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2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雛、巢,理解運用相關詞語。
2、積累姹紫嫣紅、風平浪靜這類結構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閱讀芳草地中的兩句話。
4、通過因果句式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句子間的關系,并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5、了解書信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形式。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以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簡要說明信的重要性
師:剛才同學們背誦了好幾首唐代詩人的詩。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詩,記得他的《春望》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出示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由讀,抽生讀,理解句子意思)
師:這首詩寫出了在戰亂中,詩人對遠方的家人的思念與牽掛,此時一封報平安的家信可以帶給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課件出示]信是心與心的交流,信是情與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貼心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信》。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寫信要用到些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
1、師:有一位小朋友剛學會寫信,心情特別激動大家看:
[課件出示]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給自己,
我也要
寫一封封信,
讓自己的心,
和別人的心,
貼得緊緊、緊緊
2、師:自由讀這兩段話,思考他寫信所需的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嗎?
3、寫信為什么要用心?它又為什么能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學習課文。
(三)精讀課文
[課件出示]
1、聽課文錄音,并思考我寫了幾封信?分別是寫給誰的?
2、生仿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并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封信來讀一讀。
3、檢查自讀情況。
4、學習第二節
a、齊讀第二節,自學生字雛和巢(從音形義三方面來學習)。
雛:誰會讀這個字?(注意翹舌音)開小火車讀
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雛這個字?
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字中也含有這個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雛什么意思嗎?[課件出示]
師:瞧,它們是那么稚嫩,羽毛還沒有長豐滿,嘴角還是嫩黃的,走路也搖搖晃晃的。
(幼小)雛鳥、雛
巢:學生交流。(翹舌音、上下結構)
哪里見到過這個生字?
[課件出示]
師:這些不同形狀的鳥巢,就是給小鳥遮風擋雨的窩,更是小鳥溫馨的家。
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三句。
b、理解內容。讀后回答:
(1)我替誰給誰寫信?信上說了些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雛鳥給鳥媽媽寫信,是因為,讓她快回巢。
(3)師: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小鳥在巢中焦急地等著媽媽回家。假設你是雛鳥會對媽媽說什么?
(4)交流后個人競賽讀。(注意讀出急切的語氣)
C、是啊,它們是親親愛愛的一家人,彼此關心,互相依戀,小鳥的心和媽媽的心貼得緊緊的。師生一起感情朗讀。
5、學習第三小節
(1)女生讀第三小節。
(2)出示畫面,學習姹紫嫣紅的意思。(老師指出詞語后的1和注釋條的1相對應)
(3)花朵為什么要蜜蜂快來采蜜?
交流小結:它們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團結一心釀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們人類。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貼得緊緊的。
抽生感情朗讀第三小節。
6、習第四小節。
(1)男生讀第四小節。
(2)大海為什么要請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練習。
(4)出示畫面,理解風平浪靜的意思。
(5)出示詞語練習。
交流小結:它們是平安和諧的一家親。此時,慈祥的大海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小船在自己的懷抱里自由馳騁。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貼得緊緊的。
小組競賽讀第四小節。
7、習第五小節
(1)分三小組讀這三節課文
(2)齊讀第五小節,讀后體會2、3、4小節和第5小節的句式有什么變化?
(3)出示嘗試園,師:聰明的你能否把這兩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節一樣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師讀第六小節。我們給別人寫信,真誠地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給與別人幫助。從而使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貼得緊緊的。
2、師生合作朗讀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最真誠的心,老師和你們一齊
3、過渡: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誠的心寫了許多許多的信,此時的你是否也有許多心里話要和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需要幫助的小伙伴、處于戰爭中的苦難的人們說呢?請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在紙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選兩句或三句,內容簡短。)
4、創意讀課文:加學生創作詩朗讀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對重點字詞進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聯系實際,領悟道理。
4.總結學習古文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學難點:
對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教 學 具:課件、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想一想,平時我們都是怎么學習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學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學習吧。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9課,齊讀課題:27、古人論學習
通過這個題目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內容的嗎?(生對題目進行解答:古人討論有關學習的問題)
過渡:古人是怎樣討論學習的呢,我們趕快來了解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你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
反饋讀,并提示知的不同讀音,多音字:好的讀音,樂的讀音。
2、帶著同學們的提示,請你再仔細讀一讀課文。(自讀)
3、指名朗讀課文
師:前面我們學習古詩時認識了詩人,你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嗎?(學生試著解答,不知道老師補充資料)
《論語》對
過渡:那到底他們是怎樣討論學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句話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學提示:我們以前在學習的時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樣做呢?(生:看注釋、查字典、連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學過的方法看看課文講的是什么意思,學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學生自學)
匯報:(讀文、解釋重點字、串聯句子的意思,其他學生補充)
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
知:知道 為:就是 知:聰明
師:這句話中有這么多的“知”字,它們的意思一樣嗎?(學生解釋:前面的一樣,最后一個不一樣,從注釋中發現的。師適時鼓勵,并鞏固重點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釋義:(對于做學問來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趣的人。
好:喜愛 樂:以……為樂趣。
師:這句話是對誰而言的,學習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要添加一些詞,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讀懂。請你們用添加符號添上:對學習的人來說或對做學問的人來說。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
釋義:凡是(對事情)不懷疑(的人)一定不會有感悟,只有懷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懷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懷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懷疑 悟:了解、領會。
師過渡:剛才通過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對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請你們再讀一讀,帶著你們的感受。
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讀一讀。匯報配樂讀。
匯報交流:
聯系你的學習情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逐句談)
1、學習知識要誠實、踏實。(學習態度)
2、學習的深度緣于你自己。
3、學習中要不斷發問,解問。
教師適時鼓勵和肯定,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
四、總結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這篇課文我們就學完了,想想我們學習這篇古文有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讀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師板書提升。
師:今后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古文,你們有信心嗎?咱們現在來試試怎么樣?
課件出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試著解釋理解)
五、收獲體會
學生談體會。
六、作業: 背誦古文。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2、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的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3、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了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漸多,河水上漲,便稱這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字詞檢測
3、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成書后思考題,把握文章結構
一方面寫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二方面寫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三方面是對全文的總結,贊揚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叫人沉醉。
第二課時
【教學預設】
一、詞串欣賞
從讀好詞語入手,用聲音和表情來表達出詞語的意思,并能發現每組詞語的特點。
課件出示:第一組:絢麗的朝霞、明潔的絲綢、裊裊炊煙、
第二組:草如茵、柳如眉、如霧如煙
第三組:應和、低語、談心、催促
二、精讀感悟
用心地去讀這幾個詞語,就能讀出它的畫面,讀出它的色彩,讀出它的感情……同樣的,用心地去讀文章的每一句話,也能讀出很多的感受。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學生自讀,談感受
2、老師范例:批注式閱讀
課件出示:教師在詩歌第二小節上做的一些筆記,如在關鍵詞語下面點著重號,在詩歌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
(二)學習第三、四小節
1、自由閱讀,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做批注。
2、交流研讀句子,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融入閱讀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引導學生從“輕柔的弦、纖細的低語、談心、催促……”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第五、六小節
1、請快速默讀第五、六小節,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這面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3、仿詩練說,拓展畫面
4、指導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讀出最真的情;靜靜地想,想出最美的畫面]
三、整體誦讀
全文配樂朗讀,師生共同合作美讀
四、拓展仿寫
試著仿照課文的任意一小節來寫一寫,表達自己的感情。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5
教學要求
1.能說出和猜出不同謎語,并說出是怎么猜出來的。
2.在說謎語的過程中,注意聽清楚和說明白。
課前準備
1.請同學收集謎語。
2.給掛圖上小朋友說的謎語配錄音。
3.一幅小白兔貼畫。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導入新課
1.指導學生看圖。
2.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圍在一起在做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講故事、說謎語……)
3.他們究竟做什么呢讓我們聽一聽。(放錄音或老師讀出謎語。學生一聽便知,小朋友們在猜謎語。)
二、指導猜謎,領悟方法
1.聽謎語。
讓我們再認真聽一聽,這個謎語說的是什么。
(再放一遍謎語錄音。)
2.猜謎底。
提問:請大家和圖上的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謎底是什么打一種小動物。
(若學生猜出幾種答案,可以請同學討論:誰說得對,為什么)
3.對照謎語比一比。
邊說謎語,邊對照小兔子圖比一比,重點是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白皮毛、三瓣嘴的外形特征。
4.師生共同總結說謎語和猜謎語的要領。
(1)說清楚。說謎語的同學要口齒清楚,如果別人聽不明白,要再說一遍。有時候,可以在謎語后面說明,這個謎語打的是一個字還是一種動物或植物。
(2)聽明白。聽謎語的同學要認真聽,沒聽清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動腦筋。邊聽邊動腦筋想,把謎語中提到的特點和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想想:什么是這樣的
三、小組活動,我說你猜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都把自己準備好的謎語說給大家聽,請大家猜。比一比誰說得清楚,誰聽得明白,誰猜得準確。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個別輔導。
四、小組競賽,評選優勝。
第一小組說謎語,請第二小組猜;第二小組說謎語,第三小組猜……如此循環。第一輪,每一組一名同學說一個謎語,若對方猜不出來,可請其他組搶答。猜出謎底后,要能說出理由,最后評出:
“最會說”小組和個人——猜對的謎底多,而且能說出理由。
“好謎語”——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謎語。
五、介紹經驗,教說謎語
請“最會說”或“最會猜”的小組代表或個人介紹經驗。
請帶來“好謎語”的同學教大家說謎語。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猜一猜。
語文三年級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默寫課文,能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4.理解三句話的意思,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明白了什么。
教學重點:
理解三句話的意思,會背誦默寫。
教學難點:
能聯系生活實際,明白《古人論學習》中幾句話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三句話的意思,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學習過幾篇古文了,你們還記得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古文《古人論學習》,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
2.看看下列詞語,讀準字音。
是知也 好知也
3.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停頓。
師示范朗讀
4.指名朗讀。
三、理解句子含義。
1.理解第一句。
(1)知:看注釋,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同“智” 智慧
(2)把整句連起來說說意思
自己練習說 同桌說說 指名說
(3)練習背誦
2.對于第二句話,同桌說說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要求會背
重點理解:好之者和樂之者
3.學習第三句
重點理解:疑(懷疑) 惟
連起來你明白什么了。
4.讀了這三句話,你明白了什么?
5.練習背誦
四、補充孔子的部分名句。
練習讀 試著背一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談談學文后的感受、練習默寫、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指名背誦,并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二、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談談你學了古人對學習的評論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小組內交流 班內交流
三、檢查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惟 凡
記憶字形
2.說說寫這兩個字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指名說一說
練習書寫
五、練習默寫。
默寫后學生之間互相評一評
六、指名說一說你收集或背下來的與學習有關的名家名句。
指名讀或背
七、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