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走迷宮的活動培養幼兒觀察、游戲、動手操作能力,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⑴迷宮圖,小老鼠的手偶。
⑵1-1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老鼠手偶說:魔術師小老鼠要為小朋友們變魔術,出示幾個數字,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些數字娃娃,并且說出數字的名字。
2、出示迷宮圖,說小老鼠迷路了,我們要幫他走出迷宮,要按數字的順序走才能出來。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并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3、引導幼兒幫助小老鼠走出迷宮感受幫助別人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數字娃娃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幼兒參與和數字娃娃做游戲。
2、10個小朋友分別戴上1—10的數字卡片,分別自我介紹自己是數字娃娃1—10。
3、全體幼兒認讀數字娃娃頭飾上的數字。
4、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過程:教師找一名幼兒找出教師所說數字娃娃的名字,找對了,數字娃娃把頭飾送給找對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說:“對,我的名字是X(數字),我把頭飾送給你,我們是好朋友。”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戲持續到數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為止。
活動延伸:
在家繼續與家長玩走迷宮的游戲,鞏固1——10這10個數字達到熟悉的程度。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并理解任何6個東西或事物都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模型,動物模型,課件,主題圖一幅,豆子,玉米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圖引題引導幼兒說出圖上有什么?各有幾個?
(1棵樹,2只猴子,3只兔子,4只鳥,5個蘋果,6朵花。)板書6讓幼兒觀察6想什么?
二、學習6
1、出示課件: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然后回答問題:圖上畫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做值日)數一數:有幾位老師?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人做值日?(6人)再數一數:圖上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小結:剛才我們數出圖上有6個人做值日,還數出圖上有6張桌子,6把椅子.這圖里的人和物的數量都是6,可以用6來表示.
2、動手數數:每人數6個豆子,6個玉米。看誰數的又快又準。
3、指名學生上前撥珠:先撥出5個,再撥出1個。回答一共是幾個?
師問:5添上1是幾?(5添上1是6)數一數:教室里面哪些東西的數量是6。(每排有6張桌子、6把椅子、每扇窗戶上有6塊玻璃……)
4、擺一擺:每人拿出5根小棒擺在課桌上,再添上1根,一共是幾根?自己小聲地從1數到6,再從6數到1。
師問:你們誰能用這6根小棒擺一個圖形?指名一人到前面擺,其他人在自己的課桌上擺。
師問:你們擺的是什么樣的圖形?(6邊形)用幾根小棒擺成的?(6根)你們還可以擺出別的圖形嗎?(自由擺)老師行間巡視,隨時表揚擺得好的。
三、說一說:
讓幼兒用6說一句話。
四、找一找:
在教室里找六個一樣的物品,比一比誰找的多。
五、游戲:《聽音舉卡片》:
教師往杯子里扔石子,幼兒聽一聽扔了幾個,然后舉起相應的數字卡片。
六、畫一畫:
在樹上畫六個果子。
七、活動評價。
1、數學:認識數字1-10
2、大班數學教案:6以內數的守恒
3、大班數學教案:2——7的相鄰數
4、大班數學教案:學習5的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常用的貨幣及基本的貨幣單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2、復習8、9、10的組成方式和加減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人民幣,體會買書活動的樂趣。
難點:通過活動開展,進一步加深對8、9、10組成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書(書的封面、顏色、大小、厚薄、新舊等都不同),教師事先給書定價(10以內的整數)。
2、人民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二、認一認,換一換。
(一)引言過渡:
1、小朋友們,有個小書店快開張了,你們想到書店買書嗎?
2、需要準備什么才能買到書呢?
(二)認識人民幣
1、把準備好的封包發到幼兒手中
2、認識幼兒常見的幾種基本貨幣(紙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認識硬幣:1角、5角、1元。
4、介紹認識大面值人民幣:20元、50元、100元。
(三)了解元與角之間的換算關系
1元=10角(板書)
(四)、換一換,并完成教材第60頁“連線”。
三、買書游戲
(一)把幼兒分為兩組(賣書組4人,買書組若干人)。
(二)在老師指導下開始買書游戲。(在活動中教師播放愉悅的輕音樂,幼兒伴著音樂進行活動)
(三)匯報。
1、教師:好了,游戲開心嗎?買到書了嗎?買書用了多少錢呀?
2、鞏固對元、角換算的認識以及數字8、9、10的組成方式的理解。
四、總結并提示課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數學邏輯推理、肢體運作、空間、內省、自然探索智能。
2、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并發現事物間內在的聯系,進行簡單推理與分析。
3、養成愛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紅、黃絲帶若干條;故事圖片,眼罩一付,自制書小顏色不同的碗;1個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動活動:
一、導入部分:
談話: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廢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在玩游戲之前,小朋友先告訴我10以內的單數都有誰?10以內的雙數都有誰?
二、基本部分:
1、游消稱:跳單雙
①教師介紹游戲規則:今天我們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絲帶,那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絲帶有什么不同?(顏色不同)那我們系紅絲帶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系黃絲帶的小朋友在紅絲帶小朋友的外面再圍一個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師的的口令來回的跳復進行,直到老師說:“停”則立即停下,老師檢查完絲帶就可以判斷出你跳的是單數還是雙數,你們相信嗎?教師要說的神秘一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②游戲過程:教師喊口令幼兒做游戲,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并對犯規的幼兒及時提醒。
③教師總結:為什么老師能說出你們誰是單數,誰是雙數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講述故事《小鴨子學游泳》
①教師提問:烏龜老師為什么說小鴨子撒謊了。幼兒可以根據剛才玩的游戲的經驗判斷,推理
②教師總結:因為它在原地往對面游,到對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復……讓幼兒說出答案聽完了這個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聰明吧!是因為老師通過簡單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結果,所以我們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難題時要多動腦筋,多思考。接下來我就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誰。”
3、游消稱:猜猜他是誰游戲規則:教師選一位幼兒戴上眼罩,任意再請一位幼兒上前,讓戴眼罩的幼兒用手摸摸其頭部并可以提任意的問題。如:是男孩還是女孩,胖還是瘦的,喜歡什么等,請戴眼罩的幼兒來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閱讀推理游戲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奇妙的書,出示書幼兒觀察,從封面到第3頁,封面是彩條,依次紅、橙、黃、綠、紫,第1頁是一個的紅蘋果,第2頁是兩個橙色的桔子,第3頁是三個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后面幾頁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聰明接下來我們在玩一個游戲“猜猜看”。出示三個碗和小球,請幼兒閉上眼睛,把三個碗倒扣好,再將小球放入任意一個碗中,根據情境給線索,如球放在最右邊的碗里,給出的線索可以是不在中間的碗里,也不在中間碗的左邊的碗里,請幼兒猜出小球換位只繼續游戲。
6、小朋友你們喝果糖水嗎?那我們一起做一個實驗“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個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開水,水量區別一些在分別放入一勺糖,請幼兒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說明理由,嘗一嘗驗證一下。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小朋友通過動腦筋思考,進行分析與推理說出了很多難題的答案和結果,最后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獲得了愛動腦筋的小明星,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繼續玩“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活動反思: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推理只是個開始,學生在生活中,數學問題中已經無形的接觸了一些簡單的推理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沒有意識到這是推理的內容而已。而這節課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敘述推理過程,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緊緊圍繞重點,做到:
1、本節課用學生喜歡的、擅長的猜密碼引入。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永遠是充滿了興趣。通過猜密碼的游戲,由開始沒有任何的提示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因為所給提示不同,所猜得結果也不一樣。調動起學生猜的興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義。
2、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語言的表述,教師引導他們借助連線法、表格法來推理,簡化了推理的過程。
3、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我想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展學生的簡單推理的能力。簡單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因此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讓學生多說,完整的說。然后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的表達推理的過程。
4、練習形式多樣化。通過設計形式生動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層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體現生活化、自主化、開放化。既鞏
固了新知又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難點: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活動準備:
課件,體操圈若干,瓶寶寶8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老鼠籠”,數數圍住了幾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標記記錄
1.出示瓶寶寶,引導幼兒數出瓶寶寶的數量,請幼兒玩套圈。
2.出示標記圖,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置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幼兒討論:綠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
三、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中瓶寶寶的數量
1.課件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征:既在紅圈也在綠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教師邊在課件上演示邊講解:紅圈套中一個瓶寶寶,綠圈過來了,和紅圈怎么樣了?(交叉在一起)現在瓶寶寶在什么地方?(中間)你們說的“中間”是不是這個地方?(帶幼兒徒手畫一畫公共地方)這是紅圈和綠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寶寶在紅圈里嗎?(將綠色變淺)在綠圈里嗎?(將紅色變淺)這個瓶寶寶既在紅圈里,也在綠圈里,我們數紅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數綠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記住了嗎?
2.操作課件,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綠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并在課件上記錄下來。
(借助白板的拖動、變色、移動等功能,讓幼兒直觀地看到兩圈如何交叉形成一個公共部分,明確所要計數對象的范圍,從而讓幼兒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體的特征,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所在。)
四、操作活動:兔寶寶站圈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里站2只兔子,綠圈站兩只2只兔子,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3只兔寶寶站圈。
教師設疑:紅圈里要站兩只,綠圈里也要站兩只,這可怎么站呀?教師幫助幼兒分析,給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標記圖二:紅圈3只綠圈2只,幼兒看標記操作,重點引導幼兒思考兩圈交叉部分站幾只兔寶寶。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1只綠圈3只,怎樣站圈?
五、合作游戲:站圈樂
1.幼兒分組自由站圈,說說自己一組是怎樣站的。(課件演示
不同結果)
小結:原來4個小朋友站兩個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別標記圖一(紅圈里2人,綠圈里3人)、圖二(紅圈里2人,綠圈里4人)、圖三(紅圈里4人,綠圈里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游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活動延伸:
1.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個可隨意翻動、組合的標記牌,讓幼兒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戲。
2.鼓勵幼兒嘗試5人一組玩站圈游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挑戰不斷,驚喜不斷!從孩子們高漲的學習熱情和一張張自信的笑臉看得出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這也讓我對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幼兒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數量涉及“交集”這一概念,有人會問:“讓幼兒接觸交集是不是為時過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兒的生活、游戲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就不應該回避,應該將幼兒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學活動來解決,再讓孩子將獲得的有效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數學”理念。
2.運用課件,化繁為簡。本節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化解了教學重、難點。課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動、移動,可調節透明度等功能,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能讓幼兒更直觀地感知公共部分
物體的特征,明確計數范圍。我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變換物體數量、書寫數字等,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
3.做中學,體驗快樂。實踐證明,幼兒必須通過親自的感知和實際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數概念。本節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玩套圈、幫助兔寶寶站圈、4人一組玩站圈游戲等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構經驗圖式,為形成數概念創造條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兒4人一組完成站圈任務環節,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協作學習的空間,幼兒必須在與同伴的不斷合作、調整中才能完成任務。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真正體現了通過數學學習發展多元智能。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學具,讓幼兒桿子將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并作記錄。
2、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如一個不風增加1,另一個部分就要減少1。
3、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塑料小鴨學具人手42只。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出現數咔,師問:這數是幾?答“6”。師:今天玩碰游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6。(例如),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師問,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集體嘗試活動
出現小狗、小兔家的圖象。
師:今天小狗請幾只小鴨到它們家做客?(幼兒答:7只)小兔也請小鴨去做客,怎么辦呢?(幼兒答……)請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鴨,分成兩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數與別人不一樣。(第一次嘗試)
教師請幼兒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小鴨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兒回答一種,教師列出一種,功寫出6個分合式。
師:分成兩份,共有幾種分法?答:共有6種,集體朗讀7的分合式。
師:剛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種,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試試你能否分出6種,幼兒操作“塑料計算小鴨”,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嘗試)
師:現在我請某某小碰喲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7的分合式,如圖。教師請幼兒回答時要注意請有代表性意見的,一是有重復的,實際沒有6種;二是雖有6種,但沒有按順序分;三是有順序地分清6種。請幼兒看看,這三種分法,誰的方法好,誰的對。幼兒通過討論,明確按順序分的方法好。
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請幼兒在作業紙上寫7的6種分合式。(第三次嘗試)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1和6,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2和5。
師問:2比1,幼兒答:2比1多1。
師問:5比6,幼兒答:5比6少1。
用這種方法講清7得6種順序奮發,最后得出結論:7分成兩份,這邊增加1,那邊就減少1。
活動反思
經過之前對數學數字的練習,我班的幼兒對數字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學的開始,我們對5、6的組成進行了復習,這樣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先做了一個簡單的鋪墊,對幼兒接下來的學習也打下了基礎,讓幼兒在學習新知識會更容易更輕松。
本課活動完成后,幼兒對7之內數字組合還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數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
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
(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