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簡短詩歌教案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的語言美及新年的歡樂氣氛。
2、增進對時間概念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與幼兒談談以往過新年的感受,激發過新年的'興趣與愿望。
2、學習拜年時人們之間應該說的話。
3、供幼兒作畫時的圖畫紙,筆。
4、背景圖一幅,太陽,雨水,微風,炮仗,溪流,許多小昆蟲的貼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說說圖中所展現的氣氛。
二、教師有表情地朗讀作品,引導幼兒安靜傾聽。
提問:
1、不管是天上的太陽,空中的微風,還是地上的花朵,它們都在想什么?
2、大家是怎么表現的?
三、教師再次朗讀作品,引導幼兒理解作品的內容。讓幼兒了解新年到來后,各種事物發生的可喜的變化,讓幼兒充分討論,感知故事的喜慶氣氛。
提問:
1、太陽,白云是怎么迎新年的?
2、雨水,炮仗花是怎么迎新年的?
3、微風,溪流呢?
4、許多小昆蟲是怎么做的?
四、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朗讀作品,重點學習不同人物的語言。
1、教師用聲音賦予故事中不同角色以不同的個性,烘托故事氛圍。
2、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朗讀作品時,要注意發好鼻音和翹舌音,讀好人物的語言。
五、在掛歷上標示新年的日期,和幼兒一起數一數,再過多久是新年?
六、與幼兒一起討論準備怎樣迎新年?讓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貼在語言區。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感知春雨——這一自然現象,理解雨水與萬物間的關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
在觀看動畫短片的基礎上,逐步理解并掌握詩歌內容,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看看、講講、做做中學習詩歌,認讀“小雨點”、“張嘴巴”、“搖尾巴”、“向上拔”、等字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錄有風聲、雨聲、小鳥叫聲、青蛙叫聲等……)。
多媒體課件。
字卡(“小雨點”、“張嘴巴”、“搖尾巴”、“向上拔”)。
活動過程:
導入,并感知春雨。
(1)、教師以愉快的口吻說:小朋友,春天到了,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聲、雨聲、小鳥叫聲、青蛙叫聲等……)。
(2)、對了,春天吹來了小雨點,小雨點從天上落下來,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3)誰會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沙沙沙)認讀字卡“小雨點,沙沙沙”
2、通過師生雙邊活動,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在沙啦啦的小雨中,花兒慢慢地開放,張開嘴巴快樂地喝著雨水;魚兒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搖著尾巴嬉戲;遠處青青的禾苗茁壯成長……)。
觀看動畫短片的同時,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小雨點,沙沙沙,唱著歌,落在哪里?花兒變得怎么樣了?花兒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幼兒用完整話說出: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張嘴巴)
認讀字卡“張嘴巴”,并要求幼兒做動作。
小結:花兒喝到了雨水,高興極了,張大了嘴巴(引導幼兒學做花兒,邊讀短句邊做動作:花兒樂得張嘴巴)
(2)小雨點還落在了哪里?魚兒變得怎么樣了?從哪里可以看出魚兒很開心?
認讀字卡“搖尾巴”,誰來學學小魚搖尾巴的樣子?(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說短句:魚兒樂得搖尾巴)
小結并帶領幼兒朗讀: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
(3)這是什么?(禾苗)它在干什么?(生長)禾苗為什么張得這么快?好像被拔起來似的?
認讀字卡“向上拔”并用道具示范。
(引導幼兒理解并掌握最后小段: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兒了得向上拔)
3、學習詩歌
教師:小雨點,沙沙沙地唱著歌,一會兒落在花園里,一會兒落在池塘里,一會兒落在田野里,像個頑皮的小朋友,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小雨點》這首詩歌。
(1)帶領幼兒邊看動畫邊朗誦詩歌。
(2)出示字卡,讓幼兒在朗誦時鞏固這些詞。
詩歌表演
請幼兒在朗朗的詩歌聲中,貼上字卡分別飾演“小雨點”“魚兒”“花兒”“苗兒”,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詩歌的美。
結束活動
創編新的詩歌:小雨點,沙沙沙,它歡快地唱著歌,又會落在哪兒呢?(樹林,草地,小朋友身上……)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3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詩歌中“祖國”的含義,知道祖國很大、很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詩歌意境美,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嘗試仿編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產生對祖國的自豪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朗誦詩歌,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難點:通過感受詩歌的意境類,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有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鴨子、小牛、小鳥、小猴子及它們生活環境的圖片的教學課件。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吧(出示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動物的圖片)
提問: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
師: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家,它們在自己的家里快快樂樂地生活著。
2.出示河流、山坡、泥窩、花朵的圖片,請幼兒說說是什么地方,分別是誰的家
提問:說說是什么地方?都是誰的家?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完整感知詩歌內容,嘗試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欣賞、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白鵝是怎么說的?小山羊是怎么說的?小燕子是怎么說的?小蜜蜂是怎么說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誰能用詩歌里的話來說一說?
2.師幼接龍朗誦詩歌,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3.請男孩女孩分工合作朗誦詩歌。
4.播放音樂,師幼用輕柔、優美的聲音共同完整的朗誦詩歌。
三、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嘗試仿編詩歌。
1.嘗試仿編詩歌
問:為什么小白鵝說,祖國有清清的河流?
河流還會是誰的家?你能把它放進詩歌里說一說嗎?
2.嘗試創編詩歌
出示小鳥、小猴等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它們生活在哪里?它們會告訴我們祖國有什么?
結合圖片,共同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仿編、創編的詩歌
四、出示祖國廣大河山視頻,讓幼兒感受祖國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詩歌里用了一個好聽的詞語,祖國!小朋友,我們的祖國都有什么?
小結:祖國是我們共有的一個家,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老師在活動區給大家準備了更多的圖片,我們繼續去編一首新的詩歌吧!
反思:
中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選擇上,選擇了語言豐富、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祖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景物,來引導幼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與產生愛國的`自豪感。
在活動開始前,出示了詩歌中的小動物的圖片與生活的地方的圖片,通過感受、提問,讓幼兒先初步理解了事物,為之后詩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朗誦詩歌時,通過一遍一遍的重復提問動物與地方之間的關系,讓幼兒更好地、進一步理解詩歌與感受詩歌的美。在仿編與創編詩歌時,教師為幼兒提供多種動物圖片作為提示,幫助幼兒有目的地進行仿編,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幼兒因祖國的強大而驕傲自豪。
在活動中,我作為老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容易給幼兒造成混淆。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也是顯得單調,會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的!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詩歌《春雨》從幼兒身邊熟悉的小植物人手,通過簡短的詩句幫助幼兒了解植物和春雨的依存關系,語言簡練,貼近幼兒生活。詩歌用擬人化、動態化的語言將自然界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易于幼兒理解、感受,適合幼兒進行創造性表現。詩歌重復的語句適合幼兒進行模仿,動植物對春雨的需求也給幼兒創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朗誦和創編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理解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芽、生長。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豐富詞匯:滴答、發芽。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3.感受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萌發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活動準備:
教師自備雨聲的錄音幼兒學習材料”—《春天你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l1
活動建議:
1.播放下雨的聲音,引導幼兒猜想,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出示春雨的圖片。)引導幼兒交流: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請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存天是播種的季節,是力物復蘇的'季節,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芽,生長。
(1)播放課作,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
提問;詩歌里說到了誰?它們看到下小雨了,說了什么?它們為什么會這么說?小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華,生長。
(2)引導幼兒閱讀《春天你好》第1頁,進一步休會種子犁樹,麥,小朋都喜歡春雨的情感。
3.請幼兒完整朗誦詩歌,感受春天動植物的變化,表現不同角色對存雨的喜愛之情。
(1)提問:詩歌里先說了什么?種子,梨樹、麥的、小朋友分別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邊說邊用動作表現。豐富詞:滴答,發芽
(2)通過分角色朗誦分組朗誦等不同形式,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表現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及它們高興的心情。
4.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式仿編詩歌內容
提問:春雨還能幫助誰?它會說什么?啟發幼兒用“--說‘下吧,下吧,我要--’的句式說一說。幫助幼兒整理、提升創編的內容,請幼兒集體朗誦創編的詩歌
附
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而啦!
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中班詩歌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發準“ting”、“sheng”、“yin”等音。嘗試用輕重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詩歌中“小草跳舞”等詩句的美好意境。
3.樂意欣賞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
活動準備:
1.配合詩歌內容的教學圖片一幅。
2.常見動物和風雨等大自然的聲音。
3.秋天開放的花朵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玩游戲“聽聲音”,引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聽聲音”的游戲,請你把眼睛閉上,仔細聽。
教師播放各種動物和大自然地聲音,讓孩子們來猜一猜。
★教師:你都聽到了什么聲音呢?(幼兒說一說)
★教師: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玩聽聲音的游戲,他還編了一首詩歌,名字就叫《聽》。
(在活動中我準備了許多的聲音,有動物和風雨等聲音,孩子們猜測的時候興致很高,能將動物的聲音很快辨認出來,但是在猜大自然的聲音時,準確率不是很高,看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體會還不是很多,同時給孩子們很多的聲音,在孩子們創編的時候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
2.學習詩歌《聽》。
★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初步欣賞、熟悉詩歌內容。
★教師:我們剛才是睜著眼睛聽聲音的,那小朋友是怎樣聽聲音的呢?(閉上眼睛聽的)
★教師:他聽到了哪些聲音?(小草跳舞的聲音,花朵開放的聲音,夏天向我們告別的聲音)
邊出示圖片邊和孩子們念2遍。
★教師再次抑揚頓挫地朗誦詩歌,幼兒閉上眼睛體驗聽的情緒。
(和孩子們一起將自己聽到的講一講,在講的同時,孩子們會思考其中不懂的地方,并感受閉上眼睛的感覺。)
3.幼兒討論,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為什么小草會跳舞呢?是誰讓它翩翩起舞的?(是秋風、蚱蜢)
★教師:有哪些花兒開放了?和孩子們一起看一看秋天開放的花朵。(播放圖片)
★教師:夏天向我們告別的聲音都是什么聲音呢?夏天有哪些聲音現在沒有了呢?(知了的聲音、不吃冰淇淋了。)
(孩子們對秋天的東西還不是很熟悉,秋天有哪些花朵開放都不了解,同時我給孩子們的圖片里的花朵顏色有紅、黃、藍色的花,對孩子們有一些誤導,孩子們都說有紅花開了,有藍花開了等,如果用的圖片用黑白的顏色的話會更好!讓孩子們去想這個季節會開什么花。)
4.示圖片,教師和幼兒共同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教師:當我們念到什么地方時聲音應該輕一點,為什么?
★鼓勵幼兒邊念詩歌邊做動作。
★幼兒與教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引導幼兒討論“夏天向我們告別的聲音”。
★教師:夏天向我們告別,你還能聽到什么聲音呢?
★教師將幼兒講述的部分內容編進詩歌里,朗誦給幼兒聽。
活動延伸:
可以在本活動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詩歌創編活動,先去聽周圍的其他聲音,再將新內容創編入詩歌中。
教學反思:
在《詩歌》的欣賞活動中,孩子們更多的是只能感受詩句表面的'東西,那就需要我們給孩子們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情景,讓孩子們感覺身臨其境,如制作一些小草跳舞、花朵開放的課件,并且加上一些音樂的話,這樣會充分調動起他們的感官來感受詩歌。
在開始的猜測活動中,我原本想從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動物的聲音開始,孩子們感受詩歌會更好,但作后在創編活動中,孩子們都運用了老虎、獅子等動物的聲音來創編,有很大的局限性,看來在活動之前的游戲對孩子們有很大的暗示作用,我們應該謹慎用之,選之。
中班簡短詩歌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嘗試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3、熱愛地球,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卡片人手一份、根據內容制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組活動,利用卡片創編詩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漂亮的小卡片,因為小卡片它們出去玩,給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所以老師把它們帶來,請小朋友幫小卡片找家,看看它們的家在哪里?好不好?(幼兒操作給卡片配對找家--規則:請小朋友從綠色盤子里拿一樣,看看拿的是什么?再從白色盤子里去給它找家,找到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2、幼兒配對好后,師:剛才我們都幫小卡片找到了家,小朋友們真棒!下面我們要用"什么是什么的家"說一句話。(示范:比如: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引導幼兒根據自己配對好的卡片,用同樣的句型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左右)
3、師:剛才老師聽到有些小朋友說得真好,現在我要請這幾個小朋友把卡片帶上來說給大家聽,其他小朋友把卡片放回盤子,回到位子上坐好。幼兒集中,6個幼兒按詩歌內容排好,提問:你拿到了什么?按什么是什么的家說一句話。其他小朋友跟念兩遍。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現在,老師要把剛才小朋友們說出來的句子,組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叫--家。(播放音樂,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出示背景圖,幼兒學習詩歌。
幼兒學習詩歌,跟念2-3遍。
師:為什么小羊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啊?為什么小魚住在河水里呢?。。。(幼兒答)
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對,動物出生的地方、喜歡去玩耍的地方、有它喜歡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讓它快樂,讓它有家的感覺!
3、小朋友們你們現在都會了嗎?跟著老師用最好聽的聲音、最美的動作把詩歌的內容表現出來。
三、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師:說的很好!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說: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
師:那密密的樹林除了小鳥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
師:好的那我們來一起說說,密密的樹林是蝴蝶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兔子的家......
師:綠綠的草地除了是小羊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師:對了,綠綠的草地是小牛的家......
師:那清清的河水除了小魚的家,還有誰的家呢?(做鴨子的動作)
師:清清的河水是小鴨的家......
師:紅紅的花兒和快樂的幼兒園又是誰的家呢?(蜜蜂、老師)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呀,都會自己編詩歌,學了這首好聽的詩歌后,我們知道了,每一種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家是什么呢?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家,保護好地球,不能去破壞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后: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大家要愛護它!(幼兒跟念2遍)
2、現在就用我們最好聽!最響亮的聲音最后來一次,表達我們對地球媽媽的愛!
四、游戲:《找家》
下面請小朋友來玩找家的游戲。(幼兒出來扮演什么站好了,老師說明游戲規則并示范)
玩法:每組分別請三個小朋友圍成圈來扮演天空、樹林、草地、花兒,六個小朋友來扮演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并蹲在地上,等音樂一停,就趕緊去找自己的`家。如果沒有找到家的,說明它的家不在這里,要等下一個游戲再找,以此類推。
小結:根據游戲結果,對找錯家或沒找到家的幼兒進行點評。分析為什么找錯家或沒找到家。
五、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會編是詩歌了,真棒!那晚上回家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編更多的詩歌哦!
活動反思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寶寶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寶寶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寶寶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