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它不僅能啟迪人心靈,還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如何體會音樂中的美,不僅需要教師的啟發和誘導更需要學生自身的音樂體會和感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1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準備
手風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邊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演唱歌曲體會“趕海”的情景,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1.第三樂句第二小節的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不斷。
2.樂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要唱夠。
3.最后結束句的七拍長音,要訓練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支持來歌唱。
教材分析
《趕海的小姑娘》
《趕海的小姑娘》由馬金星作詞,劉詩召作曲。歌曲通過對一個小姑娘“趕海”的描寫,表現了小姑娘歡快的心情和一顆純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流暢,結構工整。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二樂段由三個樂句組成,最后以模仿螺號的長音結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演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體會了“趕海”的情景,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機會的話,希望同學們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看美麗的大海。
四、課后反思
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2
第四十五交響曲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第四十五交響曲,感受音樂的美妙之處。
教學重難點: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簡介:
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1766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任職的艾斯特哈齊府樂團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個可以俯瞰諾吉托拉湖全景的風光明媚的地區,修建了一座豪華、壯麗的宮殿,主人特別將它命名為“艾斯特哈齊堡”。宮內規定,管弦樂團的團員和雜役們都不許攜帶家屬進入。
三、樂曲概述
該曲寫于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里,見不到家人。海頓在樂團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于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后,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后,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演奏,借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就這樣,海頓寫成了《告別交響曲》,調號也選擇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調。據說,當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時,尼古拉斯終于領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馬上傳令讓全體人員放假回家。
四、樂曲賞析
教師播放樂曲,引導學生欣賞: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甚快板,升f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以突然出現的全樂隊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題開始。樂句單純,但能給人極深刻的印象。
第二樂章,慢板,A大調,3/8拍子。這一節奏徐緩的樂章亦為奏鳴曲式。弦樂器靜靜地演奏出主題旋律,顯得沉靜而安詳。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調(有六個升記號,在當時可以說極為少見)。全樂章在情調上,屬于節奏稍快而較復雜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疊的兩支法國號奏出,但音樂并不因此而顯得粗野,依舊典雅莊重,是這個時期海頓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樂章,急板,升f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終樂章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交響曲通常的終樂章形式,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第二部分為慢板,3/8拍子,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體現出曲名“告別”的含義。不久,第一雙簧管與E調的第二法國號結束演奏。初演時,還特別依照海頓的指示,將譜架上的蠟燭吹熄,團員紛紛抱著樂器依次退場。最后的十四小節,由兩個繼續演奏著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靜而孤寂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五、教師小結:
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3
小精靈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音樂《小青蛙》《野蜂飛舞》,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
教學難點: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聽《小青蛙》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青蛙的叫聲。
(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劃線條,表示聽到的青蛙的叫聲。
(3)聽樂曲,分別學做青蛙的動作表演。
2、聆聽《野蜂飛舞》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表現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飛舞的形象?
(2)復聽歌曲,自編動作表現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飛舞的形象,隨著歌曲錄音用自編的動作表演。
3、編創與活動:
(1)認識鈴鼓,并在教師示范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
(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
(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并有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
三、結束部分:小結。
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4
《秧歌舞》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學習簡單的秧歌舞,能夠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了解祖國多民族文化,從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歌曲(《秧歌舞》動畫欣賞)
1.聽音樂練習十字步。
2.學習歌曲。(《秧歌舞》歌曲學習)
(1)播放《秧歌舞》音頻,學生聽音樂旋律走十字步。
(2)學生演唱歌曲旋律。
(3)按節奏朗讀歌詞。
教師指導:指導學生按照節奏朗讀歌詞,感受歌詞表現的熱烈情緒。
(4)演唱歌曲歌詞。
三、表現歌曲
1.歌表演
2.學習簡單的秧歌舞。(民間秧歌舞視頻欣賞)教師指導:指導學生手的動作與腳配合。
四、課堂小結
2021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案5
認識力度記號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感受到聲音的強弱。
2、能區別“p mp mf f”的力度。
3、復習歌曲《丟手絹》,并能在歌曲中正確運用力度記號。
教學重點:體會并感受力度記號的強弱。
教學難點:區別力度記號之間的強弱關系。
教具安排:錄音機、打擊樂器、歌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猜謎。
3、“摸耳朵”游戲
二、感受強弱
1、聆聽雷聲、風聲、雨聲、小溪流水聲,感受強弱。
2、聆聽獅子、小狗、小羊、老鼠的聲音,感受強弱。
3、按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四種強弱關系。
4、用音樂符號代替四種強弱關系。
三、尋找強弱。
引導學生多方尋找聲音的強弱并能區別四個力度記號的力度。
1、紙的聲音。
2、拍掌的聲音。
3、說話的聲音
4、打擊樂的聲音。
四、演唱歌曲,將力度記號運用到歌曲中。
1、出示歌詞、復習歌曲。
2、為四個樂句標上力度記號。
3、全班齊唱。
4、說說加了力度變化再來演唱歌曲的感受。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力度家族的四位新朋友,不光知道了他們的姓名,還掌握了他們的作用,知道了每一組的強與弱都是由對比得出的,他們能使歌曲更好聽,更有感情。我們以后不論再唱什么歌,都可以請他們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