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地和教師、同伴交談。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交談,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養成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兩位小朋友行為的錄像。
2、《瞧我有多能干》的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觀察兩位小朋友不同行為的錄像或圖片,引起幼兒談話興趣,使幼兒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提問:紅紅和冬冬他們倆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是怎么做的?你愿意向誰學習?為什么?
2、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討論: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呢?自己的&39;事情應該由誰來做呢?為什么?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
(1)自己的是不會做怎么辦?
(2)爸爸媽媽要幫你做怎么辦?
(3)你可以做那些事?
4、時間練習:學習系鞋帶、拉拉鏈。
幼兒將自己的鞋帶解開、拉鏈拉開,如此練習數遍,教師個別輔導,體驗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樂。
5、結合圖片《瞧我有多能干》,讓幼兒邊看邊講,引導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的幼兒自理能力較差,每天都等著老師去給他們穿衣服,穿鞋子,我班的老師給他們穿好衣服都是滿頭大汗,我就結合社會領域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設計的&39;這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3、學習詞語:小寶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穿衣服
難點:能分清鞋子的左右
活動準備
地點: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
人物:小寶(請大班小朋友扮演)
起床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誰來了?(小寶),小不點在干什么?(解扣子)誰給小寶脫衣服、脫鞋子?
幼兒答:小寶。
問:衣服脫下來怎么放?鞋子脫下怎么放?這時放起床音樂。問:誰給小寶穿衣服,穿褲子、穿鞋子?
幼兒答:小寶自己穿。
老師小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寶真能干。
2、老師問小寶: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做呀?小寶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像我一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3、由小寶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說: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練習穿鞋、脫鞋之后選幾個能干的孩子進行表演,老師給予幫助。
5、送小寶回班,(練習禮貌用語)
6、午睡:全班練習穿脫衣服和鞋子。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班的幼兒85%的幼兒都會穿脫衣服和褲子及鞋子,只有個別幼兒還是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總是穿錯。我相信在練習中他們總會分清的。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加強獨立、自理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自我服務的有關技能。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怎樣穿自己的衣服,褲或鞋子
活動準備
請幼兒帶一件兒童上衣、褲子、或鞋(系帶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討論自我服務的范圍。
(1)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師生共同小結自我服務的主要內容:穿(脫)衣服、褲子、鞋,整理自己的床鋪、書包、小抽屜(或玩具、物品箱),洗自己的一些小物品(如手帕、襪子)。
二、學習自我服務的有關技能。
學習穿(脫)衣服、褲子、鞋的方法。
1、請三名幼兒上臺穿衣服(或褲子、鞋),要求其他幼兒觀察:他們是怎樣穿的?誰的方法好?為什么?
2、請幼兒回答上述問題。
3、教師演示穿上衣(或褲子、鞋)的基本要領。
三、練習鞏固。
(1)幼兒分組學習穿(脫)衣、褲、鞋的正確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2)引導幼兒欣賞勞動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并發現不足之處。
四、教師小結:小朋友學會了穿脫衣服、鞋子的`方法。從今天起,小朋友都應該自己做這些事。比一比,看誰是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從那以后,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并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煉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長。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鏈馬甲一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游戲,引入主題說說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說說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脫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升華:
游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鏈,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左鉆鉆,右鉆鉆,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教學反思
從那以后,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并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煉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長。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在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自己收拾玩具、會自己穿脫衣等。
2.能理解情景表演的內容,大膽回答問題。
活動重點
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積木一盒手偶小兔
一、談話引起看情景劇表演的興趣
(一)出示兔寶寶。
(二)提出問題:兔寶寶不光在幼兒園乖,在家也是能干的孩子。他怎么能干呢?請寶寶看一看。
二、情景表演
(一)兔寶寶搭積木,搭得高興。媽媽叫吃飯,兔寶寶"哎,我收好積木就來"。
(二)看電視,看得高興,媽媽叫睡覺,兔寶寶"好的,我明天再看"。自己脫衣睡覺。
三、根據情景提出問題
(一)兔寶寶是聽話的孩子嗎?
(二)他在家是怎樣聽媽媽話的?教師和幼兒共同扮演,重點引導幼兒進行對話的學說。
四、情境與與幼兒生活相結合
(一)寶寶在家都聽話嗎?
(二)你玩過的玩具誰來收拾?晚上睡覺要不要媽媽陪?
(三)教師小結:能干的&39;孩子在家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玩具,睡覺也不要大人陪。學會自己穿脫衣服。
五、活動延伸
在家你還會做什么?
設計意圖
以直觀的表演吸引幼兒的興趣
通過對話的學說強化寶寶的意識
與自身生活相結合,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內容從幼兒最真實的情境出發,通過幼兒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問題—搶玩具,不排隊等鼓勵幼兒能用輪流、協商合作的辦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通過看圖講述的形式再現幼兒的爭搶玩具的現象,再次驗證了輪流、協商、合作的好處。將語言、社會等內容進行隨機整合、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適用于幼兒。活動在每一個環節部緊緊圍繞塞玩具這一游戲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體,使幼兒親身體會到了輪流、協商、合作的好處。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愿意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懶惰、不依賴他人。
3、體驗自己做事情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2、幼兒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1)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地方?
(2)你們看看那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3)你們能不能自己把這些事情做好呢?
(4)圖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脫穿衣服,自己整理,折疊衣服,還會折被子。
2、教師引導幼兒聯系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
(1)教師請兩名幼兒上前嘗試將衣服折疊好,教師進行指導性評價。
(2)教師示范并講解規范的折疊衣服的方式。
(3)幼兒自由進行折疊衣服的練習,教師從巡回指導。
(4)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折疊被子,并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互相執導。
3、教師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的過程。
(2)鼓勵幼兒談談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將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與同伴分享。
五、資料庫
疊被子穿襪子
起了床,疊被子,襪子張開大嘴巴,
媽媽夸我真懂事。小腳小腳進來吧,
好習慣,要堅持,哧溜一下鉆進去,
自己是情自己做,輕輕一拉往上提,
我要做個好孩子。我的襪子穿好啦。
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小班的小朋友年齡特別小,在家做什么都是依賴父母,為了增強小朋友的獨立生活性,所以我設計了這堂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簡單講述圖片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學習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等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通過講述內容,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信心。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性的良好習慣。
難點: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性的自主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歌曲《小小手》,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環境準備:小(2)班
3、材料準備:圖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字卡
錄像(幼兒自己生活中的關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小小手》,引入課題。
1、邊唱歌邊做動作。
2、教師提出要求,再唱一遍。
3、可請個別幼兒進行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讓幼兒根據問題仔細觀察錄象內容,并說一說,及時出示字卡。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錄象中有誰,她在做什么(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是誰?在干什么(穿衣服)?看,她好象在說什么,我們猜一猜(我會自己穿衣服)(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勇敢地說出來)。
3、出示錄象二、三:小朋友們可講衛生了,你看,他們在干什么(自己吃飯、自己洗臉)?
(三)啟發幼兒用“我會自己……”的句子說說自己會做些什么。
1、錄象里的小朋友這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會自己做什么呀(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上幼兒園等,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2、幼兒充分講述,教師適當調節。
(四)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真能干,會自己做這么多的.事情,還有許多小朋友也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請小朋友找找自己的爸爸媽媽,跟他們說說,能干的你,現在會自己做什么事情(請幼兒與家長交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講述的鍛煉)。
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充分,思路清晰,能較好地幫助幼兒用語言完整表述。建議由大班哥哥姐姐來進行情境表演,然后教師用肢體和部分語言進行提示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幼兒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