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學教案語文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2、過程與方法:抓住“我”在這件事當中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的心理變化,即超越自“我”的過程,培養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點:
以培養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為重點,抓住“我”的神態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是怎樣超越自“我”的。
教學難點:
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三個字的。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質疑。
讓學生說說你們平時使用過哪些文明語言呢?當我們的行為給別人帶來麻煩時,“我”們應該說聲——,生齊接“對不起”,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由生活出發,自然引入。學生有話可談,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質疑:看到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學生自由發問,“誰”說,為什么說,怎樣說,說的結果如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以課題為輻射點,幫助學生把握課文概要,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步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同學帶著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同時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檢查朗讀情況,師生評議。(評議要中肯恰當,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讓學生樂于朗讀。)解疑: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已解決了哪些疑問?學生釋疑結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對不起”的,三年級學生說不清楚。(學生自己提問,然后通過朗讀,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再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點撥下,讓學生自己尋得答案,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三、抓住重點段,深入學習課文。
過渡:“我”在什么情況下說“對不起”的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放一放,讓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朗讀并思考:“我”以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通過抓關鍵詞語“并不固執自私”體會出“我”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孩子,也是一個能為他人考慮的孩子。通過對“挨板子”的影視鏡頭的回憶,并與我不敢向別人認錯的心情比較,初步感受“我”向別人認錯的痛苦難受的心情。(注意聯系已有的生活閱歷,加深對文本的感悟。)朗讀體會“我”的心情。
2、學習的四自然段
過渡:正因為“我”有這樣一個毛病,所以當“我”用鉛筆劃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師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我”的心情。
班級交流,說說讀出了“我”當時什么樣的心情,你是從哪一句話當中體會出這種心情的。
(1)從“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兒里像堵了快石頭似的,連一個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臉。”看出“我”當時心里難受、緊張、害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有沒有過類似的體驗。
(2)“在心里,我不知已責備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錯了,很自責的心理。
反復朗讀,讀出“我”難受、緊張、害怕、自責的心理。
聯系上下文,進一步體會”我”的心理活動。請同學們再找找還有哪些句子也表達了“我”的這種心情。共三句:
①我一時不知所措,窘得滿臉通紅。
②“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③要說出這三個字,真的好難好難。朗讀體會。
(經過學生深入探討,把握了我當時的.心理活動,實現了情感的“內化”“吸收”的過程,朗讀則是對己理解的思想內容的“外化”“升華”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的,也就是“在讀中悟”和“以悟促讀”的有機結合。)
3、學習五——八自然段
過渡:“我”要說出這三個字,是那么難,那最終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說出“對不起”的呢?
默讀五至八自然段。
小組討論。班級交流。
小結: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認識的前提下,在榜樣的推動下,“我”終于鼓足了勇氣說出了“對不起”三個字。
(這是課文的難點,但經過上面的鋪墊,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總結全文,回歸生活。
1、做填空題。
“我”說了“對不起”后,老師(),同桌(),同學們都(),“我”和陸葉還()。
2、總結性提問
這個結果好不好。同學們喜不喜歡課文中的”我”?說說理由。
3、十運會即將在南京舉行,我們南京市開展了爭當文明市民的活動,同學們也是當中的一員,你們打算怎么做。請用幾句話寫下來。
4、交流,點評。
(語文只有與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才能充滿活力,才能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作業
1、熟讀課文,讀出情感。
2、搜集文明禮貌用語至少三條。
3、搜集講文明、懂禮貌的故事一則。
板書:
“對不起“
以前:向別人認錯難受
老師同學的鼓勵那一次后:超越自我
我的認識、榜樣、勇氣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虛構故事的特點。
2.明確虛構故事創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練習寫虛構的故事。
教學重點
根據給出的環境和人物,創編故事。
教學難點
想象一個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重溫故事內容,了解特點
1.回憶本單元學過的三篇課文,指三名同學分別說說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教師總結:這三篇課文寫的都是故事。
《橋》一名老黨員在洪水襲來的時刻鎮定指揮全村人過橋,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窮人》桑娜和漁夫在自己家生活貧窮的情況下,收養鄰居家兩個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備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瘋人院,然后去參戰。
這三個故事都是虛構的,都非常感人。
虛構的故事往往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因為作者可以充分發揮想象來寫。
(板書:虛構故事 情節曲折 吸引人)
二、根據提供材料,創編故事
1.學生讀一讀課本上為我們提供的三組材料:環境和人物,然后選擇一組或自己創設一組,準備創編故事。
2.教師指導。
寫的時候注意:
故事要圍繞主要人物展開。
把故事寫完整,情節盡可能吸引人。
試著寫出故事發生的環境,還可以寫一寫任務的心理活動。
3.分組指導
第一組要注意:
地點:校園
時間:丁香花盛開的季節
人物一:張明淘氣包性格,學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長角色;
人物三:李軍,充滿活力,班主任角色
綜合以上素材展開聯想:張明怎么淘氣了,班長是怎樣處理的?班主任李軍老師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組要注意:
時間:冬日黃昏
地點:街頭
當時環境:車來人往
人物一:少年陸天特點:充滿愛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綜合以上素材展開聯想:流浪狗出現在哪兒,什么樣子?陸天怎么發現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組要注意:
時間: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地點:村莊
人物一:鐵蛋
人物二:爺爺特點:體弱多病
綜合以上素材展開聯想:為什么只是爺爺和鐵蛋?爺爺出現了什么情況?鐵蛋怎么辦的?
(板書:時間地點人物故事完整)
4.習作開始,獨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習作,提出建議
1.交流習作,互相評閱。
2.提出建議,幫助修改。
板書設計:
虛構故事 情節曲折 吸引人
時間 地點 人物 故事完整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3
《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
教學要求: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球”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能和同學交流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說一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頻、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試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提示一下。
四、分組朗讀,小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晨、絨、服、裝、讀、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結構,注意“辰”要拖著“日”,相互要結合緊湊。
“絨”是左右結構,由“纟”和“戎”組成,右邊的“戎”共六筆,不要漏寫。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裝”是上下結構,書寫要緊湊。
“讀”是左右結構,右邊是“賣”,不是“買”。
“影”是左右結構,右邊三撇,寫得勻稱。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通過朗讀感悟民族小學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完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4
一、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
2.學習第一,二段,知道紅軍過草地時的艱苦情況,學習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魚鉤是什么顏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卻是<<金色的魚鉤>>,這是怎么回事呢?(板書:金色的魚鉤)
(二)檢查預習
1. 聽課文錄音,把自己讀錯的字標出來.之后,多讀幾遍.
2. 聯系課文說說詞語的意思(單擊課前預習中的字詞練習)
3. 說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環境.指名說,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4. 你劃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動的句子?
(三)分段
1.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一件是講老班長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他自己沒吃一點魚;一件是講快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
2. 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說說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過自學,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1. 齊讀第一段.說說關于老班長的描寫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讀第二段,邊讀邊注意體會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看你從文中體會到什么?(學生發言,教師和其他同學補充或提出異議)
可引導討論:
(1) 你覺得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老班長對我們非常負責?
(2) 當小梁發現老班長不吃魚湯卻嚼草根,咽著魚骨頭時,老班長地神態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單擊課前預習中的內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長的神態變化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內心活動?(單擊課前預習中的內容理解3
(4) 劃出小梁神態變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當時心情怎樣?(單擊內容理解4)
(5) 寫老班長的一憂一喜,為什么憂,為什么喜?這說明了什么?(單擊內容理解5)
(五)學習第三段
1. 默讀課文第三段.
2. 抓住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長始終不肯吃魚,僅僅是因為魚太少了嗎?
(2) 為什么說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單擊內容理解7)
(3) 課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義?在寫法上有什么作用?(單擊內容理解6)
(4) 課文寫老班長,為什么用”金色的魚鉤”作題?單擊內容理解8)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你認為最能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話找出來,試著讀一讀,其他同學討論交流,可以補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下來。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醫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書作準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人,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咱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醫藥學更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中的一塊耀眼的奇葩,古往今來我國涌現了不少著名的醫藥學家,你們都知道哪些人?
2、生發言(略)
3、談到李時珍時, 師:李時珍是我國古代眾多著名的醫藥學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課前我們布置大家收集了有關李時珍的資料,你們都收集到了嗎?自己準備一下,再說給我們聽一聽好嗎?
4、 學生介紹課外收集的資料。
5、 師:看來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今天就讓我們把目光鎖定李時珍,一起去了解李時珍,感受他光輝的一生。
6、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請同學們翻開課文,借助拼音自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老師請五位同學讀一讀,誰愿意來讀?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學認真聽,會聽的同學也是會讀書的同學。要聽一聽這些同學是不是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
(2)全讀完了以后,先讓同學正音,老師隨機指導同學讀某些音為重點的詞或較長的句子。
3、出示詞語,比賽讀。
診費 鄙視 患者 記載 積累 編寫
疑難病癥 對癥下藥 嚴寒酷暑 本草綱目
4、談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說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詞方法?
重點:
(1)完善:完美。
(2)口嘗:仔細辨別,嘗嘗味道。
(3)疑難病癥:指原因不明、很難醫治的疾病。
(4)嚴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5)流傳:傳下去,傳開去。
三、再讀課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練習給課文分段:
(1)認真閱讀課文,了解全文講什么。
(2)仔細閱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幾個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自然段歸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單獨講一個意思,那就獨立成為一段。
2、閱讀課文,按照“學習提示”的一般步驟給課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標題
1李時珍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時珍跟著父親學醫。 二學醫
3李時珍決心編寫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4李時珍去各地采藥,訪問群眾。 三編寫
5李時珍編成《本草綱目》。
3、交流學習結果,填寫表格。
四、齊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小組交流識記方法。
2、仔細觀察,注意容易寫錯的地方。
“醫”的最后一筆是點。
“診”的三撇要排縱隊。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展示。
六、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抄寫生字。
2、收集今天學習的好詞,用喜 歡的詞寫幾句話。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表格,了解學習目標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標題
1李時珍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時珍跟著父親學醫。 二學醫
3李時珍決心編寫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4李時珍去各地采藥,訪問群眾。 三編寫
5李時珍編成《本草綱目》。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問:
(1)讀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稱為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什么樣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能被稱為偉大的呢?
2.齊讀。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輕聲讀2自然段。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李時珍的父親為什么不愿意讓兒子當醫生,后來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時珍為什么要立志學醫?
(3)李時珍為什么能說出一張對癥古方?想像一下李時珍是怎樣“處處留心”、“暗自記下”藥方的。
(4)李時珍的父親是不是僅僅因為李時珍說出了一張古方而同意他學醫的呢?(父親被他堅定的決心和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
(5)從這一自然段中你體會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2.齊讀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3——5自然段。
一)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第3自然段。
學生自學、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題
(l)這一自然段每句話說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幾層?分層的依據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關系?(因果)
(4)李時珍決心重新編書的原因是什么?(舊藥物書“不全”、“不詳”、“不對”。)
2.指導朗讀。(要讀出舊藥物書缺陷將給病人帶來的危險語氣)學生練讀。范讀。指名讀。
(二)學習第4——5自然段。
1、學法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前3自然段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學得特別好,老師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學習中,大家會表現得更好。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圍繞這個問題先認真地、輕聲地讀課文,注意要邊讀、邊勾、邊想,然后小組討論。
出示問題: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是怎樣做準備的,他是怎樣寫成的?你有何體會?
2、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學習交流第4自然段。(重點、難點)
李時珍為編書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李時珍從積累經驗和到各地采藥兩方面做準備。)
哪句話概括了這個自然段的內容?(第一句)
李時珍親自采藥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做的?讀后你有何體會?
學生回答大致概括為:
不怕勞苦、饑餓、寒冷、積累經驗,具有認真的科學態度。
請教醫生、農民、漁民、獵人,表現了虛心的態度,嚴謹的精神。
親口品嘗藥材,他不顧危險,表明了他為編書有獻身的精神。
(2)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練讀。范讀。指名讀。
(3)交流學習第5自然段。
你怎樣理解“終于”一詞?(說明結果得來極不容易,可結合上文回答。)
為什么說《本草綱目》一書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的著作?(規模大,中外流傳。)
六、總結
1.課文5個自然段,分別敘述了李時珍“立志學醫”、“編書”等內容。你喜歡哪部分內容?為什么?
2.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從課文內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貴品質?
3.朗讀全文。
七、作業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熟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用幾句話記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書設計:
立志行醫
李時珍 編寫原因 積累經驗
編寫藥書 編寫準備 親自采藥
寫出巨著 虛心學習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成、對”等6個字,學習“又字旁、絞絲旁、門字框”。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識字,培養想象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小樹在風中點頭,小鳥在樹上嬉戲,讓學生仔細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再整體感知。
1、借音自讀課文,一節一節地讀,再連起來讀。
2、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小節,并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后自己反復拼讀,把生字讀準。
3、同桌互相認讀生字,并糾正讀音。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組合作,輪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反復讀,想想:讀了這節,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4、讀了第一小節,你明白了什么?讀了第二小節,你懂得了什么?讀了第三小節,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師再指導朗讀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回憶課文內容
二、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一讀?
2、練習背誦,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書寫,學會生字
1、認讀帶拼音的生詞,再認讀沒拼音的生詞,然后用“會認字”與“會寫字”組詞、說話。
2、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3、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互相說說。教師指導書寫,再獨立書寫。
四、識詞、積累運用。
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你從這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把你最喜歡的選幾個填在花籃里。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再小結全文。
反思小學教案語文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體會詞語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寫句子。
3、默讀課文,體會紅小鬼在追趕大部隊的路途中表現的堅定的志向,頑強的毅力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
2、文中重點生字詞的朗讀:
廣昭戰役 陜南戰役 強渡嘉陵江戰役 勝利捷報
暖風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齜牙咧嘴 陰森可怕 神龕
跋山涉水 餐風宿露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
A、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進行概括。
B、引導學生分別找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你讀了之后有怎樣的感受?
三、品讀體會:
1、感受文章的詳略:
歷時三個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將他們追趕紅軍大部隊的每一天都寫了呢?
2、第一天的經歷又只選取了三個場面來寫的,是哪三個場面?
趕路、夜宿神廟、吃供品。
3、這三個場面作者又分別是怎么來表現這群紅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個場面運用反襯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間寫景的這部分呢?
景色越美麗,紅小鬼越不觀賞,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們追趕大部隊的急切,他們志向的堅定。
對比朗讀。
B、第二場面運用環境描寫和神態描寫:
神廟,平日就很瘆人,這時候愈發顯得陰森可怕。黑影里,聳立著一尊尊齜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剛,觀音菩薩……把幾個膽小的伙伴嚇得夠嗆,不敢環顧四周,他們靠著墻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讀。整整、坐(表現堅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沒跑回去。)
C、語言描寫:
“看來,菩薩也支持我們的行動,給我們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還送干糧,好讓我們吃飽睡足以后,加油趕上部隊呢。”
菩薩支持我們的行動、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送干糧等語句感受到他們樂觀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讀。
4、他們還經歷了哪些困難呢?齊讀課文第10自然段。
5、一齊贊揚這群小紅軍,讀婦女部長何連芝把12個小鬼摟在懷里說的話。“你們從小就這么有志氣,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12個紅小鬼沿著紅軍長征路線追趕隊伍的故事。回家后向你們的父母講一講這個故事。
2、練筆:從10自然段中選擇一個困難進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