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流,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小學階段就開設了音樂課程并對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高要求和高標準。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重難點: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其多列》: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譜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據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聆聽《快樂的一天》:
(1)聽前,引導學生談上學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師完整地初聽音樂,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分辨每一首小曲讓你想到樂什么,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4)復聽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創編動作表現沒段音樂的內容,鼓勵學生編創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小結。
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2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快樂的小笛子》、《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難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內容
一、表演《法國號》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三、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教材分析
一、《星光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布雷納德創作的。樂曲為G大調,三八拍子,進行曲速度,其結構變奏式。
二、小提琴曲《會跳舞的洋娃娃》的產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它出自兩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爾蒂尼和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這是一首有濃郁的兒童情趣的鋼琴小品,最初是波爾蒂尼為了教學寫的練習曲。開始時,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偶然的機會,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現了它,這首曲子的情調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將安改編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獨奏曲。從此,《會跳舞的洋娃娃》就成為小提琴演奏家喜愛的一首名曲。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法國號》
二、聆聽樂曲《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聲,能體會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律動。
二、復習歌曲《小蜻蜒》
三、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聲音請你舉手來表示。
2、請你說說:聽了樂曲,你感覺心情怎么樣?(是高興的還是悲傷、激動?)
3、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4、聽音樂分組表演。
四、表演《法國號》
1、聽彈奏樂曲,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腳、拍手、拍手等用動作感受節拍,注意強弱弱的節拍感。
2、師范唱,讓學生體會樂曲的情緒。
3、用模唱法學習歌曲,先用“lu”來模唱。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5、隨琴聲輕聲唱歌。
6、指導學生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師注意用范唱來感染來感染學生。“嗡巴巴”第一個字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這首歌。
7、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桌面為弱。
8、學生自編動作來表演歌曲。
9、小結。
課后反思: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或許我們關注的只是幾個極好或極差的學生,中間的學生常常被我們所遺忘。每個孩子都享受音樂的權利,只是我們的老師給他們創設的音樂活動太少、給他們參與的機會太少。今天的音樂課,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課堂當中,而且參與的很精彩,參與的很融洽,參與的很開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我們每一個孩子從音樂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優美抒情的效果來演唱《快樂的小笛子》
二、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聽《號手與鼓手》律動,穩定情緒。
二、復習歌曲《法國號》,要求用富有彈性而甜美的聲音來演唱。
三、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樂曲,問: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音樂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3、復聽樂曲,一部分小朋友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1、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唱法學習《快樂的小笛子》。師范唱,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歌聲唱。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4小節一句跟著教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處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6、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7、創編動作,一組表演唱,一組敲擊碰鈴唱。
五、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開始學唱歌曲,在學唱過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學們很難掌握,總是把前面的音拖長,休止符沒有表現出來,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節,讓學生理解休止符的含義,在音樂中表示停頓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紅燈要停一停,在音樂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一、鞏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表演。
二、聆聽《星光圓舞曲》,感受鋼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長短,聽辨音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快樂的小笛子》,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的歌聲來表達。
二、復習《法國號》,要求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
三、感受音的長短。
1、用比較的方法說說: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2、用碰鈴和木魚敲一敲,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3、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受理解音的長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思考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四、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讓學生說說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2、再聽樂曲,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拍。
3、復聽樂曲,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編創與活動:走走跳跳
1、學生圍成一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敲,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師用強弱分明的力度來敲,第一組用強音____,第二組用弱音____,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改變方法:學生隨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鼓聲弱時逆時針走。
4、讓學生獻計獻策,怎么樣才能讓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參與到編創活動中。
5、根據學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結評價。
課后反思:在學習休止符過程中,同學們能理解,但是實際演唱時總出錯,于是當遇到四分休止符時,讓學生點一下頭,剛開始同學們動作比較生硬,慢慢練習,同學們掌握了休止符的運用。
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思考,就能想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摸索,使我們的教學更具特色。
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3
一、教學內容:
1、聆聽《小拜年》
2、表演《龍咚鏘》
3、表演《新年好》
4、聆聽《平安夜》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2、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的學習,表現過年的愉快心情。
3、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4、能編創簡單節奏、送新賀年卡的小游戲。
三、教材分析:
1、器樂曲《小拜年》
器樂曲《小拜年》是根據同名吉林民歌改編的。歌曲4/4拍,F羽調式。他的節奏緊湊,變化比較多,旋律活潑歡快,抑揚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帶有東北地方戲曲“小帽”的特點,唱著邊歌邊舞,或扇子或手絹,別具一格。使學生感受嗩吶、鑼鼓等民族器樂所渲染的歡樂氣氛及濃郁的東北民間音調。
2、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奧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一年一度的圣誕節12月25日是許多國家萬民同慶的盛大節日,在這辭舊迎新的節日里,你會聽到一首家喻戶曉的歌,這首歌在圣誕節前夜演唱,柔和安詳的旋律,帶給人們節日之夜溫馨與和諧,那就是《平安夜》
歌曲為B大調,6/8拍,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節奏悠緩舒展。一、二樂句歌唱性極強,三、四樂句重復帶有敘述性,隨既出現歌曲高潮樂句,旋律在較高音區進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蕩。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穩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的結束了全曲。旋律完美地抒發了作者的內心對和平幸福的追求,帶給人們祥和與安寧。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節奏,并能用各種音樂形式表現出來。
2、通過演唱歌曲《龍咚鏹》,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過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表演歌曲《龍咚鏹》
1、聽錄音。你們有什么感受?
2、再聽歌曲,說一說,你從歌曲里聽到什么聲音?
3、再仔細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敲鑼打鼓的?你會打嗎?
4、看老師指揮敲鑼打鼓。
5、演唱歌曲。
6、過新年的時候,除了敲鑼打鼓,還可以什么辦法慶祝?
三、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戲啊?
3、復聽樂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聆聽《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寧靜、祥和的情緒。
2、通過學唱《新年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過新年的祝福。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聆聽歌曲《平安夜》。
1、初聽歌曲,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隨音樂,聽老師講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帶著對歌曲的了解,再聽歌曲,感受樂曲的的音調,并隨著音樂輕輕做動作。
三、表演歌曲《新年好》
1、反復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用自己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3、熟悉歌詞,跟錄音演唱。
4、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四、小結。
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4
教學目標:
一、欣賞樂曲,讓學生隨意做動作感受。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的演唱曲。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歌曲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二、欣賞《亮火蟲》
初聽《亮火蟲》
師: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麗的景色,這是一首描寫亮火蟲的曲子,請展開你們那想象的翅膀再聽一遍。
復聽。
三、歌詞創編
師(戴著火車司機的帽子):你們看老師現在象做什么職業的?(火車司機)誰想來當一當?給你戴戴,請你說一說戴上這頂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學)我們就帶上這種自豪、神氣、開心的情緒來唱一唱。
生:(聽音樂,邊聽邊自由做動作)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歡快活潑,老師今天有個想法,想讓小朋友自己來學這首歌,誰先會唱,我們就請他當小老師,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師會獎勵他一份小禮品。小老師們再仔細地聽聽音樂。
生:(互教)
師:(點評)《火車開了》這首歌我們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聽呀,那我們的小司機能不能根據這首歌的節奏換上不同的歌詞呢?
師:老師先來編,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了,編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走了。誰來編?每個小朋友只要能編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創編歌詞)
師:小朋友們編的歌詞真好啊!我們來試一試唱唱我們自己編的詞。
四、音樂游戲
師:我們的小司機開著自己的火車,你最想去哪兒?
師:想去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機只能去一個地方,那你們舉手投票看看想去哪個地方的小司機最多,我們就去哪兒。
生:(投票)讓我們一塊兒去祖國的首都北京,到那兒看升旗。
師:去__地方,路途可遙遠了,我們要經過__平原,__隧道,__大橋,我們一起來動動腦筋,用小凳子擺出山坡、隧道、大橋。
生:(擺凳子)
師:(問擺設)一路上小火車要上山坡、過大橋、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們向著
太陽出發吧。
2021年一年級音樂優質教案5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二、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容。
三、能夠編創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
教學內容
一、歌表演《洗手絹》
二、聆聽《勞動最光榮》
三、學唱歌曲《大家來勞動》
教材分析
一、歌曲《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
二、歌曲《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短小、流暢,并具有節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歌曲的特點。全曲使用素材節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愛形象。
教學過程: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度。
二、指導學生用喜悅的心情、明亮的聲音演唱《洗手絹》。
三、能夠編創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以及“勞動”的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勞動最光榮》
師:小朋友,讓我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像小喜鵲、小蜜蜂那樣愛勞動?
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你的畫筆,把你想到的愛勞動的小動物畫到書本上來。
學生解釋畫面,教師指導學生唱新創作的動物形象。
三、律動創新游戲
師:我來邀請小朋友來玩模仿秀,愿意的請一起來參加。
(音樂響起,你可以跟著音樂模仿一個小動物勞動的動作,當音樂停下時,你馬上擺好造型,讓教師和小朋友來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學生參與。
四、學唱《洗手絹》,并表演
1、由小動物愛勞動是光榮的引導小朋友,如果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經發現,在我們教室里放了很多勞動工具,請每組的組長去找一件勞動工具。生找到掃把、小桶、擦布。
2、請小朋友說說勞動工具的用途,并有節奏地用一用。
3、師問拿水盆、擦布的同學: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嗎?(搓)
4、一起用洗手絹的動作“搓”來和著音樂邊律動邊聽范唱。
5、小朋友看著自己把一塊臟手絹洗得干干凈凈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師:確實很高興,所以我們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著勞動的成果,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一起來把這首歌唱一遍。
6、歌詞創編并表演。
A、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絹,還有哪些勞動的本領?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厲害,能做那么多家務活,現在小朋友分組講座一下,幫家長干什么家務活,然后編排一個節目,看哪組小朋友編行,演得。)
B、學生創編,師指導。
學生表演,教師及時鼓勵。
五、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趣導課,讓學生通過多聽音樂,反復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勞動》
二、通過圖譜“走嘔”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三、聆聽《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洗手絹》,邊唱邊表演,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二、掌握二分音符“走嘔”的節奏。
1、比較圖譜“小人”,兩個走是兩拍,四個“跑”是兩拍,一個“走嘔”是兩拍。學生分成三組依次讀出,再看教師指揮,形成三聲部節奏聲勢,反復讀,看手勢結束。為了讀得準確可邊拍手邊讀,準確掌握其時值。
2、創造勞動的聲響:啟發學生想像校園勞動的各種聲音,大同學幫助小同學修桌椅的聲音,同學們在操場上用大掃帚掃地的聲音,“唰—唰—”,學生在教室里擦桌椅的聲音“擦擦”,讓學生自己安排勞動聲音出現的先后,最后匯合在一起,形成多聲部的勞動節奏。
三、聆聽《三個和尚》
1、初聽音樂,師啟發學生聽著音樂想像,音樂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為什么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啟發學生理解勞動換來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體學生在復聽音樂時隨著音樂表演,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合上音樂的節拍,用自己創造的動作,表現勞動的愉快心情。
四、學唱《大家來勞動》
1、聽范唱,感受歌曲,第二遍,請學生自編動作來和著歌曲的節拍。
2、跟師有節奏地念歌詞。
3、指導學生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勞動》,感受、表現歌曲堅定有力的音調。演唱時要注意強調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
4、分組演唱。
5、小結評價,教育學生要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課后反思:這一課,我融合趣味性與知識性為一體,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既模仿勞動的聲響,體驗勞動聲響的節奏。通過對勞動動作的模仿,使孩子們的肢體動作進一步協調,并得到發展。我還讓小朋友結合平時的勞動邊唱邊表演,發揮他們勞動時的帶勁,小朋友們表現的很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