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稍大的紙盒及一個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紙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小紙盒、每個小小組準備一個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說出它的形狀,然后把許多這樣的紙摞在一起,問學生還是長方形嗎?
接著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紙盒的面,使學生感覺它很平,再用兩只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電腦顯示若干立體實物)。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在這里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二、引導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
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具,回答上面的問題。
(2)抽象圖形。
說明: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通常這樣畫長方體。
(師邊講邊畫長方體的直觀圖,注意要規范。)
問:實物中長方體的每一個面是什么形?作圖時,根據作圖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個面都畫成了什么形?但實際是什么形?
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圖上哪3個面是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個面在哪里?
2、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結合直觀圖逐一向學生介紹棱和頂點,并及時在圖中作出標注。
(2)同桌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紙盒,互相指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電腦分別顯示面、棱、頂點這三個部分,加深印象。
3、長方體的特征。
出示: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長方體有什么特點,討論后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特點。
(1)面的特點
長方體有幾個面?誰能迅速的數出長方體的6個面?比較哪一種方法好?
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還有不同看法嗎?這兩個面的位置是怎樣的?(可結合拍手理解“相對”)
(還可以出示預先準備好的紙盒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一般來說,長方體的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形狀相同,大小一樣,可以用這四個字(出示:完全相同)來代替。(電腦演示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這個特點)
(2)棱的特點
長方體有多少條棱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快的數出這12條棱的方法?
如果有學生是分組來數的,可以結合長方體鐵絲框架數一數。想一想:每組有幾條棱?每組4條棱的位置是怎樣的?相對的棱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電腦顯示棱的特點)
(3)頂點的個數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是怎樣迅速數出來的?
(4)概括長方體的特征
____讓學生看著自己的長方體紙盒說說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征。
____小結: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一個長方體的面可以分為3對,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4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4、學習長、寬、高
(1)問: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嗎?
指出:長方體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師邊講邊標注)
(2)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量出它的長、寬、高。
5、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師: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征,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探究正方體的特征?你們準備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想用哪些辦法來研究?
(2)學生交流后,讓他們小小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1)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明確: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由于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長度不分長、寬、高了,就叫做棱長。
(2)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量出它的棱長。
7、小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第10—11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結合第3個圖形再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面的形狀有什么特別之處。
2、練習一第2題。讓學生說一說。
3、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各問題,并說說怎么看出來的。
明確:這個長方體前后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4、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判斷擺出的這幾個幾何體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5、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這兒有一個關于長方體特征的順口溜。大家可以輕聲讀讀。
出示: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五、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例2,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及練習十五3~5題。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情境進一步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扇形統計圖前后的變化獲取相關的數據和有用的信息。
2.體會數據對決策的作用,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扇形統計圖前后的變化獲取相關的數據和有用的信息。
教學難點:
會根據扇形統計圖前后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今天我們將在以前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研究扇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1)先后出示兩個統計圖。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統計圖。
教師:從這幅圖中我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中點出相關部分。
教師:這些都是什么時候的數據?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統計圖。
教師:從這幅圖中我們又能獲得哪些信息?這些又是什么時候的數據?
教師:耕地、森林、果園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沒有改造的荒山還有多少平方千米?請你們算一算。
將兩幅圖放在一塊觀察。
教師:看了這兩幅扇形統計圖,你想說些什么?看看誰的發現最多,最有價值。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部交流自己的發現(“退耕還林”前與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變化情況)。
(2)進一步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教師:剛才同學們在小組內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發現,現在哪位同學能代表你們小組進行發言?
請一兩位同學相互補充,找到統計圖中發生變化的項目。
小結:對比兩幅扇形統計圖,同學們強調最多的是有許多項目發生了變化。有沒有沒發生變化的量呢?(課件重點強調:土地總面積沒發生改變)也就是兩個圓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總面積。
教師引導:結合我們的發現思考:森林面積的增加與荒山面積的減少會給這個村莊帶來怎樣的變化?如果你是村委會的領導面對2006年底的統計圖你又會作哪些思考?
(3)根據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教師:觀察扇形統計圖,你還能提出并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答,教師巡視找出典型的問題并進行解析。
2.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扇形統計圖)你又有什么收獲?
三、課堂活動
教師:剛才我們分析的兩個扇形統計圖的圓都代表相同的含義——土地總面積,(課件點出“課堂活動”第2題——改變題目增加兩個參數——美國、俄羅斯的面積和人口)現在呢?
教師:仔細觀察這些統計圖,你有哪些發現?
教師引導:重點分析中國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國情。
教師:面對我國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會做哪些思考?
四、練習應用,促進發展
1.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出示題中的兩幅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對比。
(1)從兩幅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從1996年到2006年,工業用地、居住用地、綠化用地分別增加或減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抽幾個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評議。
(3)議一議:你對這種變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練習十五第4,5題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3
一、創設情境,再現知識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回顧了用字母表示數,體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這節課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看他是誰?(師板書X)看到老朋友,你想到了關于它的哪些知識?
學生可能回答以下幾個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等式、等式性質等知識)(師板書相關概念)
這節課讓我們和老朋友“x”一起回顧方程的有關知識,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字母x回憶起方程的有關知識點,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顧整理。把知識擬人化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梳理歸網,學習內化
1.回顧知識,自主梳理
①自己回顧每個概念的意義,同位交流。
②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又有什么不同?你能舉例說明或畫圖表示嗎?(小組合作,整理在練習本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我回顧,憶起方程中各個概念的意義和聯系,在舉例中進一步區分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易混概念。
2.交流展示,引導建構
①全班交流整理結果(展臺展示,師及時點撥糾正存在問題)
②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6x+8=118x-5x=15×0.230a+5b7x-6<3655x=(2.4+a)÷2.4=50.5×□+72÷18=81÷8=0.1252.5X-7=13
③你會解這些方程嗎?解方程的根據是什么?(等式性質)
選擇幾個解一解。(展臺展示交流)
如何判斷方程解的是否正確?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④復習簡易方程的解法、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兩點,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必須是等式。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數值,解方程是求這個數值的過程。
3.提煉方法,認知內化
(1)列方程解應用題可以幫助我們很容易的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怎樣列方程解答應用題?關鍵是什么?(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分別用方程與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解答方法的基本思路及特點,體會兩種思路的區別,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三、綜合應用,整體提高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適合用算術方法解,哪些適合列方程解,為什么
①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5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高多少厘米?
②在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中,六年級得一等獎的有56人,得二等獎的人數比一等獎的人數的2倍還多8人,得二等獎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獎的人數,求一等獎的人數用哪種方法合適?)
2.我是“精選細算“小英才
課本101頁5—8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智力沖浪
課本101頁9—11題(這是含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用一個未知數表示兩個未知量。)
【設計意圖】練習時,讓學生思考用方程還是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感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
四、總結提升,知情共融。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方程的有關知識,誰來說一說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 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2、 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
認識中位數、眾數,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 :
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1、設疑:草地上有五個人在玩,他們的平均年齡是10歲,請你想象一個是怎樣年齡的五個人在玩?
2、揭題
二、探索新知
1、與學生一起欣賞
淘氣所在班級學生的升高情況。
2、根據淘氣所在班級學生身高統計表完成下面的統計圖
結合上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1)哪個身高段的人數最多?哪個身高段的人數最少?
(2 )說說淘氣身高在班級的位置。
(3 )你可以對淘氣所在的班級定制運動服提出建議。
3、數學書61----62頁
某地2006年1月到12月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銷售情況統計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離子/臺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臺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你有什么啟示
(3)兩種電視全年中銷售的月份占
全年銷售數量的百分之幾?
(4)液晶電視全年銷售數目比等離子電
視銷售數目高了百分之幾?
(5)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出示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導學生通過求平均數驗證
改編例題后,出示
與學生一起欣賞
引導學生觀察
出示小練習
引導對中位數和眾數又有那些認識
小結: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一組數據的眾數不,也可以沒有,一組數的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可能是一個數
三、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的“練一練”。
完成后,讓學生討論用哪一個數表示這組同學跳繩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華星小學五年級男女人數統計情況
班 級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2)五年級女生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幾?
(4)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板書設計 :
身高的情況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不重復
制成統計圖 不遺漏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5
教學內容:課本第52頁~53頁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向學校圖書室借來50本圖書準備分給我們班的男、女同學,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分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學各分25本,實際上就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
2、復習鋪墊:我們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數不同,你說這樣平均分合理嗎?該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象這樣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比的應用)
二、新授:
1、教學例1(自己改編):六年級向學校圖書室借來圖書50本,按3:2分配給男、女學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對照課本例2的解題過程,讓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組討論,并提出問題來共同解答。
師引導:
(1)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本圖書,男女生按3:2進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數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本圖書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總數的5分之3,女生占總數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嗎?怎樣求?
引導學生進行自己解題。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例2的解題過程,再次質疑
3、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并且把書上的例3做完整。
(5)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錦糖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3題。
2.練習十三的第1、3題。
四、作業。練習十三第2、4題。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繩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
1、謎語導入引出圓柱。上下一樣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書:圓柱)
2、(課件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師:上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
3、拿出你準備的圓柱形物品,舉起來,大家互相檢查,看看你們準備的都是圓柱嗎?(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及時發現不符的,如果有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預設:鐵皮水桶、煙囪……
二、體驗探究
1、認識圓柱
拿起你的圓柱,仔細觀察,你發現了:圓柱有多少個面?再用手摸一摸,這些面有什么特點?也可以在桌上輕輕地滾一滾。
(1) 學生觀察,并用手摸表面、滾一滾。
(2) 集體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圓柱。你觀察到圓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說)
預設;
2、我發現了圓柱有三個面。(師: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個面)
3、我發現了圓柱的的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師:同意嗎?那你們怎么知道這兩個圓完全相同呢?有沒有辦法驗證一下?(指名說)教師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并板書:2個底面 相等)
4、我發現了圓柱還有一個面,(師:這個面有什么特點?和上下兩個底面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并板書:曲面)
5、剛才大家觀察的非常認真,那我們回憶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高),那圓柱有高嗎?(有)誰來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圓柱的高?(指名說)
那你們認為一個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條)而且它們的長度怎么能樣?(相等)
(3) 剛才通過大家認真的觀察,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特征,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圓柱有兩個(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還有一個(曲面) ,叫做它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
6、圓柱的側面積。
(1)(出示)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圓柱)形狀的茶葉桶,教師指圓柱的各部分學生說名稱?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后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指名說)
預設:長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對不對呢?下面就請大家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什么形狀?(一起說)
師:對,我們把這個圓柱形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4)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仔細的想一想
我們得到的這張長方形紙與茶葉桶的側面有什么關系?
①同桌互相討論一下。
②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即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
(5)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這就是我們一起推導出來的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來,一起讀兩遍,記住它。
如果說我要求圓柱的側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三、實踐應用
1、這個茶葉桶,如果讓你求它的側面積,我們需要哪些數據?指名測量,并計算。
2、29頁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圓柱有一些認識了嗎?你都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
在我們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將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呢?那根據這個圖形,你也能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嗎?大家課下動手去試一試。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7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感受合唱歌曲和諧、優美的音樂情緒。
2、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用悠長的氣息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的標題是“星空暢想”。星空能引起人無數的遐想,自古到今,
關于星空有著很多美麗的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
銀河并不是“河”,但說它是一條巨大的“天河”也未嘗不可。銀河最少有2000億顆恒星組成,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顆行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童聲合唱歌曲《我愛銀河》。
二、學唱歌曲《我愛銀河》。
1、聽歌曲《我愛銀河》錄音范唱。
2、歌曲優美動聽,銀河是童聲合唱團的名字,銀河合唱團員親密合作、共同閃爍,美麗而純潔。我們在合唱時也應做到人人努力,使聲音和諧,讓合唱的聲音美妙動人。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隨錄音學唱歌詞。
注意:A、弱起樂句的起始,第二樂句要準確起唱。
B、第一、三樂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較易混淆。
5、隨教師學唱第二樂段歌詞,引導學生注意合唱部分的第二樂句。
注意:第二結尾最后兩個音“銀河”,用稍弱的力度
6、將兩個樂段連起來演唱,并由學生自主設計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7、跟伴奏帶練習歌詞。
三、教師小結
六年級數學創新設計教案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93頁“練習與實踐”第7~9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及其作用,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簡單的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理解“一種藥品降價10%”的含義。指名板演,集體交流,說說解題思路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兩種襯衫的原價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現價不同。108元原是這兩中襯衫現價的和。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組織學生分組開展活動,適時互換角色,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開展競賽,以提高練習效果。
二、通過今天的復習,你對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交流
三、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