬,你不要命啦)那小馬它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試試吧)那這條河到底是深還是淺呢?(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得那么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么深)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涵義師:那我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故事,這一次欣賞完之后,老師還要考考你們哦!
師:剛才小朋友聽得可真認真,那同樣一條河,老牛和小松鼠它們的看法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老牛是怎么說的?再來聽一聽小松鼠是怎么說的?
師:小朋友動一動腦筋,老牛和小松鼠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邊看課件邊來討論一下。
師:小朋友,把你們剛才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吧!誰來試一試!
師:剛才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那我們來看一看三個小動物在水里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老牛在河里怎么樣,水到它的哪里?小松鼠呢?小馬呢?
師:原來老牛因為身材比較高大,所以它覺得水很淺,小松鼠因為比較矮小,所以它覺得水很深,小馬呢不高不矮,所以老牛和小松鼠它們說的話對它們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
師:那既然老牛和小松鼠說的話有道理,小馬應不應該聽它們的話?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四、故事表演師:那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表演這故事呀?誰愿意來做老馬、小馬、老牛、小松鼠師:其他小朋友我們來做認真的小觀眾吧!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3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對玩竹竿活動的興趣,斑竹幼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樂趣;鼓勵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并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通過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及根據音樂的節奏大膽地嘗試跳竹竿,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調性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短竹竿每人一根、長竹竿四根;用竹竿做的大花轎一個,紅綢若干;音樂《騎大馬》、《七月火把節》、《阿瓦人民唱新歌》、《百鳥朝鳳》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騎大馬》做律動進活動室。(竹竿當馬騎)
二、幼兒自由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
1、鼓勵大家去嘗試用各種方法玩竹竿
2、幼兒分散活動,探索竹竿的各種玩法(提醒幼兒活動中注意安全)。
3、交流玩法。請玩得好的幼兒進行示范。
4、集中小結,并與幼兒一起練習。舞金箍棒、立竹竿、比一比、跳房、跳小河等。
三、學習“跳竹竿”:
1、介紹引入:其實,在我們祖國的一些地方,比如云南、海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還喜歡玩一種叫“跳竹竿”的傳統民間游戲。猜猜看,他們會怎么玩?
2、教師示范: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教師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打竹竿,教師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3、三人一組分步練習,先聽音樂節奏練習打竹竿,再練習跳竹竿。
四、跳長竹竿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后分組,請幼兒排隊,并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余幼兒排隊一個跟著一個跳。
2、休息時探討其它不同跳法。(除了我們剛才學的這種跳法,想想看還可以怎么跳?還有什么新的跳法?)
3、把四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進行表演。并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一起參加表演。
活動結束
做放松運動。
“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都非常好,今天是小豬娶親的日子,我就用竹竿做了一頂花轎,我們一起送小豬和他的新娘子回家吧!”(一幼兒扮演新娘子,一組幼兒拿紅綢跳舞,一組幼兒騎馬、一組幼兒用竹竿伴奏),帶出活動室。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4
活動思路: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什么事物都非常感興趣,樂于發現,樂于探索。大班幼兒更有較強的探索意識,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有的孩子對鏡子的反射現象發生了興趣,他們由觀察鏡子反射的光斑,發展到用多面鏡子進行探索試驗。抓住這一興趣點,引導幼兒共同搜集支持這些探索活動的相關材料,幼兒在感知操作活動中自己發現其中的奧秘。
適合年齡:5—6歲發展目標:在探索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操作活動,體驗探索、發現的快樂。通過連續觀察、比較、探究鏡中反射影像的變化與鏡子擺放角度的關系,有意識的體驗科學小實驗的猜想、記錄、驗證的過程`,培養幼兒細心、專心、不怕困難的品質。
材料提供:
購買材料:不同形狀的鏡子;鉛筆或玩偶等;膠帶、剪刀、彩紙、紙板、牙膏盒。
自制材料:記錄紙等。
互動游戲:
游戲一《有趣的鏡子》
互動過程:
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你在照鏡子時有什么感覺?今天我們讓叮當貓來照鏡子,看看有什么發現?
1、叮當貓站在一面鏡子前,你發現什么了?
2、叮當貓站在兩面相對放著的鏡子中間,你們猜會怎樣?
3、如果變化鏡子的合攏角度呢?叮當貓有什么變化?
4、讓叮當貓站在兩面連在一起的鏡子中間,你又發現什么了?
5、如果想照出更多的叮當貓,兩面鏡子該怎樣擺?你來試試看!
游戲評價重點:觀察幼兒能否通過變換鏡子的角度,改變叮當貓數量的多少。孩子們發現:鏡子的夾角越小,鏡子反射出的叮當貓越多。幼兒進一步觀察以鉛筆或小棍代替叮當貓,結果出現了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
游戲二《神奇的萬花筒》
互動過程:
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三面鏡子也可以玩出好玩的游戲!快試試吧!你也可以做個萬花筒!
1、用三面鏡子可以玩什么游戲?
2、把珠子放在三面鏡子前會怎樣?
3、三角形鏡子中的珠子有什么變化?
4、用三面鏡子組成三角形?
5、套上紙卷就成了萬花筒。
游戲三《潛望鏡》
互動過程:
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我們來做個潛望鏡吧!用兩塊鏡子和一個牙膏盒來嘗試一下。把小鏡子粘在牙膏盒中,調整鏡子的角度,試試能不能從盒的上方看到盒子前面桌子上的叮當貓。
1、通過潛望鏡觀察:為什么鏡子中的叮當貓是反的呢?
2、紙盒下面的鏡子怎樣放才能從上面看見叮當貓呢?
3、上面的鏡子怎樣放才能看見下面的東西?
4、你發現鏡子中的叮當貓有什么變化?
5、上面的鏡子怎樣放才能看清下面的叮當貓?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觀察不同鏡子的反射現象,發現其中的規律。
背景知識介紹:
1.鏡子本身并不能發光,只是能改變光傳播的方向。
2.鏡子使光返回、改變方向的現象叫光的反射,鏡子的這種作用叫做反光。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5
游戲目標:
1、練習蹬腳踏車,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提高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勇敢、愛護小動物的精神。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游戲準備:
腳踏車2輛、變形平衡木2個、大紙箱2只、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小動物玩具若干(為幼兒人數2—3菲倍)
游戲玩法: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2路縱隊,站在場地一端;每隊之間放置大紙箱一個;場地中間設置“山洞”;場地另一端的變形平衡木兩側放置小精靈玩具若干。老師發令后,各隊第1名幼兒蹬滑跑冰車鉆過“山洞”、到達“浮橋”。上橋救起1個小動物,并帶著小動物踩腳踏車原路返回,第2名幼兒再出發。在規定時間內比哪一隊救到的小動物數量多為勝隊。
游戲規則:
1、必須雙手扶把腳踏車至“浮橋”;待上橋后才能救小精靈。
2、若游戲中途發生意外情況或未帶小動物成功返回應在原地重新通過。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大班幼兒基本能夠進行投擲并體驗做“小爸爸”的自豪,小班幼兒也從中鍛煉了鉆爬的能力,體會與“爸爸”合作的快樂。總體來說,目標基本達成。
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由于接觸幼兒時間較短,對幼兒的實際個體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個別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不能很好地帶入游戲。
2.教師語言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在“救救小動物”的環節,教師出現讓幼兒排隊救動物的現象,顯得不夠精煉。
3.在活動道具的準備上,“工具包”的使用反而變成了幼兒的負累,幼兒在過河的過程中始終要帶著他的“工具包”,幼兒甚至已經丟掉了,教師必須反復強調,可以刪除。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小“蜈蚣”的蹲行動作,發展肢體的協調能力,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
2、通過聽口令學習協調一致的合作行走。
3、體驗與同伴合作蹲行的樂趣,努力與同伴共同完成游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蜈蚣并初步學會個人蹲行動作。
2、物質準備:沙包(和幼兒人數相等),小蜈蚣圖貼人手一個。音樂《加加油》
3、場地準備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游戲能探索出合作游戲大“蜈蚣”行的經驗。
活動難點:組成一條大蜈蚣后能協調快速的前行。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幼兒成六路縱隊聽音樂整齊進場。熱身操《加加油》(自編)
2、游戲:高人走,矮人走。(復習蹲行)
二、基本部分
1、指著幼兒身上的蜈蚣貼圖:小朋友們,現在我們身上都貼了一只可愛的蜈蚣,那我們現在就變身成為一只蜈蚣了。小蜈蚣們,我們來練習小蜈蚣走路。(幼兒自由練習個人蹲行)。請個別幼兒示范,幼兒觀察,說一說小蜈蚣蹲行的動作要領。請幼兒根據節奏由慢變快再次練習。
2、小蜈蚣慢慢長大了,變成了四條腿的蜈蚣了,誰來說說看,小蜈蚣怎樣長大?小朋友們試試看,能不能讓長大的蜈蚣走起來。
幼兒自由找朋友,探索兩人合作蹲行。
請幼兒示范。請全體幼兒觀察并討論示范動作的成功與不成功,總結兩人蹲行的動作要領。
幼兒再次練習。
3、小蜈蚣繼續長大,探索三人合作蹲行。
幼兒自由找朋友,合作游戲。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調整,尋找三人蜈蚣前進時遇到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辦法,使游戲順利進行。
請一組幼兒示范。大家討論他們成功的經驗。老師小結:事先商量好先出哪一只腳,再通過喊口令的方法統一步伐。如果有人沒跟上,“蜈蚣頭”要停下來等一等,接上后再走。示意孩子們可以用貼在身上的蜈蚣貼貼在先走的腳上。幼兒根據老師口令,輪流做排頭,由慢到快按節奏進行練習。
4、游戲:快樂的小蜈蚣介紹游戲規則:現在每組變成一條大蜈蚣,大蜈蚣們出去秋游了。講解秋游路線,最先完成路線的小組獲勝。
第一次比賽。獎勵優勝者講評比賽中出現的問題。
再次比賽,增加游戲難度,請小蜈蚣們到轉折點每人拿一個禮物回家。獎勵優勝者。
三、活動結束
1、聽音樂做鳥飛、魚游的動作,渾身肌肉放松。
2、坐在地墊上,互相捏一捏,捶一捶。對腿部肌肉放松。
大班教案體育簡短篇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發展幼兒投擲、跳躍、拋接、平衡的綜合能力,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2、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各種方法玩沙袋,在活動中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沙袋若干音樂《圓舞曲》
活動過程:
一、開始活動
帶領幼兒走圓,并在指定位置每人拿好一個沙袋。圓圈動作(舉沙袋過頭走、邊慢走邊拋接沙袋等)
二、基本部分
1、玩沙袋導入部分:小朋友,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拿了什么呀?(沙袋)今天,我們來玩沙袋,可以怎樣玩呢!
2、示范一人玩法
拋接沙袋:將沙袋向上拋起,迅速用雙手接住
頂沙袋走:將沙袋放在頭頂上、腳背上往前走。
夾沙袋跳:雙膝并攏夾住沙袋向前跳躍。
3、示范多人玩法:可在一定范圍內,兩邊分別站好一個人,中間站好一個人,兩邊的人輪流丟沙袋,向中間那個人扔去,中間那個人就要試圖閃躲,被打中了就換另外一個人在中間。(注意事項:玩這種玩法時,必須選擇小而輕的沙袋)
4、小朋友,這些是老師想出的玩法,待會你們可以玩一玩老師的這些玩法,還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看看誰最聰明,能夠想出很多好的玩法來,也可以像老師一樣一個人玩的,還可以是幾個人一起玩的。
(教師觀察幼兒玩沙袋的情況,引導幼兒分散自由玩沙袋,鼓勵幼兒動腦筋玩得和別人不一樣,豐富各種玩沙袋的動作)
5、請一些有創造形的幼兒演示玩法,其他幼兒模仿。
6、游戲沙袋玩玩玩
7、交代游戲玩法和場地布置:小朋友,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沙袋玩玩玩的游戲。請小朋友站好人數相等的六個組,每個小朋友用雙腳夾住沙袋,在這條開始線上站好。當聽到老師說開始后,第一個小朋友就出發,先夾沙袋往前跳,跳過地上畫的三個圈,然后用頭頂住沙袋走過小路(地上畫好的一個平行線),最后站在這條投擲線上,用肩上揮臂的方法,將沙袋對準墻上的圓圈,投過去,投準了就可以結束站到隊伍的最后面去。第二個小朋友就在第一個小朋友跳過三個圈之后才可以出發,沒有在這個時候出發的就算犯規。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幼兒活動情況,表揚有創造性的幼兒。
2、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