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中班的教案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PPT、3只粽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小結: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過粽子嗎?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黃)
小結:原來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要吃粽子呢?
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要吃粽
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大家要記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會講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在密密的樹林里——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
——那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繼續欣賞故事(老奶奶采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
——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
——誰來了?小松鼠來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7、狐貍圖片
——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貍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8、繼續欣賞故事(接著——只好搖搖頭。)
小結: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
9、繼續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貍——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小結: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劉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劉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劉老師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聽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誰聽見了奶奶用了哪兩樣東西包粽子?(箬葉、米)
——誰能把故事里說的什么樣的米、什么樣的箬葉講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悄悄話是什么意思?(輕輕講,用心聽)
(——為什么會傳錯?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游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里繼續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我們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離開我們的好伙伴,上小學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話要跟好朋友說嗎?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誰?
四、延伸
——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么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范綠豆糕的制作方法。)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要求。
★指導語:做綠豆糕時要注意什么?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制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活動過程:
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指教案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4
設計意圖: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即將開展“粽子飄香”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地包粽子(折紙),并進行線描裝飾。
3、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粽子飄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賞課件,長條狀的紙條與幼兒人數相等,彩帶、油性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明天我們因為什么節日放假呢?(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長條形的等等,并且有多種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紅棗粽等等。
二、故事欣賞。
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1、幼兒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
①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啊?(飲雄黃酒、賽龍舟、佩香囊、戴五彩線等等)
三、教師示范講解:
師:為了表示我們對屈原敬佩與緬懷之情,讓我們也一起來學包粽子好不好?
——教師示范講解:
1、先將紙條一端折成一個三角形;
2、順著三角形的一邊正反來回折,將整張紙條折成連續的多個三角形;
3、打開三角形;
4、在紙條的起端,順著折縫攏成一個立體的形狀,似錐形;
5、順著紙條上的縫往上卷繞,將紙條末端插入縫中;
6、用油性筆進行線描裝飾;
7、用彩帶捆綁裝飾。
四、幼兒制作粽子,教師巡回指導。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5
活動日期:端午節,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目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活動內容:
一、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學們在家通過看書,上網查閱等途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具體內容如下:
(1)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端午節)
(2)那么,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二、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葉里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粽葉包好后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
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么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_同學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詩歌內容附后)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于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同學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五、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并且評出包粽子大王;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六、班主任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很有意義。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心靈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搜集能力。同時也非常感謝家長對我們活動的熱情參與。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體驗故事角色,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習看圖創編簡單的故事。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粽子,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故事;包有故事紙的粽子(人手一個,上面寫有幼兒的名字);空白故事書;背景版一塊;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師:(出示一個粽子)瞧,這是什么?(粽子)前幾天我們為什么放假呀?(端午節)你們都吃粽子了嗎?粽子好吃嗎?你都吃了什么粽子?
師小結:原來,粽子里可以包許多好吃的東西,包的東西不一樣,吃出來的味道也不一樣。
二、傾聽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關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們想聽嗎?
幼兒完整欣賞PPT配音故事。
提問,體驗角色
(1)故事里有誰?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個什么大本領?(會講許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講故事了,她想了個什么辦法?
(4)誰先來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卻說不出來,它怎么叫的?小松鼠著急嗎?
(幼兒角色體驗,引發編故事的愿望)
(5)后來,又來了誰?
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卻說不出來,它怎么叫的?小狐貍著急嗎?
(角色體驗)
2、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動物們吃了奶奶的粽子,卻不能講故事,你們能幫小動物想個好辦法嗎?
(幼兒自由想象述說)
師:我們來聽聽,小動物們想的辦法是不是跟你們想的一樣呢?
(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三、創編故事
師:你們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樣,吃了粽子會講許多的故事?
1、幼兒分組或個別看圖創編故事。
2、幼兒分享故事。
端午節中班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了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并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