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
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秘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并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等過程,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滲透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我國古代哲學著作的情景。
2.出示復習題
3×2/54/5×2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畫圖引導學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導學生驗證上面的計算方法,巖石推理過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寫出計算過程,
小結計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8頁試一試1-3題。
2.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預習:教材10-11頁練習一。
板書設計:
意義: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計算法則: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3
數學公開課教學活動《打扮新年樹》,該活動我準備了一棵實物新年樹,和許多禮物掛件,這樣的情景創設著實讓孩子們激動了一回。如此,孩子們在按數取物的環節,無論是操作者還是關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然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細節了。看到孩子們在第一環節中的出色表現,想必孩子們是牢牢掌握了6以內數量的數物對應關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將人手一份的“新年樹”操作材料投入集體操作活動,難點就是在每棵新年樹的樹干上寫上了不同的數字,讓孩子們根據新年樹上的數字畫上自己喜歡的禮物數量。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些孩子畫著畫著,就忘記了先前的任務,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以圖畫為樂趣,禮物畫得細致精美,但是數量卻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數量。我想中班上學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不長,畫禮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動展開,調整為貼禮物的環節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擾,從而真正為操作服務。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4
設計說明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起來并不難,教學時應注意突出以下兩點: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本設計由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練習時,將“做一做”的題目融入到游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2、以人為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即學生能學會的,老師決不代替。本設計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最簡分數的意義。學習約分時,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方法時,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知識表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求下面每組數的公因數。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2、大家都看過《西游記》,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誰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別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變分數”。
(2)認識約分
1、嘗試“變分數”。
課件出示教材65頁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讓學生了解“變化”的要求:
①這個分數要與的大小相等。
②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①所變出的分數與原分數有什么關系?
②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③請學生說一說所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①約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②小結: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3)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2、小結。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方法:
①逐步約分法。
如約分時,依次用12,18的公因數2和3去除,最后約分成。
②一次約分法。
如約分時,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6去除,一次約分成。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一步一步地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數去除,直接一次約分。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5
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可能也會有難度,而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可能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中班的教材里,就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決定選擇《我的鄰居朋友》這一課,為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一結束就發現許多的問題。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對此次活動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本次數學公開課教學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故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輕松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二、調整教學順序,分解知識難點
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對學習相鄰數的安排是先認識比本數多1的數,再認識比"本數"少1的數,最后總結出比本數多1或少1的數是它的相鄰數。我覺得這種教學不利于幼兒掌握相鄰數這一知識,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后再認識相鄰屬于本數的關系,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用一節課中的學習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一堂課下來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篇6
目標
通過總復習中最后幾道題的綜合復習,檢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復習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頁”期末復習“第28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解方程的依據。
2、解下列方程
x--=x++=
二.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
1、完成課本第134頁”期末復習“第29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一塊長方形鐵皮,長28厘米,寬22厘米,在這塊鐵皮的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鐵盒,這個鐵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復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完成教材第123頁期末復習第30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的解題思路,如有錯解,則分析錯誤原因。
2、練一練:
修路隊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兩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業:
教材第134頁期末復習第3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