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1
活動目標
讓孩子在課堂上學會認識自己的名字和其他小朋友的名字。
活動準備
孩子彩照每人一張貼上名字
照片墻上貼好孩子們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再點名之前,先做做游戲。
2、教師對小朋友們點名
——如某某小朋友。
——某某小朋友:到。然后走到自己的照片前,看好是不是自己的名字,再把照片反過來,讓小朋友們欣賞自己的照片。讓小朋友記住這是自己的名字,夸夸小朋友們。
3、教師挨個小朋友都點名一遍。
4、小結
小朋友們看看照片墻貼上你們的照片,是不是變得更漂亮了。現在小朋友們都會認自己的名字了,我們還有這么多的好朋友,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記住,其他小朋友們的名字啊!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活動,看起來像語文課,跟語文課比起來有感覺少了點什么,但這節課跟語文還是脫不了干系的,本課在活動中認識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同時也完成了點名工作,在無意中認識了很多字,小朋友們在高高興興中上完了本節課。看到小朋友的表現,當老師的我看著也高興,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傳授給小朋友們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2
活動目標:
知道熊寶寶為什么會哭,讓幼兒愿意幫助它,會說短句:"熊寶寶不要哭,我為你做__X。"
活動流程:
故事講述-->情感體驗-->幫助熊寶寶
活動準備:
熊寶寶的臉上貼滿淚水;熊的新衣服;長毛絨熊。
活動指導:
一、故事講述
1.這是誰?它怎么啦?你怎么知道他哭了?(看見它流眼淚了。)
2.故事講述:春天來了,小鳥、小蜜蜂它們都穿著新衣服出去玩,熊寶寶說:"我沒新衣服、新褲子,我不出去玩啦!嗚嗚嗚……"
二、情感體驗
1.熊寶寶為什么哭?
2.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它不哭嗎?(擦眼淚、抱抱它)
三、幫助熊寶寶--給熊寶寶做新衣、褲
1.裝飾衣褲(蠟筆、印染、棉簽畫等)。
2.送一句安慰熊寶寶的話(學說句子:"熊寶寶不要哭,我為你做……")。
3.幫熊寶寶穿上新衣服。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雙手、雙膝著地倒退爬。
2.敢于嘗試各種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遙控汽車一輛。
活動過程:
1.出示遙控汽車,引起寶寶幼兒的興趣。
2.示范遙控汽車,讓汽車倒開,同時反復說“倒車請注意”。
3.請一位動作發展比較好的幼兒表演倒退爬,其他幼兒一起說“倒車請注意”。
4.鼓勵每位幼兒嘗試倒爬,邊爬邊說“倒車請注意”。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4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故事啟迪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核心要素:手指甲勤修剪既衛生又美觀
剪完后把手洗臟指甲要清理
活動準備:指甲刀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自我的小手小腳,上頭長著的圓圓的東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都藏著什么東西?爸爸媽媽經常用指甲刀幫我們做什么?為什么要剪指甲》
(二)關鍵步驟:
1.教師:小朋友,你自我會剪指甲嗎?明白怎樣剪指甲嗎?來說一說。
2.教師:看一看教師是怎樣剪指甲的?之后再描述。
3.兒歌:指甲刀,張開嘴,咬住指甲不松開。小小手,來幫忙,用力按下指甲斷。臟東西,露出來,清潔衛生不忘掉。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自我會剪指甲了嗎?以后我們自我能夠剪指甲了,我們都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
家園互動:
1.家長能夠在平時引導幼兒關注自我的指甲,養成勤剪指甲的良好習慣。
2.幫忙幼兒練習剪指甲的技能。
注意事項:
教師和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女士不要留長指甲,也不要染指甲,為幼兒樹立榜樣。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該如何改善?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5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玩有著不解之緣,他們為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在幼兒入園時不難發現他們總免不了帶些吃吃玩玩的東西,既然幼兒對吃玩感興趣,我們何不借題發揮,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這樣既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走進幼兒生活”的主題,又能讓幼兒從中獲取一些感性經驗,還發展功兒的各方面能力。
我設計的這節活動源自我班的辰然小朋友帶的一個大香蕉,香蕉獨特的外形特征啟發了我,何不運用香蕉的“臥”、“躺”、“立”等不同狀態啟發幼兒進行想象,并采用“香蕉會變戲法”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想象,讓幼兒從小養成愛思考、肯動腦筋的好習慣。這節活動一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另一方面培養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發展了思維的想象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2、引導了用肢體語言進行動作表現。
3、培養了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大香蕉若干。
2、方紙盒1個;毛巾若干;錄音機。
3、場地:鋪設地毯,師幼圍坐一起。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因為小小班幼兒年齡小,集中注意時間不超過10分鐘,所以教師應開門見山地直導入課題。而下面則是以“吃”為興趣引線,讓幼兒不知不覺進入活動。
教師出示作神秘狀,讓幼兒猜:里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樣子是長長的,皮是黃黃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么?
幼兒一聽到是好吃的,便認真起來,有幾個幼兒猜到說:“是香蕉”。(讓幼兒回憶了感性經驗)
二、拿出香蕉,啟發想象,鼓勵用動作展現。
教師說:“香蕉會變戲法,你們信不信?”(用疑問、用游戲的口吻再次打開幼兒興趣的閘門。)
1、師面帶微笑,輕輕地把香蕉呈現。(彎腰狀)
啟發:香蕉開始變戲法了,這樣看,像什么?
幼兒:像小橋、像月亮。(師豎起大拇指夸贊)
2、師面帶神奇色,輕輕把香蕉呈現。(躺狀)
啟發:香蕉又變戲法了,這樣看,又像什么?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
2.發展幼兒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組織:
1.看看小鏡子里的自己.
師:桌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用呢?現在請你們看看小鏡子,你看到了誰?你笑一笑,鏡子里的娃娃怎么樣?你裝出哭的樣子,鏡子里又怎樣?笑和哭誰漂亮?
2.看看小鏡子里還可以看到什么東西.
師:剛才小朋友都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你們在笑的時候真好看,我最喜歡看到你們的笑臉.小鏡子里能看到自己,還可以看到什么呢?現在請你們在鏡子里再看看,看到別的東西告訴大家好嗎?
3.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
師:小朋友真行,你們在鏡子里又看到窗戶.玩具架.鋼琴......看到的真多.老師用小鏡子可以變戲法,你們要看嗎?(運用鏡子的反光將太陽光照進教室)你們看那里是什么?是誰幫忙把陽光照在墻上成一個圓圓的,可以到處跑的"球"?你們想試試看嗎?(帶領指導幼兒做陽光反射活動)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7
設計意圖:
因為米是孩子經常要接觸到,而且不少家長在家也經常玩,而沙和水相對應米來說比較麻煩,尤其是沙一不安全,二玩起來也不太衛生,不可能長期當作區域來玩,而水受季節的影響,也不可能當作長期的區域來玩,更不可能拓展開來,而米就不同,不但讓幼兒在玩中感知不同形狀、不同大小及漏斗式的容器的感受,發展小肌肉動作,而且可以拓展開來,嘗試不同的“米寶寶”玩法的不同,如糖果、在同樣的容器玩的感受就不一樣,米和糖果掉下來的聲音不一樣,等等,而且米玩過后洗干凈還可以吃,感受一粒一粒,白花花,直接明白米煮熟了就是我們吃的飯,知道我們不能撒飯、剩飯,從而讓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道理。我們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特點,設計三個層次發展幼兒的能力。
第一層次:
感知裝米材料區:(提供真實的物品)
(1)生活中的工具:各種裝米器具若干:如小盤、碗、小調羹、奶粉罐、紙杯等。
(2)真實的食物:米
第二層次:
感知不同材料區:
成品材料:
第三層次:
自制模擬生活材料區:
成品材料:米、糖果、泡沫、白云豆、盆子、轱轆桶、勺子、漏斗等。
目標:
1、智慧成長:
(1)能夠正確地感知裝米時容器的性能:知道“上”、“下”、“里”、“外”
(2)能夠用比較恰當地語言表達自己對裝米不同容器的理解:知道底空的不能裝米或知道大的.東西裝米多,口子大的容器裝米容易,口子小的容器裝米困難。
(3)能進行簡單的觀察比較,逐漸開始理解“大小”和高矮,多少。
2、肌體成長:
(1)動作比較協調隨意地行走并搬運各種玩具玩米,不會將它們到處灑落在地上。
(2)愿意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撈、舀、倒、攪拌等動作。
(3)愿意認識及正確的使用簡單的工具:勺子、盤子、碗、瓶子、罐子漏斗等。
(4)知道餐前餐后要洗干凈手,不亂扔果殼,吃完食物要漱口,用小毛巾擦干凈小臉。
3、社會性成長:
(1)樂意與喜歡的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2)知道好玩的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學說“借我玩一下好嗎?”“謝謝”“我們一起玩吧”。
4、情感成長:
(1)在區域活動時不大聲喧嘩,不影響同伴;
(2)在活動中遇到困難,不哭不叫,動動腦筋找老師或同伴幫忙。
5、創造性成長:
用各種獨特的方法,大膽地玩米。
幼兒園主題教育系列教案篇8
游戲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2.初步做到遵守簡單的游戲規則。
游戲準備
皮球(幼兒人手一個)、一個小滑梯、一個紙箱。
游戲玩法
游戲一:追皮球
教師將紙箱中的皮球全部拋在塑膠場地上,讓幼兒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后,跑回原處把皮球投入紙箱。教師可把幼兒追回的皮球繼續扔出去,幼兒反復將皮球追回并投入紙箱。
規則:每位幼兒每次只能追一個皮球,并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內。
游戲二:滾皮球
幼兒將皮球從小滑梯上滾到紙箱內,進球的幼兒就可以從滑梯上滑下來,拿到皮球繼續玩,沒進球的幼兒不能滑滑梯。
規則:在滑梯上只能滾皮球,不能扔皮球。
游戲三:找朋友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坐下,一起念兒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來”。教師將皮球滾到一個幼兒手中,幼兒再將皮球滾回來。游戲反復進行,隨著幼兒熟練程度的提高,圓圈逐漸變大。
規則:幼兒要嘗試滾皮球,不能扔皮球或抱皮球。
游戲四:小豬回家
幼兒雙手推動“小豬”(皮球)在地面滾到指定的“家”(紙箱)。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游戲情節可不斷發展,如:幫助“小豬”鉆過“山洞”(障礙物),走過“小橋”(障礙物),繞過“危險”(障礙物)回到“家”。
規則:幼兒用雙手滾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戲五:喂小動物吃飯
在大紙盒上貼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里,鍛煉投擲和目測能力。
規則:幼兒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
游戲六:我是小小傳球手
幼兒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規則:幼兒要先站好,然后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
幼兒園托班游戲設計:開開心心玩皮球
1.體驗與大家一起玩皮球的樂趣
2.初步做到遵守簡單的游戲規則。
準備:幼兒人手一個皮球、小滑梯、紙箱一個
玩法:
1.追皮球
在塑膠場地上,教師將紙箱的皮球全部拋出去,幼兒追逐皮球,追到球后,跑回原處,把球投入紙箱。教師可把幼兒追回的球繼續朝外扔,幼兒反復玩游戲。
規則:每位幼兒每次只能追一個球,并把球投入箱內。
2.滾皮球
幼兒在小滑梯上先將球滾下來,控制球滾到紙箱內,進球的幼兒就可以從滑梯上滑下來,拿到球繼續玩。
規則:在滑梯上只能滾皮球,不能扔皮球。
3.找朋友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坐好后,一起念兒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來”。教師將皮球滾到一個幼兒手中,幼兒再將皮球滾回來。游戲反復進行。隨著幼兒熟練程度,圓圈逐漸變大。
規則:幼兒要嘗試滾皮球,不能扔或抱回來。
4.小豬回家
幼兒雙手推動“小豬”在地面滾動到指定的“家”。隨著幼兒熟練程度的提高,游戲情節可不斷發展,幫助“小豬”鉆過“山洞”,走過“小橋”,繞過“危險”回到家。
規則:幼兒用雙手滾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5.喂小動物吃飯
在大紙盒上貼好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里,以提高孩子投準目標的精確程度和鍛煉目測力。
規則:幼兒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
6.小小傳球手
幼兒可以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上開始傳球。傳球游戲更能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都能促進孩子們互相配合、協同活動的能力。
規則:幼兒要站好,要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